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洛阳市偃师区2021-2022学年六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2-01-20 类型:期末考试
一、基础知识(18分)
-
1. 根据音节写汉字,依次写在答题卡上。
他站在黄土高坡上,tiào wàng着汹涌péng pài的黄河,心情无比激动。他曾在这里与日kòu战斗过,他曾在这里高唱“黄河在páo xiào……那是中华儿女用英勇的壮举pǔ写的神曲,níng jù的力量,激励着中华儿女前仆后继。
2. 下面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居(jū)高临下 呆(dái)头呆脑 斩(zán)钉截铁 全神贯注(zhù) B、排山倒(dào)海 别出心裁(cái) 心惊肉(ròu)跳 暴露(lù)无遗 C、威风凛凛(lǐn) 技高一筹(chóu) 心满意足(zú) 热血沸(fèi)腾 D、困难(nàn) 缝隙(xī) 谚(yàn)语 瓦(wà)兰3. 选择正确的句子把序号填在答题卡上。( )A、《开国大典》《狼牙山五壮士》都采用了点面结合的写法。 B、鲁迅先生名言:唯有精神是值得宝贵的,惟有他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 C、“处暑不出头,割谷喂老牛”这句谚语的意思是谷子还没长出来时,草已长大,可以割下来喂老牛了。 D、小明的毛笔字写得特别好,真有巧夺天工之势。4. 根据教材内容填空。(1)、锺子期死,伯牙 , 终身 , 以为。(2)、明月别枝惊鹊,。稻花香里说丰年,。这两句诗出自辛弃疾的《西湖夜行黄沙道中》,整首诗写的是月夜的录色,表达了诗人的情感。(3)、小说中的描写能烘托气氛,对突出人物形象起到很大作用。请列举两种读小说的方法:、。二、学以致用(12分)
-
5. 学以致用(1)、描述高尔基的《童年》中主人公阿廖沙命运特点。(2)、试着仿照下面例句写一段人对某件事入迷的情况。
下课时,教室里摆开场子,吸引了一圈黑脑袋,攒着观战,还跺脚拍手,咋咋呼呼,好不热闹。常要等老师进来,才知道已经上课了。
(3)、从下面的题目中任选一个,你在习作时,准备选择哪些示例或从哪些方面来写呢?安安静静的课堂 忙忙碌碌的妈妈 美好的未来 关心集休的同学
三、阅读理解(50分)
-
6.
达尔文的高明之处
“轻蔑是不是用嘴唇略微突出、鼻子向上掀起和轻微的呼气来表现?”“吃惊是不是用眼睛和嘴张大开来以及眉毛向上扬起的情形来表达?""当一个人愤恨或挑战的时候,他,是不是皱眉、挺直身体和头部、耸起双肩和握紧拳头?“……在1867年,几十位科学家收到了用英文印制开列了16个问题的表格。寄信者言辞(诚恳 恳切),希望各国科学家帮助答复这些问题。
寄信者是英国著名生物学家查理·达尔文。他向各国科学家寄那张问题表,就是为了深入、细致地研究人类和动物的表情。
达尔文在自传中,曾谈及自己是怎样开始研究这个问题的:“我的长子生于1839年12月27日,我马上开始记录他所表现的各种表情的(开始 开端),因为我相信,即使在这个早期,最复杂、最细微的表情一定都有一个逐渐的和自然的起源。”就这样,他细心地逐天观察,终于发现:“在出生到45天的时候,而且又同时处在幸福的(心情 心绪)的时候,就发出微笑来,嘴角向右退缩,同时双眼发出明显的光辉。”
达尔文除了自己不断进行观察外,还向各行各业的人请教。比如,他从一位兽医那里获知,当马感到苦恼时“汗水就从马的腹部滴落下来”,“而牛则全身都有汗水滴落下来”。达尔文向动物园的饲养员求教,(获得 获知)黑猩猩被人激怒时,它们的毛发就直竖起来。
达尔文花费三十多年时间,积累了大量有关人类和动物的表情资料,提出了关于表情的三原理,即“联合性习惯原理”“对立原理”和“不依存于意志原理”。他终于写出了内容非常丰富而独具创见的《人类和动物的表情》一书。在出版那一天,就销售了5267册。细心、虚心,是达尔文的高明之处,是他获得成功的原因。
(1)、在文中括号内选择恰当的词语依次写在相应的位置上。(2)、达尔文花费30年时间,终于提出了关于表情的三原理,即 、 、。(3)、达尔文为什么要给各国的几十位科学家寄开列了16个问题的表格?(4)、你从这篇短文中读懂了什么?(5)、文中描述了轻蔑、吃惊、愤恨或挑战时的表情,痛苦时的表情如何呢?请你描述一下。7.①20世纪70年代末,我在一个部队子弟小学读书,语文老师沈玉梅是一名随军家属,四十岁左右的样子,一头齐耳短发,不苟言笑的面容,深蓝色的上衣,小西服领平平整整。右边的口袋外常常垂着一根花头绳,另一头拴着一只小口哨,口哨就装在口袋里。
②沈老师是我的朗读启蒙人。她有着较浓的乡音,很少示范朗读,只是监督我们多读。而她口袋里小小的口哨,便承担了训练朗读的重任。记忆中,《我的战友邱少云》是我们读得最多的一篇课文。
③早读课,“嘟——”口哨声响了,我们的朗读开始了。沈老师非常严肃,大大的眼睛瞪着,像探照灯一样一直在我们头顶上扫来扫去。我们都敬畏她的目光,常常一边读书一边用余光瞟着沈老师。部队的孩子,战争片看得多,对探照灯似的眼神格外敏感。所以,我们坐得直,盯得紧,读得响。
④“敌人控制的'391'高地,像一颗毒牙,揳(xiē)入我志愿军的阵地。”一开始,我们的声音便有些懒散。
⑤这时,沈老师摸出口哨,塞进嘴里,鼓着腮帮子猛地一吹。“嘟——”哨声尖锐刺耳,短促凄厉。我们的朗读声戛然而止,沈老师严肃地说:“不行,英雄的形象是高大的!”说完,往讲台上一站,胸一挺,眼一瞪,那高大伟岸的形象仿佛就是邱少云一般。
⑥沈老师指导我们朗读,还真是“身教多于言传”。哨声响起来,于是,我们挺胸抬头,模仿着沈老师,竭力展现出英雄的形象——“邱少云像千斤巨石一般,趴在火堆里一动也不动”。只见沈老师握紧拳头,高高举起,同学们更是铿锵有力——“我们怀着满腔,怒火,勇猛地冲上‘391'高地。敌人全部被歼灭。
⑦“嘟——”口哨声响了。这一次,声音明亮悦耳,清丽的尾音,掠过教室,格外好听。再看看沈老师,眉眼含笑,脸上放光,下巴不断轻点。“嘟——”又一声清丽的哨声,早读下课了!口哨又回到沈老师的口袋里,只有那条彩色的塑料头绳垂在外面,格外好看。
⑧后来,我离开了那所小学,回到家乡读书。学生时代,我做过主持人,录制过法制节目的解说词。每当家乡人夸赞我的朗读时,沈老师总浮现在我眼前一齐 耳短发,不苟言笑的面容,深蓝色上衣,小西服领平平整整,右边的口袋里装着口哨,一根花头绳在口袋外晃来晃去。
⑨“嘟——”口哨声又响起来了。沈老师,你还好吗?还记得那个瘦瘦的、说着一口标准普通话的小女孩吗?
(1)、给短文命个题目。(2)、结合上下文理解下面词语的意思。掠过 竭力
(3)、从文中寻找描述沈老师哨声的词语,依次写在答题卡上。我们朗读的声音懒散时,她的哨声
我们朗读的声音铿锵有力时,她的哨声
提示早读下课时,她的哨声
(4)、请用上文中的一些关键词语概括沈老师的形象。(从外貌、性格特点、指导朗读几方面进行描述,写成一段完整的话。)(5)、根据文章内容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①本文首尾呼应,突出沈老师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②我敬畏沈老师,只是因为她是一名随军家属。
③本文只运用了心理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的手法。
8.紫云英
突然想跟你说说紫云英。现在南方好像已经不种这种用于肥田的植物了。记得小时候,生产队收了晚稻,总要混合了草木灰往田里撒一种芝麻般大小、形状怪异的种子。那就是紫云英,俗称红花草。
其实不应该叫草,她肯定是一种花。也就是清明前后的这段时间,春风贴地而行,掠过草木的叶梢,紫云英就像被人施了魔法“哗"地蹿长成一片,像一块块绿色的绒毡,远看近看都极富生机和诗意。再过不几天,就有小小花蕾在枝叶间显现,忽然某个夜晚,那绿色的绒毡就有粉红夹杂其间了,后来就索性改换了颜色,成粉红斑斓的了。你一定体验过哪天早上突然将屋门打开,看着远近的农田颜色更换的情形而产生的诧异和惊喜。粉红的颜色铺天盖地,像世界突然一夜间变了一副模样。
贴近了细看,紫云英的花有点像莲花,当然她没有莲花那么显眼醒目,也没有莲花那种清雅,甚至开得过于张扬。
但她有一种阵势。她不合适于村姑单朵单束地摘了采了,缀于发鬓或置于花瓶;她也不能为摆设而摆设。紫云英的美在于一种阵势,像映山红。可能野花知道自己的渺小,缺乏诱人的芬芳,不起眼,不显目,为世人不屑。所以,她们才联合起一种阵势,那种逼人眼眸(móu)、摄人心魄的阵势。如果你真的能够领略到她的伟大,没有人不为之感动,是那种为一枝一朵所陶醉所满足者不能体会的。
孩提时候的我,很喜欢雀跃于疯长着紫云英的田野上,在那翻跟斗、摔跤。紫云英是不怕踏压的,才凹伏下去一片,不多久又蓬勃起来。她是宽容的,好像理解乡间顽童的活泼天性;可对恶意的摧残,她却毫不留情地报复,我目睹过村中老牛饱食紫云英腹胀而死的整个过程,其惨状不可言说。
紫云英几乎没有磬香,但我常常因她想起“一缕香魂”这个词。紫云英的最后结局是被翻耕埋入烂泥之中。可我从没感觉那一丘丘的方田是她们的坟场,我总觉得在水田明镜般的水面之下,她们那缕香魂依旧,不然,那些禾苗赖以吸吮的荞分从何而来?一直到稻禾吐穗扬花甚至成熟收割,我仍会想到紫云英的生命存在。
(1)、此文是从哪几方面写紫云英的?(2)、为什么肯定紫云英是一种花?(3)、紫云英的生命存在价值在哪里?(4)、简要写出你对画横线句子的理解。(5)、根据你对文章的理解填空。紫云英的花是颜色的,一枝一朵并不 , 像等野花一样。它几乎没有 , 可我觉得她香魂依旧,她虽没有莲花开得那样张扬,却也能在田野上。
四、习作(35分)
-
9. 请写一份号召全民开展大阅读的倡议书。
要求:①有鲜明的标题。
②署名统一为:热爱读书的小学生,日期为:2022年1月10日。
③要写明读书的好处,也可以列举案例,阐述自己的做法等。最后发出倡议,号召全民开展大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