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政治期末达标测试卷(1)

试卷更新日期:2021-12-31 类型:期末考试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 1. “基因编辑婴儿”“人工智能作恶”……科学技术的进步在给人类带来健康、方便、快捷的同时,也出现了前所未有的问题。为此,人们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从技术伦理的角度对科学发展进行反思,希望科学技术能够真正造福人类。材料启示我们(    )
    A、哲学源自于实践中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 B、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C、具体科学每一次进步都推动哲学的发展 D、具体科学需要正确的世界观方法论指导
  • 2. 中国科学院的学者们通过研究“沉睡”在塔里木盆地下1000多米的沉积岩心,解开了“塔里木盆地的沙漠究竟从何而来”这一谜团。大约五百万年前,塔里木盆地曾出现过大规模湖泊群,但终因周围山体抬升阻止水汽进入盆地,导致湖泊永久消失,变为沙漠。这一研究结果进一步说明了( )

    ①人类可以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

    ②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变化之中

    ③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

    ④脱离物质的运动是根本不存在的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 3. “人脑工程”负责人瑞士神经学家亨利·马克拉姆称,他们正在向欧盟为该工程申请拨款10亿欧元,将在计算机上制造一个完整人类大脑的模型。“人脑工程”将会在治疗帕金森氏症等疑难杂症、研发新超级计算机和智能机器人等领域取得重大突破。据此,有人说,仿真“大脑”也有意识,能够完全取代人脑。从哲学上看,这一观点( )
    A、肯定了意识的内容来自客观事物 B、否定了人脑是产生意识的生理基础 C、否定了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D、肯定了“仿真大脑”也有意识
  • 4. 人的身体是抗击病毒的“机器”。当病原体进入人体,人会发烧,升高的体温刺激免疫系统消灭病毒。在理想的情况下,热量创造了一个环境,让病原体难以生存。科学家研究发现,随着自然界的温度不断升高,病原体生存的环境也在整体升温,在这种情况下,它们更加能够适应人体发烧的体温。一旦病原体适应更高的温度,人的免疫系统就无法发挥作用。人的免疫系统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表明( )

    ①自然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前提

    ②人类受自然环境的制约

    ③人类只能适应自然环境变化而不能改变自然环境

    ④自然环境对人类发展具有决定性作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5. 2021年3月24日,埃及苏伊士运河管理局发表声明说,一艘名为“长赐号”的重型集装箱货轮卡在了运河中间。运河突然被切断,几百艘货轮被迫滞留,导致了国际油价上涨,欧洲生活用品吃紧,世界贸易每小时的损失达4亿美金,经多方努力,历时12天,苏伊士运河运输拥堵状况已经解决。这说明( )

    ①把握联系的多样性对于我们正确认识事物有重要意义

    ②要看到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关注个别孤立事件的影响

    ③立足关键部分,充分关注苏伊士运河对世界贸易的影响

    ④人类在解决运河堵塞的过程中建立了新的人为事物的联系

    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③④
  • 6. 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发表的二〇二一新年贺调中提到:“站在‘两个百年’的历史交汇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即将开启。征途漫漫,惟有奋斗。我们通过奋斗,披荆斩棘,走过了万水千山。我们还要继续奋斗。勇往直前,创造更加灿烂的辉煌!”这体现的唯物辩证法道理是( )

    ①量变比质变更能推动事物的发展

    ②只有事物数量的不断增加才能引起质变

    ③量的变化的不断积累必然导致质的飞跃

    ④事物的发展是从量交到质变再到新的量变的循环往复的上升过程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7. 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有劣势。很多时候,困住我们的并不是劣势本身,而是我们对待它的态度。不妄自菲薄,不自暴自弃,有勇气正视自己的不足,用行动一点点克服缺点,终有一天,劣势可以变成你的优势。材料蕴含的哲学道理有( )

    ①主要矛盾决定对事物性质

    ②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关于矛盾问题的精髓

    ③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④承认矛盾的普遍性才能认识和解决矛盾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8. 2021年1月12日,继成都之后,南昌“人造太阳”实验平台也实现了首次放电,这意味着中国人离“人造太阳”真的不远了。“人造太阳”是用来解决能源不足的问题,一旦实施运用,未来人类将会摆脱对矿物能源的依赖。这告诉我们(    )

    ①“人造太阳”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但又有“人化”的特点

    ②人类摆脱客观条件的限制随着实践的发展越来越成为可能

    ③人为事物的联系比自在事物的联系对人类自身的意义更大

    ④“人造太阳”是把自在事物的联系转化为人为事物的联系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 9. 千百年来,历史典故《卧薪尝胆》激励人们奋发图强,自强不息而被国人所推崇。但是《卧薪尝胆》也向人们宣扬为复仇而不择手段的思想,这容易让人形成错误的认知甚至不健全的人格,应该受到批判。由此可见,我们的传统文化( )

    ①既是财富也是包袱,要辩证地认识它的作用

    ②是维系我们这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③影响着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④具有民族性,体现了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 10. 央视综合频道推出的《上线吧!华彩少年》向观众展现了青春力量和传统文化的相遇。多名少年在婉转吟唱,水袖挥洒间,跃动着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融入巧思的现代表达。“与古为新”,为越来越多人创造了亲近传统文化的场景,让传统文化以更轻盈灵动的姿态走进年轻人的心灵。这表明( )

    ①对优秀传统文化要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②传播手段和传播方式的创新是传统文化传承的前提

    ③现代传媒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复兴具有积极作用

    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只有通过交流传播才具有价值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11. 2021年7月17日,作为第十五届中法文化之春重点文化艺术项目的“从库尔贝、柯罗到印象派——来自法国诺曼底的光影世界真迹展”在中华世纪坛盛大开幕。为了让中国观众有更好的艺术体验,举办方利用多媒体工具设置了声光影全景的特效环节,让大家体会身临其境之感。这样的文化交流(   )

    ①有利于中法文化在交流中传播和共同发展

    ②作为更为直接的文化传播方式能够繁荣文化

    ③实现了中法文化之间求同存异、兼收并蓄

    ④借助大众传媒的传递、沟通等功能而锦上添花

    A、②③ B、①④ C、①③ D、②④
  • 12. 东盟十国与中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签署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是目前亚太地区规模最大、最重要的自由贸易协定,它旨在通过削减关税及非关税壁垒,建立统一市场。该协定的签署带来的影响可能有( )

    ①破除全球贸易壁垒,进一步提振全球市场信心

    ②冲击多边贸易体制,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

    ③将有助于推动中国外贸进出口的平衡发展

    ④带动生产要素在亚太地区流动,实现优势互补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13. 习近平在联合国成立 75 周年纪念峰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坚定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坚定维护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坚定维护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的核心作用。强调联合国的地位和作用,是因为(    )

    ①联合国是唯一的世界性、政府间的国际组织   

    ②联合国是践行多边主义、维护国际秩序的重要平台

    ③联合国的宗旨和原则得到世界人民广泛认可   

    ④联合国是维护世界各国核心利益的制度保障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 14. “人类社会应该向何处去?我们应该为子孙后代创造一个什么样的未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博鳌亚洲论坛2021年年会开幕式上以视频形式发表主旨演讲并提出四点倡议:我们要平等协商,开创共赢共享的未来;我们要开放创新,开创发展繁荣的未来;我们要同舟共济,开创健康安全的未来;我们要坚守正义,开创互尊互鉴的未来。这体现了我国( )

    ①开辟国际关系新境界的创新思维

    ②奉行从各国共同利益出发的外交政策

    ③提出的全球治理方案得到各国认同

    ④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5题,共55分。

  • 1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岁月流转,掠过漫天星斗。

    从董存瑞、雷锋,到钱学森、陈景润,再到“四大天王”和周杰伦……到了思想观念多元的00后一代,已再难有统一的答案。偶像的更迭,映射着时代的变迁,也不断改写着“偶像”的内核外延。

    近期,“共和国勋章”获得者钟南山成了“网红”,他敢医敢言,危急时刻彰显大医情怀;“硬核医生”张文宏,专业素养高,不讲虚话空话,为患病者和更多的人作出实际贡献;“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九十大寿的小视频在网上点击量过亿,网友叹服于袁老杂交水稻研究的开创性贡献……网友追捧大科学家、大知识分子,指向的是他们所代表的科学精神、奉献精神与社会责任感。

    翻看再多的人物传记,都不及当下的现实更能让中国年轻人再次思考或重塑自己的英雄观。星空浩瀚,引路者众。不知不觉间,当前青少年对偶像的崇拜,已从“仰望”向“共生”改变,他们不再采取匍匐膜拜的姿态,而是用偶像的精神引导日常生活。

    结合材料,运用辩证唯物论的知识,对当代青少年偶像观的嬗变进行恰当的。

  • 1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978年,当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神州大地,这片曾诞生“四大发明”等伟大科技成就的古老土地,焕发出新的活力。那一年,全国科学大会召开,迎来“科学的春天”:那一年,徐迟发表报告文学《哥德巴赫猜想》,掀起一股热爱科学、投身科学的热潮;那一年,屠呦呦和青蒿素第一次走进公众视野,从祖国药学宝库里发掘的“明珠”被擦亮……那一年,有很多个开始,中国科技再次起航。接下来的四十年,我们看到了中国科技工作者的孜孜以求和披荆斩棘,在基础科学、工程技术、农业科技、信息技术、生物医药等众多领域取得巨大进步。我们可以“骑”着“蛟龙”探深海,“戴”着“天眼”观宇宙,还可以用北斗导航,用量子通信……在国际竞争激烈的科技领域,我们正在由“跟跑者”变为“并跑者”,甚至是“领跑者”。今天,走进新时代,我们站在了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新起点,迎来又一个春天。

    结合材料,运用发展观的知识,谈谈你对我国科技由“跟跑者”变为“并跑者”,甚至是“领跑者”的理解。

  •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踏歌西行,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60多年前,数千名师生响应国家号召,从黄浦江畔义无反顾地奔向条件艰苦的古城西安,成为西部大开发的先行者。他们用青春和汗水建起了一所享誉国内外的著名高等学府,用激情和奋斗铸就了“胸怀大局、无私奉献、弘扬传统、艰苦创业”的“西迁精神”。

    可歌可泣的西迁奋斗者始终令人难忘。2020年4月22日下午,正在陕西考察的习近平总书记专程来到西安交通大学,亲切看望西迁老教授代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西迁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精髓是听党指挥跟党走,与党和国家、与民族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具有深刻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勉励广大师生大力弘扬“西迁精神”,抓住新时代新机遇,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在新征程上创造属于我们这代人的历史功绩。

    结合材料并运用《哲学与文化》中文化部分的知识,说明弘扬“西迁精神”的时代价值。

  •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1年,正值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50周年。半个世纪以来,中国坚定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坚定维护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我国是联合国维和行动第二大出资国和常任理事国派出维和人员最多的国家,成为一支世界和平与发展事业值得信赖和依靠的中坚力量。2020年中国实现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对全球减贫事业的贡献率超过70%。2021年4月20日,习近平主席在海南召开的博鳌亚洲论坛年会上发表主旨讲话:当前,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交织叠加,大国要有大国的样子,要展现更多责任担当。 中国将积极参与贸易和投资领域多边合作,推进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 欢迎各方分享中国市场的巨大机遇,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世界要公道,不要霸道。中方倡议,亚洲和世界各国要回应时代呼唤,携手共克疫情,加强全球治理,应该坚持真正的多边主义,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中国将继续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

    结合材料,运用“当代国际社会”相关知识,说明中国是如何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的。

  •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医药学包含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及其实践经验,是中华文明的一个瑰宝,凝聚着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博大智慧。”某班以“中医药学应如何守正与创新”为议题进行探究性学习。下面是同学们收集整理的材料:

    材料一   中医药文化是中医药的根基和灵魂,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黄帝内经》指出:“天覆地载,万物悉备,莫贵于人。”医圣孙思邈在《大医精诚》中指出:“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强调医乃仁术,不仅是治病的医道,更是治人的医道,其中所蕴含的厚重人本精神值得我们认真发掘和发扬光大。

    材料二   中医药发展规律的核心,就在于中医药学思维的规律。中医药学思维的特征可用一个“和”字概括。这既包括形神中和、气血中和、脏腑中和,也包括天人中和、人我中和、人物中和。历经数千年传承发展从而独具特色优势的中医药学讲究调和致中,人的身体如果失调就会生病,治病就是把人的身体失调的状态调到中和、平衡的状态。“中和观”等中医理念,既可用于临床,以“中国式办法”救死扶伤,亦可用于治国理政,以“中国式办法”富民强国。

    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知识,写一篇短文,谈谈你对中医药学思维重要特征“和”的理解。

    要求:结合材料,可选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原理;学科术语使用规范;论述合乎逻辑,条理清晰;字数150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