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绥化一高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2-01-10 类型:期中考试

一、现代文阅读(34分)

  •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材料一:

    红色经典之所以在当下受到追捧,是因为它提供了另外一种精神力量。这种精神力量是挫折面前的顽强不屈,是追求真理的视死如归,是集体主义的责任担当。以此为精神内涵,红色经典建立起了一种进取、阳刚、开阔的美学风格。而这种精神力量和美学风格,正是今天这个时代所需要和稀缺的。

    红色经典是“工农兵文艺”,作为共和国前期,以描写人民革命斗争历史为主,并产生过重要影响的文艺作品,它们以几千年来一直被忽略、被蔑视的底层普通平民为主人公,把他们塑造成英雄。我们可以认为,它们传导的也是一种地道的平民精神。它们的平民精神不同于“五四”时的俯视平民、怜悯平民,而是平视加仰视。近距离的平视,使得平民特别是农民的日常生活以从未有过的细腻方式展现于读者面前。只有像柳青、梁斌、浩然这样真正熟悉农民、热爱乡村生活的作家,才能以那样的深情描绘出蛤蟆滩、千里堤、白洋淀、东山坞的自然景色,在渲染时代风云之时,也让读者感受到农民朴实的精神追求和世俗的喜怒哀乐。梁生宝、朱老忠、萧长春这些人物确实比实际生活中的农民更高大。但这些人物形象不乏可信性,因为他们并非不食人间烟火。他们仍然让人感觉是活的人,而非提线木偶。

    红色经典突出集体主义精神。“五四”对“个人”的发现,其积极意义巨大,个体生命和个人权利被尊重是现代性建设的最重要成果之一。但是,关注个人、尊重个人并不等于个人利益至上、不讲团队精神。集体主义精神在如今的语境中也可转译为团队精神。人既是个体的人,又是社会的人。个体价值被重视是前提,集体主义、团队精神则是对个体生命价值和意义的超越。

    红色经典以革命浪漫主义为主导,它传导出一种非常独特的魅力。《红岩》里的英雄超越普通人的地方,不是其非凡的武功或智谋,而是建立在信仰基础上的超强意志力。红色经典符合毛泽东关于文艺“高于生活”的美学思想,它的超越精神不仅体现于主人公精神气质的方面,也表现在作品营造的艺术氛围、美学境界的超越性上:读者即便知道了林道静不等于杨沫,或江华不同于马建民,知道了真实的威虎山并不像小说里写得那样险峻、琼海的“南府”有别于电影或舞剧里的境况,也还是喜欢陶醉于作品的艺术氛围之中,因为作品将大家导入了一种更美好的彼岸世界。

    (摘编自《红色经典是精神的传导》)

    材料二:

    海涅说:“思想走在行动之前,就像闪电走在雷鸣之前一样。”从新文化运动到五四运动再到中国共产党的建立,是《觉醒年代》的叙事线索,而其内在核心则在于思想的力量、觉醒的过程。这也是该剧能脱颖而出的重要原因。这种觉醒包括三个方面:

    一是思想的觉醒。主要体现在陈独秀、李大钊等人从引领新文化运动、领导五四运动、探寻救亡之道,到最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如果说十月革命的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那么马克思主义道路其实是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经过艰辛探索、严肃思考之后的必然选择。思想启蒙犹如冲破重重黑暗的亮光,给古老的中国带来新生的希望。今天,对国家命运的严肃性思考、对知识分子应该承担的思想性责任,是我们这一代中国人的思考题和必答题。

    二是新人的觉醒。新文化运动主要目的在于启发民智,这一目的的实现首先体现在青年学生的觉醒与成长上。赵世炎、毛泽东、周恩来等青年学生在新文化运动和《新青年》的启蒙、感召下,认识到中国与世界的差距,感受到民族救亡的危机,并逐步走上了马克思主义道路。这种觉醒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经过反复的思考、比较,甚至是实验实践的。陈延年、陈乔年兄弟因信奉克鲁泡特金的互助理论,联合13人成立北京工读互助社实验小组,最终失败。毛泽东也曾更倾向于无政府主义的温和改良,后来发现终是走不通,最终坚定了走革命道路的选择。因为一代新人的觉醒,马克思主义的道路才成了中国的道路。

    三是普罗大众的觉醒。五四运动过程中,李大钊和陈独秀意识到,“必须要让民众直接出来解决问题,光靠学生不行,必须要发动群众”“让全国各行各业都要行动起来,让他们参与到改造整个社会的斗争中来,唯此,中国才有希望”。后来在工人罢工、商人罢市、学生罢课的压力下,北洋政府才没有强硬命令中国代表团在巴黎和约上签宇。由于李大钊等人的宣传启发,以长辛店工人为代表的普通民众正在觉醒,这个觉醒是五四爱国运动的一个重要成果,必将在未来的中国革命过程中产生惊天动地的影响。

    《觉醒年代》还塑造了一群个性鲜明的人物,不仅正面呈现了陈独秀的革命先锋形象,更还原了他作为“父亲”“同事”的立体性与丰富性。这样的“人设”拉近了领袖型、名流型人物与普通观众的距离,也更为可信可亲。

    (摘编自曹巧兰《火出圈的<觉醒年代>,为什么这么好看》)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为时代和受众所欢迎的红色经典,拥有和当下许多文艺作品不同的精神力量,并由此形成了一种独特的美学风格。 B、红色经典所倡导的集体主义,和五四运动所倡导的关注个人并不矛盾,前者在今天也能近似地作为团队精神而被我们理解。 C、红色经典虽然在人物形象、环境等方面有所虚构,但是在革命浪漫主义的主导下,依然吸引着广大读者,魅力十足。 D、五四爱国运动最终推动了广大民众的觉醒,李大钊和陈独秀二人思想意识的逐步转变,就是这种觉醒的典型例子。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的相关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项是(   )
    A、红色经典的平民精神,在作品中表现为描写平民时视角发生转变,在作家身上表现为对平民及其所在环境倾注真感情。 B、红色经典中,有的农民形象经过作者的艺术加工虽然变得高大,但读来依然鲜活可信,是因为他们有坚定的革命信仰。 C、知识分子要有家国情怀,无论是在五四时期还是在当代,对国家未来的关注和思考,都应当是先进知识分子的重要任务。 D、在思想觉醒的过程中,如果没有对不同革命道路的比较和实践,陈延年、陈乔年就不会最终坚定地选择马克思主义道路。
    (3)、下列各项中,最符合“红色经典”特征的一项是(   )
    A、鲁迅在1918年创作的中国第一部现代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通过被迫害者“狂人”的自述,揭示了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 B、柳青在1959年发表的长篇小说《创业史》,以梁生宝互助组的发展为线索,表现了中国农业社会主义改造进程中的历史风貌和农民思想情感的转变。 C、叶圣陶于1924年创作的短篇小说《潘先生在难中》,讲述了小学校长潘先生因军阀混战而举家逃难时的种种可笑又可鄙的行径。 D、2009年播出的电视剧《潜伏》,讲述了1945年国民党情报人员余则成弃暗投明成为潜伏在敌人军统机关的地下党的故事。
    (4)、请从论证的角度,分析材料二中画线句子的作用。
    (5)、有人认为,对于革命历史题材文艺作品取得成功的原因,材料一和材料二的理解完全相同。你是否同意?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 2. 文学类文本阅读

    爱的牺牲

    欧·亨利

    乔和德丽雅在一个画室里见了面,那儿有许多研究美术和音乐的人经常聚会。乔和德丽雅一见倾心,短期内就结了婚。夫妇租了一层公寓,那是一个寂静的地方,单调得像是钢琴键盘左端的A高半音。可是他们很幸福;因为他们有了各自的艺术,又有了对方。家庭只要幸福,房间小又何妨。乔在伟大的马杰斯脱那儿学画,德丽雅在罗森斯托克那儿学习钢琴。

    可是没多久,艺术动摇了,该付给马杰斯脱和罗森斯托克两位先生的学费也没着落了。

    当你爱好你的艺术时,就觉得没有什么牺牲是难以忍受的。于是,德丽雅说,她得教授音乐,以免断炊。她在外面奔走了两三天,兜揽学生。一天晚上,她兴高采烈地回家来。

    “乔,亲爱的,”她快活地说,“我有一个学生啦。爱·皮·品克奈将军的小姐克蕾门蒂娜,住在第七十一街。她只有十八岁。我一星期教三次课;你想想看,乔!每课五块钱。等我再找到两三个学生,我又可以到罗森斯托克先生那儿去学习了。”

    “德丽雅,”乔说,“我能让你忙着挣钱,我自己却在艺术的领域里追逐吗?决不能够!我想我以卖卖报纸,搬石子铺马路,多少也挣一两决钱回来。”

    德丽雅走过来,勾住他的脖子。

    “乔,亲爱的,你真傻。你一定得坚持学习。我并不是放弃了音乐去干别的事情。我一面教授,一面也能学一些。我永远跟我的音乐在一起。何况我们一星期有十五块钱,可以过得像百万富翁那般快乐。你绝不要打算脱离马杰斯脱先生。”

    “好吧,”乔说,“可是我不愿意让你去教课,那不是艺术。你这样牺牲真了不起,真叫人佩服。”

    “当你爱好你的艺术时,就觉得没有什么牺牲是难以忍受的。”德丽雅说。

    “我在公园里画的那张素描,马杰斯脱说上面的天空很好。”乔说,“可能卖掉一张。”

    “我相信一定卖得掉的,”德丽雅亲切地说。“现在让我们先来感谢品克奈将军和这烤羊肉吧。”

    周末,愉快自豪、可是疲惫不堪的德丽雅,得意扬扬地掏出三张五块钱的钞票,扔在那,“有时候,”她有些厌倦地说,“克蕾门蒂娜真叫我费劲。”接着,乔带着基度山伯爵的神气,掏出一张十元、一张五元、一张两元和一张一元的钞票——全是合法的纸币。把它们放在德丽雅挣来的钱旁边。“那幅方尖碑的水彩画卖给了一个从庇奥利亚来的人。”他郑重其事地宣布说,“他另外预定了一幅勒加黄那货运车站的油画,准备带回家去。我的画,加上你的音乐课!呵,我想艺术还是有前途的。”

    “你坚持下去,真使我高兴,”德丽雅热切地说。“你一定会成功的,亲爱的。”

    下一个星期六的晚上,乔先回家。他把他的十八块钱摊在客厅的桌子上,然后把手上许多似乎是黑色颜料的东西洗掉。

    半个钟头以后,德丽雅来了,她的右手用绷带包成一团,简直不像样了。

    “这是什么?”乔轻轻地握住那只手,扯扯绷带下面的几根白线,问道。

    “那是涂了油的软纱。”德丽雅说,“喔,乔,你又卖掉了一幅素描吗?”她看到了桌子上的钱。

    “可不是吗?”乔说,“只消问问那个从庇奥利亚来的人。你今天下午什么时候烫痛手的,德丽雅?”

    “大概是五点钟,”德丽雅可怜巴巴的说。“熨斗,我是说奶酪,大概在那个时候烧好。你真该看到品克奈将军,乔,他……”

    “先坐一会儿吧,德丽雅,”乔说,他把她拉到卧榻上,在她身边坐下,用胳臂围住了她的肩膀。

    “这两个星期来,你到底在干什么。德丽雅?”他问道。

    她带着充满了爱情和固执的眼色熬了一两分钟,终于垂下头,一边哭,一边说出实话来了。

    “我找不到学生,”她供认说,“我又不忍眼看你放弃你的课程,所以在第二十四街那家大洗衣作坊里找了一个烫衬衣的活儿。乔,你怎么会疑心我不在教克蕾门蒂娜的音乐课呢?”

    “到今晚为止,我始终没有起疑。”乔说,“本来今晚也不会起疑的,可是今天下午,我把机器间的油和废纱头送给楼上一个给熨斗烫了手的姑娘。两星期来,我就在那家洗衣作坊的炉子房烧火。”

    他们两个都笑了,乔开口说:“当你爱好你的艺术时,就觉得没有什么牺牲是难以忍受的。”可是德丽雅用手掩住了他的嘴。“别说下去啦,”她说,“只需要说‘当你爱的时候’”。

    (有删改)

    (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小说讲述了一对热爱艺术的年轻人一见钟情,结为夫妻,因生活拮据,为成全对方的追求艺术而撒谎去做工,偶然的烫伤手腕的事故使真相大白,夫妻爱得更深的故事。 B、由于烫伤了手,在乔的追问下,德丽雅“终于垂下头,一边哭,一边说出实话来了”,可见德丽雅在洗衣店里从事的工作非常辛苦,内心受到了很大的委屈。 C、小说通过塑造鲜明的人物形象来表现“爱的牺牲”,乔佩服德丽雅为家庭的付出,一直没有让德丽雅发觉他在骗她,这说明他是一位有责任有担当的好男儿。 D、作者运用轻松、幽默的语言来讲述一个沉甸甸的故事,主要运用语言、动作等细节描写来展示人物风貌,推动故事情节发展,以达到“含泪的微笑”的效果。
    (2)、小说在刻画德丽雅这个形象时,突出了她的哪些性格特征?请简要分析
    (3)、小说结尾采用了“欧·亨利笔法”,请结合小说内容赏析这个结尾

二、古代诗文阅读(37分)

  • 3. 文言文阅读

    司马穰苴者,田完之苗裔也。齐景公时,晋伐阿、甄,而燕侵河上,齐师败绩。景公患之。晏婴乃荐田穰苴曰:“穰苴虽田氏庶孽,然其人文能附众,武能威敌,愿君试之。”景公召穰苴,与语兵事,大说之,以为将军,将兵捍燕晋之师。穰苴曰:“臣素卑贱,君擢之闾伍之中,加之大夫之上,士卒未附,百姓不信,人微权轻,愿得君之宠臣,国之所尊,以监军,乃可。”于是景公许之,使庄贾往。

    穰苴既辞,与庄贾约曰:“旦日日中会于军门。”穰苴先驰至军,立待贾。贾亲戚左右送之,留饮。日中而贾不至。穰苴则仆表决漏,入,行军勒兵,申明约束。约束既定,夕时,庄贾乃至。穰苴曰:“何后期为?”贾谢曰:“不佞大夫亲戚送之,故留。”穰苴曰:“将受命之日则忘其家,临军约束则忘其亲,援枹鼓之急则忘其身。今敌国深侵,邦内骚动,士卒暴露于境,君寝不安席,食不甘味,百姓之命皆悬于君,何谓相送乎!”召军正问曰:“军法期而后至者云何?”对曰:“当斩。”庄贾惧,使人驰报景公,请救。既往,未及反,于是遂斩庄贾以徇三军。三军之士皆振栗。久之,景公遣使者持节赦贾,驰入军中。穰苴曰:“将在军,君令有所不受。”问军正曰:“驰三军法何?”正曰:“当斩。”使者大惧。穰苴曰:“君之使不可杀之。”乃斩其仆,车之左驸,马之左骖,以徇三军。

    士卒次舍井灶饮食问疾医药,身自拊循之。悉取将军之资粮享士卒,身与士卒平分粮食,最比其羸弱者。三日而后勒兵。病者皆求行,争奋出为之赴战。晋师闻之,为罢去。燕师闻之,度水而解。于是追击之,遂取所亡,封内故境而引兵归。

    (摘编白《史记▪司马穰苴列传》)

    (兵谈第二)将者,上不制于天,下不制于地,中不制于人;宽不可激而怒,清不可事以财。夫心狂耳聋目盲,以三悖率人者,难矣。

    (制谈第三)凡兵,制必先定。制先定则士不乱,士不乱则刑乃明。金鼓所指则百人尽斗,陷行乱陈则千人尽斗,覆军杀将则万人齐刃,天下莫能当其战矣。

    (武议第八)凡兵,不攻无过之城,不杀无罪之人。夫杀人之父兄,利人之货财,臣妾人之子女,此皆盗也。故兵者,所以诛暴乱、禁不义也。兵之所加者农不离其田业贾不离其肆宅士大夫不离其官府由其武议在于一人故兵不血刃而天下亲焉。

    (摘编自《尉缭子》)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兵之所加者/农不离其田/业贾不离其肆/宅士大夫不离其官府/由其武/议在于一人故/兵不血刃而天下亲焉 B、兵之所加者/农不离其田/业贾不离其肆/宅士大夫不离其官府/由其武议在于一人/故兵不血刃而天下亲焉 C、兵之所加者/农不离其田业/贾不离其肆宅/士大夫不离其官府/由其武议在于一人/故兵不血刃而天下亲焉 D、兵之所加者/农不离其田业/贾不离其肆宅/士大夫不离其官府/由其武/议在于一人故/兵不血刃而天下亲焉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表和漏都是古代计时的工具,人可以通过日影的角度、水位的高度来计时。 B、不佞,意思是自己没有才能,是一种用于自称的谦辞,也叫作不吝。 C、枹是鼓槌,鼓是战鼓,古代用击鼓传达军事指令,因此枹鼓可代指战事、军阵。 D、军正,是古代军中专职的执法官,因此司马穰苴遇事向他询问军法细则。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司马穰苴有自知之明。他虽受到晏婴和齐景公的赏识,得到提拔,但仍主动请求齐景公派出宠臣担任监军。齐景公答应了他并派庄贾随军。 B、司马穰苴体恤士卒。对于士兵的饮食起居等各类事宜,他都亲自过问;有伤病的士兵得到了特别照顾,心怀感激,也斗志昂扬地请战。 C、《尉缭子》强调战争的正义性。司马穰苴面对已经没有战意的晋燕联军,仍执意展开进攻、乘胜追击,这是《尉缭子》所反对的不义之战。 D、《尉缭子》对军事实践做出了理论总结。结合两则材料,我们能看出古代军事家们重视治军、“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等一贯的思想。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穰苴虽田氏庶孽,然其人文能附众,武能威敌,愿君试之。

    ②夫杀人之父兄,利人之货财,臣妾人之子女,此皆盗也。

    (5)、司马穰苴为什么要处死庄贾?请结合两则材料加以分析。
  • 4.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问题。

    临江仙·送钱穆父

    苏轼

    一别都门三改火 , 天涯踏尽红尘。依然一笑作春温。无波真古井,有节是秋筠。

    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微云。尊前不用翠眉颦。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注释】①元祐三年,钱穆父获罪出知越州,元祐五年徙知灜州,于次年春启行,途经杭州,苏轼以此词赠行。②改火:古时钻木取火,因四季不同而改用不同的木材,称为“改火”。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词人与钱穆父京城一别后,时隔三年再次重逢,今又将分别,令人慨叹。 B、钱穆父如春风般温暖的笑容,与他辗转天涯、踏尽红尘的辛劳形成对比。 C、词人以古井、秋竹作比,表达了他对友人品性的赞美和对其遭遇的同情。 D、“淡月微云”营造出凄清的氛围,情景交融,烘托出词人惆怅、感伤的心情。
    (2)、“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蕴含了词人怎样的情感态度?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 5.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论语·卫灵公》中,子贡询问孔子有没有可以拿终身去实践的一个字,孔子告诉他是“恕”。接着孔子又对“恕”做了进一步的解释,“。”
    (2)、《大学之道》 中点明获得知识的途径的句子是:“。”
    (3)、《将进酒》表现了诗人对自己才能力量的充分肯定和屡遭失败之后不肯屈服的倔强性格的诗句是:

三、课内文言知识考查(19分)

  • 6. 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项是( )
    A、于事而慎于言    敏:敏捷 B、非所以誉于乡党朋友也  要:求取 C、之成而实五石  树:栽种 D、譬之如医之人之疾者然  攻:治疗
  • 7.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现象,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闻道,死可矣    ②大学之道,在明德        ③知所先后,则道矣

    ④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者也    ⑤见不贤而自省也    ⑥苟不充之,不足以父母

    A、①③/②⑥/④⑤ B、①⑤/②③/④⑥ C、①③/②⑤/④⑥ D、①⑤/②④/③⑥
  • 8.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埏埴以为器   埏埴:揉和黏土 B、者无功  伐:夸耀 C、吾为其无用而之   掊:击破 D、今一朝而技百金  鬻:买。
  • 9.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凿户牖以为室    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 B、企者不        不学《礼》,无以 C、故有道者不    不以其道得之,不 D、自见者不      在明德
  • 10.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相近的一项是( )
    A、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 B、合抱之本,生于毫末 C、跨者不行 D、有难 , 吴王使之将    
  • 11.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合抱之本,生毫末    青,取之蓝,而青于蓝 B、于未有            魏王贻我大瓠 C、不亡者寿          吾为其无用掊之 D、慎终如始,无败事    所用之异也   

四、写作(60分)

  • 1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曾国藩家书》云:凡国之强,必须多得贤臣工;家之强,必须多出贤子弟。

    《曾国藩家书》又云:吾辈在自修处求强则可,在胜人处求强则不可。

    上面的言论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和联想,请根据你的思考或联想写一篇文章,不少于800字。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