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石景山区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末考试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2-01-25 类型:期末考试

一、单选题

  • 1. 实验室中,常用的测量质量的工具是(   )
    A、刻度尺 B、量筒 C、天平 D、弹簧测力计
  • 2. 作为国际通用测量语言的国际单位制,极大地方便了国际交流,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    )
    A、米(m) B、牛顿(N) C、千克(kg) D、米/秒(m/s)
  • 3. 颐和园中泛舟昆明湖上,可欣赏到与陆上游线不同的“颐和春色”。小红同学坐在行驶的游船内,若说她是静止的,则所选择的参照物是(   )
    A、岸边的树 B、湖水 C、游船 D、湖岸
  • 4. 图示的四个实例中,为了减小摩擦的是(   )
    A、 汽车轮胎上刻有花纹 B、 瓶盖上刻有竖条纹 C、 脚蹬面做得凹凸不平 D、 储物箱下装有滚轮
  • 5. 如图所示的现象中,属于光的反射形成的现象是(   )
    A、绣漪桥在水中的“倒影”   B、苹果在桌面上形成影子 C、用放大镜观察图案   D、筷子好像在水面处向上弯折
  • 6. 体育课后,小亮对一些物理量做了估测,其中与实际相符的是(    )
    A、跑步时的步幅约为1m B、跑完100m后心跳30次用时约1min C、一双运动鞋的质量约为10g D、队列训练齐步走的步行速度约为10m/s
  • 7. 如图所示,能说明近视眼或远视眼的成像光路图及矫正方法正确的是(    )

    A、甲为近视眼 B、乙为远视眼 C、丙为近视眼矫正图 D、丁为近视眼矫正图
  • 8. 下列实例中,属于利用惯性的是(    )
    A、司机开车要系安全带 B、跳高运动员起跳后继续向上运动 C、坐公交车时,要抓好扶手 D、空中下落的石块,速度越来越大
  • 9. 如图所示的情景中,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图甲中,头顶球时,头会痛,说明球对头有作用力,球没有受到头的作用力 B、 图乙中,滑冰运动员冲过终点时不能立刻停下来,是因为他受到了惯性作用 C、 图丙中,足球比赛罚球时,运动员脚踢球的作用力大于球给脚的作用力 D、 图丁中,未掷出的冰壶在水平冰面上静止时,其重力和地面的支持力是平衡力
  • 10. 关于密度、质量与体积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同样条件下,一瓶水的密度比一桶水的密度小 B、铜的密度比铝的密度大,表示铜的体积比铝的体积大 C、铜的密度比铝的密度大,表示铜的质量比铝的质量大 D、把一铝块切成体积不同的两块,这两块铝的密度相等
  • 11. 小明站在平面镜前3m处时能看到自己在镜中的像,当他向平面镜靠近2m后,小明在平面镜中的像(   )
    A、离镜面1m,像的大小不变 B、离镜面1m,像变大 C、离镜面2m,像的大小不变 D、离镜面2m,像变大
  • 12. AB两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如图所示,两种物质的密度分别为ρAρB , 设水的密度为ρ , 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mA=mB , 则VA>VB B、ρA>ρB>ρ C、ρA>ρ>ρB D、ρA<ρB<ρ

二、多选题

  • 13. 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用二胡演奏出的优美旋律,是由二胡的弦振动产生的 B、人们利用超声波的反射制成的声呐可以测量海底深度 C、用大小不同的力先后敲击同一音叉,音叉发声的音色不同 D、通过居民区的高架路两侧设有隔音墙,属于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 14. 甲、乙两辆车沿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其运动过程中的路程s随时间t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关于两辆车运动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乙两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B、乙车的运动速度是10m/s C、t=30s时,甲乙两车的行驶速度相等 D、t=15s时,甲乙两车间的距离是100m
  • 15. 关于光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光在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B、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为3×108m/s C、阳光射到玻璃幕墙上,反射光会使人感到刺眼是由于发生了镜面反射 D、一束太阳光可通过三棱镜分解为不同的色光,此现象说明白光是由色光组成的

三、填空题

  • 16.             
    (1)、图中斜面底边MN水平,木块静止在斜面上,O点为其重心,可用带箭头的线段表示木块所受重力示意图(选填“OB”或“OC”)。

        

    (2)、如图所示,物体的长度是cm。

    (3)、如图所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N。

四、作图题

  • 17. 一束光线射到平面镜上,如图所示,请根据光的反射规律在图中面出反射光线OB。

五、实验题

  • 18. 小军在“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中,用的装置如图所示,将小车从斜面上端A点由静止释放到达C点,用电子表记录小车的运动时间,图中方框内的数字是电子表的显示(数字分别表示“小时:分:秒”)。请完成下列问题

    (1)、小车通过AB段的平均速度比BC段的平均速度(选填“大”或“小”);
    (2)、小车在AC段的平均速度是vACm/s
  • 19. 如图所示的为小红同学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图。她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架在一把刻度尺的上面,并保持玻璃板与刻度尺垂直。再取两根完全相同的蜡烛A和B分别竖直置于玻璃板两侧的刻度尺上,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进行观察和调整。用此实验可以研究:①像与物到平面镜距离的关系;②像与物大小的关系;③平面镜成的是虚像还是实像。

    (1)、选用刻度尺的作用是为了便于比较;(选填“①”、“②”或“③”)
    (2)、选用两根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选填“①”、“②”或“③”)
    (3)、在利用蜡烛B确定出蜡烛A所成像的位置后,移去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选填“能”或“不能”)接收到蜡烛A的像。
  • 20. 小刚用天平和量筒量金属块的密度,请按要求完成下到问题:

    物质名称

    密度ρ/kg/m3

    10.5×103

    8.9×103

    2.7×103

    (1)、在用托盘天平测量质量,调节横梁平衡时,若发现指针静止时如图甲所示则应将平衡螺母向(选填“左”或“右”)调节,使横梁平衡;
    (2)、用调节好的天平测量金属块的质量时,发现加减砝码总不能使天平平衡,小明接下来的操作是(填写字母:A.移动平衡螺母    B.移动游码)
    (3)、当天平平衡时,右盘中的砝码质量、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则此金属块的质量是m=g;用细线系住金属块放入装有40mL水的量筒内,静止后,水面如图丙所示,则金属块的体积V=m3 , 可求得,金属块的密度与图丁表中的密度相同。
  • 21. 小军在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的实验中,装置如图所示,一端带有固定滚轮的长木板固定不动,铁块和木块底面积相同,物块通过细线与弹簧测力计相连(忽略滚轮摩擦,细线拉直时,拉力大小为弹簧测力计示数),请完成下列问题:

    (1)、图甲中,将木块放在水平木板上,当木块做运动时,木块所受的滑动摩擦力等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2)、当进行能测出了滑动摩擦力条件的操作后,比较甲乙两次实验,可以得出在接触面积相同时,滑动摩擦力与有关;
    (3)、比较乙丙两次实验发现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不同,请根据此现象提出一个可探究的科学问题
  • 22. 小华进行“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如图所示,实验桌上备有带支架的蜡烛、光屏、凸透镜、平行光光源(接通电源后可发出平行光)、光具座等器材。

    (1)、根据图甲所示,该凸透镜的焦距是f= cm;
    (2)、如图乙所示,实验时,为了使像呈在光屏的中央,需要把凸透镜、光屏和蜡烛烛焰的中心调到  。
    (3)、如图乙,小华把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50cm刻度线处,将蜡烛移至光具座上15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直到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则该像是  (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的实像,此成像特点常应用在  (选填“放大镜”、“照相机”或“幻灯机”)上。
    (4)、如果将蜡烛向右靠近透镜移动,则发现像变模糊了,这时应适当向  (选填“左”或“右”)移动光屏,才能重新得到清晰的像。
  • 23. 利用小车和实验桌设计一个实验,证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请写出实验步骤和实验现象。

六、综合题

  • 24. 请阅读《华夏之光——圭表》并回答。

    华夏之光——圭表

    我国古代的天文观测一直居于世界领先地位,天文学家们发明了许多先进的天文观测仪器,其中圭表就是典型的代表。圭表(如图所示)包括圭和表两部分,正南北方向平放的尺,叫作圭,直立在平地上的标竿或石柱,叫作表,圭和表相互垂直.战国以前的天文学家已能够利用水面来校正圭,使其水平,使用铅垂线来校正表,使其与圭相互垂直。依据圭表正午时表影长度的变化,就能推算出二十四节气,依据表影长短的周期性变化,就能确定一回归年的天数。由于日光散射和漫反射的影响,早期圭表的表影边缘模糊不清,影响了测量表影长度的精度。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元代天文学家郭守敬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科学方法,对圭表进行了一系列改进与创新。他将表的高度增加,并且在表顶加一根架空的横梁,使表高变为传统表高的五倍。这样,测量时,把传统的确定表影端的位置变为确定梁影中心的位置,提高了测量影长的精度.郭守敬又利用小孔成像的原理,发明了景符,利用景符可以在圭面上形成太阳和横梁的清晰像(如图所示),这样就可以精确的测量表的影长了。这些措施成功解决了圭表发明以来,测影时“虚景之中考求真实”的困难。以圭表为代表的我国古代的科技成果,像一颗颗璀璨的明珠,闪耀着智慧的光芒,激励着我们攀登新的科技高峰。 

    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古代依据圭表正午时的变化,就能推算出二十四节气。
    (2)、请写出我国古代天文学家保证圭和表相互垂直的措施,并解释为什么这种措施可以保证圭和表是相互垂直的
    (3)、郭守敬的改进与创新措施解决了早期圭表的什么问题

七、计算题

  • 25. 一辆汽车停在距山崖某处鸣笛,经过4s后司机听到回声。那么汽车鸣笛处距离山崖大约多远?(已知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340m/s
  • 26. 一个空瓶的质量是750g , 装满水后称得总质量是1.25kg。现用该瓶装满某种液体后,称得瓶和液体的总质量是1.15kg。(g取10N/kg

    求:

    (1)、空瓶的重力;
    (2)、瓶子的容积;
    (3)、液体的密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