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九章 压强单元测试

试卷更新日期:2022-01-25 类型:单元试卷

一、单选题

  • 1. 如图所示,下列四种现象中,属于减小压强的是(   )
    A、用刀切苹果 B、斧刃磨得很锋利 C、滑雪板较宽 D、针头做得尖
  • 2. 一份报纸,对折后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则它对桌面的压强约为(   )
    A、1帕 B、2帕 C、4帕 D、无法确定
  • 3. 如图,穿着雪橇的芳芳总质量70kg,没有陷入雪地,穿着运动鞋的小明总质量50kg,深陷雪地。原因是芳芳与小明相比(  )

    A、产生的压力小 B、与雪地接触的面积小 C、单位面积上产生的压力小 D、受力面积和压力都不等,无法比较
  • 4. 图是实验用的锥形瓶,将锥形瓶放在水平桌面上中央,已知锥形瓶的质量为 m1 、底面积为S;当往锥形瓶中倒入质量为 m2 的液体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锥形瓶所受的重力与水平桌面对锥形瓶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B、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强为 m2gS C、锥形瓶对水平桌面的压强为 (m1+m2)gS D、液体对瓶底的压力与桌子对瓶底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 5. 下列没有利用大气压工作的是( )
    A、活塞式抽水机 B、吸管吸饮料 C、液体压强计 D、盆景中倒扣的玻璃瓶中有水
  • 6. 如图所示不属于连通器的是(  )
    A、 U形“反水弯” B、 锅炉水位计 C、 地漏存水杯 D、 自制气压计
  • 7. 如图玻璃瓶内装有空气,玻璃管粗细均匀,水平部分内有一小段液柱,装置不漏气,不计摩擦。瓶内气压为p1 , 外界大气压为p2 , 液柱静止时,p1=p2。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若液柱向右移动,说明p1变大 B、若液柱向右移动,说明p2变小 C、若p1变小,p2不变,液柱会向右移动 D、若p1不变,p2变大,液柱会向左移动
  • 8. 黄老师在X地的课室做托里拆利实验,测得大气压为px , 如图甲所示;与此同时,江老师在Y地用同样的装置做了该实验(两地g值相等),测得大气压为py , 如图乙所示。忽略温度的影响,由图可知,下列情况符合事实的是(  )

    A、px大于py B、py等于760mm高的水银柱产生的压强 C、py等于780mm高的水银柱产生的压强 D、px等于758mm高的水银柱产生的压强
  • 9. 如图所示,将一根玻璃管制成粗细不同的两段,管的下方与一个装有部分水的连通器相通。当从管的一端吹气时,连通器两端A、B液面高度变化情况应该是(   )

    A、A液面下降 B、B液面下降 C、A,B液面高度均不变 D、以上都有可能
  • 10. 如图所示是我国自主研发的C919商用大飞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客机所在高空的大气压强,比海平面附近的大气压强更大 B、客机升空利用了“空气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小”的原理 C、客机采用密度大的材料,可以减轻它受到的重力 D、客机在加速起飞阶段,受平衡力作用
  • 11. 如图所示,均匀正方体甲和乙放置在水平地面上,它们对地面的压强相等。现将甲、乙均沿水平方向切去部分后,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力相等,则甲、乙切去的质量△m、△m和甲、乙对地面的压强变化量△p、△p的关系是(  )

    A、△m<△m , △p<△p B、△m<△m , △p>△p C、△m>△m , △p>△p D、△m>△m , △p<△p
  • 12. 如图所示,盛有甲、乙两种液体的两个轻质薄壁圆柱形容器静置在水平桌面上,现从容器内抽出高度相等的甲、乙液体,此时容器对桌面的压力变化量相等。若薄壁圆柱形容器内剩余甲、乙液体的质量分别为m′和m′ , 容器对桌面的压强分别为p′和p′ , 则(   )

    A、m′<m′ , p′<p′ B、m′<m′ , p′>p′ C、m′>m′ , p′>p′ D、m′>m′ , p′<p′
  • 13. 如图所示,甲、乙两个正方体置于水平地面上,它们对地面的压强分别为p、p。若将乙叠放到甲的上表面中央、或将甲叠放到乙的上表面中央,甲、乙对地面压强的增加量相等。则p、p 的关系是(   )

    A、p>p B、p=p C、p<p D、无法判断
  • 14. 甲、乙两个均匀正方体( ρ>ρ )分别放在水平地面上,若在两正方体的右侧,按图所示方式沿竖直方向各截去相同的体积,它们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强相等,则两个正方体原来对地面的压力 FF 的关系是(   )

    A、F 一定小于 F B、F 可能等于 F C、F 一定大于 F D、F 可能小于 F
  • 15. 一个未装满水的密闭杯子,先正立放在水平桌面上(如图甲),然后反过来倒立放 在水平桌面上(如图乙),两次放置时,甲图中水对杯底的压力和压强分别为 F 和 p , 乙图中水对杯底的压力和压强分别为 F和 p ,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p=p B、p<p C、p>p D、F>F

二、填空题

  • 16. 如图所示的仪器是 , 它可以用来探究 , 通过观察比较来反映金属盒受到的液体压强大小。

  • 17. 如图甲,在一档中央电视台拍摄的节目中,实验员正在亲身实践:当汽车被水浸没,该如何逃生(此操作危险,切勿模仿)。工作人员将汽车缓缓浸入水中,坐在车里的实验员尝试推开车门逃生他们用传感器测出了车门受到的外部水的压力,如图乙。如果某个时刻,车门底部处在水下10厘米处,则车门底部受到的水的压强为帕。我们从图乙中看到,当车门受到水的压力为9.19千牛时,门打不开,而当车门受到的压力增大到10.06千牛时,车门反而打开了,猜测此时车里(选填“充满水”或“没有水”),解释此时可以打开车门的原因

  • 18. 1644年意大利科学家首先用实验测定了大气压的值,到了十七世纪中期,德国学者做的实验,才使人们确信大气压强的存在。压强是表示的物理量,压力(选填“一定”、“可能”或“一定不”)是重力。如图所示的容器中盛满水,A点处压强是帕。

  • 19. 小明乘坐高铁时发现,在离站台边缘1米左右的地方有一条白色安全线,如图(a)所示。在列车即将进站的时间里,站台工作人员反复提示:“请乘客们站在安全线以外候车!”。为什么乘客必须站在安全线以外候车呢?通过网络他了解到这与气体流动时的压强有关。
    (1)、为了探究气体流动时压强大小的特点,小明将两纸片靠拢,纸片下端自然下垂,如图(b)所示。然后他向两纸片间慢速吹气,实验现象如图(c)所示,接着他快速吹气,实验现象如图(d)所示。

    分析比较图(b)、(c)、(d)的实验现象可知:气体流动时,气体的压强会 , 并且气体的流速越快,气体的压强
    (2)、请结合上述内容,解释“列车进站时,为什么乘客必须站在安全线以外候车?”
  • 20. 如图所示,两个完全相同足够高的圆柱形容器甲、乙置于水平地面上,内部盛有不同液体A、B( mA<mB )。若将两个完全相同的金属球分别浸没在A、B液体中,液体对两容器底部的压强变化量分别为 ΔpAΔpB ,则 ΔpA ΔpB ,两容器对水平地面的压强变化量分别为 ΔpΔp ,则 Δp Δp (均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三、实验探究题

  • 21. 在“探究压力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小强利用了多个完全相同的木块和海绵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1)、实验中通过观察海绵的来比较压力作用效果;
    (2)、对比甲、乙两图可以得出:当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
    (3)、由甲、丙两图可以探究压力作用效果与的关系;
    (4)、对比甲、丁两图,小强认为压力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无关,你认为他的观点(选填“正确"或“错误”);理由是
  • 22. 2020年10月27日,中国载人潜水器“奋斗者”号,在西太平洋马里亚纳海沟成功下潜突破1万米,达到10008米,创造了中国教人深潜的新纪录。这个消息激发了小芳对“探究液体内部的压强”的兴趣,她利用压强计等装置进行了如下的操作:

    (1)、在使用压强计前,发现U形管中两侧液面已有高度差,如图甲所示,接下来的操作是 ___(选填字母)。
    A、直接从U无管右侧中倒出适量液体 B、拆除胶管重新安装
    (2)、正确操作后,分析乙、丙两图的实验现象,初步得出的结论是:
    (3)、小芳用丁装置测量未知波体的密度,在左侧加入适量的水,在右侧缓慢倒入待测液体,直到观察到橡皮展相平,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有

    A.右侧待测液体到容器底的深度h1

    B.右侧待测液体到橡皮膜中心的深度h2

    C.左侧水到容器底的深度h3

    D.左侧水到橡皮膜中心的深度h4

    根据你选用的物理量,推导出特测液体密度的表达式为ρ=(用题中字母和ρ表示)。

四、计算题

  • 23. 如图所示.将底面积为100cm2 , 重为5N的容器放在水平桌面上,容器内装有重45N,深40cm的水.求:

    (1)、距容器底10cm的A处水的压强.
    (2)、容器对水平桌面压强.
    (3)、水对底部的压力
  • 24. 入夏以来我国南方遭遇了大规模的强降雨袭击,冲锋舟在救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如图所示,冲锋舟满载时排开水的体积是1.5m3 , 冲锋舟自重为0.6×104N,假设每人的平均质量为60kg,请计算:(水的密度为1×103kg/m3 , g=10N/kg)

    (1)、冲锋舟满载时所受的浮力;
    (2)、为保证安全,这条冲锋舟最多能承载的人数;
    (3)、冲锋舟底部0.5m深处所受水的压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