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保定市定州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1-12-03 类型:期中考试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32个小题,每小题1.5分,共48分。)
-
1. 所谓加官,就是朝廷在某个官员的本官之外,另外给他增加官职。下表为汉代的加官名目,汉代加官制度的推行( )
名目
概况
加侍中
文武大臣加上侍中名号可入禁中受事
加给事中
为列侯、将军、谒者等的加官,侍从皇帝左右,备顾问应对,参议政事
加诸吏
可以监察、甚至弹劾朝廷官员
A、说明外朝已经不再受理政务 B、扩大了官员的自主权 C、强化了皇帝对朝政的控制力 D、提高了政务的执行力2. “此制度的实行,使中国的国家形态逐步脱离‘(夏商周)古代’时期多元化的联邦治理模式,而转向单一的中央集权模式。”材料中的“此制度”( )A、通过家族血缘关系来确定政府各级官员的任命 B、负责监察中央和地方各项工作 C、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 D、破除了世家大族垄断官场的情形3. 2017年,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了在美国和墨西哥之间修筑边境墙的行政令,但这并不代表签署之后此事就会立马进入实施阶段。国会首先需要就修墙的数十亿美元预算进行立法投票,光这个阶段就要耗费数月。这反映了美国( )A、立法机构国会已越权 B、坚持分权与制衡原则 C、推行三权分立较艰难 D、总统违背了宪法原则4. 1915年8月,筹安会成立并通电全国,宣称:共和国体为“仓卒(促)之中”制定,应研究君主、民主国体哪种更适合中国。据此可知该组织( )A、服务于袁世凯复辟帝制 B、提出了民主革命新纲领 C、传播了民主和科学思想 D、促进了国民意识的觉醒5. 1572年,明神宗任用张居正进行改革。他针对明中后期政治腐败、府库空虚、土地兼并严重、农民纷起反抗的状况,采取一系列举措。其中影响最为深远的是( )A、一条鞭法 B、加强官吏考核 C、清丈土地 D、裁减开支6. 1953年4月,中央组织部发出《关于政府干部任免手续的通知》,强调干部的任免“仍需按党内管理干部的规定经过审批”。之后,干部的选拔、考核、任免等管理权限不再由人事部门享有,而逐渐集中到党的组织部门。这表明当时我国( )A、任命党内干部程序严谨 B、传统干部体制发生异变 C、坚决贯彻党的方针政策 D、确立了党管干部的原则7. 近年来,各类“阳光爱心”超市(见下图)在各地多了起来。它实现了让困难群众“自选”捐赠物品,改变了过去被动的“你捐我受”情形。这说明“阳光爱心”超市的出现与发展( )A、适应了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 B、增强了经济工作的针对性 C、丰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D、表现了区域经济的活跃8. 东汉在察举之后,规定对于人才的选拔,要先经过考试,而后量才录用。一般是将考试的内容,书之于简策,令被举之士“成以书对”,皇帝亲览其策,策试高第而举任要职。这一举措( )A、取消了地方官对选官的参与权 B、使得察举的对象发生转向 C、造成了世家大族对官位的垄断 D、为科举制提供了历史借鉴9. 钱穆指出,中国自秦而后,“政府中由人民直接参加而组成,即政府也就是人民自己的。我们竞可以说这才是现代人所谓的“直接民权”。下列对该观点认识正确的是( )A、古代政权重视维护人民权利 B、古代政权为现代民主奠定了基础 C、封建政权具有一定的民主性 D、封建政权的构成体现了人民民主10. 19世纪英国两党制日益成熟,内阁开始由在竞选中获胜的政党组成。胜选政党将各种官职作为胜利的果实公开分给他们的支持者,所以每次执政党更替或内阁变迁都要引起政府人员大换班,使政府工作混乱。为避免这一现象,英国( )A、通过议会改革扩大民主范围 B、建立文官制度避免政党分肥 C、严密监察体系加强廉政建设 D、确立议会核心实施法律监督11. 清末留学毕业生考试参照外国文官考试制度,将学成考试和入官考试分开,学部举办的考试是学成考试,只授科名,不授官职,须再通过廷试,才能授予实官,而廷试又是仿照旧式科举办法举行的。由此可见,清末留学毕业生考试( )A、渗透了“中体西用”思想 B、适应了开展维新变法的需要 C、拓展了科举制的实施范围 D、体现了政府对留学的奖励政策12. 1946年4月,陕甘宁边区政府颁布的《陕甘宁边区宪法原则》规定:“边区、县、乡人民代表会议(参议会)为人民管理政权机关”,“人民普遍直接平等无记名选举各级代表,各级代表会选举政府人员”。这一文件颁布( )A、壮大了反抗国民党政府的力量 B、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C、体现了中共探索民主政治的尝试 D、适应了土地革命运动形势的需要13. 改革开放后,我国公务员制度经历了1984年《干部管理条例》、1993年《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的颁布和200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的实施,直至2008年国家公务员局的正式成立,实现了从初期的摸索阶段到目前的科学化、专业化阶段。这反映了我国( )A、公务员管理体系已十分健全 B、公务员录取工作的公平公正 C、国家机关廉政建设成绩显著 D、公务员制度走向法制化轨道14. 针对隋末“禁网深刻”、法令严峻的亡国之弊,唐初统治者提出:法律要宽大,既要减少罪名也要减轻刑罚法条要简约,让人明白易晓。这体现出的法律思想是( )A、“隆礼重法” B、“立法宽简” C、“慎狱恤刑” D、“德本刑用”15. 王阳明在率军镇压南赣等地的动乱后,制定并推行《南赣乡约》,结果,“近被政教,甄陶稍识,礼度趋正,休风惟日有渐矣。士知守法,民皆力农,骎骎乎有振兴之意”。由此可知,《南赣乡约》的推行( )A、表明乡约具有明显的民办色彩 B、促进了当地社会秩序的稳定 C、强化了政府对乡约组织的管控 D、增强了民众的情感归属意识16. 公元3世纪时,哥尔迪安皇帝授予25岁以下继承人拒绝继承的特权,并在后来扩及于军人,目的是使军人避免“概括继承”中潜在债务的风险。后来,査士丁尼确立了“有限继承”原则,使这一特权发展成为普避性规则。由此可见,罗马法( )A、不断地发展完善 B、只将特权赋予军人 C、牺牲公民的权利 D、让公民均享有特权17. 抗日根据地的“三三制”原则是从政权建设的现实需要出发的,是立足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和孤立顽固势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这凸显了该政策的( )A、灵活性和创造性 B、武装斗争的精神 C、原则性和国际性 D、社会主义革命性18. 阅读下表,分析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人口增速减缓的原因是( )A、户籍管理的放宽,大量农村人口进入城市 B、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入,宗法影响越来越淡 C、计划生育政策的实行,生育观念发生变化 D、全球化趋势加强,移民数量持续稳定增加19. 1956年,王砚香从北京回到山区的供销店工作,他和同伴们长期坚持用背篓为农民送货,同时把农民的农副产品背下山。以他为原型的电影《红色背篓》公映,“背篓精神”也由此风靡全国。这( )A、反映了艺术都是生活的真实写照 B、倡导了艰苦奋斗的社会主义新风尚 C、说明对农村社会主义改造已完成 D、展现了新中国电影事业的蓬勃发展20. 明朝大力发展茶马贸易,在河州设置茶马司,其贸易“控西夷数万里,跨昆仑,通天竺,西南距川,人于南海”,形成了一个无形的茶叶疆域。明代学者解缙认为茶有着“夷夏之交,义利之辨,寅宾尚忠信而笃敬,河州固唐虞三代之邦也”的作用。据此可知,茶马贸易( )A、扩大了明王朝的疆域范围 B、巩固了传统“宗藩”秩序 C、增强了中华民族的认同感 D、促成了“西学东渐”局面21. 1765年有学者在《论德意志民族精神》一书中表示:“我们是一个民族,由同一个名字和同一种语言,法律规定的共同的首脑、同样的宪法和义务连结成了一个大的自由的利益共同体。”这表明在德意志( )A、民族国家初露端倪 B、民族意识深受启蒙思想的影响 C、二元制的政体确立 D、实现民族统一成为社会的共识22. 2014年9月,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指出:“发展经济的根本目的就是让各民族群众过上好日子,这也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解决民族地区各种问题的总钥匙”。这是因为经济发展能够( )A、增强各民族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凝聚力 B、确立党在中华民族共同体中的领导地位 C、铸造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价值共识 D、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的创新思维23. 1968年11月17日,毛泽东指出:美国要顾及美洲、欧洲、亚洲等多处利益,“处境相当困难”,“是把自己的力量估计太大了”。他仔细阅读美国新当选总统尼克松的文章和竞选材料,还请周恩来等人阅读这些材料,并指示《人民日报》全文刊载了尼克松的就职演说。据此可知( )A、中美敌对关系有所改善 B、第三世界与中国外交利益趋同 C、中国重视中美关系走向 D、美国总统已阐明对华外交政策24. 在20世纪90年代之前,世界银行的业务工作反映了冷战的特点,贷款的方向和国别都有冷战的味道。冷战结束后,逐步恢复到推动改革以及经济转轨上来,更注重贷款之后用款的效益如何。由此可推知,世界银行( )A、业务发展与国际政治有关 B、从政治实体向经济实体过渡 C、沦为美国称霸世界的工具 D、是协调国际货币关系的机构25. 南京国民政府在1943年和1946年几次重新修订了“所得税法”和“所得税法实施细则”,特别是1946年对个人所得税的修订中,进一步扩大了征税范围,新增了综合所得税,并调整了税率与级距,提高了免征额等。这表明( )A、政府税收更注重实效性 B、具有调节收入分配的特点 C、个人征税内容更加广泛 D、调节征税标准增加了收入26. 春秋时期管仲建议齐桓公实行“振孤寡,收贫病”“慈爱百姓”的政策,齐桓公成为诸侯霸主以后,在与诸侯的盟会中,还向各国提出“养孤老,食常疾,收孤寡”的要求。这反映出( )A、救济思想源远流长 B、齐国救济制度全面完备 C、齐国重视救济建设 D、救济建设助推齐国称霸27. 西晋灭亡前后,大量北方人民流亡南下,他们在南方被称为侨人。东晋政府在侨人聚居地按其原籍州、郡、县的名称设立侨州、侨郡、侨县,登记户口、进行管理,任命侨人大族为长官。侨州郡县的设置( )A、妨碍了南方的开发 B、有利于社会的稳定 C、推动门阀政治的发展 D、促进北方的民族交融28. 明代晚期的乡村,新型地方精英崛起,绅士或富民承担管理地方公共事务的重要作用。这反映明代晚期( )A、民间承担了部分政府职能 B、社会主流价值观念重塑 C、社会新经济因素快速增长 D、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强化29. 19世纪20年代,普鲁士为官僚阶层建立了强制性养老金,后来其覆盖面逐渐扩大到矿工、工匠、机工和工厂工人,到19世纪中期,已有将近一半的矿工和产业工人纳入政府强制设立的经济保险计划之下。这一举措( )A、有效保障了工人生存权 B、有助于加速工业化进程 C、建立起发达的社会保障体系 D、有赖于普鲁士先进政治体制30. 某同学在进行历史研究性学习汇报时,展示了以下三张图片,该同学的研究主题是( )A、忠君思想在西欧传播 B、西欧封建社会的典型特征 C、西欧民族国家的形成 D、基督教在西欧的特殊地位31. 据明代沈榜的《宛署杂记》记载,他任知县的宛平县辖区有8万人,有5官38吏,其中官俸由户部拨发,吏禄不固定,要地方自行解决。沈榜限于地方财政制约,为完成庞杂的公务,不得不大量加征徭役。据学者考证,这一做法在明朝非常普遍。这一现象反映出明代( )A、积贫积弱问题非常严重 B、封建经济发展停滞 C、政府公共服务能力削弱 D、社会矛盾极其尖锐32. 如表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大事年表(部分)。此表可以用来说明( )时间
事件
1945年
《联合国宪章》正式生效
1945年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华盛顿成立
1946年
世界银行开始运行
1948年
《关税及贸易总协定》临时适用
A、世界经济体系的重建 B、和平发展的潮流 C、资本主义国家的变化 D、国际秩序的重塑二、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33题20分,34题20分,35题12分,共48分)
-
3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所谓“中国者,天下之中也”。即九州的中心为华夏族的居住区,其四周被视作虚幻的方外,为四夷居住区,拱卫中国。中国古代“天下观”是有限性疆域的观念,而“大一统”和“夷夏观”则在“天下观”的基础上,由历代儒家学者根据不同形势而构建的两个重要方面。这种一体两面的认知随儒学成为官方哲学而被意识形态化,进而形成了祭天制度、礼法制度以及对边疆统治制度等有利于“天下归一”的有力实践。
——改编自吕文利《中国古代天下观的意识形态建构及其制度实践》
材料二 国家是人类历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社会分工及私有制是国家产生的原因。国家应该包含以下几点:其一,国家作为实行阶级统治的社会公共权力机构,是阶级统治的政治形式。其二,国家是特殊的暴力机器,“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和表现”。其三,国家必须履行社会管理等公共职能。尽管一切剥削阶级国家本质上都是阶级统治的工具。其四,随社会不断发展,国家最终将被“自由人联合体”取代。
——改编自袁明、黄明娣《马克思主义国家观研究综述》
材料三 习近平主席指出:“人类命运共同体,顾名思义,就是每个民族、每个国家的前途命运都紧紧联系在一起,应该风雨同舟,荣辱与共,努力把我们生于斯、长于斯的这个星球建成一个和睦的大家庭,把世界各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成现实。”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习近平主席着眼人类发展和世界前途提出的中国智慧、中国方案,表达了中国对于国际秩序的美好愿望和追求,成为中国引领时代潮流和人类文明进步方向的鲜明旗帜。
——改编自陈积敏《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时代背景》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天下观的基本特征。(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中国传统的天下观相比马克思主义国家观的不同之处。(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理论来源。34. 民主不会只有唯一的标准,“真正的民主”应具有人类文明发展所具有的共性,也应结合所在地区历史文化传统,经济文化发展水平等因素,找到本地区最适合的方案,因而具有自己的个性。材料一:英国“光荣革命”(实际是一次政变)大概是我心目中最完美的一次政治设计。它在一个有长期专制传统的国家找到了一个摆脱革命与专制的循环,能有效地控制“控制者”的办法。……这大概是改造专制制度以进行制度创新,摆脱专制的革命循环走向长治久安的最完美的例子。这个例子对中国有意义,而美国在英国民主制度的基础上发展民主制度的历史对中国意义不大,因为中国不是像美国这类“没有历史的国家”。
——杨小凯《中国政治随想录》
材料二:美国的共和政体吸收了雅典民主的理念,保障“人民”对政府的参与、信任和制约,意在追求“全体公民的最大幸福”。它用代表制改造了罗马的公民大会,使之成为“委托——代理”的“间接民主”机构。它借鉴了君主制的长处,强化了行政权的功能和作用,并将它赋予单独一个人行使。同时,美国的建国者还从历代的分权理论和制度中获得借鉴,把它加以改造,转化为一种复合的分权和制衡体制,以防止政府某一分支侵夺或垄断权力,从而保证“有限政府”理念的实现。总而言之,美国的共和政体在一定意义上是对雅典民主、罗马共和制和英国宪政君主制加以综合吸收和创造性转化的结果。
——剑鸣《“共和”与“民主”的趋同——美国革命时期对“共和政体”的重新界定》
材料三:1978年至1992年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重要法律230多个。其中主要包括《宪法》(82年修订)《刑法》《民法通则》《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1984年)《国务院组织法》《行政诉讼法》等,还包括商标法、专利法、森林法、民法通则等一大批用以维护社会生活基本秩序的法律法规,社会基本秩序得以恢复。特别是“八二宪法”的制定和颁布为中国的改革开放和法治发展奠定了基本的制度和法律框架。……20世纪90年代初期开始出现第二个立法高峰。这一时期大批用来调整经济活动的法律法规纷纷出台。仅1993、1994两年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通过的经济方面的法律就有公司法、台湾同胞投资保护法、反不正当竞争法、城市房地产管理法、对外贸易法、注册会计师法、预算法、农业法、仲裁法、审计法、广告法等。这一工作到上一世纪末基本完成,也就是说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用以规范、调整市场经济的法律体系框架。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光荣革命”后开创的完美政治设计的主要内容有哪些(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指出美国共和政体“对雅典民主、罗马共和制和英国宪政君主制加以综合吸收和创造性转化”的表现。(3)、依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别说明改革开放后两次立法高峰的特点及其原因。3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中国的对外援助,从产生的第一天起就成为国家对外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及大国外交的重要战略手段。总体而言,中国对外援助的70年的历史进程可以划分为探索(1953-1978年)、改革(1978-2012年)、创新(2013年至今)三个时期,其中探索和改革时期的对外援助概况如下:
概况
探索时期
1950—1953年抗美援朝,除作战,还提供大量无偿援助,战后帮助朝鲜重建。1950—1954年援越抗法,提供军事和物资援助。这一时期,中国还先后向蒙古国、阿尔巴尼亚、古巴等国提供物资和项目援助。1956年起,中国先后与柬埔寨、尼泊尔、巴基斯坦等国签订援助合作协议;向埃及、也门王国提供援助。
1964年,中国正式提出“援外八项原则”,在继续保持意识形态领域援助力度同时,努力扩大对非洲等新兴民族独立国家的援助。从1964—1970年,先后有10个非洲国家同中国新建经济技术合作关系。
截至1978年,中国的受援国已经增加到66个。
改革时期
70年代末80年代初,援外工作:逐步淡化意识形态色彩;宣布“平等互利、讲求实效、形式多样、共同发展”等中国同发展中国家开展经济技术合作的四项原则;对外援助财政支出明显下降,开始强调按经济规律办事,走互利合作的新道路。
进入90年代后,在援助方式方面,主要推行对外援助体系的结构调整和多元化;在管理体制方面,主要引入竞争导向和市场化手段。
2000年开始,中国先后建立“中非合作论坛”“中国—葡语国家经贸合作论坛”等多个以中国为核心的全方位国际发展新平台。
这一时期,中国的受援国从20世纪80年代的83个进一步发展到100多个。
——摘编自俞子荣《不平凡的探索与成就―中国对外援助70年》
从上述材料中提取有关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持论有据,表述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