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高三上学期文科综合历史1月优生联赛试卷全国I卷区(湖南、江西、安徽等地)

试卷更新日期:2022-01-06 类型:竞赛测试

一、单选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 1. 战国时期,各国任命官吏时授予玺印,上下往来行政文书需加盖玺印,官吏任满或因罪免职时将玺印缴回。武官有将、尉等,调动军队发放虎符,将领持右半,左半存于君主处,调动军队时,左右合符,命令方能生效。这反映出当时(  )
    A、政府重视整顿吏治 B、贵族不再统领军队 C、地方割据形势严峻 D、官僚制度初见雏形
  • 2. 公元前119年,汉武帝颁布告缗令,鼓励告发算缗不实,告发者可得到没收财产的一半作为奖赏。此后朝廷没收资产“财物以亿计,奴婢以千万数,田大县数百顷,小县百余顷,宅亦如之。”这一政策的实施(  )
    A、完善了中央集权 B、削弱了诸侯势力 C、缓和了土地兼并 D、增加了政府收入
  • 3. 隋炀帝时期,人口统计数据最高接近九百万户;唐高祖武德年间,人口统计数据下降到二百万户;到了唐太宗的鼎盛时期,全国的统计数据也只有三百万户。根据以上人口统计数据变化可推知(  )
    A、隋末农民战争使人口大量损失 B、唐朝户籍管理制度效率低下 C、史书对贞观之治多有溢美之词 D、唐朝农业生产出现严重倒退
  • 4. 王阳明继承了陆九渊“发明本心”的思想,主张从“本心”入手去认识圣贤之心,甚至说:“夫学贵得之心,求之于心而非也,虽其言之出于孔子,不敢以为是也。”据此可知,王阳明的思想(  )
    A、受到佛教思想的启发 B、注重加强道德修养 C、体现平等和叛逆萌芽 D、最终引出异端思想
  • 5. 中法战争期间(1883—1885年),清政府花费军费3000万两白银,由于出现支付困难,政府先后向英国的银行借债七笔,总数达到1260万两白银,利用英国的资金来与法国作战。这表明,此时的清政府(  )
    A、与英国结成同盟关系 B、对外赔款压力巨大 C、财政制度迈向近代化 D、对外借款态度谨慎
  • 6. 1912年2月,袁世凯致电南京临时政府:“共和为最良国体,世界之公认。大清皇帝即明诏辞位,业经世凯署名,则宣布之日,为帝政之终结,即民国之始基,从此努力进行,务令达到圆满地位,永不使君主政体再行于中国。”据此可知(  )
    A、中华民国政体形式紧跟世界潮流 B、袁世凯准备接受《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C、清政府授权袁世凯组织共和政府 D、袁世凯忽略革命党人的努力
  • 7. 1947年9月,中国共产党公布《中国土地法大纲》,宣布没收地主的土地财产,将之分配给无地少地的农民,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1948年8月,国民政府为了阻止通货膨胀继续恶化,宣布停用法币,进行金圆券改革,冻结全国物价。这种现象反映出当时(  )
    A、国共双方态势发展变化明显 B、国民政府的统治已经崩溃 C、国民党赢得城市居民的支持 D、共产党即将取得革命胜利
  • 8. 有学者研究发现,1953年在江浙一带农村中,劳力足、工具好的中农、富裕农民是喜欢单干,不愿意参加互助合作的;而积极参与互助合作、不具备独立生产条件的贫下中农,多数也是为了通过互助合作的方式发展自己,等改善了生产条件后再行单干。以上现象说明,在当时江浙一带( )
    A、农村合作生产推广受阻 B、农业合作化运动亟待深入开展 C、农村内部产生阶级分化 D、农村土地改革带来了负面影响
  • 9. 公元前432—429年,雅典通过了一项法律,规定凡传授天文学知识和拒绝承认超自然力就是犯罪行为。该法案通过后,雅典就发生了一系列针对苏格拉底、普罗泰格拉等著名自然科学家及哲学家的审判和惩罚。从以上法庭审判的结果来看,在当时的雅典(  )
    A、陪审法庭审判存在不公 B、公民大会干涉个人自由 C、公共事务决策程序规范 D、理性精神占据主导地位
  • 10. 1791年,美国国会通过了10条宪法修正案,其中第10条明确规定,只要1787年宪法未授予联邦但也未禁止各州行使的权力,都将保留给各州或保留给人民行使。据此判断,美国宪政体制奉行的原则是(  )
    A、主权在民 B、联邦主义 C、共和主义 D、自由平等
  • 11. 英国清教的新宗教意识在形成新的道德规范方面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它既鼓励人们为“上帝”而追求财富,又反对人们用“不正当手段”去发“不义之财”。这种“合理谋利”的宗教意识有助于英国(  )
    A、工业民族精神的形成 B、宗教改革思想的传播 C、海外殖民掠夺的扩大 D、黑人奴隶贸易的兴盛
  • 12. 美国总统杜鲁门发表演说,把世界政治分为自由民主和极权主义两个对立的营垒,不指名的将苏联称为“极权政体”,宣布美国将支持和帮助世界上所有抵抗“共产主义威胁”的力量。杜鲁门此举表明(  )
    A、美苏战时同盟关系彻底破裂 B、美苏两国意识形态尖锐对立 C、美国试图遏制苏联称霸世界 D、苏联极权主义威胁世界和平

二、非选择题(共52分)

  • 1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秦末战乱,刘邦初入关中,约法三章曰:“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西汉建立后, “三章之法不足以御奸,于是相国萧何捃摭(拾取)秦法,取其宜于时者,作律九章”。当孝惠、吕后时,“萧、曹为相,镇以无为,刑罚以稀”。汉文帝任命张释之为廷尉,疑案由民众议决;汉景帝怜悯受笞刑者非死即残,诏令减轻笞刑。汉武帝重用张汤、赵禹之流的酷吏,连造新法,规定:司法官员如果犯下执法苛刻的罪责,则从宽处置;司法官员如果对罪犯开释不疑,则视为故纵而诛之。董仲舒老病致仕,朝廷每有政议,数遣廷尉张汤亲至陋,问其得失。于是作《春秋决狱》二百三十二事,动以经对,言之详矣。

    ——摘编自东汉班固撰《汉书》卷二十三,南朝宋范晔撰《后汉书》卷四十八

    材料二   1649年1月,英国有史以来最重大的审判即将举行。克伦威尔等下议院议员之所以选择公开审判国王查理一世,不仅仅是为了遵守普通法律传统、防止未来的暴政,更是为了让全世界见证他们进行的是正义的事业。初级律师约翰·库克被任命为副总检察长,肩负起主导起诉的重任。在标题为“关于严重叛国罪及其他严重罪行的公诉词”的公诉书中,库克开门见山地宣告查理·斯图亚特“受托行使的有限统治权是国家法律所赋予的,此外并无其他来源。从他接受托付时起,他就应实践为人民谋利益的誓言、履行维护人民权利和自由的职责”。随后,控诉书列举了国王的暴政,指出被告“是导致这个国家的无数自由人民被杀的罪魁祸首”。在公诉词的最后一段,检察官宣告:“本人约翰·库克代表英国人民控告查理·斯图亚特的叛国阴谋和其他罪行构成暴君、叛国贼、杀人犯和英国人民公敌,并且请求法庭责令英国国王查理·斯图亚特对上述各点一一进行回答。由此所引发的一切程序、检验、审讯、刑罚以及判决都应当是符合正义的。”1月27日,特别法庭做出判决:本法庭宣判查理·斯图亚特,作为暴君、叛国者、杀人犯和本国善良人民之公敌,应被处于身首异处的死刑。

    ——摘编自【英】杰弗里·罗伯逊《弑君者:把查理一世送上断头台的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汉前期法制思想的演变,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审判查理一世的背景,指出该公诉书在思想史和法制史上的重大价值。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汉代中国和近代英国司法实践的影响有何不同。
  • 1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美国著名演化生物学家和生物地理学家贾雷德·戴蒙德在其著作《枪炮、病菌与钢铁》一书中,用了大量笔墨讨论了一个与中国有关的话题:为什么是欧洲人完成了现代化的扩张,而不是中国人或印度人?在这个问题上,戴蒙德提出了“最优分裂原则”。他认为,欧洲在近现代的崛起,正是得益于它的长期分裂。这种分裂促成了思想的多元化、技术和科学的进步,推动各国竞争。正是这种“分裂”孕育了欧洲的资本主义文明。而中国,由于文化和地理的双重原因,它在很长时间里维持了超稳定结构,并在明清时代,形成一套与之相配套的成熟的高度专制政体,“由此带来的国家体制压制了现代科学出现所必需的多数条件”。与欧洲和中国相比,印度是另外一个极端,它在地理和语言上,比欧洲更为分裂。戴蒙德的“最优分裂原则”便是——创新在带有最优中间程度分裂的社会里发展得最快:太过统一的社会处于劣势,太过分裂的社会也不占优。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该作者观点的理解。(要求:表述成文,持论有据,论述充分,逻辑清晰

  • 15.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近代以来,中国名义上实行银本位制度,但随着海外银元及自制银元的流通,中国形成银两银元并存局面,币制极为复杂。北洋政府计划推出“废两改元”,但因为中央势力薄弱,各地军阀割据,加上金融业对此热情不大,最终不了了之。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之后,开始着手币制改革。1929年之后,欧美各国纷纷脱离金本位,使得黄金及白银价格都出现大跌,中国是当时世界上唯一银本位的重要大国,银价大跌,中国深受影响。1933年3月,国民政府颁布“废两改元” 训令,规定货币定名为“元”,总重量26.6971克,全国统一发行。在此基础上,国民政府于1935 年11月推出法币政策,废止银本位制、发行统一纸币。“废两改元”意味着落后的银两制度终于退出历史舞台,曾经繁荣的钱庄、票号随着银两的退出而进一步衰落,后来逐步消亡了。

    ——摘编自徐瑾《白银帝国:一部新的中国货币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国民政府“废两改元”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国民政府“废两改元”的影响。
  • 16. 战争,两国将相互援助。早在1939年3月18日,英国即开始向苏联试探一旦德国入侵罗马尼亚,苏联可能做出的反应。此后英法遂和苏联保持接触,从4月15日开始转入正式谈判。7月23日,苏联建议立即转入军事谈判,法国政府遂派出杜芒克将军于8月6日会同英国退休海军上将德拉克斯自英国出发,不慌不忙地于11日始抵苏联。谈判中,双方就一旦战争爆发各自能提供的武装力量及苏军在波兰和罗马尼亚的过境问题发生严重分歧。当谈判陷入僵局时,张伯伦并未采取任何挽教措施。法国政府在谈判中从未表现过任何主动。8月23日,《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签订,莫斯科谈判中止。

    ——摘编自张芝联主编《法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莫斯科谈判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莫斯科谈判受挫的原因。
  • 17.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苏颂(1020-1101年)字子容,泉州人。官至宋刑部尚书、吏部尚书,晚年入阁拜相。苏颂在开封府任职时,他“建请渡自盟、白沟、主、刀四河,以疏畿内积水”,兴修水利,保田防灾。在杭州任内,他把凤凰山的泉水引入市区,做自来水用,造福于百姓。在淮南转运使任内,他见到因饥荒造成哀鸿遍野的惨景,立即上书为百姓请求救济,同时谋划赈救后如何保持物价平稳,流民如何归业安居等。当时各地争修寺院,皇帝也滥赐匾额,加重了百姓的负担,苏颂挺身而出为百姓请命:“臣欲乞朝廷明立条约,今后不许特创寺院宫观”,对违法而建的寺院“并令州县检括指挥一切毁拆”。苏颂关心民痪,体恤百娃,深为皇帝所知。熙宁九年正月,苏杭地区再次闹灾。在选任地方长官时,神宗称“苏颂仁厚,必能拊安吴人。”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概述苏颂为官时的主要政绩表现。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苏颂为官行政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