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七下第二章 对环境的察觉 单元测试

试卷更新日期:2022-01-09 类型:单元试卷

一、单选题

  • 1. “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穿树喜新晴。”这是南宋诗人陆游的《村居书喜》中的两句诗,诗中“花气袭人”和“鹊声穿树”描述的诗人的感觉分别是( )
    A、听觉和视觉 B、嗅觉和视觉 C、触觉和味觉 D、嗅觉和听觉
  • 2. 如图,小阳先把两手同时放入温水中,过了一段时间后,再将两手同时拿出分别放入甲、乙两杯水中,感觉放在甲中的热,放在乙中的冷,则甲、乙两杯水的温度高低是( )

    A、t=t B、t>t C、t<t D、无法确定
  • 3. 如图是智能机器人和主持人互动,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

    A、机器人 “说话” 是高科技产品发出的声音,不是由振动产生 B、机器人的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C、能区分机器人和主持人的声音主要是根据他们的音色不同 D、机器人的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 3×105千米/秒
  • 4. 下列有关声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

    A、图甲:正在发声的音叉,使吊着的乒乓球反复弹起; 该实验说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 B、图乙:击鼓时,用力不同,听其发声,观察纸屑被弹起的高度; 该实验探究声音的响度与频率有关 C、图丙: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拨动听其发声,观察钢尺振动的快慢; 该实验探究声音的音调与振幅的关系 D、图丁: 逐渐抽出玻璃量内的空气,听到铃声渐小; 该实验说明声音的传播不需要介质
  • 5. 如图所示,同学们自制一件小乐器,在8个相同的透明玻璃中装有不同高度的水,用同样大小的力敲击这8个玻璃瓶,会发出不同的声音。“不同的声音”中的“不同”主要是指声音的( )

    A、音调 B、振幅 C、音色 D、响度
  • 6. 如图是探究“音调的高低与发声物体振动快慢的关系”的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实验中通过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来改变钢尺振动的快慢 B、每次实验都用同样大小的力拨动钢尺,使其振动发声 C、实验中需观察钢尺的振动快慢和辨别钢尺发出声音音调的高低 D、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越长,钢尺振动的越快,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
  • 7. 如图的四种场景中,属于光的直线传播的是(   )
    A、平面镜成像 B、铅笔好像“断”了 C、影子游戏 D、雨后彩虹
  • 8.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太阳光是复色光 B、植物的绿叶只能吸收绿色光 C、色散现象说明白光是由多种色光组成的 D、紫外线可以用来消毒灭菌
  • 9. 关于光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遥控器发出的红外线在空气中可以沿任意曲线传播 B、自行车的尾灯是靠光的折射来引起后方车辆司机注意的 C、开凿隧道时用激光束引导掘进机,利用了光的直线传播 D、岸边景物在水中形成倒影,属于光的折射现象
  • 10. 标有甲、乙两点的筷子放在空碗中如图1所示,向碗中加水至虚线处,观察到如图2所示场景,此时看到筷子上的甲点或乙点,光的传播路径正确的是(    )

    A、 B、 C、 D、
  • 11. 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过程中,小明把四个模型分别面对玻璃板直立在桌面上,用于研究像与物左右位置的关系.其中能够达到实验目的是(  )
    A、 B、 C、 D、
  • 12. 如图所示为河对岸的树在水中的倒影。下列光路图中能正确解释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的是(    )

    A、 B、 C、 D、
  • 13. 如图所示,某同学自制了一只小孔成像仪观察烛焰,现有以下说法:①薄膜上出现烛焰的像是倒立的;②薄膜上出现独焰的像可能是缩小的,也可能是放大的;③保持小孔和烛焰的距离不变,向后拉动内筒增加筒长,烛焰的像变大;④保持小孔和烛焰的距离不变,向前推动内筒缩短筒长,烛焰的像更明亮了。其中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 D、③④
  • 14. 为满足特殊人群的需求,有一种眼镜的镜片可以改变(如图甲),它的改变是通过在透明的薄膜中注入或抽出光学液体来实现的。如图乙是某人看远处物体时的成像情况,此时该人的视力缺陷和矫正时对镜片的操作是(   )

    A、近视眼,注入液体 B、近视眼,抽出液体 C、远视眼,注入液体 D、远视眼,抽出液体
  • 15.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光具座上各元件位置如图所示( 透镜焦距为10厘米),此时在光屏上恰好成一个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利用这一原理可制成投影仪 B、蜡烛向左移动5厘米,光屏向右移动适当的距离,能在光屏上成一个清晰缩小的像 C、将蜡烛移到45厘米刻度处,向右移动光屏能得到一个清晰的像 D、将蜡烛和光屏都向右移动15厘米,光屏上能得到清晰放大的像

二、填空题

  • 16. 小林利用水透镜来模拟眼球中的晶状体,比较正常眼、近视眼和远视眼的焦距大小。实验中测得甲水透镜的焦距为10厘米,再将甲分别挤压成图乙、丙的形状,并分别测量焦距,如图所

    示。

    (1)、测得焦距小于10厘米的是图 , 模拟近视眼的是图
    (2)、在同一位置,用甲、乙、丙透镜分别对着远处的某一物体,移动光屏得到清晰的像,其中像距最大的是图
  • 17. 如图,新冠疫情期间为加强校园安全管理,在校门口安装红外监控摄像机,从而快速检测学生体温是否正常。摄像头与我们生活中的(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的成像原理相同,镜头所用透镜与(选填“近视眼镜”或“远视眼镜”)镜片相同,当人逐渐靠近拍摄时,所成的像将。(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 18. 如图是商场里的试鞋镜,小琳站在试鞋镜前看见镜中鞋的像是由光的形成的,当她走近试鞋镜时,鞋所成像的大小(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 19. 科学来源于生活,生活处处是科学知识。
    (1)、小红利用量角器和三角板制作一个影子时钟(日晷仪)。如图所示,这是利用了光的原理。

    (2)、早晨一束光斜射到平静的水面上,在液面上发生反射和折射,入射光线与液面成30°,则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为度,随着时间的推移,从早晨到中午,折射角将(选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 20. 一束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被分解成多种颜色的光,在白色光屏上形成一条彩色光带,如图所示,是紫光,如果将温度计放在外侧,一段时间后示数会明显上升。(均选填“A”或“B”)

  • 21. 雨过天晴,有时天空会出现美丽的彩虹,这是光的现象。一位猎人晚上使用红色探照灯打猎时,看到一只兔子(若兔子原本的毛是白色的),则猎人看到兔子的毛是色的。
  • 22. 将一根钢尺压紧在桌面上,用手拨动其伸出桌外的一端,钢尺产生了声音,若想听到的声音音调低沉一点,应该向(填“左”和“右”)移动钢尺。若换用塑料尺进行实验,则因发声体材料不同,将听到不同的声音。

  • 23. 探究声音的产生与特性如图,进行如下实验:轻敲音叉,用悬吊着的乒乓球接触发声的叉股,发现乒乓球弹开,说明声音是由物体产生的;右图是耳的构造示意图,人耳听到音叉发出的声音的过程:外耳道→鼓膜→听小骨→→位听神经→听觉中枢

  • 24. 小明学了声音的知识后,对材料的隔音性能很感兴趣,于是他设计了如下实验进行探究。

    ①搜集各种材料,如衣服、报纸、平装书、塑料袋、袜子;

    ②把钟放到一个盒子里,将衣服盖在钟上方,然后逐渐远离盒子直到听不到嘀嗒声,记下此时人离盒子的距离;

    ③依次分别将各种材料盖在钟上方重复以上实验,得到下表的数据。

    材料

    衣服

    报纸

    平装书

    塑料袋

    袜子

    听不见钟声的实际距离/m

    2.1

    2.8

    3.7

    5.2

    1.2

    (1)、小明设计的实验利用了离声源越远,听到的声音响度越(选填 “大”或“小”)的原理。
    (2)、根据实验数据,上述待测材料隔音性能最差的是 。
    (3)、根据小明的实验结果,可以作出一个推测:表面的材料隔音性能较好。(选填“平整光滑”或“粗糙多孔”)
  • 25. 我校运动会刚刚落下帷幕,运动会里涉及了很多科学知识。请回答下列问题。

    小海同学在参加百米赛跑时不甚摔倒,擦破了皮肤,流了些血,并感到有点疼痛,当皮肤流血的时候,说明已经伤到部位(选填“真皮”或“表皮”),你认为“血液”应属于哪一个结构层次?

三、实验探究题

  • 26. 某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将一个焦距15cm的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调整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如图甲所示。

    (1)、若把烛焰移至20cm刻度处,凸透镜位置不变,光屏应该向移动,才能得到清晰的像。
    (2)、小鹭把该凸透镜放在邮票正上方8cm、10cm、12cm处,均可观察到与图乙所示性质相同的像,由此可得:当物距时,成的虚像。
  • 27. 在学习了光学知识后,某兴趣小组同学用玻璃杯和笔做了一些有趣的实验。

    小柯先把笔放在空杯子后一定距离处(如图甲),然后向杯中注入水,看到了如图乙的现象。

    小桥看到后很感兴趣,也进行了小柯的实验,但把笔放到注水玻璃杯后,却看到了如图丙现象,小桥思考后经过某一操作,终于看到了如小柯图乙的实验效果。

    (1)、小柯实验中,出现图乙的现象是因为注水的玻璃杯相当于 , 从而形成了一个“倒”像。
    (2)、请分析小桥进行的操作是 , 从而也达到了与小柯相同的实验效果。
    (3)、若将该注水的无盖玻璃杯移到固定在墙上的绿色环保标志“   ”的正前方,则站立时透过玻璃杯观察,下列图像中可能看到的是          
    A、 B、 C、 D、
  • 28. 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小科所在的小组的同学们选取一块薄平板玻璃、两根完全相同的蜡烛A和B、刻度尺、白纸、火柴等器材进行实验,如图1甲所示。

    (1)、实验过程中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原因是:
    (2)、小科将蜡烛A竖直放在水平桌面的白纸上,点燃蜡烛A,她观察发现:平板玻璃中蜡烛A的像偏低且倾斜。你认为在图1乙所示的三幅图中,图是产生以上实验现象的原因;
    (3)、如图2所示,小科把四个模型分别面对玻璃板直立在桌面上,用于研究像与物左右位置的关系,最好选用

  • 29.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如图甲,光屏上呈现清晰的像,此像的性质是倒立的实像(填“放大”或“缩小”),在放大镜、照相机和投影仪中,成像原理与其相同的是 , 推算此凸透镜的焦距范围是。若保持蜡烛和光屏位置不变,移动透镜至厘米刻度线处,光屏上能再次呈现清晰的像。 
    (2)、由于蜡烛变短,像成在了光屏的上方,要使像重新成在光屏的中心,把凸透镜往调(选填“上”或“下”)。
    (3)、如图乙,保持蜡烛位置不变,移动透镜至16cm刻度线处,则人眼在图中处(填“A”或“B”或“C”)能观察到烛焰的像。

四、解答题

  • 30. 根据凸透镜的折光性质,补充完相应的折射光线。

  • 31. 科学课上,小明在泡沫板上画了一条鱼,并将泡沫板固定在透明鱼缸壁上,往鱼缸中加入一定量的水。他用一根直铁丝戳向“鱼”的眼睛。将“鱼”提出鱼缸,却发现铁丝落在“鱼”眼上方,如图甲所示。

    (1)、小明用直铁丝戳向“鱼”眼时,在水面上方看到“鱼”眼的折射光线OM如图乙。在答题卷相应位置出OM的入射光线。
    (2)、小明用激光笔代替直铁丝,要使激光射到“鱼”眼,他应将激光对着照射。(选项“鱼眼”、“鱼眼上方”或“鱼眼下方”)
  • 32. 如图,MN为平面镜,A为发光点.眼睛在B处,可以从平面镜中看到A的像.现要在平面镜上贴一张狭窄的纸条,挡住A经平面镜反射到B的光线,使在B处的眼睛无法从平面镜中看到A,这个纸条应贴在平面镜的哪个位置?请通过作图找到这个位置,并在该位置处标上字母P.

  • 33. 请在图中的方框内画出合适的透镜。

  • 34. 某同学在做凸透镜成像时,碰到以下两种情况:

    让三束平行光射向透镜,移动右侧的光屏,结果在距离透镜10cm处,看到光屏上一个亮点;将激光束换成蜡烛,一边移动点燃的蜡烛,一边移动光屏,记下的实验数据,见下表

    实验序号

    物距μ/cm

    像距v/cm

    像的大小

    1

    40

    13

    缩小

    2

    30

    18

    缩小

    3

    20

    20

    等大

    4

    15

    30

    放大

    5

    12

    50

    放大

    (1)、当蜡烛距离透镜中心60cm时,光屏到透镜中心的距离v为       
    A、10cm——13cm B、13cm——18cm C、18cm——20cm
    (2)、将物体由距离透镜40cm处匀速移动到距离透镜20cm处,所用的时间为2s,物体移动的平均速度物体的像移动的平均速度。(填“大于”、“等于”、“小于”)
    (3)、某同学用自制的水凸透镜做凸透镜成像实验,在光屏上得到了清晰的像,如图所示。他继续向水凸透镜内注水,要在光屏上再次成清晰的像(     )

    A、光屏应向右移动,成缩小的像 B、光屏应向左移动,成放大的像 C、光屏应向左移动,成缩小的像 D、光屏应向右移动,成放大的像
    (4)、该同学取下自己的近视眼镜,把眼镜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的某个位置,移动光屏后在光屏上也得到了清晰的像。当他拿掉自己的眼镜后,要在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光屏应向移动。
  • 35. 周末,小明跟随爸爸学习钓鱼。如图所示,小明的眼睛位于N处,浮标位于水面的O处,鱼饵灯位于水下M处,此时小明发现鱼饵灯刚好被浮标挡住。已知N、O、M在同一竖直面内,请画出小明看到鱼饵灯光的光路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