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区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末考试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2-01-25 类型:期末考试
一、单选题
-
1. 诗句“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中“相对出”所选择的参照物是( )A、船 B、青山 C、两岸 D、太阳2. 如图所示声波的波形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b的音调相同 B、a、c的音色相同 C、a、c的音调相同 D、b、c的响度相同3. 小华要爸爸把客厅里电视节目音量调小些,以免影响他在房间学习。从减小噪声影响的角度来看,下图的情形中与小华采取相同的措施的是( )A、
戴防噪耳机 B、
用监测器监测噪声 C、
铁道旁装隔音板 D、
给排气管装消音器
4. 如图所示,是丽丽傍晚在商业街行走时看到投射在地面上的鲜奶广告,下列对这个像的形成和性质分析正确的是( )A、光的折射形成的实像 B、光的反射形成的实像 C、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 D、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虚像5. 在许多高速公路上,在传统的交通标志白线上每隔2米安装了一个凸起的纯玻璃元件,这种元件叫“夜精灵”。晚上只要汽车的灯光一照,司机就能看到附近地上的“夜精灵”亮起来(如图所示)。下面几种元件的工作原理与夜精灵完全不同的是( )A、自行车的尾灯 B、高速公路的反光标志牌 C、环卫工人身上穿的反光马甲 D、十字路口的红绿交通标志灯6. 如图是自然界中关于水的物态变化过程及其对应的条件,其中由甲状态到乙状态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A、熔化 B、升华 C、汽化 D、液化7. 夏天将杯中的液态氮(沸点为)倒入常温的水中水面上会产生固体(如图),这固体产生的原因是( )A、液态水放热升华 B、液态水放热凝固 C、液态氮吸热凝固 D、液态氮放热凝华8. 如图所示的下列物态变化中,需要吸热的是( )A、枝头结霜 B、
山间起雾 C、
雪人变小 D、
海面结冰
9. 对某物质持续加热的某段时间,放在物体中的温度传感器输出数据即时在电脑软件显示,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这一定是液体加热至沸腾的图像 B、从到时间段,物质一定是固液共存状态 C、从到时间段,物质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 D、即使时刻后还一直加热,物质的温度也不会再升高10. 如图,交于P点的三条光线a、b、c。在交点P前放置一平面镜,有关三条反射光线的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三条反射光线一定会相交 B、三条反射光线可能会发散 C、三条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交于P点 D、三条反射光线是否相交由镜面角度决定11. 小眀利用凸透镜模拟晶状体,光屏模拟视网膜,设计模拟某种眼病及其矫正后的实验,其步骤如图所示:步骤3“矫正”这种眼病,让烛焰清晰的像成在“视网膜”上,可行的方案是( )
A、将凸透镜换成凹透镜 B、将蜡烛向靠近凸透镜的位置移动 C、将一个适当的凸透镜放在原凸透镜与蜡烛间的某个恰当位置 D、将一个适当的凹透镜放在原凸透镜与蜡烛间的某个恰当位置12. 如图所示,将点燃的蜡烛放在距凸透镜10cm处时,在另一侧距凸透镜10cm处的光屏上出现了一个与烛焰等大的清晰像,若保持物距不变,更换一个焦距为8cm的凸透镜后,要想在屏上出现清晰像,下列操作可行的是( )A、使屏远离透镜 B、使屏靠近透镜 C、蜡烛和光屏位置对调 D、光屏与蜡烛在透镜左侧13. “碳纳米管温度计”是世界上最小的温度计。研究人员在碳纳米管中充入液态的金属镓,当温度变化时,通过电子显微镜观察金属镓液柱的变化就能读出温度值。该温度计测量的范围可从18℃到490℃。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该温度计和普通温度计的工作原理相同 B、碳纳米管本身的体积变化可以忽略不计 C、镓是一种高熔点、低沸点的金属 D、金属镓的体积在18℃~490℃之间随温度变化很小14. 物质存在的状态不仅与物质所处的温度有关,还与其所处的气压有关。如图是碘物质的状态与气压、温度的关系图像。OA、OB、OC分别是三种状态的临界曲线,O点称为三状态交界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气压下,当时,碘物质一定处于液态 B、在气压下,当时,碘物质可能处于液态 C、在气压下,将的碘蒸气冷却至室温 , 碘蒸气凝华并对外放热 D、在气压下,将室温下碘物质缓慢加热到时,碘先熔化再汽化二、填空题
-
15. 图甲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性质制成的。温度计甲的读数是℃,乙是疫情期间的测温枪,它是利用(选填“红外线”或“紫外线”)进行测量的。图中秒表的读数为s。16. 复兴号是我国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动车组列车。(1)、超长版复兴号列车总长度达440(填单位);(2)、如图乙所示,在高速行驶的列车上立一枚硬币可保持长时间稳定不倒,以硬币为参照物,窗外的树木是的。由图丙可知该硬币的直径为cm;(3)、复兴号以的速度匀速行驶10min,通过的路程为 km。17. 小夏在研究口琴的发声原理时,拆掉了口琴外壳,发现在气孔边分布着长短、厚薄都不同的一排铜片(如图所示).吹口琴时,在气流的冲击下,铜片因发出声音.用相同的力度对不同气孔吹气,改变了声音的;在同一气孔处用不同的力度吹气,改变了声音的 .18. 如图所示是甲、乙两车运动的s-t图象,当两车从同一地点,同时,向北做直线运动。(1)、请根据图a在图b画出甲、乙两车运动的v-t图象,并在图中坐标轴标注数值并注明甲、乙;(2)、以甲车为参照物,乙车向(选填“南”或“北”)运动;当时间t=s时,两车相距20m。
三、作图题
-
19. 如图中A和B是放在平面镜前完全相同的两支蜡烛
⑴请分别画出A和B经平面镜所成的像:
⑵眼睛从某个方向向平面镜看去时,两支蜡烛的像完全重叠。请在图中画出从这个方向进入眼的光线。
四、综合题
-
20.(1)、如图所示,是一束光由空气斜射入某种透明介质时,在界面上发生反射和折射的光路,则入射光线一定是 , 入射角的大小为。请在图中合适位置画出法线与分界面并标注出来;(2)、在如图的方框内填入适当的透镜。
五、计算题
-
21. 跳伞是一项极具挑战的运动而且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在某次跳伞训练过程中,一运动员从空中悬停的直升机上由静止开始竖直跳下,其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经15s下落210m后,再匀速直线下落15s,求:(1)、该运动员在前15s内下落的平均速度;(2)、该运动员在30s内下落的总高度;(3)、该运动员在30s内下落的平均速度。
六、实验题
-
22. 小玲利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来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斜面总长为1m。她让小车从斜面最顶端由静止开始下滑,分别测出小车到达斜面中点A和斜面最底端的时间分别为4s和6s。(1)、小玲利用公式 , 计算出小车上半段和全程的平均速度分别为0.125m/s、0.167m/s。由此她得出小车在斜面上做的是(填“匀速”或“变速”)运动;(2)、小军发现,由于小玲实验过程中没有考虑到小车的长度,将会导致速度的测量结果比真实值(填“偏大”或“偏小”)。(3)、小玲又利用了刻度尺测量出了小车的长度如图乙所示为cm,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cm。小车全程的平均速度的准确值应为m/s。23. 小莉同学用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1)、实验过程中,当蜡烛与凸透镜的距离如图所示时,在光屏上可得到一个清晰的像(填写下列选项字母),若保持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不变,移动透镜至cm处,光屏上能再次呈现清晰的像;
A.正立放大
B.倒立放大
C.倒立缩小
(2)、实验中将蜡烛从图处逐渐远离凸透镜,物距u随时间t的变化图像如图甲所示,则如图乙所示的图像中,像距v随时间t的大致变化图像正确的是;(3)、如图所示,保持蜡烛的位置不变,移动透镜至16cm处,人眼能观察到蜡烛的像,像是图中的(选填“A”“B”“C”或“D”)。24. 小刚观点:“被100℃的水蒸气烫伤,要比被100℃的热水烫伤严重得多”。小刚设计了以下实验来验证。(热损失以及热胀冷缩对实验的影响忽略不计)①将一定质量温度为的冷水装入一个双层玻璃真空保温杯中,液面如图甲所示位置,标记为A;
②向杯中插入导管,将100℃的水蒸气通入保温杯的冷水中(水蒸气全部被吸收),发现杯中水面明显上升;
③一段时间后,停止通入水蒸气,移出导管后,杯中液面位置如图乙所示,标记为B,再测出此时杯中水的温度为 , 比较发现高于。
(1)、杯中水面上升是通入的水蒸气发生(填物态变化名称)的结果;(2)、高于的原因是;(3)、小刚的实验因没有对比以至不足以证明他的观点。请你再帮助小刚设计补充实验方案,简要叙述实验过程、测量的物理量及验证依据。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