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丹东市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历史总复习阶段测试(期中)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1-12-08 类型:期中考试

一、选择题:本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 1. 图1为《史记》所载黄帝世系。这一记载(   )

    A、出现时间较晚其真实性不可考证 B、标志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形成 C、反映出中国人的“大一统”观念 D、表明西汉开始了夷夏共同体重组
  • 2. 在选人任官方面,孔子提出“举贤才”,认为选拔人才的标准是“志于道、据于德、 依于仁、游于艺”;他主张从那些文化修养较高的人中挑选人才,“学而优则仕”。据此可知孔子 (   )
    A、对西周政治制度持肯定态度 B、批判了旧的世卿世禄制度 C、为诸侯国选拔了适用的人才 D、建立了任人唯贤选举制度
  • 3. 《秦律杂抄・戍律》载:“遣戍,同居毋并行(家中男丁不同时服役),县啬夫、尉及士吏行戍不以律,货二甲。”汉简《二年律令・奏诫书》载:“有生父而弗食三日,吏且何以论子?廷尉等曰:当弃市。”这表明秦汉时 (   )
    A、刑罚严酷导致社会矛盾激化 B、法律要求成年子女分户异居 C、实行严格的人头税保证收入 D、通过法律保障子女赡养老人
  • 4. 汉代刺史以“六条问事”,第一条就是“强宗豪右,田宅逾制,以强凌弱,以众暴寡”。 “田宅逾制”是当时最为突出的社会问题,也是刺史巡视监察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由此可知当时的监察制度(   )
    A、解决了社会的主要矛盾 B、具有促进社会稳定作用 C、对地方进行了有效管理 D、限制了田庄经济的发展
  • 5. 魏晋时期,三省六部制已经出现雏形。原来的三公九卿制依然存在,虽然更多地成为一种名誉官衔,但不排除特殊情况下重新掌握实际权力的可能。由此可知魏晋时期(   )
    A、社会动荡导致君权旁落 B、中央决策和行政体系完备 C、门阀势力控制中央政权 D、中枢机构运行呈双轨局面
  • 6. 贞观至开元年间,一时以胡服、胡妆为美。男子的胡服除裤褶外多是与汉民族服饰相结合,女子胡服则多是直接取其原来样式。这些现象的出现主要得益于当时(   )
    A、多元开放的社会氛围 B、少数民族的强大吸引力 C、男女社会地位的差异 D、大众审美标准的多样化
  • 7. 正史《列女传》挑选女性入传标准由开始的“才识与贞洁并重”,到五代后“重贞节、 轻才识”,直至宋以后只局限于“贞节”,其女性形象逐渐窄化为贞孝节烈的道德形象。这表明宋以后 (   )
    A、女性普遍认同入传标准 B、理学被社会广泛接受 C、政府更加注重伦理教化 D、入传女性的地位提高
  • 8. 两宋时期,官僚富豪之家服役的“人力”和“女使”,与主人形成雇佣关系,仅在契约有效期内与主人维持主仆名分。他们享有独立的人格权和去留的决定权,法律禁止强雇人或强质人为奴婢,严禁主家以私刑惩治奴婢。这表明当时 (   )
    A、新的生产关系形成 B、豪强大族势力衰落 C、法律维护奴婢权益 D、人身依附关系减弱
  • 9. 在明代中后期江南民众的社会生活中,“便衣裘帽,惟取华丽,或娼优而僭拟帝后,或隶仆而上同职官,贵贱混淆,上下无别”;“国初时,民居尚俭朴,三间五架,制甚狭小,……成化以后,富者之居,僭侔公室”。这反映了明代中后期 ( )
    A、专制皇权遭到一定冲击 B、经济发展引发社会变化 C、重农抑商政策有所松动 D、社会结构出现剧烈变动
  • 10. 清代滇南地区改流前,民族地区盐井几乎都由土官土司把持控制,为其经济源泉。 雍正时将“夷人自煎”的盐井官营,委官管理和征收盐课,所委之官是流官,“盐政先行,改流跟进。”这一变化 (   )
    A、强化了国家对该地的控制 B、取消了土司世袭制度 C、解决了边疆少数民族矛盾 D、开创了改土归流模式
  • 11. 表1清前期因灾恤刑次数表(1644—1850年)

    抗旱

    水灾

    地震

    疾役

    综合

    总计

    平均率(年)

    顺治朝

    2

    1

    1

    1

    5

    3.6

    康熙朝

    10

    1

    1

    2

    14

    4.4

    雍正朝

    3

    3

    4.3

    乾隆朝

    28

    1

    29

    2.1

    嘉庆朝

    10

    1

    11

    2.3

    道光朝

    5

    5

    6

    总计

    58

    3

    2

    1

    3

    67

    3.1

    由表1可知(   )

    A、乾隆朝是清代灾害最多的时期 B、旱灾是中国古代最主要的灾害 C、“天人合一''观念影响统治者 D、恤刑制度促进了小农经济发展
  • 12. 1839年3月,林则徐抵达广州,称;“察看内地民情,皆动公愤,倘该夷不知改悔, 惟利是图,非但水陆官兵,军威壮盛,即号召民间丁壮,已足制其命而有余。”这表明 ( )
    A、广州军备精良充足 B、国人具有反侵略意识 C、禁烟运动成效显著 D、民众为抗英斗争主力
  • 13. 洋务运动时期,中国人口的非农化主要集中在工业领域。洋务企业的兴办造成了一定的人口非农化转移,一部分农民变成了工厂工人。由此可知洋务运动 (   )
    A、保证了社会人员的有序流动 B、利于推进中国城市化进程 C、促使小农经济开始走向解体 D、打破了城乡人口结构均衡
  • 14. 维新人士提倡民权,是资产阶级和开明士绅的参政权,不包括广大人民群众应享有的政治权利;推崇君主立宪,因“民智未开”而主张暂缓实行;宣传进化论,承认渐进过程不承认突变,即应改良而非革命。这些主张体现出(   )
    A、近代中国无法实行共和政体 B、维新派对中国的国情认识深刻 C、民族资产阶级思想比较落后 D、维新派不敢根本触动专制制度
  • 15. 清政府在1901年颁布上谕,命自第二年起在乡试会试中废止八股文,首场改试中国政治史事论五篇,第二场改试各国政治艺学策五道,第三场改试《四书》义二篇、 《五经》义一篇。由此可见清政府(   )
    A、强化了对知识分子的控制 B、推动了中国教育的近代化 C、尝试适应政治近代化潮流 D、培养了一些政治实用人才
  • 16. 民国成立后,孙中山对满人说:“清廷以退让而释干戈,皇室报酬,应示优异。”对汉人说:“满、蒙、回、藏之待遇,与汉人平等。”对蒙古人说:“汉、蒙……自宜结合团体,共谋幸福。”全国同胞“无分汉、满、蒙、回、藏,相与共享人类之自由, 究之政体虽更,国尤是国”。其意在 (   )
    A、整合民族意识 B、建立共和政体 C、推动国民革命 D、反对帝国主义
  • 17. 中国共产党早期刊物《劳动界》,陆续刊登了《上海申新纺纱厂一瞥》《一个工人的报告》《女工与育婴堂》《南京人力车夫底生活状况》等调查报告,将不同行业人生活的困窘和无奈呈现在广大的工人群众面前。早期中国共产党人此举旨在(   )
    A、推动马克思主义研究 B、激发工人的革命意志 C、促进工农运动的结合 D、报道工人的生活状况
  • 18. 1938年正式发表的《论持久战》中,毛泽东分析认为,日本是一个强的帝国主义国家,这会造成战争的不可避免和中国的不能速胜,但它的战争是退步的野蛮的,这是它必败的主要根据。此分析 (   )
    A、阐明了中国抗日战争的正义性 B、使全党达到了空前团结和统一 C、重申了中国人民联合的重要性 D、强调了兵农是战争胜利之根本
  • 19. 1948年12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遵照华北人民政府指示,发布第一号通告:本行于本年十二月一日发行伍拾圆、贰拾圆、拾圆三种面额票券。该货币的发行 (   )
    A、形成了稳定的货币体系 B、解决了国统区通货膨胀 C、成为了当时的法定货币 D、配合了解放战争的进行
  • 20. 表2

    时间

    解放区工作事项

    1948年10月

    长春解放后,改造基层政权,取消旧的保甲机构,建立了区公所。

    1948年11月

    沈阳解放,及时打碎旧政权机构,废除保甲制度,建立街道政权组织。

    1949年3月

    北满各省普遍召开了村人民代表会议,选举产生了村人民政府委员会。

    根据表2内容,判断其主题应为 (   )

    A、全国解放区展开基层治理 B、保甲制度退出了历史舞台 C、东北基层民主政权的建设 D、解放区人民实现当家做主
  • 21. 1950年9月25日至10月2日,新中国首届工农兵劳动模范代表会议在北京召开, 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劳模,会议以最高规格表彰劳模。毛泽东代表中共中央致贺词, 劳动模范参加了国庆典礼观礼等活动。这表明当时新中国 (   )
    A、实行人民民主专政 B、树立劳动光荣理念 C、推动三大改造深入 D、积极开展劳动竞赛
  • 22. 图2是一张房产执照的照片。

    该执照有助于研究当时中国的 (   )

    ①地方行政区划    ②人民生活愿望    ③人民公社化运动    ④土地改革成果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 23. 我国1980年开征个人所得税时提出“我国因为实行低工资制度,居民的收入不高, 以往没有开征个人所得税。但随着经济的发展,收入高的居民将会逐渐增多,他们应当对国家多作些贡献。”由此可知征收个人所得税 (   )
    A、有效解决了贫富差距问题 B、大幅提升了国家的财政收入 C、促进了个人收入实际增长 D、顺应了改革开放的时代需要
  • 24. 中共十九大提出了新时代中国外交的总目标是“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双推动”的外交总目标为解决国际社会面临的各种全球性挑战提出了中国方案。这一目标(   )
    A、展现了中国的责任担当 B、植根于国际社会形势 C、与地区大国的定位相符 D、为世界各国普遍接受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均为必做题,共52分。

  • 2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唐代学校教育以官学为主,在中央设国子学、太学、书学、算学、广文 馆、崇文馆、医学等学校,还开设教导皇族子孙及功臣子弟的小学教育。在地方设府学、州学、县学,乡、里也有学校。唐代教育内容集中在经学和史学方面,还有兽医、卜筮、乐师、天文历法等专业技术教育。唐政府十分看重教师的道德修养和学识修养, 每年对教师考核。唐代教师大都是学识较高之人,如韩愈、孟郊等都曾以官员身份从事授业工作。唐代私学的教育形式灵活多样,与官学互补。

    ——据穆惠涛 赵岚《唐代学校教育发展的特点及启示》等整理

    材料二:宋代教育的形式与层次比以往时代更为完备。小学教育相当普遍,其中多为私学。程颐、程颢和张载等著名学者都做过教习儿童的私学导师。小学之后,州县学渐渐发达,州县学属官府所办,州学教授要经过考核才能执教,以保证教学质量。 中央官学设国子学、太学、律学、武学、医学,宋徽宗因嗜好书画,还设了书学、画 学与算学。官学教育主要内容为“四书五经”。宋代书院教育发达,弥补官学不足。

    ——摘编自李树喜《中国人才史》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唐宋教育的共同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对唐宋教育的认识。
  • 2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明代在东北的驿站以辽阳为中心,向各个方向延伸。清朝在东北有少数驿站沿用明代旧站或路线,主要集中在盛京。清朝彻底打破了明代在东北的驿站旧有布局。顺治初年,沙俄势力已扰及黑龙江流域。康雍时期,清政府构建防俄固边的战略防御体系的一个重要措施就是修建大量的驿站。乾隆时期,在东北原有一些站道上增加驿站,优化驿站配置,并进一步开设新驿站。自近代以来,东北再次受到沙俄的步步进逼,清朝不得不在东北布防重兵,增设驿站成为急务。清朝在东北采取“以站养站”的方式,驿站驿丁在政府差使的同时,靠自己垦荒种地来养活自己和家属。东北地区许多从来未曾有过人烟的地方就这样逐渐发展起来了。

    ——摘编自刘文鹏《论清代东北驿站功能的发展》

    (1)、根据材料,概括清代东北驿站设置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清代东北骚站设置的作用。
  • 2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表3

    事件

    时间

    主要经过

    五四运动

    1919年

    北京3000多名学生的爱国行动发展成全国性的反帝爱国运动。

    五卅运动

    1925年

    中共组织下,上海大批学生、工人涌入租界讲演宣传,揭露帝国主义枪杀工人代表中共党员顾正红等罪行,声援纱厂罢工。后发展成大规模民众性反帝运动。

    三一八惨案

    1926年

    北平学生5000余人在李大钊等率领下集会,通过了驱逐帝国主义公使、组织北京市民反帝大同盟等决议。后群众游行请愿遭镇压。

    一二・九运动

    1935年

    中共领导下,北平大中学生数千人举行抗日救国示威游行,反对华北自治,引发了全国性的民众反日救亡浪潮。

    五二〇运动

    1947年

    中共领导下,5000多名学生在南京举行了“反饥饿、反内战”联合大游行,遭国民党军警镇压,引发全国范围更大规模斗争。

    四一惨案

    1949年

    南京10所大专院校学生及部分教职员工6000余人举行大游行,要求国民党政府接受中国共产党的八项和平条件。 遭镇压。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晚清国民卷)》等

    从表3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的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 2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自新中国成立,党中央高度重视国防科技工业建设,不同时期分别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从建国之初对战争后遗留兵工厂的统筹、接管,到20世纪50年代, 以“一五”“二五”计划项目为重点开展的国防科技工业科研生产体系建设,基本奠定了国防工业的基础,此阶段,国防科技研究以仿制较多。进入60、 70年代,国防科技工业自力更生,以三线建设为重点,形成了前后方的战略布局,初步建成了门类齐全、生产能力较强、比较完整的国防工业体系,涵盖核、航天、航空、船舶、兵器、 电子、民口配套等行业和领域。改革开放以来,国防建设向和平时期建设转轨。国防科技工业进行军转民,调整单一的军品生产结构。坚持在自力更生基础上,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设备、提高研制起点。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坚持“强化基础,提高能力,军民结合,跨越发展”的科技发展战略,不仅一大批高新武器装备研制成功并装备部队,航空航天、民用核能等产业也快速发展,其成果在农业、国土、环保、减灾等领域得到有效应用。

    ——摘编自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国防科技工业发展建设成就回顾与展望》

    (1)、根据材料,概括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国防科技工业发展建设的成就。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国防科技工业发展取得成就 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