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鞍山市岫岩县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
试卷更新日期:2021-12-03 类型:期中考试
一、单选题
-
1. 厨房里发生的下列变化中不包含化学变化的是()A、煤气燃烧 B、铁锅生锈 C、开水沸腾 D、蔬菜腐烂2. 性质决定用途。下列物质的性质与其用途不相符的是( )A、石墨有优良的导电性——用于制铅笔芯 B、C60分子很稳定,有超导性——广泛应用于超导领域 C、炭黑常温化学性质稳定——可制墨汁 D、CO有还原性——在冶金工业用于炼铁3. 煮沸的水不宜养鱼,是因为煮沸的水中几乎不含有( )A、氧元素 B、氧原子 C、氧分子 D、氢元素4. 金刚石和石墨是常见的碳单质,其结构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构成金刚石和石墨的原子大小不同 B、金刚石和石墨中原子排列方式相同 C、1g金刚石和1g石墨所含原子数相同 D、金刚石和石墨在氧气中都不能燃烧5. 下列实验能够用于直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是( )A、
B、
C、
D、
6. 如图是小徐用手掌总结氧气的化学性质的表示方法,手指上的物质都能与手掌心氧气反应。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铁在空气中燃烧,生成黑色固体 B、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 C、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雾,会污染空气 D、氧气的化学性质非常活泼,能与所有的物质反应7. 钠着火不能用二氧化碳灭火。钠在二氧化碳中燃烧生成炭黑和一种白色固体,它可能是()A、碳酸钠 B、硫酸钠 C、碳酸氢钠 D、氢氧化钠8. 分类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以下分类正确的是( )选项
归类
物质
A
黑色固体
木炭、二氧化锰、氧化镁
B
有毒气体
CO、SO2、NO2
C
可直接加热的仪器
烧杯、蒸发皿、燃烧匙
D
缓慢氧化
食物变质、木炭燃烧、呼吸作用
A、A B、B C、C D、D9. 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及时对所学知识进行整理,是一种好的学习方法。以下某同学归纳中,存在错误的一组是: ( )A、元素的化学性质与最外层电子数有关 B、原子核都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 C、原子、分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粒子 D、元素的种类由质子数决定10. 如图是教材中用来表示电解水过程的示意图(其中“O”“●”分别表示H原子和O原子)。分析示意图,可作出的正确判断是( )
A、常温常压下水可以发生分解反应 B、电解水的最终产物是H、O原子 C、H原子是图示微粒中的最小微粒 D、O原子只有在通电条件下才能转化为O2分子11. 2021年2月24日,中国天问一号探测器首次对火星实施近距离探测,火星探测器发回的信息表明,火星上存在针铁矿[化学式:FeO(OH)]和黄钾铁矾,从而证明火星表面曾经存在过水。已知两种矿物中铁的价态相同,则黄钾铁矾{化学式记为:KFe3(SO4)2(OH)n}中n值为( )A、4 B、5 C、6 D、712. 2021年《化学教育》第3期,报道了一种“氧化铜还原实验”一体化装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用酒精灯加热氧化铜部位,无明显现象,证明二氧化碳不能还原氧化铜 B、先用酒精灯加热炭粉再加热氧化铜,黑色氧化铜变为红色,证明炭粉还原氧化铜 C、加热炭粉过程中发生反应 D、气球可防止有害气体外逸,污染空气13. “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化学变化中,分子和原子的种类都不发生改变
②冰雪融化的过程中水分子之间的间隔发生了变化
③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是纯净物
④ 2Fe3+ 和3N 中的“3”都表示微粒的个数
⑤碳-14 (14C)原子核内含有6个质子和8个中子
⑥
、
和
表示的微粒都带电荷A、①②⑤ B、②③⑤ C、②④⑥ D、②⑤⑥14. 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方法,以下推理正确的是( )A、化合物中金属元素显正价,因此非金属元素一定显负价 B、氧化物中含有氧元素,但含有氧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氧化物 C、单质中只含有一种元素,因此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D、同种分子构成物质是纯净物,因此纯净物一定由同种分子构成15. 在一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反应前各物质的质量关系如下图刻度纸所示(例如:丙的质量为5g,丁的质量为3g),充分反应后,在同一张刻度纸上再次记录各物质的质量变化:刻度线Ⅰ向左移动16格;刻度线Ⅱ向左移动8格;刻度线Ⅲ向左移动8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B、丙一定是催化剂 C、反应后丁的质量为8g D、反应生成的乙和丁的质量比为1∶1二、填空题
-
16. 请用适当的化学用语填空。(1)、2个氧原子。(2)、保持氮气化学性质的粒子。(3)、含氧量最高的氧化物。(4)、氯化铁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17. 水是人们生活生产中应用最多的物质。(1)、用如图所示的简易装置净化水时,小卵石、石英砂的主要作用是。
(2)、硬水中含有较多的(填序号)。①CaCO3②Mg(OH)2③Ca2+、Mg2+ ④Na2SO4
(3)、实验室用的方法来降低水的硬度,利用能区分硬水和软水。18. 建立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的相互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
(1)、稀士元素铕(Eu)是激光及原子能应用的重要材料。已知氯化铕的化学式为EuCl3(铕元素部分信息如图1所示),则氧化铕的化学式为铕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图2表示水、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循环图。①从宏观角度看,图中三种物质的组成中都含有(填“氧原子”或“氧元素”),从微观角度看,图中三种物质都是由(填“分子”“原子”或“离子”)构成的;
②试写出图中实现a转化的化学方程式。
③由图可知,氯元素和溴元素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原因是元素种类不同的原因。
19. 含碳元素的物质是化学世界中最庞大的家族,有金刚石、石墨,也有CO、CO2等。(1)、将石墨转化为金刚石,属于(填“物理”或“化学”)变化。(2)、不吸烟是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香烟烟气中易与血红蛋白结合的是。(3)、盛石灰水的试剂瓶存放久了,内壁常附有一层白膜,除去这层白膜最合适的试剂是。(4)、我国科学家以二氧化碳和水为原料,经催化可制得一种清洁燃料甲烷,其微观反应原理如图所示:
①从微观构成看,图中的四种物质都是由(填“分子”或“原子”)构成的。
②该反应前后,化合价发生了变化的元素是(填元素符号)。
③从反应价值看,该转化的意义是。
20.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一点燃氢气前要。(2)、实验二(填“能”或“不能”)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3)、实验三存在的明显不正确是。(4)、实验过程中小气球的变化是 , 如果将红磷直接放在锥形瓶底部。三、科普阅读题
-
21. 阅读科普短文回答相关问题。
钠元素在自然界中分布很广,储量极为丰富,常以氯化钠、碳酸钠、硫酸钠等物质存在。
19世纪初,英国化学家戴维在实验室中首次制得了金属钠。
钠是一种银白色金属,质软,密度为0.97g·cm-3 , 熔点为97.8℃,金属钠的性质很活泼,能与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钠暴露在空气中,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钠(Na2O),钠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淡黄色的过氧化钠(Na2O2);钠遇水立即发生剧烈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因此,实验室常将钠保存在煤油中。
金属钠的用途广泛。钠和钾形成的合金熔点低,常温下呈液态,可用作快中子反应堆的热交换剂。利用钠的强还原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将钛(Ti)、锆(Zr)等稀有金属从其氯化物中置换出来。
工业上通常采用电解熔融氯化钠的方法制取单质钠。
(1)、自然界中钠元素以(填“单质”或“化合物”)形式存在。(2)、钠保存在煤油中,是为了防止钠与空气中反应而变质。(3)、过氧化钠中的阴离子为 ,1个 离子含有的电子数为。(4)、钠钾合金用作快中子反应堆的热交换剂、利用钠钾合金良好的 (填字母)。A、导电性 B、导热性 C、延展性(5)、写出钠与水反应化学方程式。四、综合题
-
22. 现有A、B、C、D、E、F、G、H、I九种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常温下,A、B都是无色液体且组成元素相同,C、D为气体单质,E为黑色固体,F、I是常见的无色气体且具有相同组成元素,G为大理石的主要成分,H是一种不稳定的酸性物质,它们之间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化学式:A。(2)、写出化学方程式:反应⑤ , ⑥。(3)、反应⑤在工业上的用途。23. 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回答问题。
(1)、实验室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式制取氧气的化学方式程式为 , 若用F来收集氧气,收集完毕的操作顺序是(填写序号)。①盖上玻璃片 ②正放在实验台上 ③取出集气瓶
(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与利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相同,其原因是。(3)、若用G装置收集二氧化碳。验满的方法是。(4)、实验室用稀硫酸和锌粒反应制取氢气时,装置B、C均可用作发生装置,相对于装置B来说。装置C具有的优点。24. 利用以下装置制备CO2 , 并对其性质进行探究。
(1)、仪器X的名称是。(2)、气密性检查:关闭a,打开b,缓慢抽拉空的注射器,当D中时,表明气密性良好。(3)、制备并探究CO2的性质:①打开a,关闭b,推动装有稀HCl的注射器活塞,B中发生应的化学方程式为。一段时间后,发现A中低蜡烛先熄灭,高蜡烛后熄灭,说明。
②然后打开b,关闭a,点燃C中酒精喷灯,玻璃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③为证明C中CO2没有完全反应,试剂Y可能是。
五、计算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