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茂名市三校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生物期中考试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2-01-13 类型:期中考试

一、单选题

  • 1. 身体呈辐射对称,体表有刺细胞,有口无肛门的一类动物是(   )
    A、环节动物 B、线形动物 C、扁形动物 D、腔肠动物
  • 2. 水螅体内由内胚层围成的结构叫做(  )
    A、空腔 B、消化腔 C、体腔 D、内脏
  • 3. 多数扁形动物寄生在人和动物体内,但能自由生活的扁形动物是(  )
    A、绦虫 B、涡虫 C、血吸虫 D、华枝睾吸虫
  • 4. 涡虫和水螅都有口无肛门,但它们却分别属于不同的无脊椎动物类群。这两种动物的主要区别是(  )

    A、水螅身体呈辐射对称,涡虫呈左右对称 B、涡虫是单细胞动物,水螅是多细胞动物 C、水螅身体无明显分节,涡虫身体分节 D、水螅体表有外骨骼,涡虫身体柔软无外骨骼
  • 5. 吸虫、绦虫、蛔虫等都是常见的人体寄生虫,严重影响人体的健康。下列属于预防这些寄生虫感染的好习惯是:( )
    A、饮用未经处理的生水 B、饭前便后不洗手 C、食用半生半熟的猪肉 D、瓜果蔬菜洗净后食用
  • 6. 下列动物中,学习能力最强的是(  )
    A、黑猩猩 B、家鸽 C、扬子鳄 D、蚯蚓
  • 7. 在菜市场有很多已死的海鱼,我们购买时判断其是否新鲜的重要依据是(  )
    A、鳞片是否新鲜 B、鳃丝的颜色 C、身体有无伤痕 D、体表是否湿润
  • 8. 以下各项中不属于四大家鱼的是(  )

    A、青鱼 B、鲢鱼 C、鳙鱼 D、鲫鱼
  • 9. 下列会飞的动物,体内没有脊柱的是(   )
    A、蜻蜓 B、啄木鸟 C、家鸽 D、丹顶鹤
  • 10. 下列动物都具有外骨骼的一组是(  )
    A、果蝇和蝉 B、蚯蚓和蜈蚣 C、河蚌和瓢虫 D、扇贝和鼠妇
  • 11. 下图是人屈肘时上臂的两组肌肉协调活动示意图,此时,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所处的状态分别是(   )

    A、均收缩 B、均舒张 C、收缩和舒张 D、舒张和收缩
  • 12. 鱼常在黎明前浮头或跳出水面,天亮后停止浮头,是因为(   )
    A、趁清晨空气清新,到水面嬉戏游玩 B、清晨水面比较安全,天亮以后会被敌害发现 C、在水中睡了一夜觉,清晨到水面寻食 D、清晨水中氧含量最小,天亮后水中氧气充足
  • 13. 珍珠是人们的装饰品,形成珍珠的结构是珍珠蚌的(  )

    A、 B、外套膜 C、贝壳 D、
  • 14. 蝴蝶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有三对足,两对翅,这是昆虫的主要特征.下列不属于昆虫的是(  )

    A、蜻蜓 B、蝗虫 C、蜜蜂 D、蜘蛛
  • 15. 某实验小组利用四种动物探究动物的绕道取食,得到如下结果,请分析数据,四种动物从低等到高等的顺序是(  )

    动物

    完成取食前的尝试次数

    27

    67

    8

    98

    A、丁→乙→甲→丙 B、丙→乙→丁→甲 C、丙→丁→甲→乙 D、乙→甲→丁→丙
  • 16. 带鱼、白鸽、蝗虫、蚯蚓的呼吸分别依靠(  )
    A、鳃、肺、体壁、气门 B、体壁、气门、肺、鳃 C、鳃、肺、气管、体壁 D、体壁、肺、鳃、气门
  • 17. 动物界中包含动物种类最多的类群是(  )
    A、软体动物 B、鸟类 C、节肢动物 D、鱼类
  • 18. 下列动物中,幼体与成体的呼吸器官不同的是(  )
    A、蝾螈 B、鲸鱼 C、鲫鱼 D、鳄鱼
  • 19. 对于动物行为的叙述,最合理的是(   )
    A、先天性行为就是动物出生时表现出来的行为 B、低等动物没有学习行为 C、学习行为与遗传因素无关,是后天获得的行为 D、学习行为不能遗传给后代
  • 20. 下列各特征中,哪项说明爬行动物能更好地适应陆地环境(    )

    ①恒温 ②体表有角质鳞片或甲 ③有脊柱 ④有卵壳

    A、①③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 21. 下列关于青蛙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变温动物 B、青蛙的肺结构发达 C、脊椎动物 D、幼体用鳃呼吸,成体用肺呼吸同时用皮肤辅助呼吸
  • 22. 在“探究蚂蚁的通讯”的实验中,以下哪项操作不合理(  )

    A、捕获的蚂蚁必须来自同一个蚁穴 B、实验时要使蚂蚁处于饥饿状态 C、盘子里要放少许清水 D、实验过程中可以用手对调AB、BC两根小木条后继续观察
  • 23. 下列动物中属于鱼类的是(  )
    A、娃娃鱼 B、鲍鱼 C、鳄鱼 D、草鱼
  • 24. 下列有关动物在自然界中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蜜蜂汲取花蜜、采集花粉时可以帮助植物传粉 B、动物通过呼吸作用将体内部分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从而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C、人为大量捕杀某种动物不会影响生态平衡 D、松鼠将收获的松子储存在地面下,可以帮助植物传播种子
  • 25. 已知在生物进化的过程中,呈现了由简单到复杂、由水生到陆生、由低等到高等的特点。在下列不同的生物中,真正陆生脊椎动物是从哪类动物开始的(  )
    A、鱼类 B、两栖类 C、爬行类 D、鸟类
  • 26. 下列各项中,与鸟类适应飞行生活无关的是(   )
    A、前肢变成翼 B、食量小,消化强,有利于减轻体重 C、骨骼轻且薄 D、有气囊辅助肺呼吸
  • 27. 下列成语所涉及的动物都属于恒温动物的是(  )
    A、蛛丝马迹 B、鸡犬不宁 C、鹬蚌相争 D、虎头蛇尾
  • 28. 如图中圆圈表示生物具有的特征,重合部分表示它们的共同特征,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青蛙与家兔都是恒温动物 B、青蛙与蜥蜴都是变态发育 C、家兔与蜥蜴的生殖和发育都离不开对水的依赖 D、三种动物体内都有由脊椎骨组成的脊柱
  • 29. 与鱼类、两栖类、爬行类相比,鸟类独有的特征是( )

    A、用肺呼吸 B、体内受精 C、陆地产卵 D、体温恒定
  • 30. 下列不属于动物社会行为的是(  )
    A、一群成年雄丹顶鹤在雌丹顶鹤面前引吭高歌、翩翩起舞 B、狒狒的首领优先享有食物和配偶 C、蚂蚁的群体中有蚁后、蚁王、兵蚁、工蚁 D、蜂群中的工蜂、蜂王、雄蜂有明确的分工

二、综合题

  • 31. 如图表示关节的结构图。为研究运动与膝关节炎的关系,某实验小组调查了不同人群的膝关节炎的发病率,结果如下表所示。请据图完成以下问题。

    被调查的人群

    慢跑爱好者

    久坐不动者

    专业运动员

    膝关节炎发病率

    3.5%

    10.2%

    13.3%

    (1)、图中结构③是;其中含有的滑液能减少骨与骨之间的摩擦。滑液是由结构[]分泌的。图中的结构⑤是
    (2)、骨与骨通过关节等方式相连接形成骨骼,附着在骨骼上的肌肉称为。它是由两部分组成。
    (3)、人体的运动是在神经系统的支配下完成的,关节在运动中起的作用。哺乳动物的运动不仅需要运动系统来完成,还有赖于系统、系统、系统等系统的配合提供能量。
  • 32. 下列A﹣F分别表示鲫鱼、鳄鱼、青蛙、蝗虫、涡虫、家鸽这几种动物,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若按体内有无脊柱可将图中涡虫和(填文字)归为一类,其余均为动物。
    (2)、图中所示的几种动物里,一生中用过三种器官呼吸的动物是(填文字)。家鸽的体形呈型,可减少飞行时空气的阻力,适于飞行。其发达,利于牵动两翼完成飞行动作。
    (3)、蝗虫的运动方式:既能 , 又能。它的体表有坚韧的
    (4)、蝗虫是危害农作物的害虫,写出一条利用粉红椋鸟消灭蝗虫的食物链:

三、资料分析题

  • 33. 资料分析

    材料一:大象是以家族为单位的群居性动物。2020年3月,一直生活在西双版纳的“短鼻家族”象群开始北迁。2021年4月16日,野象进入玉溪市元江县。5月16日,亚洲象到达红河州石屏县。截至5月29日21时,亚洲象群进入玉溪市红塔区境内。目前,这15头野象离昆明城区已不到100公里。

    亚洲象主要食物为野芭蕉、粽叶芦等林下植物。但近年来不少亚洲象常年活动于村寨、农田周围,并根据不同农作物、经济作物成熟时节,往返于森林和农田之间觅食。在食物匮乏时节,还会冲击村寨取食农户存储的食盐、玉米、谷子等食物。

    材料二:2021年4月23日6时许,一只野生成年东北虎出现在黑龙江省鸡西市白鱼湾镇临湖村,在村外的农田中扑倒一名村民(已送医治疗)。之后,老虎分别在弃置空房夹缝处、村边沟渠等处躲避。有工作人员在追踪老虎时,遇到老虎飞奔袭击,所幸工作人员迅速驾车逃离,但车辆车窗被老虎一掌拍碎,出现了一个不小的缺口。

    警方到达后,通过无人机等方式,拉线布控。老虎在与警方对峙数小时后,被警方麻醉枪击中,随后带走。据知情人士透露,这只老虎体重约有四五百斤,体长约2米,高约1米。警方用麻醉枪对其开了4枪,之后又补了一枪,才最终将其制服。

    根据以上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1)、我国使用无人机对北迁象群进行24小时不间断地监测追踪,这种研究亚洲象行为的方法称为。象群中不同个体之间可以通过、气味等方式传递信息。
    (2)、虎被称为“百兽之王”,它与大象一样,都具有的繁殖方式。它的牙齿有的分化。

四、实验探究题

  • 34. 实验探究

    (1)、观察图1蚯蚓时,要经常往其体表滴水以保持湿润,原因是 , 根据运动的方向和环带的位置,判断其前端应该是(填A或B)。
    (2)、图2是生物小组的同学设计的两个对照实验来探究适合蚯蚓生存的环境。实验一探究的问题是 , 实验二的变量是 , 通过实验得出的结论应该是:蚯蚓喜欢的生活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