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温州市2021-2022学年科学七年级上学期第二次学情调研试题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2-01-24 类型:月考试卷

一、单选题(每空2分,合计40分)

  • 1. 下列现象不属于自然现象的是( )
    A、雨后彩虹 B、火山爆发 C、人工降雨 D、候鸟迁徙
  • 2. 下列动物中,体表有外骨骼的是(   )
    A、蜗牛 B、水母 C、蚯蚓 D、蝗虫
  • 3. 2020年6月,我国深海载人潜水器“蛟龙号”在西北太平洋雅浦海沟进行探测并采样本集了样本,下列不能作为判断样本是生物的依据的是(   )

    A、能否呼吸 B、能否繁殖 C、能否自由运动 D、能否遗传变异
  • 4. 冰雕是一种极具高欣赏价值的艺术。如图所示,在艺术家用特制工具把一块实心冰块雕刻成一件艺术品的过程中,冰块没有发生变化的是(   )

    A、质量 B、体积 C、密度 D、形状
  • 5. 细心的小明同学洗澡时,总喜欢先用手去试一下水是否很烫。一次他把洗澡水冲到身上时,感觉不冷不热。则小明这次洗澡的洗澡水最有可能的温度是(   )
    A、55℃ B、45℃ C、35℃ D、25℃
  • 6. 现要测量某圆柱体的直径,如图所示几种测量方法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 7. 如图所示的温度计,关于它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该温度计是根据固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B、该温度计的量程是20~ 100℃ C、在使用该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时,可以离开被测液体读数 D、该温度计此时的示数为30℃
  • 8. 用体温计测得小明的体温为37.3℃,若没有把水银甩回玻璃泡就去测量小英和小刚的体温,如果小英和小刚的实际体温为37.1℃和38.4C,那么两次测量结果应该是( )
    A、37.3C和37.4℃ B、37.1℃和38.4℃ C、37.1℃和37.4"C D、37.3℃和38.4℃
  • 9. 如图六种植物分成甲、乙两类的分类依据是(   )

    A、是否能进行光合作用 B、果实的有无 C、根的有无 D、种子的有无
  • 10. 在屠呦呦手中,一株小草改变世界,中国之蒿由此走向世界。以下关于青蒿结构层次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组织→器官→系统→植物体 B、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  C、受精卵→器官→组织→植物体 D、受精卵→器官→组织→系统→动物体
  • 11. “藕断丝连”是常见的现象,这里的“丝”来自构成植物体的(   )
    A、保护组织 B、结缔组织 C、分生组织 D、输导组织
  • 12. 生物检索表常用来鉴定生物的种类。请利用这张简单的“脊椎动物检索表”,鉴定出下列动物中属于Y类动物的是(   )

    1a体外长有毛皮,胎生……S类

    1b体外没有毛皮,卵生……2

    2a体外长有羽毛,体温恒定……R类

    2b体外无羽毛,体温不恒定………3

    3a表皮干燥,在陆地上产卵……Y类

    3b皮肤湿润,在水中产卵……4

    A、 B、 C、 D、
  • 13. 某同学在测量圆柱体的周长时,把一张矩形纸条紧紧包在圆柱体外面,纸条的边没有与圆柱体的轴垂直,如图所示。然后在纸的重叠处用针扎个孔,把纸条展开,用刻度尺测两孔之间的距离,如此测出的圆柱体的周长(   )
    A、因实验方法错误,一定偏大 B、因实验方法错误,一定偏小 C、因实验方法错误,偏大或偏小都有可能 D、实验方法没有错误
  • 14. 取质量相同的甲、乙、丙三种液体,分别放入完全相同的烧杯中,液面如图所示,三种液体的密度关系是(    )

    A、ρ B、ρ C、ρ D、ρ
  • 15. 图甲为水的密度在0-10℃范围内随温度变化的图像,图乙为方冬天湖水温度分布示意图,根据图像及水的其他性质,下列分析判断错误的是( )

    A、温度等于4℃时,水的密度最大 B、在0~4℃范围内,水具有热缩冷胀的性质 C、示意图中从上至下A,B,C,D,E处的温度分别为4℃,3℃,2℃,1℃,0℃ D、如果没有水的反常膨胀,湖底和表面的水可能同时结冰,水中生物很难越冬
  • 16. 如右图所示,甲实验中烧杯内盛有水,试管内盛有乙表中所列的一种液体,在标准大气压下,若对烧杯底部继续加热,最终发现试管内的液体发生沸腾,则试管内盛的液体是(   )

    标准状况下几种物质的沸点

    物质

    沸点(℃)

    酒精

    78

    100

    煤油

    150

    A、 B、酒精 C、煤油 D、水或酒精
  • 17. 水是一种比热容较大的物质,下列生产和生活中与水的这种特性没有关系的是(   )
    A、对秧田晚上灌水,白天放水 B、炎热的夏天,在地面上洒水降温 C、暖气管内装的是流动的热水 D、用水作为汽车发动机的冷却剂
  • 18. 如图所示为某物质的熔化图像,根据图像可知( )

    A、该物质加热后就开始熔化 B、第15min该物质处于液态 C、若将装有冰水混合物的试管放入正在熔化的该物质中(如图乙),则试管内冰的质量会增多 D、图乙中,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会升高
  • 19. 有一种鸟,其习性是在远离人类活动的区域生活.例如有一片原始森林(如图甲),在周围没有人类活动时,这种鸟可以在该森林中自由自在地生活.有关部门为发展生态旅游,在该森林内开辟一条如图乙所示的观光小路.对这一行为可能造成的后果,从生态角度看,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这种鸟的活动范围将更大,数量会更多 B、该鸟类的生存空间将缩小,可能威胁到它的生存 C、因为小路宽度很小,该鸟类的生存空间没有变化 D、旅游开发有利于经济发展,鸟类的减少 或消失不会影响当地的环境,无需考虑
  • 20. 小科利用天平和量杯测量了液体和量杯的总质量m及液体的体积V,得到了几组数据并绘出了m—V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量杯质量为40g B、该液体密度为1.25g/cm3 C、量杯质量为20g D、80cm3该液体的质量为100g

二、填空题(每空2分,合计28分)

  • 21. 如图所示的是用温度计分别测得冰和水的温度,那么冰的温度是℃,水的温度是℃。
  • 22. 观察是重要的科学研究方法,显微镜是重要的观察工具。据图回答问题:

    (1)、小明在用光学显微镜时,发现该显微镜的镜盒里有如图所示的 4 个镜头。为了能在视野中看到最多的细胞,他应选用图中的镜头组合(填字母组合)。
    (2)、在使用显微镜时,经常在视野中出现“污物”。为了能快速准确判断视野中“污物”可能存在的位置,小明画出了如图所示思维导图。请将该思维导图补充完整

  • 23. 小小树苗长成参天大树,树苗长高到底是哪个部分生长的结果,某同学对此作出假设:“小树长高是由树的下部不断生长而形成的。”由此他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①在校园里选定一棵小树,在离地约1 m的B处刷上油漆,如右图所示。

    ②一年后,观察、测量并分析。

    (1)、如果观察到AB间的距离(填“增大” “不变”或“缩短”),则证实该同学的假设是正确的。
    (2)、秋天到了,天气变凉了,树叶变黄了,渐渐开始落叶了,该过程体现了生物的特征。
  • 24. 根据“制作并观察植物细胞临时装片”的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制作临时装片的正确操作顺序是。(用图中序号和箭头表示)
    (2)、首先要在洁净的载玻片中央滴一滴 , 如果是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需要滴加的是
    (3)、在盖盖玻片时,应使盖玻片的一侧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然后轻轻放下,这样做是为了
    (4)、制作此临时装片的过程中,染色时应滴加的液体是。染色后,某同学按规范操作,在实验过程中看到了以下几个视野:

     从B到D,该同学的操作是向移动装片;从D到A,该同学的操作是转动转换器换成倍物镜(选填“高”或“低”);从 A到C,该同学的操作是调节

三、实验探究题(每空2分,合计22分)

  • 25. 某校学生在了解学校的生态系统构建时,对以下几种小动物进行了观察(实验后将放回适合它生存的自然环境)。

    (1)、A、B与C、D的主要区别是身体背部没有
    (2)、在实验过程中,应该经常用浸水的湿棉球轻擦蚯蚓的体表,这是因为蚯蚓是靠呼吸的。
    (3)、用手触摸蚯蚓的腹部,会有凹凸不平的感觉。为更仔细地观察它,应借助以下哪种工具     (填字母)。
    A、显微镜 B、放大镜 C、望远镜 D、天文望远镜
    (4)、某小组在探究“蚯蚓的运动”中,作出的假设是:蚯蚓在玻璃板上比在糙纸上运动速度更快,可是实验结果却相反。对此该小组应采取的措施是    (填字母)。
    A、放弃自己的实验结果 B、进一步查找资料重新作出假设 C、适当修改实验结果以保持与原有假设一致 D、不管实验结果,直接根据假设得出结论
  • 26. 学习了《质量》一节后,小明产生了这样一个疑问,物体的质量与其形状是否有关呢?为此,爱动脑筋的小明设计了一个实验来探究这个问题,他选用一块橡皮泥作为被研究的物体,将橡皮泥捏成各种形状,用天平分别称出其质量,并将数据记录在下表中。

    橡皮泥形状

    长方体

    圆柱体

    圆环形

    碎块

    橡皮泥质量/g

    28

    28

    28

    28

    (1)、小明实验时选用橡皮泥作为实验的材料,你认为选用这种材料对他的实验操作有什么好处?
    (2)、由小明的实验,你得出的结论是
    (3)、本实验中测量了多组数据,爱思考的冬冬想到:许多实验中都需要进行多次测量,有的是为了从不同情况中找到普遍规律;有的是为了求平均值以减小误差。你认为本实验中多次测量的目的是
  • 27. 为了比较水和食用油的吸热能力,同学们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在2个相同的烧杯中分别装有质量相同的水和食用油,用两个规格相同电加热器对其加热,并用相同的两支温度计分别测量水和食用油的温度,实验数据如下:

    液体

    质量/g

    初温/℃

    末温/℃

    加热时间/min

    300

    20

    40

    21

    食用油

    300

    21

    41

    10

    (1)、在实验中必须使用的测量工具有停表、温度计和
    (2)、本实验中,用来反映物质吸热的多少。
    (3)、由实验数据分析可知.在本实验中,为比较水和食用油吸热能力的大小,同学们采用的方法是 , 比较加热时间的长短 。

    (4)、如果加热相同的时间,若不考虑热量损失,则通过实验数据求出食用油的比热容为

四、综合说理题(4 分,每空1分)

  • 28. 小柯在家煮面条时发现,开着燃气灶煮面条的时候,水沸腾后, 锅上方几乎看不到”白气”(如图甲);把燃气灶的火熄灭后,短时间内水还在沸腾,此时锅的上方出现大量"白气”(如图乙)。请用科学原理解释熄火前后两个不同现象产生的原因。

    燃气灶还在加热时,由于周围温度(填高或低),水蒸气(填“ 液化”或“没有液化” )成白气,所以很少看到“白气”。当停止加热后,周围空气温度(填高或低),水蒸气(填“物态变化")形成"白气”

五、解答题(每空2分,合计6分)

  • 29. 今年小明家种植的瓯柑获得了丰收。小明想:瓯柑的密度是多少呢?于是,他将瓯柑带到学校实验室,用天平、溢水杯、烧杯来测量瓯柑的密度。
    (1)、测量瓯柑质量如图甲所示。测量瓯柑体积步骤如图乙,测得装满水的溢水杯的总质量是360g;然后借助牙签使这个瓯柑浸没在溢水杯中,当溢水杯停止排水后再取出桔子,接着测得溢水杯及剩余水的总质量是240g。计算出溢水杯中排出的水的体积是多大?(请写出计算过程)
    (2)、这个桔子的密度是多大?(保留2位小数)
    (3)、小明用这种方法测出该瓯柑的密度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它的实际密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