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江油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1-12-28 类型:期中考试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太史公书》问世至今已两千多年,随着这部巨著的流传,项羽自杀于乌江似是无疑的了。其实,这是历史上的讹误。项羽真正的殉难地不是乌江而是东城,即今安徽定远东南(距乌江约三百里)。
《史记·项羽本纪》论赞中就曾点明,项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只不过一般人不去注意这点罢了。《汉书·灌婴传》也记载:“项籍败垓下去,婴将车骑追项籍至东城,破之,所将卒五人共斩项籍。”那么,司马迁何以在《史记》中有“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舣船待”一段生动的描述呢?
这段描述仅为民间传闻,理由有三。一,项王垓下被围时已兵疲食尽,“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又“汉军围之数重”。当时,项羽已“自度不得脱”,又何以能忽而来到三百里之外的乌江呢?再说,项羽垓下之败,其势是急转直下的,纵乌江亭长有救籍之心,又何以会料事如神,预先舣船以待?二,《史记·项羽本纪》通篇叙事谨严而缜密,尤其是对战事的描述,双方渡江涉河、斩关夺隘时的地理形势,都能于回旋曲折之中,给人以条理分明、江山如望之感。东城之后却为何三百里沙场竟无所交代,情节亦淡然松弛了呢?司马迁只说“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巧借一“欲”字将流传在乌江的一段民间佳话与东城真实的血战情节缝缀弥合了。这就是江淮一带的专家、学者多年来频频质疑并做出种种臆度误解的根源所在。三,项羽崛起于吴中,“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在南征北战中,吴中子弟以及江东父老与项羽是建立了感情的。因而,在他死后即传说起“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舣船待”的佳话。司马迁曾游历过此地,自然有充分的机会采撷到这些民间传闻,以完善这个英雄形象,也实在是十分自然的。
其实,项羽“身死东城”,从来有史迹为证。高达数丈的虞姬墓至今犹在,《定远县志》载:“虞姬墓即嗟虞墩,县南六十里近东城。”阴陵、东城两地,《定远县志》记载则更为明确:“阴陵城,县西北六十里,莫邪山南,周围二里。……羽溃围南驰,汉骑将灌婴追羽过淮,羽过阴陵迷失道即此。”“东城,县东南五十里。项羽至阴陵迷失道,汉追及之,羽复引而至东城即此。”
项羽殉难前在定远县境内留下的遗址遗迹,除阴陵、东城,至今仍存十余处。从霸王寨(项王迷路处)到刘会桥(为汉军追及处),从下马铺到嗟虞墩,构成了项王在这块土地上与汉军周旋的一条完整路线。
(原文题目为《项羽究竟死于何地》)
(1)、从文中看,下列不属于项羽殉难于东城的证据的一项是( )A、《史记》《汉书》等史书中都有项羽兵败并死于东城的记载。 B、据史料记载来看,项羽东城突围的可能性极小。 C、定远县内的许多遗址、遗迹均证实项羽“身死东城”。 D、项羽崛起于吴中,兵败垓下,愧对江东父老,无颜东渡乌江。(2)、下列各项不属于对项羽同情或肯定的一项是( )A、《史记》中有“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舣船待”的生动描写。 B、乌江一带流传着项羽欲东渡,乌江亭长舣船待的佳话。 C、江淮一带的专家、学者频频质疑并做出种种臆度误解。 D、作者认为司马迁是利用民间传闻来完善项羽这一英雄形象的。(3)、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司马迁知道项羽真正的殉难地不在乌江而在东城。 B、项羽从嗟虞墩到阴陵,再到东城,最后死在东城。 C、《史记》记述项羽败至东城和从东城到乌江的细致程度不一样。 D、项羽战死前的主要活动在安徽定远县境内。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材料一:
为什么86版《西游记》能“霸屏”三十余年,给一代又一代人带来童年欢乐,甚至沉淀为我们的集体记忆?
1982年,《西游记》开拍后,为了找到符合剧组要求的场景,团队跑了2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跋涉几千公里,光布景的美术设计图就画了几千张。众多特技,靠人工、人力,乃至冒险完成,如《大战红孩儿》一集,红孩儿放火烧孙悟空的画面,是六小龄童裹上石棉衣被真的火烧;吊威亚的钢丝太细,六小龄童、马德华等都曾从空中摔下来过,每一帧腾云驾雾的场景,都是演员们拿命换来的……也许,这些细节能够说清,这部道具、特效都略显粗糙的《西游记》,为何能在人们心中留下如此深刻的印象。
《诗经》有言:“如切如磋,如琢如磨。”一部能够叫得响、传得开、留得住的经典作品,离不开切磋琢磨的细功夫。曹雪芹著《红楼梦》“披阅十载、增删五次”,才“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古往今来,文艺精品无不是厚积薄发、千锤百炼的结晶。“工匠精神”,往往意味着吃苦的决心、刻苦的努力、艰苦的付出和不苦尽不轻易甘来的过程。
“凡作传世之文者,必先有可以传世之心。”我们怀念过往经典,其实是在怀念那份做事、做人的匠心。这种匠心,不仅体现在文艺创作中,我们身边又何尝没有。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讲述的正是这样的人,在脆弱而又珍贵的文物面前,他们用静心、细心、耐心日复一日地描画、纺织、修补、临摹,让人们看到工匠精神对守护传统文化的意义……为什么我们会被此深深打动?这些普通人,在他们的岗位上兢兢业业,对工作专注倾心,对细节追求完美,对技艺不断磨砺。也许没有鲜花和掌声,但这样的工作状态和精神品质,让他们身上散发着光芒。
“工匠精神”不仅是一种工作态度,也是一种人生态度,代表着一种时代的精神气质:坚定、踏实、严谨、敬业、精益求精……如果人人都能将这样的品质在内心沉淀,定能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不平凡的人生。
(摘编自郝思斯《“工匠精神”何以动人》)
材料二:
当今世界最能体现工匠精神的国家,是远在千里之外的德意志联邦共和国。他们制造器物之精密,对待工作之严谨,那都是世界闻名的。
前些年青岛突遭暴雨,城中积水却并不多,因此有人就传出这是德国人当年修造的下水管道之功劳。
不论真假,都可以看出德国人对待工作的认真态度已经完全深入人心。
德国不到一亿人口,为何竟然会有2300多个世界名牌?这当然要归功于他们身上的专注的工匠精神。很多人对德国人的印象就是不苟言笑甚至看起来有些呆板。
他们并没有那么多的花花肠子,就只是一心扑在工作上。即使再微不足道的工作,每个人也都将其看得很重要。
这种刻苦钻研、一丝不苟的工匠精神,和德国人自身的性格也很有关系。那么,除了专注让德国这个人口稀少的国家能够有2300多个世界名牌以外,还有什么原因呢?
那就是认真,他们生来都很倔强,凡事都本着“要么不做,要么做好”的原则。所以德国的公司两极分化很是严重,有的在泥潭中拔不出来,有的品牌在世界范围内饱受赞誉。
但是德国从没有哪个公司是一夜暴富的,他们不会投机取巧,只要找准了自己合适的领域就埋头苦干、潜心钻研。德国人从来都不相信有一夜暴富这么一说,首先他们的很多工业原料都需要进口,所以成本肯定会高;其次,他们内心的工匠精神不允许其偷工减料。
因此德国的产品普遍都很昂贵,但都非常经久耐用。德国人的追求是在赚钱的同时,又得保证自己的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
现在国人总是在说工匠精神,何为工匠精神?问心无愧,就是第一要义。古代的工匠若是都投机取巧,哪还会有这么多的精美工艺品流传于世。
除了专注与认真以外,德国能打造2300多个世界名牌的原因,就是头脑灵活。简单而言就是巧,他们不是只知道埋头苦干,而是适时地做出改变让产品更加适应市场需求。当年中国古人发明的榫卯结构,就是为了让其具有更强的抗震性以及实用性。今天的德国,亦是如此。他们总是能够慧眼识珠地发现大众之需求,也能够很快找准自己的定位。
因此他们发明了很多的绿植设备以及农业工具,以方便人们的生产。而后再发挥专注的敬业精神,如此一来令世人满意的产品便生产出来了,根本就不愁销路。德国人没必要为了节省那点成本而破坏了“德国制造”这块金字招牌,只要它屹立不倒,德国的商品就总能畅销世界。
(摘编自《德国工匠精神》)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举《大战红孩儿》的例子,旨在说明《西游记》的道具略显粗糙给大家留下深刻的印象。 B、每一个特技,每一帧场景,都是演员们拿命换来的,这就是86版《西游记》“霸屏”的原因。 C、材料二认为德国之所以能够打造出2300多个世界名牌,是因为德国人专注认真,举世闻名。 D、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让人们看到了匠人身上的匠心,看到“工匠精神”在某方面的意义。(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部经典作品能够流传于后世,往往和作者吃苦的决心和刻苦的努力等是分不开的。 B、工匠们如果能将坚定、敬业、严谨、精益求精的精神沉淀于心,定能干出一番业绩。 C、德国人具有工匠精神,制造出来的产品都非常经久耐用,所以德国的产品都很昂贵。 D、德国的产品讲究实用性,德国人总能发现大众的需求,也能够很快找准自己的定位。(3)、当代中国,要使“中国制造”更好地畅销世界,材料二能给我们哪些启示?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荆轲之死
荆轲从秦武阳手中的托盘里取过地图,身子前倾,双手举过头顶。“秦王,这是我们燕国地图,从此以后,燕国将俯首称臣,如大秦之属县,岁岁纳贡,不敢有半点异图。”
秦王喜不自禁,俯身来看。
地图一点儿一点儿展开,一点点展开,末了,寒光一闪,一柄锋利的匕首出现在眼前。
荆轲突地执匕朝秦王猛刺,秦王情急中躲开利刃,荆轲奋力追赶……
“停停停停,”台下赵团长击着手掌,示意台上停了下来,“金科,你演荆轲演了多少年?三十年。三十年一直都这么演?”
“这是历史正剧,当然这么演!”
“啧啧啧!”赵团长不停地摆头,“难怪我们剧团濒临倒闭,三十年啊,一成不变!时代不同了,金科,老戏要演出新意,要融入时代元素嘛!这戏要改,一定要改!”
怎么改?
赵团长经过一个星期的编写,终于拿出了一个自己十分满意的剧本。剧情是这样的:荆轲并不是什么义士,而是一个无赖,整天好酒贪杯爱色敛财,一心想着飞黄腾达。于是买通关系,混骗到了燕王身边。后来见秦国势力强大,燕国岌岌可危,便假托刺秦,携燕国地图、奇珍异宝投靠了秦王……
金科开始认真地看了两页,看着看着,脸色大变,一抬手将剧本扔出了窗外。
“狗屁!”金科愤怒地说。
赵团长心痛地捡回剧本,赶紧收回公文包里。“我说金科,现在不是流行戏说吗?不是流行穿越吗?不是流行搞笑吗?你那什么什么义薄云天,忠肝义胆,谁信?谁看!没人看,哪来钱?没钱哪来房?哪来车?金科呀金科,你不能再固执下去了,好好想想吧!”赵团长痛心疾首地说。“要演你演!”金科剑眉倒竖,黑着脸甩手走了。
赵团长还真想演,但他演得好吗?金科是县剧团的台柱子,金科饰演的荆轲神形毕肖,唱念做打,无不精彩绝伦。只是这金科演荆轲久了,出不来,总以为自己就是荆轲,他耿直,敢怒敢言,这不,连赵团长他都不给一点面子。
赵团长只得强忍着,低下身价去求金科,“金科啊,我初来乍到,您是老革命,一定要支持我的工作啊!如果我们把这个戏演好了,到省里拿个一等奖什么的,奖金可是两万呢!”
赵团长软磨硬泡了几天,金科才心一软,勉强默认了下来。
经过两个月精心排练,新版《荆轲刺秦》终于隆重上演。首演在县大剧院举行。锣鼓铿锵,大幕开启,艳丽的灯光下,十位盛装女子且歌且舞,巧笑倩兮,美目流转,妖冶异常,歌舞升平中,荆轲摇摇晃晃,晕晕乎乎,醉眼蒙眬,美女们挤眉弄眼,极尽挑逗,荆轲左牡丹,右芙蓉,沉醉在温柔乡里……
易水送别……
图穷匕见……
荆轲从秦舞阳手中取地图在手,突然间神情大变,脸色异常凝重起来。地图一点点展开,一点一点展开,图穷,寒光一闪,一柄锋利的匕首出现在眼前。赵团长大惊,按照新剧本,地图里是没有匕首的。
荆轲左手扯住秦王衣袖,右手执匕首朝秦王猛刺。饰演秦王的演员覃望也吃了一惊,戏不是改了吗?怎么还刺?金科朝覃望使了一个眼神,低声道:“按老剧本演。”覃望愣了一下,只好拔剑,一边拔一边奔跑,一边奔跑一边想,赵团长不是吩咐过吗?不,不能按老剧本演,荆轲不能死,死了后面的戏怎么演。于是继续奔跑,装作剑始终拔不出来的样子。金科瞧出来覃望的意思。
荆轲止步,仰天长笑,“哈哈哈哈!秦王施暴政天怒人怨,荆轲我受重托为民除奸,焉能好美色贪钱财忠义扫地,留千古骂名遗臭万年!罢罢罢!难手刃秦贼,我怎能苟且偷安,纵万死无生也不污我忠肝义胆。”金科突然擅自加进了一段唱词,还好琴师老练,跟了上去。唱罢,荆轲将匕首在脖子上一横,身子一斜,栽倒在地,倒地的那一刻,看得见金科眼中噙满泪水。
戏完全演乱套了,赵团长急忙令人将幕布拉上。
奖牌呀!奖金呀!赵团长捶胸顿足。为了奖牌,为了两万元奖金,不管怎样,戏还得演。赵团长只得压住满腔怒火上金科家去求他。金科避而不见,让老婆传出话来,荆轲已死!
从此以后,金科告别舞台,不再演戏。
(选自《小小说月刊》,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A、小说中的赵团长认为历史正剧没有商业价值 ,只有“戏说”“穿越”才能改变剧团现状,这说明他是虽有责任心但缺乏文化素养的人。 B、小说的语言古雅深沉,富有韵律。如“赵团长痛心疾首”“荆轲神形毕肖”中成语的使用,既丰富了人物形象,也增添了文章的文化内涵。 C、小说中的人物姓名设置颇具匠心,金科与荆轲,覃望与秦王,谐音相近,暗示小说中的人物形象与历史正剧中的形象一一对照。 D、小说以生动的笔触叙述了“荆轲之死”这一故事,体现了艺术创作不能为市场所左右,艺术不能做市场的奴隶的主题,引发读者深思。(2)、小说中的“金科”有哪些性格特点?请予以概括,并作简要分析。(3)、小说倒数第二段写到“荆轲已死”,请结合小说分析作者这样写的意图。二、古诗文阅读(34分)
-
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萧相国何者,沛丰人也。高祖为亭长 , 常左右之。及高祖起为沛公,何常为丞督事。沛公至咸阳,诸将皆争走金帛财物之府分之,何独先入收秦丞相御史律令图书藏之。沛公为汉王以何为丞相项王与诸侯屠烧咸阳而去汉王所以具知天下厄塞户口多少强弱之处民所疾苦者以何具得秦图书也。何进言韩信,汉王以信为大将军。汉王引兵东定三秦,何以丞相留收巴蜀,填抚谕告,使给军食。汉二年,汉王与诸侯击楚,何守关中 , 侍太子,治栎阳。为法令约束,立宗庙、社稷、宫室、县邑。辄奏上,可,许以从事。即不及奏上,辄以便宜施行,上来以闻。汉五年,既杀项羽,定天下,论功行封。群臣争功,岁余功不决,高祖以萧何功最盛,封为酂侯,所食邑多。功臣皆曰:“臣等身被坚执锐,多者百余战,少者数十合,攻城略地,大小各有差。今萧何未尝有汗马之劳,徒持文墨议论,不战,顾反居臣等之上,何也?”高帝曰:“诸君知猎乎?”曰:“知之。”“知猎狗乎?”曰:“知之。”高帝曰:“夫猎,追杀兽兔者狗也,而发踪指示兽处者人也。今诸君徒能得走兽耳,功狗也。至如萧何,发踪指示,功人也。且诸君独以身随我,多者两三人。今萧何举宗数十人皆随我,功不可忘也。”群臣皆莫敢言。汉十一年,陈豨反,高祖自将,至邯郸。未罢,淮阴侯①谋反关中,吕后用萧何计,诛淮阴侯。上已闻淮阴侯诛,使使拜丞相何为相国,益封五千户,令卒五百人一都尉为相国卫。诸君皆贺,召平独吊。召平谓相国曰:“祸自此始矣。上暴露于外而君守于中,以今者淮阴侯新反於中,疑君心矣。夫置卫卫君,非以宠君也。愿君让封勿受,悉以家私财佐军,则上心说。”相国从其计,高祖乃大喜。
(节选自《史记·萧相国世家》)
【注释】①淮阴侯:韩信,功高于世,为君主所忌。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沛公为汉王/以何为丞相/项王与诸侯屠烧咸阳/而去汉王所以具知天下厄塞/户口多少/强弱之处/民所疾苦者以何/具得秦图书也 B、沛公为汉王/以何为丞相/项王与诸侯屠烧咸阳而去/汉王所以具知天下厄塞/户口多少/强弱之处/民所疾苦者以何/具得秦图书也 C、沛公为汉王/以何为丞相/项王与诸侯屠烧咸阳/而去汉王所以具知天下厄塞/户口多少/强弱之处/民所疾苦者/以何具得秦图书也 D、沛公为汉王/以何为丞相/项王与诸侯屠烧咸阳而去/汉王所以具知天下厄塞/户口多少/强弱之处/民所疾苦者/以何具得秦图书也(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亭长,秦汉官名,属低于县二级的行政建制长官,相当于现在的派出所所长。 B、关中,是古代地区名,所指范围大小不一,一般泛指函谷关以西战国末秦故地。 C、食邑,即收食禄的封地,由皇帝封赐给臣下,受封者以其中民户赋税为食禄。 D、高祖,是古代帝王的庙号,就是中国古代皇帝死后被供奉在庙宇中用来祭祀时所称呼的名号,比如隋高祖杨坚、唐高祖李渊、清康熙玄烨等。(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萧何勤勤恳恳,长期辅佐刘邦。萧何在刘邦做亭长时就经常帮助他。楚汉战争中,萧何以丞相身份留守巴蜀、关中,使刘邦有稳固的后方。 B、萧何深谋远虑,志在经世济民。汉军攻入咸阳,将士们忙着哄抢财宝,萧何却收藏秦律令图籍档案,为刘邦平定天下做了很好的准备。 C、萧何不善征战,论功却排第一。天下平定论功行赏时,刘邦以狩猎为喻,坚持认为萧何之功最高。经过刘邦的开导,武将们对萧何心悦诚服。 D、萧何忠于刘邦,献计斩杀韩信。楚汉战争中,萧何为帮助刘邦战胜项羽,举荐了韩信;刘邦称帝后,因韩信谋反,萧何又帮吕后杀死了韩信。(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今萧何未尝有汗马之劳(马运输的劳累,指征战的劳苦),徒持文墨议论,不战,顾反居臣等上,何也?
②愿君让封勿受,悉以家私财佐军,则上心说。
5.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问题卜算子·咏梅
南宋·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辗作尘,只有香如故。
卜算子·咏梅
毛泽东
读陆游咏梅词,反其义而用之。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1)、下列选项中对两首词的解读有误的一项是( )A、两首词都表现出梅花不与百花争春,甘愿自己经风着雨,也要保持傲然不屈的优秀品格。 B、两首词都用到了比喻、拟人、衬托、顶真的手法,笔致细腻,意味深隽。 C、两首词都用了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同时以梅喻人,达到了物我交融的境界。 D、两首词都通过梅花所处的恶劣环境来衬托梅花的坚毅高洁。(2)、如何理解毛泽东在小序中写到的“反其义而用之”?请结合两首词的内容加以分析。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荆轲刺秦王》一文中,在易水送别时,高渐离击筑,荆轲前而为歌的歌词是“ , ”。(2)、《沁园春·长沙》中,“ , ”两句表现了青年学子意气奔放,正当强劲有力之时。(3)、《论语·里仁》中“ , ”是说遇到贤能的人就要努力向他学习,见到不贤能的人就要从内心自我反省。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
7.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我们家的下一代都为上一代的家乡(辩解/辨解)过,为地理位置,为语音所属方言,出于虚荣心,或者就是出于恼怒。当你为父母的口音感到恼怒时,你如何能体会“故乡”这两个字带来的荣耀?相反,下一代体验的是一种与故乡 ① 的艰难。说到底,孩子们是没有故乡的,更何况是我们这些农村移民的孩子。
失散,团聚,再失散,是我母亲的家族在扬中、苏州两地(迁徙/迁徒)生息的结局,没有土地的家族将永远难逃失散的命运。我母亲的家族在几十年的艰难时世里一直(聚和/聚合)在一起,是一个亲密的家族圈的生活,但最终,在一个快速发展变化的时代里,一切 ② , 这个家族的第一代、第二代,还有第三代,最后还是失散了。五年前,随着苏州齐门外大街的拆迁重建,使我的大舅和三舅妈都被放置在了别的居民小区。同样的,由于亲戚关系不可避免地日渐(疏远/梳远),我甚至从来没有去过他们的新家。我在苏州城里有好多表姐表哥,但我不知道他们住在哪个地方。我童年时代热闹的家族圈生活完全 ③ 了,家族对于我来说,仅仅是由直系亲属组成,每次回到苏州,我的足迹仅限于我父亲的家和我兄弟姐妹的家,甚至他们都不在一个(屋沿/屋檐)下生活,每两家之间的距离都很遥远,远远超过八百米。对我来说,超过八百米,故乡便开始模糊,开始 ④ , 至此,我的八百米的故乡已经(漂忽不见/飘忽不见)了。
(节选自苏童《八百米故乡》)
(1)、文中加点字的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辩解 迁徙 聚合 疏远 屋檐 飘忽不见 B、辨解 迁徒 聚合 梳远 屋檐 漂忽不见 C、辩解 迁徙 聚和 梳远 屋沿 漂忽不见 D、辨解 迁徒 聚和 疏远 屋沿 飘忽不见(2)、文中空格处应填入的词语,依次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隔绝 灰飞烟灭 收缩 隐匿 B、隔离 烟消云散 收缩 藏匿 C、隔绝 烟消云散 萎缩 隐匿 D、隔离 灰飞烟灭 萎缩 藏匿(3)、文中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五年前,随着苏州齐门外大街的拆迁重建,使我的大舅和三舅妈都被安置在了别的居民小区。 B、五年前,随着苏州齐门外大街的拆迁重建,我的大舅和三舅妈都被放置在了别的居民小区。 C、五年前,随着苏州齐门外大街的拆迁重建,我的大舅和三舅妈都被安置在了别的居民小区。 D、五年前,随着苏州齐门外大街的拆迁重建,使我的大舅和三舅妈都被放置在了别的居民小区。8.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读书人是世间的幸福人,因为他除了拥有现实的世界之外,①_。现实的世界是人人都有的,而后一个世界却为读书人所独有。人们通过阅读,不仅能进入不同时空的世界,更为重要的是,②_:人们从《论语》中学得智慧的思考,从《正气歌》学得人格的刚烈,从鲁迅学得批判精神,从列夫·托尔斯泰学得道德的执著。笛卡儿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③_;雨果说,“各种蠢事,在每天阅读好书的影响下,仿佛烤在火上一样渐渐熔化”,这就是读书使人避恶。
9. 请对下面这段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60个字。在2021年的春节晚会上,一首《可可托海的牧羊人》让人回味无穷,但可可托海不是海,也不是湖,它在蒙语中是“蓝色的河湾”,哈萨克语是“绿色丛林”。它是一个镇,隶属于新疆阿勒泰地区的富蕴县。可可托海是真正意义上的宝藏,世界级的地质公园、矿藏之乡!这座矿脉拥有全球几乎一半的矿物种类;世界上已知的矿种有140个,三号矿坑独占了86种,并发现了门捷列夫元素周期表中没有的7种稀有元素,稀有金属占到矿山储量的九成以上。这里与世界最著名的加拿大贝尔尼克湖矿齐名,是全球地质界公认的“天然地质博物馆”,是中外地质学者心目中的“耶路撒冷”“麦加”圣地!
四、写作(60分)
-
10.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写作。
有人说,你要记住大雨中为你撑伞的人,帮你挡住外来之物的人,黑暗中默默抱紧你的人……是这些人组成你生命中一点一滴的温暖,是这些温暖使你远离阴霾,是这些温暖使你成为善良的人。
要求:①以“温暖”为话题,写一篇记叙文;②自选题材,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③书写工整,汉字结构匀称,如果达到美观、大方、流畅这一要求,分数就上浮!④不少于 800 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