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

试卷更新日期:2021-12-08 类型:期中考试

一、单选题

  • 1. 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湿衣晾干 B、玻璃破碎 C、冰雪融化 D、纸张燃烧
  • 2. 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
    A、洁净的空气 B、自来水 C、海水 D、冰水混合物
  • 3. 下列仪器可以直接加热的是(    )
    A、 量筒 B、 试管 C、 烧杯 D、 集气瓶
  • 4. 下列解决问题的方法错误的是(   )
    A、万一洒出的酒精在桌面上燃烧起来,不要惊慌,应立刻用湿抹布扑盖 B、滴瓶上的滴管,滴液后要立即用水清洗干净 C、用试管夹夹持试管时,应由试管底部套上、取下 D、实验后,实验剩余的药品不能放回原瓶,放到指定容器内
  • 5.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加热固体 B、 倾倒液体 C、 熄灭酒精灯 D、 取用固体粉末
  • 6. 下列能量的转化过程中,主要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电热器取暖 B、蜡烛照明 C、水力发电 D、太阳能供热
  • 7. “超临界水”(H2O)因具有许多优良特性而被科学家追捧,它是指当温度和压强达到一定值时,水的液态和气态完全交融在一起的状态,用“ ”表示氢原子,“ ”表示氧原子,下列模型能表示“超临界水”分子的是(   )
    A、 B、 C、 D、
  • 8. 用酒精灯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发现试管破裂,可能的原因有:①用酒精灯的外焰给试管加热;②加热时没有擦干试管外壁的水;③加热后的试管立刻用冷水冲洗;④被加热的液体超过试管容积1/3;⑤加热时,没有先使试管底部均匀受热。其中与之有关的是(      )
    A、①③⑤ B、②④ C、②③④⑤ D、②③⑤
  • 9. 切开成熟的芒果可闻到特殊香味,这说明( )
    A、分子质量很小 B、分子体积很小      C、分子在不断运动 D、分子间有间隔
  • 10. 2021年世界水日的主题是“珍惜水、爱护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地球上的淡水资源十分丰富 B、部分结冰的蒸馏水属于混合物 C、水是由氢分子和氧原子构成的 D、硬水中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
  • 11. 氢气的下列性质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无色、无气味 B、密度比空气小 C、难溶于水 D、可以燃烧
  • 12. 下列属于节约用水标志的是(   )
    A、 B、 C、 D、
  • 13. 下列现象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
    A、气体可压缩储存于钢瓶中——分子体积变小 B、墙内开花,墙外可闻到花香——分子不断运动 C、水蒸发为水蒸气,水的化学性质没有改变——同种分子性质相同 D、1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 14. 氧气降温加压变成液态氧的过程中(   )
    A、分子的质量变大 B、分子的体积变小 C、分子的数目减少 D、分子的间隔变小
  • 15. 化学上把“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下列对化学变化中“新物质”的解释,正确的是()
    A、“新物质”就是世界上从来没有的物质 B、“新物质”就是与发生变化之前的物质在组成或者结构上有所不同的物质 C、“新物质”就是与发生变化之前的物质在颜色、状态等方面有所不同的物质 D、如果液态水变成水蒸气,那么水蒸气相对于液态水来说就是“新物质”
  • 16. 下列化学反应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
    A、+ B、Δ++ C、++ D、++
  • 17. 下列关于水的天然循环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①水在天然循环过程中,实现了水的自身净化

    ②水的天然循环是通过水的三态变化实现的

    ③太阳为水的天然循环提供了能量

    ④水的天然循环,完成了水资源的重新分配.

    A、①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 18. 下列观点正确的是(   )
    A、水蒸气遇冷能凝结成水,说明水分子之间是能够化合的 B、氧气支持氢气燃烧时表现的是氧气的化学性质 C、白炽灯泡的钨丝通电时发光放热,说明发生了化学变化 D、无论是混合、分离,还是化合、分解,都是物质发生物理变化的过程
  • 19. 某同学加热2-3毫升食盐水,实验操作的符合题意顺序是:①点燃酒精灯②加热③用试管夹夹好试管④往试管中加入2-3毫升食盐水⑤将试剂瓶盖好,放回原处(   )
    A、①④③②⑤ B、①③④②⑤ C、④⑤③①② D、④③⑤①②
  • 20. 下图是某个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从图中不能获得的信息是(   )

    A、该反应前后一共涉及3种分子 B、该反应前后各种原子的种类没有变化 C、该反应在常温下就很容易发生 D、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二、实验题

  • 21. 完成下列实验报告中部分内容。
    (1)、填写下表中实验现象。

    实验内容

    实验现象

    镁条在空气中燃烧

    向装有少量氧化铜粉末的试管中加入约2 mL稀盐酸,加热

    (2)、镁条燃烧过程中伴随着能量变化。化学能转变成了能和能,写出该化学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 22. 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特有的思维方式,根据电解水的实验回答问题。

    (1)、从宏观上观察:如图所示,试管a和b中产生气体的体积比约为 , b中产生的气体是。(填化学符号)
    (2)、从微观上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填字母).
    A、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B、水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 C、每个水分子是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的
    (3)、从符号上表示:电解水的符号表达式为;该化学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三、填空题

  • 23. 用分子的观点解释:
    (1)、红墨水滴入水中后,整杯液体变为红色。
    (2)、50mL酒精和50mL水混合在一起,体积100mL。(填“>”、“=”或“<”)原因是
  • 24. 下列是对氯气性质的描述:①黄绿色;②有刺激性气味;③能与水发生反应;④常温下是一种气体;⑤能与强碱溶液发生反应;⑥能与金属发生反应。其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用序号回答)。
  • 25. 请将体现下列实验操作目的的正确选项,填在对应的横线上。

    A.防止药品污染    B.防止试管破裂   C.防止实验误差    D.防止液体溅出

    (1)、加热试管时,先均匀加热,后集中加热。
    (2)、滴管使用后,及时清洗并放在试管架上。
    (3)、过滤时,混合液沿玻璃棒慢慢倒入漏斗中。
    (4)、量取液体时,视线与凹液面最低处保持平视。
  • 26. 水是生命之源。城市的生活用水是经自来水厂净化处理过的,下图是自来水厂净化水的过程示意图。

    (1)、在自来水厂净化自来水的过程中,a池的作用主要是______。(填序号)
    A、沉淀 B、过滤 C、吸附 D、蒸馏
    (2)、取水后加入絮凝剂(如明矾)的作用是
    (3)、在处理过的水样中加入一定量的肥皂水并振荡,观察到泡沫较少,浮渣较多。说明该水样属于(填“硬水”或“软水”)。生活上常用的方法来降低水的硬度。
    (4)、在投药消毒步骤中所发生的变化是(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
    (5)、水是宝贵的资源,下列对水的认识错误的是______。
    A、水被污染后,会对环境造成危害 B、水资源不足,将成为一个深刻的社会危机 C、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D、地球上的水存量很多,但淡水资源并不充裕
  • 27. 小亮同学将浑浊的湖水样品倒入烧杯中,先加入明矾粉末搅拌溶解,静置一会儿后,采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过滤。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还缺少的一种仪器是 , 漏斗下端尖嘴紧靠烧杯内壁的原因是
    (2)、实验过程中发现过滤速度较慢,可能的原因是固体颗粒阻碍了液体通过滤纸孔隙,还可能是
    (3)、过滤后观察发现,滤液仍然浑浊。可能的原因有:①;②
    (4)、改进后过滤,得到了澄清透明的水,他兴奋地宣布:我终于制得了纯水!对此,你有无不同看法?。(填“同意”还是“不同意”)理由是
    (5)、若要制得纯水,需要采用的净化方法是

四、综合题

  • 28. 如图所示是某化学小组部分实验过程的装置图:

    (1)、写出标号仪器的名称:b
    (2)、A图中所称食盐的质量为g,操作中的一处不正确为
    (3)、如图B所示操作,可能造成的后果是
    (4)、欲量取40mL水,应选用的仪器是50mL的量筒和 , 某同学如c图读数,则实际量取的液体40mL(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5)、如图所示,实验室要加热约150mL的水,要完成该实验需要准备的仪器有。(填序号)

  • 29. 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氢气可被点燃,这是氢气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了化学反应,反应的结果是否还能生成水呢?如图所示,在空气中点燃纯净的氢气。

    (1)、观察到的现象是
    (2)、该反应基本类型是
    (3)、用手轻轻触摸烧杯,感觉到
    (4)、通过实验,你获得的结论是(答出两点):
  • 30. 蜡烛从引燃到燃烧,一般经过如下环节:

    (1)、其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填序号)

    蜡烛燃烧:蜡烛在空气中燃烧我们并没有观察到生成的水和二氧化碳,原因是

    探究:蜡烛刚刚熄灭时产生的白烟是什么?

    问题:蜡烛刚熄灭时,总会有一缕白烟冒出,它的主要成分是什么呢?

    提出假设:A.白烟是燃烧时生成的二氧化碳;

    B.白烟是燃烧时生成的水蒸气;

    C.白烟是石蜡蒸气凝结成的石蜡固体。

    (2)、实验探究:

    吹灭蜡烛,立即用一个内壁蘸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住白烟,其目的是为了验证假设(填序号),但这样做并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原因是

    (3)、吹灭蜡烛,立即用一块干而冷的玻璃片放在白烟上,玻璃片上没有出现水雾,说明白烟不是
    (4)、吹灭蜡烛,立即用燃着的木条去点白烟(注意不要接触灯芯),发现蜡烛重新被点燃,说明白烟具有可燃性,这为假设提供了证据。同时可排除假设 , 原因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