甘肃省定西市临洮县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历史开学质检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2-01-26 类型:开学考试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 1. 如图所示,Y轴表示的是(    ) 

     

    A、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度 B、中国人民救亡图存的探索历程 C、近代中国抗击外来侵略的历程 D、近代中国人开眼看世界的程度
  • 2. 在武昌起义爆发时,孙中山远在海外并未直接参与,但我们仍称他是辛亥革命的领导者,这是因为他早就为革命播下了火种。其中的“火种”是指(    )
    A、自强求富 B、变法图强 C、三民主义 D、民主科学
  • 3. 武汉素有“英雄城市”之称,今年的新冠肺炎疫情使这座英雄城市家喻户晓。武汉被称为“英雄城市”源于1911年的武昌首义,这次起义(   )
    A、开启中国近代化道路 B、直接推翻清朝的统治 C、导致清朝统治的瓦解 D、促成第一次国共合作
  • 4. 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后公然背弃誓言,妄图建立独裁统治。下列史实能佐证的有(    ) 

     ①指使刺杀宋教仁    ②镇压二次革命 

     ③废除《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④发动护国战争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 5. “我们抛弃了之乎也者,学做白话文。我们也把红楼水浒做圣经宝典来研究,又竭力阅读西洋名著。”这种状况始于(    )
    A、太平天国运动 B、辛亥革命 C、新文化运动 D、五四运动
  • 6. 鲁迅无情批判吃人封建礼教的白话小说是(    )
    A、《狂人日记》 B、《子夜》 C、《雷雨》 D、《骆驼祥子》
  • 7. 这场运动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在近代以来中华民族追求民族独立和发展进步的历史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这场运动”指的是(   )
    A、太平天国运动 B、义和团运动 C、新文化运动 D、五四运动
  • 8. 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他接连发表了《庶民的胜利》《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等文章,在中华大地上第一次高高举起了马克思主义的旗帜。他是(    )
    A、胡适 B、鲁迅 C、李大钊 D、蔡元培
  • 9. 下列选项中属于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背景的是(   )

    ①十月革命的影响

    ②中国工人阶级队伍发展壮大

    ③北伐战争的胜利

    ④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 10. 1928年,毛泽东总结道:“我们闹革命,光是跑来跑去是不行的,一定要有一个家,不然就很困难。有了这个家,就可以作为同敌人进行革命斗争的根据地。”中国共产党创建的第一个“家”是(   )
    A、左右江革命根据地 B、鄂豫皖革命根据地 C、湘鄂西革命根据地 D、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 11. 某电影中出现以下故事情节: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发动“兵谏”,活捉了蒋介石……这部电影的名称应该是(    ) 
    A、《九一八事变》 B、《西安事变》 C、《卢沟桥事变》 D、《华北事变》
  • 12. “合则两利,分则两伤”,这是有人对国共两党关系的总结。国共两党在近代史上先后有过两次合作,其中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的重要成果是(    )
    A、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B、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 C、进行重庆谈判,签订了“双十协定” D、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 13.   1937年11月28日,伦敦《泰晤士报》报道:“此次两军作战,双方伤亡惨重上海一隅之抵抗,对于整个中国均有极大之影响”。这则报道记述的会战是(    ) 
    A、淞沪会战 B、徐州会战 C、武汉会战 D、第三次长沙会战
  • 14. 假如你在百度搜索输入“1937年12月13日”“30万人以上”“日本的滔天罪行”这三个关键词,搜索结果最有可能出现的事件是(   )
    A、旅顺大屠杀 B、厂窖惨案 C、南京大屠杀 D、常德细菌战
  • 15. 全民族抗战以来,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取得的第一个胜利是(   )
    A、平型关大捷 B、台儿庄战役 C、武汉会战 D、百团大战
  • 16. 1945年8月29日,重庆《大公报》发表社评《毛泽东先生来了!》,其中写道“中国人听了高兴,世界人听了高兴”。“中国人高兴”是因为重庆谈判有利于(   )
    A、土地改革运动 B、彻底摆脱美国的干涉 C、实现和平建国 D、实现国共第二次合作
  • 17. 正像刘司令(刘伯承)所讲,敌人是哑铃战略,把两个铁锤放在山东和陕北,我们这里刚好是个“把”。我们的任务,就是要砍断这个“把”,把战争引到国民党统治区域里去。邓小平评述的战略行动是(    ) 
    A、辽沈战役 B、转战陕北 C、挺进大别山 D、百团大战
  • 18. “人民解放军以木帆船为主要航渡工具,一举突破国民党军队的长江防线,并以运动战和城市攻坚战相结合,合围并歼灭其重兵集团。此役,解放了南京、上海、武汉等大城市,为以后解放华东全境和向华南、西南地区进军创造了重要条件。”材料中的“此役”是指(   )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 19. 清代有一名状元不热衷于做官,而是辞官回乡办实业。毛泽东同志在谈到这位状元指出,“轻纺工业,不要忘记        ”。横线处应填写的是(    )
    A、李鸿章 B、张之洞 C、张謇 D、詹天佑
  • 20. 抗战期间由湖南著名的戏剧艺术家田汉作词,聂耳作曲的抗战歌曲是(   )
    A、《黄河大合唱》 B、《义勇军进行曲》 C、《东方红》 D、《团结就是力量》

二、材料解析题(26题18分,27题20分,28题22分,共50分) 

  • 21. 近代以来,无数先进的人士为实现民族独立、国家富强不懈努力,绘就了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谱写了气壮山河的奋斗赞歌。 

     材料一: 

     

     材料二:1915年,他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并在创刊号上发表《敬告青年》一文,正式吹响了新文化运动的号角……新文化运动所标举的两大口号,由他首先提出。他还将它们形象地称为“德先生”和“赛先生”。 

     材料三:1919年5月,北京3000多名学生汇集在天安门前,发表宣言,揭露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行径,并举行示威游行。学生们提出“外争主权,内除国贼”“誓死力争,还我青岛”等口号。第二天,北京学生举行总罢课……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总结中国近代化探索中①②③分别指向西方学习什么? 
    (2)、材料二中创办《青年杂志》的是谁?“德先生”和“赛先生”分别指什么? 
    (3)、材料三叙述的是哪一学生运动?该运动爆发的导火线是什么? 
    (4)、材料三中的学生运动具有哪些精神值得新时代的中学生学习和传承? 
  • 22. 习近平主席强调:“要认真学习党史、国史,知史爱党,知史爱国”。中国共产党在革命与建设的探索过程中,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在纪念建党成立100周年之际,让我们一起回顾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程。结合所学知识,探究下列问题。 

     材料一: 

     

    (1)、材料一中“开天辟地”指哪一重大会议?此次会议召开有何历史意义? 
    (2)、八月一日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节,请写出与“八一”建军节相关的重要历史事件?该历史事件有何重大历史意义? 
    (3)、材料一中①代指党史中的哪一重大历史事件?该历史事件会师地点在何处? 
    (4)、材料一中“生死攸关”指哪一重大会议?指出此次会议在党史中的重大意义? 
    (5)、1945年,中共召开的哪一会议为党和人民指明了抗日战争后的奋斗方向?在这次会议上哪一思想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 
  • 2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三次灾难性的战争使他们受到了巨大的刺激:第一次……同英国的战争,第二次是1856﹣1858年同英、法的战争,第三次是1895年同日本的战争。在这些战争中所遭受到的耻辱性失败,迫使中国人打开大门,结束他们对西方的屈尊态度,重新评价自己的传统文明。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它是一百多年来中国人反对外来侵略者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救战争,从而成为中华民族从衰败走向复兴的重要枢钮。 

     材料三:四万万同胞,同仇敌忾,用自己的血肉筑起了坚不可摧的长城,使日本侵略者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人民日报》社论 

    (1)、请分别写出材料一中“三次灾难性的战争”名称,分析清政府“遭受到”“耻辱性失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材料二中“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指的是什么?这场“民族解放战争”的开端是哪一历史事件?在蒋介石“不抵抗”政策背景下,这一历史事件的严重后果是什么? 
    (3)、写出这场“民族解放战争”中由李宗仁指导的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及敌后战场由彭德怀指挥的破袭日军交通线的战役名称。 
    (4)、材料三反映出中国取得这场“民族解放战争”胜利的决定性因素是什么? 
    (5)、回首中国近代的屈辱史、抗争史,你得到什么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