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韶关市新丰县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1-12-28 类型:期中考试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
-
1. “孔雀飞去回忆悠长,玉龙雪山,闪耀着银光,秀丽丽江,人在路上。”被誉为“彩云之南”的云南不仅有着优美的风景,怡人的气候,更有悠久的历史,这里曾生活着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山顶洞人 D、河姆渡原始居民2. 我国是世界上发现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之一。我国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是( )A、元谋人遗址 B、北京人遗址 C、山顶洞人遗址 D、半坡遗址3. 北京人是我国境内发现的较早的原始人类。下列关于北京人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能直立行走 B、会制造石制工具 C、过群居的生活 D、会人工取火4. 下列考古发现中,可以证明原始农业产生的是( )
①打制石器
②骨耜
③猪纹陶钵
④出土的稻合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5. 学完“原始农耕生活”一课后,同学们开展了模仿“半坡人生活的一天”的体验活动。在下列活动场景中,与史实相符的是( )A、过着群居生活 B、使用打制石器 C、种植水稻 D、制造彩陶6. 与下面图片反映出的历史信息一致的是( )A、周口店和北京人 B、河姆渡居民和原始农业 C、半坡居民和彩陶制作 D、半坡居民和原始农业7. 从北京人、山顶洞人择洞而居到半坡河姆渡人建造房屋过定居生活,是人类发展史上的大进步。在人们居住条件改变中起决定因素的是( )A、生产工具的改进 B、种植技术的发展 C、建筑技术的进步 D、饲养水平的提高8.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被后人尊崇为中华民族人文初祖的是( )A、炎帝、大禹 B、炎帝、黄帝 C、蚩尤、大禹 D、炎帝、蚩尤9. 传说炎帝教人们制作陶器、发明纺织。如今考古学者在河南、西安等遗址发掘出陶罐和丝织品等。这些发现说明了( )A、传说就是历史事实 B、传说中蕴藏着一些可靠的历史信息 C、传说是完全不可信的 D、陶器和纺织是炎帝发明的10. 俗话说:“洪水无情”。在我国远古时代,曾经发生了很大的水患给人民造成了巨大灾难。此时有一位英雄人物,他花了十三年的时间,终于治好洪水,造福从民。你能说出他是谁吗?( )A、黄帝 B、尧 C、舜 D、禹11. 下列文物中能够反映出商朝社会生活情况的是(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12. 古代豪门贵族吃饭时要奏乐击钟,用鼎盛着各种珍贵食品,故常以“钟鸣鼎食”来形容富贵人家生活奢侈豪华,由此可见鼎的主要用途除了祭祀外,还用作( )A、装饰品 B、食器 C、乐器 D、盛水器皿13. 殷商遗址出土的青铜器反映了我国古代高度发达的文明。下图器物在河南安阳出土,它是( )A、司母戊鼎 B、四羊方尊 C、大盂鼎 D、铜象尊14. 《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在全国引发了书写汉字的热潮。请问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哪个朝代开始(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春秋15. 我国古代,人们常以“牛、耕”作为名、字。如孔子的弟子司马耕,字子牛,这反映了牛耕在当时备受人们推崇。牛耕的作用开始( )A、春秋战国时期 B、秦汉时期 C、隋唐时期 D、宋元时期16. 据记载,春秋时期鲁国向周天子朝贡7次,其中鲁国国君亲自去的只有3次。同时鲁国却朝齐11次,朝晋20次。这说明( )A、鲁国定期向周天子纳贡 B、鲁国国君很傲慢 C、诸侯之间来往十分密切 D、周王室地位衰落17. 他对内整顿朝政,对外“尊王攘夷”,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他是( )A、晋文公 B、秦穆公 C、楚庄王 D、齐桓公18. 史书记载,春秋初年的170多个诸侯国,到战国初期只剩下十几个了。材料所反映的历史发展趋势是( )A、历史向着统一的方向发展 B、人民遭受的灾难更加深重 C、诸侯国的割据混战日益扩大 D、奴隶制度已经确立起来19. 下图是战国形势图,下列内容与序号对应完全正确的是( )A、①齐②楚③燕④秦 B、①燕②齐③秦④楚 C、①秦②晋③楚④齐 D、①楚②秦③齐④晋20. “长平之战,血流瀑卤。”“长平之下,流血成川,沸声若雷。”这些都是古人对长平之战的描述,关于这场战争,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长平之战是一次著名的秦楚大战 B、退避三舍的故事就发生在长平之战期间 C、长平之战充分显示了战国时期战争规模大,参战兵力多,战争惨烈等特点 D、长平之战的胜利标志着秦国完成统一大业21. 许多成语典故来源于历史,如退避三舍、卧薪尝胆、围魏救赵、纸上谈兵等。这些成语反映出春秋战国时期的哪一特点?( )A、奴隶制开始瓦解 B、封建制度确立 C、生产力飞速发展 D、诸侯兼并争霸22. 人文胜迹满载历史,山水之中皆有故事。漫步在成都平原,我们可以感受到下列哪一人文胜迹的魅力( )A、长城 B、都江堰 C、灵渠 D、紫禁城23. 小明的期中考试考砸了,爸爸却说:“这次考差了不全是坏事,知道差在哪儿了,坏事也可以变成好事嘛!”爸爸的说法与我国古代哪一学派的主张最接近( )A、道家 B、法家 C、墨家 D、儒家24. “孔子是万世师表。他很了解自己的学生,知道曾参性子慢,子张好偏激,子路爱冲动,就有针对性地对他们进行教育,发挥他们的长处,帮助他们克服不足。”对这句话最准确的认识是( )A、三人行必有吾师 B、有教无类 C、因材施教 D、以“德”化人25. “光盘行动”,就是提倡人们在吃饭就餐时不剩饭菜,养成节俭的良好习惯。在春秋战国的诸子百家中,提倡节俭、批判贵族奢侈浪费的是( )A、孟子 B、墨子 C、庄子 D、韩非子26. 战国时期,反对空谈仁义,强调以法治国,树立君主权威,建立中央集权的思想家是( )A、老子 B、墨子 C、韩非子 D、荀子27. “这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战乱频繁、兵荒马乱的时代,又是一个最为自由、最为开放的时代,它诞生了中国历史上影响最为深远的思想和学术派别。”下列最能反映这一状况的史实是( )A、焚书坑儒 B、百家争鸣 C、确定儒家学说为正统思想 D、秦始皇统一中国28. 曾有人形容秦朝时“赭衣塞路,囹圄成市”,意思是道路上挤满了穿囚衣的犯人,监狱里关满了人,如同集市一样。这些现象最能说明秦朝时期( )A、社会治安比较混乱 B、国民素质不高 C、人民法制观念淡薄 D、刑法极为严酷29. 在中国象棋的棋盘中间,有一段空隙,上面写有“楚河”“汉界”字样,这是以棋比 喻历史上的“楚汉之争”。这场战争发生在 ( )A、商纣和周武王间 B、夏桀和商汤间 C、秦二世和陈胜间 D、项羽和刘邦间30. 成语“揭竿而起”出自于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这次起义是( )A、刘邦、项羽起义 B、义和团运动 C、太平天国运动 D、陈胜、吴广起义二、综合题(本大题3小题,31题13分,32题 14分,33题13分。共40分)
-
31. 夏、商、西周是我国早期国家产生和发展的时期,社会经济和文化取得了巨大飞跃,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财富。某校历史兴趣小组以“王朝更替,制度创新”为主题进行探究活动,请你参加。
【王朝更替】
材料一
政权的更替
政权名称
建立时间
建立者
都城
暴君
A.
约公元前2070年
禹
阳城
桀
商
B.
汤
亳、殷
商纣王
西周
公元前1046年
C.
镐京
周幽王
【制度创新】
材料二
材料三 “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黄帝之后于祝……于是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封弟周会旦于曲阜……余各以次受封。”
——《史记·周本纪第四》
材料四
(1)、请根据所学,完成上表A、B、C的内容。(2)、请将方框和括号内填上相关内容。A: ; B:
(3)、材料三与西周实行的哪项制度有关?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西周实行此制的目的是什么?此项制度在当时起到了怎样的作用?(4)、学习了夏商西周的兴衰和更替史,你有何感悟?32. 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为了富国强兵,对本国的政治、经济制度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改革。材料一: 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期年之后,道不拾遗,民不妄取,兵革大强,诸侯畏惧。
——摘自《战国策》
材料二:商鞅颁布变法令规定:废除土地国有制,全面实行土地私有制,土地可以自由买卖。这就破坏了奴隶制的生产关系,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
——摘编自《中国通史》
材料三: 据史料记载,商君因被诬告谋反而逃亡。他逃到一家客店准备住宿时,因没有凭证被店主拒绝。不得已,商君只得回到自己的封地,被捕后惨遭车裂而死。
(1)、根据材料一,指出商鞅推行改革坚持了哪些原则? “诸侯畏惧”的原因是什么?(2)、根据材料二,概括商鞅变法的主要措施。结合所学知识,再列举两例商鞅变法在政治方面的措施。(3)、结合商鞅变法内容回答:在商鞅变法后,某位平民想使自己的社会地位与卿大夫平等,那么他最合适的途径是什么?(4)、商鞅后来被车裂而死,那么他变法的目的达到没有?请说明理由。33. 我国历史悠久、疆域辽阔,对于如何管理国家、如何解决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是历代帝王都很重视的一个问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中国古代各地联系不像现代这么方便,不同地方,文字差异很大……如果文字不统一,文化的联系就非常的不方便,下的圣旨到偏僻的地方也看不懂,所以统一文字便成了当务之急。……秦始皇颁布了“书同文”……
材料四
“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
——《史记·秦始皇本纪》
(1)、材料一反映的是哪一朝代的政治制度。其中负责辅佐皇帝掌管行政的大臣是什么?(2)、根据材料二,指出秦朝在地方上推行什么制度?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制度的实行产生的历史意义。地方政府的郡守、县令(或县长)如何产生?(3)、根据材料三,指出秦初“书同文”前的社会状况。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朝“书同文”使用的文字。(4)、材料四反映了秦始皇采取的什么措施?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秦朝对中国历史发展做出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