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考2022年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16 实验与探究

试卷更新日期:2021-12-24 类型:二轮复习

一、单选题

  • 1. 下列有关“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高温处理的蛋清液不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反应显紫色 B、斐林试剂是含Cu2+的酸性溶液,可被果糖还原成砖红色 C、花生子叶经苏丹Ⅲ染色后,在显微镜下能观察到橘黄色脂肪颗粒 D、用斐林试剂和双缩脲试剂进行鉴定实验时,都需要水浴加热
  • 2. 下列利用洋葱进行实验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可利用洋葱鳞茎进行蛋白质的检测 B、可利用洋葱根尖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 C、可利用洋葱叶片观察叶绿体的形态和分布 D、可利用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观察细胞质流动现象
  • 3. 下列相关实验或研究方法,叙述正确的是(   )
    A、探究DNA的复制方式和噬菌体侵染细菌两个实验都采用了同位素标记法 B、用新配置的NaOH和CuSO4混合液,可检测待测样液中是否含有蛋白质 C、将酶和底物在室温下混合,再作不同保温处理,可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D、孟德尔、摩尔根和萨顿对遗传学的研究都采用了“假说一演绎”法
  • 4. 洋葱是常用的生物学实验材料之一。下列用洋葱所做的实验中,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观察细胞有丝分裂实验,先要用1:1的盐酸与酒精混合液对剪取的洋葱根尖进行解离 B、用白皮洋葱进行还原糖的检测实验,需要先向组织样液中加入斐林试剂,然后水浴加热 C、用洋葱鳞片叶内表皮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要用吡罗红甲基绿染色剂染色 D、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变化实验,洋葱根尖要先在卡诺氏液中浸泡,然后在4℃环境下培养
  • 5. 下列有关的实验描述,正确的是(   )
    A、在吡罗红甲基绿染色剂染色观察DNA和RNA分布的实验中,需将A液和B液等量混匀使用 B、利用抽样检测法调查某微生物种群数量时,应先盖盖玻片,再在一侧滴加稀释样液,让其自行渗入,才能根据统计数据计算出种群数量真实值 C、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实验中,待洋葱长出不定根后剪取根尖0.5—1cm 置于4℃低温诱导培养36h D、在观察线粒体在细胞中的分布状况时,选材可用口腔上皮细胞也可用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
  • 6. 在前人进行的下列研究中,采用的核心技术相同(或相似)的一组是(   )

    ①证明光合作用所释放的氧气来自于水    ②探究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路径

    ③人鼠细胞融合实验        ④用甲基绿和吡罗红对细胞染色,观察核酸的分布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7. 下列有关生物学实验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叶绿体中不同色素在层析液中溶解度不同,可利用纸层析法进行分离 B、在“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实验中,使用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检测酒精 C、利用显微镜观察核酸在细胞中的分布及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细胞需保持活体状态 D、蔗糖溶液浓度由0.3g/mL换成3.0g/mL,植物细胞质壁分离与复原的效果会更明显
  • 8. 下列有关实验“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在实验中,用质量分数为8%的盐酸处理的口腔上皮细胞仍是活细胞,只是其膜的通透性增强 B、在实验中,需将两滴吡罗红和甲基绿染液先后滴在载玻片上 C、与甲基绿发生结合的核酸分子只分布在细胞核中 D、实验结果是细胞核呈现绿色,细胞质呈现红色
  • 9. 下列关于酶的特性及其影响因素相关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酶的催化效率"实验中,若以熟马铃薯块茎代替生马铃薯块茎,实验结果相同 B、“探究pH对过氧化氧酶的影响”实验中,分别加入不同pH的缓冲液后再加入底物 C、"探究酶的专一性"实验中,设置1、2号试管的目的是检验酶液中是否混有还原糖 D、设温度对蛋白酶活性影响的实验方案时,可选择本尼迪特试剂检测反应产物
  • 10. 以下生物学实验的部分操作过程,正确的是(   )

    实验名称

    实验操作

    A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还原糖

    在待测液中先加NaOH溶液,再加CuSO4溶液

    B

    观察细胞中DNA和RNA的分布

    先加甲基绿染色,再加吡罗红染色

    C

    观察细胞中的线粒体

    先用盐酸水解,再用健那绿染色

    D

    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

    先将盖玻片放在计数室上,再在盖玻片边缘滴加培养液

    A、A B、B C、C D、D
  • 11. 桑葚果实在成熟过程中葡萄糖含量和淀粉含量的变化如下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据上图分析可知,果实中淀粉分解不是葡萄糖增加的主要原因 B、此实验中,需在果实发育的五个阶段各取一个果实进行打孔取样 C、桑葚果实风干的过程中,细胞损失的水主要是结合水 D、可分别用双缩脲试剂和碘液检测葡萄糖和淀粉的含量
  • 12. 酒精是生物学实验中常用的试剂。下列有关酒精及其作用匹配不合理的是(    )

    实验名称

    试剂

    试剂用途

    A.

    脂肪的鉴定

    50%的酒精

    洗去材料表面浮色

    B.

    光合色素的提取

    无水乙醇

    溶解并分离色素

    C.

    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

    95%的酒精

    洗去卡诺氏固定液

    D.

    土壤中小动物的物种丰富度的调查

    70%的酒精

    杀死并固定小动物

    A、A B、B C、C D、D
  • 13. 很多实验必需先制作装片,然后在显微镜下观察。下列实验步骤错误的是(   )
    A、有丝分裂观察:剪取根尖→解离→漂洗→染色→制片→观察 B、脂肪鉴定:切取花生子叶薄片→染色→95%酒精去浮色→制片→观察 C、叶绿体形态分布观察:取黑藻小叶→制片→低倍镜观察→高倍镜观察 D、质壁分离观察:撕取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制片→观察→滴加0.3g/mL蔗糖溶液→观察
  • 14. 酒精可用于教材中的多个实验。以下各实验中关于酒精的使用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

    酒精浓度

    作用

    A

    观察根尖分生区细胞的有丝分裂

    无水乙醇

    使细胞分散开来

    B

    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无水乙醇

    分离色素

    C

    观察生物组织中的脂肪

    50%

    洗去浮色

    D

    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变化

    70%

    洗去固定液

    A、A B、B C、C D、D
  • 15. 下列有关生物实验所涉及的仪器、试剂及技术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脂肪的鉴定   ②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    ③证明DNA半保留复制     ④光合色素提取和分离⑤有丝分裂的观察实验

    A、①②⑤均需使用光学显微镜 B、①④均需使用无水乙醇 C、②③均需使用离心技术 D、②③⑤均需使用同位素标记法
  • 16. 在很多生物学实验中都要用到光学显微镜,以下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在“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脂肪”实验中,可观察到橘黄色的脂肪颗粒分布在细胞内和细胞间 B、在“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中,用显微镜观察中期细胞可以看到核仁和松散状态的染色质 C、在“观察洋葱表皮细胞质壁分离及复原”实验中,无需染色就能看到液泡周围不均匀分布的叶绿体 D、在“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实验中,可以在低倍镜下对酵母菌进行计数
  • 17. 下列有关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观察叶绿体的实验中,可将黑藻叶片直接制成临时装片进行观察 B、用苏丹III染液对花生子叶进行染色后,可用蒸馏水洗去浮色 C、赫尔希和蔡斯实验中大肠杆菌裂解后得到的T2噬菌体都带有32P标记 D、低温处理洋葱根尖使染色体数目加倍的原因是低温抑制了着丝点的分裂
  • 18.

    如图为藻类植物细胞质的流动情况,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通过细胞质流动可以实现物质分配 B、在显微镜下观察该细胞质流动方向为顺时针 C、该藻类合成有机物的场所是叶绿体 D、可用该细胞观察质壁分离现象
  • 19. 下列有关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分离的实验中,叙述正确的是(    )
    A、因为各色素的含量不同而移动速度不同,所以能在滤纸上互相分离 B、提取的叶绿素溶液,若给予适宜的温度、光照和CO2 , 可进行光合作用 C、提取叶绿素时加入SiO2是为了保护色素 D、将叶绿体色素提取液装入试管,让一束白光穿过该滤液后再经三棱镜对光进行色散,光谱的颜色明显减弱蓝紫光和红橙光
  • 20. 下列中学实验均使用光学显微镜进行观察,有关实验操作或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编号

    实验名称

    实验操作或现象

    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固定装片

    观察蝗虫精巢切片时,能看到有丝分裂中期的细胞

    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

    低倍镜下可观察到:不同细胞质壁分离的位置、程度均一致

    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的变化

    将大蒜根尖制成装片后再进行低温处理

    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

    滴加培养液时,先将盖玻片盖在计数室上,用吸管吸取培养液,滴于盖玻片边缘,在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让其渗入

    A、实验① B、实验② C、实验③ D、实验④
  • 21. 下列有关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有(   )

    ①探究酶具有高效性时,设置无机催化剂和生物酶两组实验

    ②健那绿染色观察绿色植物叶肉细胞中的线粒体,蓝绿色清晰可见

    ③鉴定蛋白质时,应将NaOH溶液和CuSO4溶液等量混合均匀后再加入待测样液

    ④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时,应将酶与底物混合后在不同温度下分别保温

    ⑤用蝗虫的精巢细胞观察细胞的减数分裂

    ⑥用绿色植物成熟叶肉细胞既可以进行叶绿体中色素提取分离实验也可以进行观察植物细胞失水和吸水的实验

    ⑦在模拟减数分裂实验中,若用3对同源染色体来模拟,则需用3种不同颜色橡皮泥制作

    ⑧在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实验中,使用酸性重铬酸钾溶液检测酒精变为灰绿色

    A、①③④⑧ B、②④⑤⑦ C、③④⑥⑦ D、②③④⑦
  • 22. 实验材料的选择直接影响实验结果甚至决定实验成败。下列相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选用洋葱根尖分生区做实验材料,可通过显微镜观察细胞板的形成过程 B、观察植物细胞的减数分裂时,一般不选用已开放的豌豆花药做实验材料 C、观察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可根据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确定有丝分裂时期 D、菠菜叶下表皮细胞含有丰富的叶绿素,不用经过染色就能观察到叶绿体
  • 23. 下列有关实验操作或方法所导致结果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用纸层析法分离色素时,若滤液细线浸入层析液会导致色素分离失败 B、用显微镜观察蝗虫精原细胞减数分裂时可见细胞连续分离的过程 C、用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不同部位观察到的质壁分离程度可能不同 D、调查人群中色盲发病率时,若只在患者家系中调查将会导致所得结果偏高
  • 24. 下列关于生物科学史有关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萨顿依据基因行为和染色体行为的一致性提出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学说 B、摩尔根对果蝇伴性遗传的研究对发展基因位于染色体的学说做出了卓越贡献 C、艾弗里等人通过肺炎链球菌的离体转化实验证明了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D、孟德尔通过一对性状的杂交实验总结出了基因分离定律
  • 25. 某科研小组在格里菲思实验的基础上增加了相关实验,实验过程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活菌甲是不会使鼠死亡的S型肺炎双球菌 B、从鼠2血液中分离出的活菌都是S型 C、该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D、从鼠5体内只能分离出活菌乙
  • 26. 下列有关教材实验中的分析叙述,正确的是(  )
    A、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实验中,有无氧气是无关变量 B、盐酸在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中的作用是使细胞彼此分离 C、格里菲思以小鼠和肺炎双球菌为实验材料,证明DNA是R型菌的“转化因子” D、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实验中,将大蒜根尖制成装片后再进行低温处理
  • 27. 下列关于科学方法与技术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孟德尔完成测交实验并统计结果属于假说一演绎法中的“演绎推理” B、沃森和克里克研究DNA结构时,利用了DNA的X射线衍射的结果 C、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中转化而来的S型菌和原S型菌中的基因完全相同 D、孟德尔以果蝇为研究材料,通过杂交实验证明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 28. 用32P标记的T2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侵染时间t后搅拌、离心得到上清液和沉淀物,检测上清液中放射性32P约占初始标记噬菌体放射性的30%。在侵染时间内,被侵染细菌的存活率接近100%。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T2噬菌体的DNA需要借助多种细胞器在宿主细胞中合成 B、若实验改用35S标记,其余不变,则上清液中放射性35S占初始标记的比例接近100% C、培养基中的32P需经大肠杆菌摄取后才可出现在T2噬菌体的核酸中 D、适当延长侵染时间t,可使上清液中放射性32P占初始标记的比例降低
  • 29. 利用同位素标记技术进行的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是人类探究遗传物质的过程中非常重要的实验。对如图所示实验的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A、若在子代噬菌体乙中检测到放射性,则不需要对照即可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B、若图中实验所用同位素均为32P,则子代噬菌体甲和乙带有放射性的概率分别是100%和0 C、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中上清液具有放射性的原因一定是保温时间过短造成的 D、若让35S标记的T2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搅拌不充分会使沉淀物中出现较低放射性
  • 30. 在探究核酸是遗传物质的科学历程中,有如下重要实验:噬菌体浸染细菌实验、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烟草花叶病毒感染和重建试验。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32P标记的T2噬菌体感染不具放射性的细菌,少量子代噬菌体会含有32P B、加热杀死的S型菌和活的R型菌混合注入小鼠体内,会引起小鼠败血症 C、S型菌的DNA用DNA酶处理后,能使活的R型菌转化成S型菌 D、用烟草花叶病毒的RNA感染烟草,烟草中会有子代病毒
  • 31. 下列关于一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的“假说—演绎”的说法,错误的是(   )
    A、F1自交后代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这属于观察现象阶段 B、“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成对存在”属于假说内容 C、孟德尔的遗传实验运用的假说—演绎法中的“演绎”过程指的是对测交过程的演绎 D、孟德尔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提出了性状是由染色体上的遗传因子决定的假说
  • 32. 在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中,必须对母本采取的措施是(   )

    ①开花前人工去雄②开花后人工去雄③自花授粉前人工去雄④去雄后自然授粉⑤去雄后人工授粉⑥授粉后套袋隔离⑦授粉后自然发育

    A、①④⑦ B、②④⑥ C、③⑤⑥ D、④⑤⑥
  • 33. 孟德尔利用“假说一演绎法”发现了两大遗传定律。下列关于孟德尔得出分离定律过程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发现的问题是F1都表现双亲的中间性状、F2出现两种性状 B、假说的核心内容是“生物体能产生数量相等的雌雄配子” C、“演绎”是对F1进行测交,预测出现1:1的性状分离比 D、为验证做出的假设是否正确,设计并完成了正反交实验
  • 34. “假说-演绎法”是现代科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方法,下列属于孟德尔在研究两对相对性状杂交试验过程中的“演绎”环节的是(   )
    A、黄色圆粒豌豆与绿色皱粒豌豆杂交获得F1 , F1自交后代有四种表现型且比例接近9:3:3:1 B、由F2出现了重组型,推测F1产生配子时不同对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 C、若将F1与隐性纯合子杂交,则后代出现四种表现型且比例接近1:1:1:1 D、将F1与隐性纯合子杂交,后代有四种表现型且比例接近1:1:1:1
  • 35. 有关“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变化”的实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零上低温诱导,与秋水仙素诱导的原理相同 B、制作装片的步骤为解离→染色→漂洗→制片 C、本实验可看到一个细胞完整的染色体数目加倍的过程 D、显微镜下可看到大多数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加倍
  • 36. 在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变化实验中,下列说法合理的是(    )
    A、剪取0.5~1cm洋葱根尖放入4℃的低温环境中诱导 B、待根长至1cm左右时将洋葱放入卡诺氏液中处理 C、材料固定后残留的卡诺氏液用95%的酒精冲洗 D、经龙胆紫染液染色后的根尖需用清水进行漂洗
  • 37. 下图是为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类型而设计的实验装置,酵母菌利用葡萄糖作为能源物质(不考虑物理因素对实验的影响)。 下列有关实验装置和结果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如果装置甲中液滴左移,装置乙中液滴右移,说明酵母菌既能进行有氧呼吸又 能进行无氧呼吸 B、如果装置甲中液滴左移,装置乙中液滴不移,说明酵母菌只进行了有氧呼吸 C、如果装置甲中液滴不移,装置乙中液滴右移,说明酵母菌只进行了无氧呼吸 D、实验中,装置甲中的液滴移动的量可以代表酵母菌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的量
  • 38. 下列生物科学研究方法或技术手段与生物实验研究课题的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
    A、同位素标记法:卡尔文循环、DNA复制方式 B、离心技术:分离细胞器、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 C、模型构建法: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种群数量增长曲线 D、对比实验法: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酶具有催化作用
  • 39. 某生物实验小组为探究酵母菌呼吸的有关问题,设计如下实验装置。实验中,先向气球中加入10mL含酵母菌的培养液,后向气球中注入一定量的氧气,扎紧气球,置于装有30℃温水的烧杯中,用重物拴住并固定,再将整个装置置于30℃的恒温箱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实验开始30min后烧杯内液面发生了变化,原因可能是酵母菌只进行了无氧呼吸 B、为了消除各种环境因素的变化带来的实验误差,应将不含酵母菌的培养液注入气球作为对照实验 C、如果要确认气球内酵母菌是否进行过无氧呼吸,可以检测发酵液中是否含有酒精 D、整个实验过程中,气球的体积先增大后减小
  • 40. 为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某同学用有关材料设计如图所示的装置(A瓶注入煮沸的质量分数为0.1 g/mL葡萄糖溶液1 L;B、C瓶注入未经煮沸的质量分数为0.1 g/mL葡萄糖溶液1 L;向A、B瓶中加入等量的酵母菌培养液,C瓶中不加入酵母菌培养液;向A瓶中注入液体石蜡;3个瓶中放入温度计,并用棉团塞住瓶口,以固定温度计并保证保温瓶通气。下面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A瓶中的溶液煮沸并注入液体石蜡油的主要目的是杀死杂菌 B、24 h后温度计的读数B>A>C,说明了酵母菌既能进行有氧呼吸,又能进行无氧呼吸 C、倒掉石蜡油,闻一闻A瓶内有酒味,说明酵母菌无氧呼吸时能产生酒精 D、C瓶是对照组,A、B瓶是实验组
  • 41. 下列是对几个调查类实验的分析,其中正确的是(   )
    A、一块农田中偶见几棵灌木,调查这些灌木的种群密度时应选用样方法 B、某种遗传病在女性中稀发,对该遗传病发病率的调查最好在男性中进行 C、进行酵母菌种群数量调查时,滴加培养液后观察时必须盖上盖玻片 D、对土壤小动物进行调查时,诱虫器的灯未打开会使调查数据偏低

二、多选题

  • 42. 在生物学相关的很多实验中都用到了显微镜,以下关于显微镜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检测生物组织中的油脂”实验需使用显微镜,且可观察到橙黄色的油脂分布在细胞内和细胞间 B、在“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时,用光学显微镜观察间期细胞可以看到核仁和松散状态的染色质 C、在“观察洋葱表皮细胞质壁分离及质壁分离复原”实验中,无需染色就能看到液泡周围不均匀分布的叶绿体 D、科学家研究质膜时,在电镜下看到的两条线是脂双层外面的两层蛋白质

三、双选题

  • 43. 有研究者采用荧光染色法制片,在显微镜下观察拟南芥(2n=10)花药减数分裂细胞中染色体形态、位置和数目,以下为镜检时拍摄的4幅图片。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甲、丙中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期 B、图甲细胞中同源染色体已彼此分离 C、图乙细胞中5个四分体排列在赤道板附近 D、图中细胞按照减数分裂时期排列的先后顺序为甲→乙→丙→丁

四、实验探究题

  • 44.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猴面包树生长在非洲热带草原上,学名叫波巴布树。因为猴子喜欢吃它的果实所以人们称它为“猴面包树”。它的花大而美。它的果肉多汁,含有有机酸和胶质,既可生吃,又可制作清凉饮料和调味品。在果肉里包裹有很多种子,种子含油量高达15%,榨出的油为淡黄色,是上等食用油。叶片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钙质,是当地居民喜爱吃的蔬菜。嫩叶可做汤,味道极佳。树皮里还含有丰富的纤维素,可以制作绳子和乐器的弦,也可作为造纸原料,很早以前人们还用它来制作粗布。它的根部具有强大的吸水能力。它的树干具有强大的储水能力。它曾为很多在热带草原上旅行的人们提供了救命之水,解救了因干渴而生命垂危的旅行者,因此又被称为“生命之树”。

    (1)、与蓝细菌细胞相比,猴面包树细胞最大的特点是
    (2)、猴面包树体内的水分分为自由水和 , 后者的功能是
    (3)、在观察猴面包树种子细胞内的脂肪颗粒实验时要用到的染液是 , 其可以将脂肪染成色。
    (4)、材料中介绍的多糖是。除此之外常见的多糖还包括 , 后者作为植物体内的储能物质存在于植物细胞中。
    (5)、材料二:某县农科所经精心研究培育出玉米新品种虹玉6号。该玉米新品种的籽粒不仅含有丰富的淀粉而且富含蛋白质。

    某兴趣小组用所学的方法设计实验验证虹玉6号籽粒中的蛋白质含量高于普通玉米。请补充相关细节:

    Ⅰ.实验原理: , 蛋白质含量越高,颜色越深。

    Ⅱ.材料用品:新鲜的普通玉米籽粒,新鲜的虹玉6号玉米籽粒,研钵;试管,漏斗,纱布,吸管,清水,双缩脲试剂A液,双缩脲试剂B液,量筒。

    Ⅲ.方法步骤:①将两种玉米籽粒分别进行研磨,制备组织样液。

    ②取甲、乙两支试管,向甲试管中加入新鲜的虹玉6号玉米籽粒组织样液2mL,乙试管中加入

    ③向甲、乙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1mL双缩脲试剂A液,摇匀,再分别加入4滴双缩脲试剂B液,摇匀。

    ④观察

    Ⅳ.预期结果:

  • 45. 下面介绍的是DNA研究的科学实验。1952年,赫尔希和蔡斯利用同位素标记法,完成了著名的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如图是实验的部分过程:

    (1)、写出以上实验的部分操作过程:

    第一步:用35S标记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如何实现对噬菌体的标记?请简要说明实验的设计方法:

    第二步:用被35S标记的噬菌体去侵染没有被放射性标记的

    第三步:一定时间后,在搅拌器中搅拌,后进行离心。

    (2)、以上实验结果不能说明遗传物质是DNA,原因是
    (3)、噬菌体侵染细菌之后,合成新的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外壳原料来自
    (4)、用35S标记噬菌体侵染细菌,理论上离心之后沉淀中不含放射性,实际上沉淀中会含有少量的放射性,产生一定的误差,产生此结果可能的原因是
    (5)、若用一个32P标记的噬菌体去侵染未被放射性标记的大肠杆菌,此噬菌体复制3代后,子代噬菌体中含有32P的噬菌体的个数是
  • 46. 酵母菌为兼性厌氧型单细胞真菌,某研究小组用它进行了如下三组实验。图1为在注射器中加入5mL含酵母菌的培养液,吸入10mL空气后加塞密封,一段时间后,发现针筒内的气体体积增加。图2为①号、②号试管均加入3mL蒸馏水和少许0.1%溴香草酚蓝(简称BTB)溶液,直至溶液呈蓝色时为止。图3为“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实验中,将酵母菌培养液稀释10倍后,用血细胞计数板规格为1mm × 1mm × 0.1m)进行计数,观察到的视野。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实验起初一段时间内,针筒内的气体体积未发生变化,但溶液中有气泡产生,该种气体产生的场所是。实验一段时间后,发现针筒内的气体体积开始增加,此时,酵母菌细胞开始进行呼吸。
    (2)、图2中,①号试管内溶液颜色变化是由蓝色变成 , 设置②号试管的作用是作为
    (3)、若要证明图1、图2两组装置中释放的气泡是酵母菌所产生的,都需要设置一个对照组同步实验,对照组的设置为另取一相同装置,将容器中含酵母菌的培养液换成 , 其他条件相同。
    (4)、“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实验中,为减小实验误差,取样前需将培养液:滴加样液之前需在计数室上方:计数时,应待酵母菌再记数。依据图3结果,估算培养液中酵母菌密度为
  • 47. 为了探究2,4-D促进插条生根的情况,某一实验小组用朱槿植株进行实验,实验过 程如下:

    ①选取        的朱槿植株,取侧枝中部,截成15cm长的插条,上端在节上0. 5 cm处 平剪,下端在节下1cm处削成斜面,插条上部留2-3片叶;

    ②配制一系列浓度梯度的2,4-D水溶液;

    ③将植株              

    ④在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培养,每7日观察生根情况,统计生根数并计算平均值。 结果如表所示:

    生根数(条)   2,4-D浓度(mg/L)  

    时间

    0

    100

    200

    300

    400

    500

    600

    第7天(平均值)

    0

    0

    0

    0

    0

    0

    0

    第14天(平均值)

    1.6

    4.6

    6.6

    3.4

    2

    1.2

    1

    第21天(平均值)

    5.8

    11

    13

    7.6

    7.2

    4.2

    3.4

    回答下列问题:

    (1)、完善实验步骤:

    (2)、通过实验结果可知2,4 -D促进插条生根具有特点,若对要研究的植物情况所 知不多时,可先设置预实验,其目的是
    (3)、已有研究表明,植物根靠根冠中的细胞感受重力,从而引起根的向地性生长,另一实验小 组为验证此结论,利用小麦种子进行了相关实验。实验中对照组为刚萌发的小麦种子继 续培养一段时间后进行观察,实验组为 ,若出现的结果,则可初步验 证结论成立。
  • 48. 酵母菌为兼性厌氧型单细胞真菌,某研究小组用它进行了如下三组实验。图甲为在注射器中加入5mL含酵母菌的培养液,吸入10mL空气后加塞密闭,一段时间后,发现针筒内的气体体积增加。图乙为①号②号试管中均加入3mL蒸馏水和少许0.1%溴麝香草酚蓝(简称BTB)溶液,直至溶液呈蓝绿色时为止,(当环境偏酸性时,BTB溶液呈黄色)。图丙为“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实验中,将酵母菌培养液稀释103倍后,用血细胞计数板(规格为1mm×1mm×01mm)进行计数,观察到的视野。请回答问题:

    (1)、图甲中,实验起初一段时间内,针筒内的气体体积未发生变化,但溶液中有气泡产生,与气泡产生有关的细胞结构是。实验一段时间后,发现针筒内的气体体积开始增加,此时,酵母菌细胞开始进行呼吸。
    (2)、图乙中,①号试管内溶液颜色变化是由蓝绿色变成 , 设置②号试管的作用是作为
    (3)、若要证明甲、乙两组装置中释放的气泡是酵母菌所产生的,都需要设置一个对照组同步实验,对照组的设置为另取一相同装置,将容器中含酵母菌的培养液换成 , 其他条件相同。
    (4)、“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实验中,为减小实验误差,取样前需将培养液;滴加培养液之前需在计数室上方;计数时,应待酵母菌再记数。依据图丙结果,估算培养液中酵母菌密度为个·mL-1

五、综合题

  • 49. 科研人员测定了芒果果实生长发育过程中淀粉、可溶性糖等物质的含量变化,如图所示。

    (1)、芒果种子在萌发初期过程中,大分子有机物水解使干重逐渐增加,质量增加的主要元素是
    (2)、葡萄糖、果糖和蔗糖属于可溶性糖,其中葡萄糖和果糖能与发生作用,生成色沉淀。
    (3)、据图可知,芒果果实发育至青熟期间(40~120天)含量增加明显;果实青熟采收后至完熟阶段,果实甜度大幅增加,可能的原因
  • 50. 莲藕是广泛用于观赏和食用的植物,研究人员通过人工诱变筛选出一株莲藕突变体,其叶绿素含量仅为普通莲藕的56%,图1表示在25℃时不同光照强度下该突变体和普通莲藕的净光合速率,图2中A、B分别表示某光照强度下该突变体与普通莲藕的气孔导度(单位时间进入叶片单位面积的CO2量)和胞间CO2浓度。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提取和分离莲藕叶片中叶绿体内的色素,使用的试剂分别是。突变体与普通莲藕相比,经过纸层析法分离色素,在滤纸条上哪两种颜色的色素带将会变窄?。突变体叶绿素含量显著下降,将直接影响光合作用的阶段。
    (2)、莲藕切开后极易褐变,这是由细胞内的多酚氧化酶催化相关反应引起的。将切好的莲藕在开水中焯过后可减轻褐变程度,原因是
    (3)、在2000μmol·m-2·s-1的光强下,普通莲藕的总光合速率为μmol·m-2·s-1
    (4)、CO2被利用的场所是叶绿体基质,因为此处可以为CO2的固定提供。据图2判断,突变体莲藕在单位时间内固定的CO2多,请写出判断的依据:
  • 51.   1928 年,科学家格里菲思为了研究肺炎双球菌是如何使人患肺炎的,利用小鼠进行了一系列体内转化实验,如图甲所示。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图甲中实验 4 死亡的小鼠中能够分离出型细菌。
    (2)、用显微镜可以观察肺炎双球菌有无荚膜,在培养基中培养观察菌落特征也能区分菌体类型,据图甲可知,你还可以通过怎样的方法来区分 R 型和 S 型细菌?
    (3)、肺炎双球菌中的感受态 R 型细菌与 S 型细菌之间的转化过程如图乙所示,图乙表示先将 S 型细菌加热杀死,S 型细菌的 DNA 双链片段与 A 细胞膜表面的相关蛋白结合,双链中的一条链与感受态特异蛋白结合进入型细菌细胞内;C 细胞经细胞分裂后,产生大量的 S 型细菌导致小鼠患败血症死亡,S 型细菌的致病性与紧贴在细胞壁外侧的(结构)有关。
    (4)、青霉素是一种常用的广谱抗菌素,可以通过抑制肺炎双球菌细胞壁的合成起杀菌 作用,无青霉素抗性的细菌与青霉素接触,易死亡的原因最可能是
    (5)、很多细菌对青霉素等多种抗生素有抗性,为了更好的抵御细菌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科学家做了大量的研究。为研究人母乳中新发现的蛋白质 H 与青霉素组合使用对肺炎双球菌生长的影响,某兴趣小组的实验设计及结果如下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

    组别

    培养基中的添加物

    肺炎双球菌

    1

    100 ug/mL蛋白质H

    生长正常

    2

    20 ug/mL青霉素

    生长正常

    3

    2 ug /mL青霉素+100 ug/mL蛋白质H

    死亡

    A、细菌死亡与否是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其细胞核的有无来确定的 B、第 2 组和第 3 组对比表明,使用低浓度的青霉素即可杀死细菌 C、实验还需设计用 2 μg/mL 青霉素做处理的对照组 D、蛋白质 H 有很强的杀菌作用,是一种新型抗生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