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安顺市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中考试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1-12-08 类型:期中考试
一、单选题
-
1. 2021年1月,我国生物学家在浙江丽水发现两栖动物新物种—百山祖角蟾。由图可知,趴在成人大拇指上的百山祖角蟾体长约为( )A、3m B、3dm C、3cm D、3mm2. 关于声音的传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 B、声音在介质中以声波的形式传播 C、声音在固体和液体中比空气中传播的快 D、电话中的声音是依靠导线的振动来传播的3.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李白这首脍炙人口的七言绝句,描绘了一幅闸述运动相对性的完美画卷,诗中的意境如图所示。从物理学的角度看,我们说舟中人是静止的,所选的参照物是( )A、白帝 B、江陵 C、两岸 D、轻舟4. 老师讲课用的扩音器的作用,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改变声音的音色 B、增高声音的音调 C、增大声音的响度 D、加快声音的频率5. 如图甲所示是“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特点”的实验装置。图乙是水沸腾时温度计的读数,图丙中的a是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温度与时间关系的图象。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由图乙可知,当地大气压高于标准大气压 B、图乙温度计的示数是98℃ C、水沸腾过程中,持续吸热,温度不变 D、若只增加水的质量,则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线应该是图丙中的c6. 固态、液态和气态是物质常见的三种状态,某物质通过放热、吸热在甲、乙、丙三种物态之间转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为固态,由甲到乙是升华过程 B、乙为液态,由乙到丙是凝固过程 C、丙为液态,由乙到丙是液化过程 D、丙为固态,由丙到甲是熔化过程
二、填空题
-
7. 在飞机失事搜寻过程中,搜救舰船在定位和测量海深时都要用到超声测距离,若海水的深度是6.75km,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是1500m/s,则测距仪发出信号后s才能接收到信号。8. 大家爱吃蛋清完全凝固而蛋黄还没完全凝固的溏心蛋,你可听说过蛋黄凝固而蛋清还稀溜溜的“温泉蛋”?原来蛋黄超过60℃即可凝固,蛋清在80℃以下不会凝固,所以控制在水温℃之间即可做出温泉蛋,未必非得使用温泉水了.9. 在不少高速路上都有“区间测速”装置,用于监测汽车通过某段路程的平均速度。如果汽车的平均速度超过了该路段的最高限速,就被判为超速。如图所示,为某段高速路上的区间测速标志。该区间的路程为20km,如果—辆汽车通过该区间所用的时间为9.6min,则这辆汽车通过该区间(选填“超速”或“没有超速”)。10. 甲乙两地的距离是900km,一列火车从甲地早上7:30出发开往乙地,在当日16:30到达乙地,则这列火车从甲地开往乙地的平均速度是 km/h,列车行驶途中以144km/h的速度匀速通过长度为400m的桥梁,列车全部通过桥梁的时间是15s,火车的长度为。
三、简答题
-
11. 在高速公路上,坐在车内的小红感觉道路两旁的树木快速后退,旁边田野里的农民伯伯说树木静静地,请你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解读树木的运动情况。12. 同学们都有这样的生活经验,闭上眼睛后,一只蜜蜂从耳边飞过我们能听到它的声音,请问如果一只蝴蝶从你耳边飞过,你能听到声音吗?为什么?13. 闷热的夏天,小明将一瓶矿泉水放在冰箱中较长时间后取出,一会儿发现瓶外壁出现小水珠.用干毛巾擦净,过一会儿又出现小水珠.小明认为这是瓶内的水往外渗出后,附着在瓶外壁上.请你设计一个实验证明小明的结论是错误的.
四、作图题
-
14. 用一把直尺和一块三角板可以测量一个圆锥体的高度,请在图甲中画出测量的方法;用两块带刻度的三角板也可以测量圆锥体的高度。请在图乙中画出测量的方法。15. 一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其通过的路程与时间记录如下:
时间/秒
5
10
15
20
路程/米
10
20
30
40
在如图直角坐标系中画出s-t图像。
16. 两个完全相同的音叉在发声,根据图中给出它们发声时撞击轻质小球的情景,大致画出示波器B中显示出来的波形图.
17. 在如图的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画出晶体的熔化温度图像 l与非晶体大致的熔化温度图像2。
五、实验题
-
18. 如图所示是测量小车沿斜面下滑的平均速度的实验.(1)、该实验目的是练习用 和 测平均速度.(2)、该实验原理是(3)、实验时观察到,小车沿斜面顶端下滑到斜面底端的运动是直线运动.(选填“匀速”或“变速”)(4)、实验中测得路程s1上的平均速度为v1 , 路程s2上的平均速度为v2 , 路程s3上的平均速度为v3 . 那么,v1、v2、v3的大小关系是 . (选填“>”、“<”、“=”)19. 小华学习了有关声音的知识后,对材料的隔音性能很感兴趣,于是他设计了如下实验进行探究,请阅读并回答下列问题。实验步骤:
①先搜集各种材料,如衣服、报纸、平装书、塑料袋、袜子;
②把闹钟放到一个鞋盒里,将衣服盖在鞋盒上方,然后逐渐远离盒子直到听不见滴答声,记下此时人离盒子的距离;
③分别将各种材料盖在鞋盒上方,重复以上实验,得到下表的数据:
材料
衣服
报纸
平装书
塑料袋
袜子
听不见滴答声的实际距离/m
2.1
2.8
3.7
5.2
1.2
回答问题:
(1)、小华设计的实验利用了离声源越远,听到声音的响度越(填“大”或“小”)的原理。(2)、根据小华所得数据可知粗糙的材料比平滑材料隔音性能(填“好”或“差”),其原因是粗糙材料吸收声音的性能要比平滑材料强。(3)、如果再给你一块海绵材料,你认为其隔声性能与报纸相比,隔声性能好一点。(4)、在噪声污染严重的环境里,“隔音”就是为了改变声音的 , 是有效的降噪方法之一、在控制噪声的方法分类中,“隔音”是在减弱噪声。20. 为了验证装在试管里的固态碘在受热时能直接变成气体而不是先变成液体再变成气体,甲同学直接将试管放在酒精灯火焰上,如图甲所示;乙同学将盛有碘的烧杯浸入热水槽中,如图乙所示,上网查阅得知:碘的熔点是114℃、沸点是184.35℃;水的沸点是100℃,酒精灯火焰温度约为400℃.请分析这两个实验方法中(选填“甲”或“乙”)同学的更合理.如图乙中,实验不久,就会观察到烧杯内固态碘且出现色的碘蒸气,过一会儿还可以观察到烧瓶底部附有少量针状的碘晶体,这是现象,同时烧瓶内水的温度会有明显升高,说明在此物态变化过程中要热量.
六、计算题
-
21. 周末红红开车经过双碑隧道时,右前方同一直线上有一辆大巴车,当两者相距0.66km时,红红按了下喇叭,大巴车司机听到后方的喇叭声继续保持10m/s匀速前进。一段时间后红红以108km/h的速度匀速超过了大巴车司机,超车后经过35s,红红又按了下喇叭。(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为340m/s,不计车长,两车均匀速行驶)。求:(1)、以大巴车为参照物红红的速度为多少m/s;(2)、听到后方的喇叭声时两车相距多少m?(3)、当大巴车司机听到前方传来的喇叭声时两车相距多少m?22. 超声波测速仪是有效地监控汽车行驶速度的仪器,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当小汽车进入监控区域时,测速仪向汽车发出超声波,超声波经汽车反射后又被测速仪接收.已知测速仪每隔1s发出一次信号,当一辆匀速行驶的小汽车进入测控区时,测速仪第一次从发出信号到接收到信号整个过程用时0.4s,第二从发出信号到接收到信号整个过程用时0.3s.已知超声波的传播速度为340 m/s.求:(1)、当汽车第一次反射信号时距测速仪有多少米?(2)、这辆小汽车的速度为多少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