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道法七年级下册4.9.2《法律保障生活》同步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2-01-20 类型:同步测试

一、单选题

  • 1. 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离不开各种行为规范,其中,最刚性的社会规范是(   )
    A、金钱 B、社会公德 C、法律 D、学校纪律
  • 2. 5月28日,被誉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由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表决通过,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以上材料体现了(   )
    A、法律是由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的 B、法律是由国家机关制定或认可的 C、法律对全体公民具有普遍约束力 D、每个公民都平等地受到法律保护
  • 3. 2021年1月1日起施行,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制定和颁布该法典的过程说明(   )
    A、法律具有规范和保护的作用 B、法律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 C、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 D、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 4. 法律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这是法律最主要的特征。下列选项能直接体现这一特征的是(   )
    A、法院判决李某给付父母赡养费 B、邻居纷纷谴责李某不孝敬父母 C、学校给予旷课学生批评教育 D、班主任按班规处罚违纪的同学
  • 5. 法律不同于道德、纪律等,它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下列属于法律的有(   )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②《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③《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④《中国共产党党章》

    A、①③ B、②④ C、③④ D、②③
  • 6. 新修订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规定,家庭成员应当关心老年人的精神需求,不得忽视、冷落老年人。与老年人分开居住的家庭成员,应当经常看望或者问候老年人。这也被媒体解读为“把常回家看看写入法律”,不常看望老人将属违法。这表明法律的作用有( )

    ①规范人们的行为

    ②指引、教育人向善

    ③制裁严重违法行为

    ④维护我们的合法权益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 7. 下图漫画反映了( )

    ①法律具有协调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作用

    ②法律具有制裁违法犯罪行为的功能

    ③法律规定了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④法律保障社会生活的有序与和谐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 8. 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这说明法律( )
    A、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 B、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C、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D、维护全体社会成员的一切权益
  • 9. 受到非法侵害,我们可以依法到下面机关控告、举报(    )

    ①公安机关        ②人民法院       ③政育部门    ④人民检察院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 10. 网络小说被抄袭,得到的赔偿会不会不够支付维权成本?创作短视频产品受著作权法保护吗?……2020年11月11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了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的决定,这使得网络空间著作权保护问题有了最新的法律依据。这表明( )

    ①法律会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而不断发展

    ②社会生活中的矛盾可以通过法律来调整

    ③著作权法是处理著作权矛盾和纠纷的标尺

    ④著作权保护问题从此有了判断是非的依据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11. 2018年8月31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会议表决通过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修改个人所得税法的决定。修改后的《个人所得税法》将公民个人所得税的起征点,由原来的每月3500元开始征收,调整到每月5000元开始征收。从而完成我国个税法自1980年出台以来的第七次大修。我国不断修改个税法,说明(      )

    ①法律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变迁而修改

    ②我国原来没有个人所得税法,需要制定

    ③我国原有的个人所得税法失去了存在的合理性,需要废除

    ④我国原有的个人所得税法不能完全适应实际生活的变化,需要加以调整和完善

    A、②③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 12.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与普及,网络民主逐渐进人人们的视线,网络民主能产生正能量,这已被大多数人所认可;但网络民主也存在失序的问题,从而成为政治动荡的社会因素。对此,我们应该(    )

    ①利用网络平台就身边的一些公共事务向有关部门积极提出意见和建议,表达我们的诉求

    ②让网络成为汇聚民智、促进社会和谐与发展的重要渠道

    ③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网络公共空间充满正能量,高扬主旋律

    ④遵守道德与法律,做一名负责的网络民主参与者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 13. 下列有关法律知识的说法与理解,其中有知识点的错误,请你指出共有几处(   )

    ①我国刑法规定,管制的期限为3个月以上2年以下,拘役的期限为2个月以上6个月以下。

    ②未成年人进入营业性歌舞厅等场所是严重不良行为,不良行为必然会发展成违法行为。

    ③贩毒、国家考试作弊都是犯罪;犯罪比一般违法的社会危害性大。

    ④当邻居家宠物狗经常夜里狂吠,影响正常休息时,可以向当地环保局投诉。

    ⑤“判处拘役5个月”与“罚款900元”中,拘役属刑罚的主刑,罚款属行政处分。

    ⑥刑事违法性是犯罪的最本质特征。

    ⑦拘役是由人民法院判处犯罪分子不予关押,但限制其一定自由,由公安机关执行,群众监督改造的刑罚方法。

    A、6处 B、3处 C、4处 D、5处
  • 14. 2019年1月1日起施行的《山东省学校安全条例》对学校的安全保障与风险防控、安全教育与管理、应急处置与事故处理等作出了具体规定。《山东省学校安全条例》的施行(   )

    ①能够杜绝一切违法行为的发生   ②为保障学校安全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

    ③有利于维护学校教育教学秩序   ④有利于保护学生、教师合法权益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15. 2012年11月20日,疑似重庆市北碚区区委书记雷政富不雅视频的截图在微博上发布,63个小时后,雷政富就被免职查处。这彰显了十八大后党中央查处大案要案,坚决惩治腐败的决心。这主要体现了(     )

    A、法律是有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行为规范 B、法律是对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行为规范 C、法律对官员的违法犯罪行为从重处罚 D、法律是依靠社会舆论和教育来约束的行为规范

二、辨析题

  • 16. 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靠社会舆论、习俗实施的特殊行为规范。

  • 17. 2019年10月1日,梧州一男子于某涉嫌危险驾驶罪被交警刑拘3天。李明看了上述新闻后,得出了这样的结论:法律的作用就是打击违法犯罪行为。

    判断:

    理由:

  • 18. 小强生活在农村,家里经济条件比较差,所以进入初中刚读完一学期,他的父亲就坚决让他退学,让他外出打工赚钱补贴家用。而当老师家访做小强父亲的工作,说到“阻止子女上学是违反法律的”时,小强的父亲却十分恼怒地说:“什么法律不法律,在我的家里,我的话就是法律!小强听我的话就是遵守法律!”

    请问:小强父亲的话是法律吗?为什么?

三、材料分析题

  • 19. 【好生活离不开集体和法律】

    阅读下列两则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七年级学生甜甜因父母工作调动从农村中学进入县城中学读书。初来乍到,一切都是陌生的,甜甜很苦网。班长组织班委会成员主动接近甜甜,帮她适应新环境,带领甜甜参加班集体活动;其他同学对甜甜也很热情。不到两个星期,甜甜就完全融入新的班集体,心情舒畅地进入新的学习生活。

    材料二:小超在学校对面的文具店买了一支写字笔,写了几个字,笔芯的弹珠就掉了。小超与店主联系,店主不予理除;爸爸指导小超,告知店主如果不合理解决将通过法律途径维权。店主不得已,重新给了小超一支写字笔并向小超道歉。

    (1)、简述集体生活对于我们成长的作用。
    (2)、法律的威力真大呀!简述法律的作用。
  • 20. 材料一:2021年4月29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食品浪费法》。

    材料二:王某在防疫部门排查,时刻意隐瞒,从新冠肺炎疫情严重地区回来的事实,造成不良影响,被公安机关依法行政拘留。

    材料三:近年来,我国的反腐力度不断加大,“老虎”“苍蝇”一起打,一大批贪腐官员纷纷“落马”。

    (1)、以上三则材料分别体现了法律的哪个特征?
    (2)、观察下列漫画和图片,说说法律有哪些作用?
  • 21. 尊法学法,守法用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案例呈现:某公安分局交警大队查获一辆未取得校车标牌的面包车,驾驶员刘某未随车携带驾驶证,且核载7人,实载9人。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刘某被交警合并处以罚款10220元,扣7分并扣留机动车的处罚。

    相关链接:2021年4月29日,《道路交通安全法》由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次制订、修正并通过。该法第二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车辆驾驶人、行人、乘车人以及与道路交通活动有关的单位和个人,都应当遵守本法。

    (1)、结合案例和相关链接,说出法律的基本特征。
    (2)、材料表明我们《道路交通安全法》的制订有何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