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历史12月月考试卷(考试范围九下)
试卷更新日期:2021-12-03 类型:月考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
-
1. 霍布斯鲍姆在《帝国的年代》中对欧洲某强国做了如下记载:最惊人的变化首推出现了许多以女性为主要从业人员的职业商店和办公室中的:职业女性店员由1882年的约32万人(大约是总数的20%)增加到1907年的174万人(大约是总数的40%)。”当时女性解放的根本原因是( )A、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展 B、民主政治的完善 C、实行了新经济政策” D、女性自主意识的增强2. 1928—1940苏联国民经济增长表
项目
1928年
1940年
增幅(%)
钢(万吨)
430
1830
326
煤炭(万吨)
3550
16600
368
棉织物(亿米)
26.78
39.54
48
谷物(万吨)
7300
9550
31
观察上表,苏联经济发展存在的最主要问题是( )
A、 重工业发展迅速 B、农业发展落后 C、轻工业落后 D、国民经济发展不平衡3. 下图为1921年西欧各国工业生产指数(以1913年为100)。图中的数据主要说明( )A、战争使西欧遭受了沉重的打击 B、德国工业水平接近英国 C、战争带来了饥饿和灾荒,战火将村庄化为灰烬,作为主战场的法国损失尤为惨重 D、战争给人民带来了灾难,人们失去了战前的乐观4. 南斯拉夫某城有一石碑,刻有文字:“1914年6月28日,加夫里诺•普林西普在这里用他的子弹,表达了我们人民对暴虐的反抗和对自由的向往。”碑文记载的事件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这个事件是( )A、来克星顿枪声 B、萨拉热窝事件 C、查理一世命丧断头台 D、波士顿倾茶事件5. 有人这样描写印度历史上一位伟大的历史人物:“他有宗教家的仁厚的胸怀,革命家雄浑的魄力,凭着一把盐,几部纺织机……成为顶天立地的”圣雄“”。材料中的“他”( )A、领导了印度民族反英大起义 B、参加了抗击英国入侵的战争 C、发起了“非暴力不合作” D、主持了印度的现代化建设6. 有学者认为:20世纪30年代的大危机,在给资本主义国家带来了严重的社会危机的同时,也给资本主义国家提供了一个机会,其含义是( )A、国家获得了对外扩张的好时机 B、部分企业获得重生的有利时机 C、调整经济政策,经济重新获得活力 D、给部分政客提供了有利的政治时机7. 下列是一幅欧洲政治形势示意图,对其解读最准确的应是( )A、国际格局形成后的产物 B、由世界大战形成的欧洲政局 C、法德矛盾化解后的结果 D、欧洲由对抗走向合作的趋势8. “(苏联)五年计划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尤其是因为同一时期西方经济的崩溃。社会主义不再是空想家的梦,它是发展中的事业。原来的怀疑态度转变为真正的兴趣,有时转变为模仿。……有些国家甚至开始了自己的持续时间不一的计划,希望来减轻本国的经济困难。“对斯塔夫里阿诺斯这段话理解不正确的是( )A、西方的国家干预经济借鉴了苏联模式 B、由于片面强调重工业,五年计划不值得效法 C、苏联模式在一定历史阶段里发挥过积极作用 D、苏联模式促进了苏联的工业化9. 阿芙乐尔在罗马神话里是司晨女神,它唤醒人们,送来曙光。1917年11月7日,阿芙乐尔号巡洋舰发出了总攻的炮声,由此引发的革命推翻了( )A、沙皇专制制度 B、封建农奴制度 C、斯图亚特王朝专制统治 D、资产阶级临时政府10. 一战后,英国首相劳合乔治宣称:“搜遍德国人的口袋,也要把钱找出来。“私下却说:”我们所起草的和约将为20年后的战争埋下伏笔。“由此可见( )A、英国向德国勒索钱财意在20年后发动战争 B、英国与德国的矛盾经过一战没有得到解决 C、英国与德国得到的钱财使用期限是20年 D、英国为了20年后的战争与德国签订和约11. 日本出版的《如果日本同美国发生战争》一书指出:“日本帝国也只有当它的根延伸到大陆上的时候才能继续生存和生长,它离开大陆就必然死亡。可是美国却残忍地企图砍掉这些根,企图取代日本并在东亚大陆上推行自己的帝国主义。“这些言论是在下列哪一事件之后出现的( )A、巴黎和会 B、华盛顿会议 C、珍珠港事件 D、明治维新12. 1933年,美国政府说服农民减掉1000万亩棉花,以换取津贴;1934年,美国国会通过班克黑德棉花控制法,授权农业调整局规定棉花销售定额,并对超定额出售棉花征收寓禁税(寓意在于禁止的税收),结果使1934年棉花减产340多万包,美国政府这些做法的主要目的是( )A、 降低农产品价格 B、增加劳动者就业 C、防止农产品过剩 D、严禁衣场主剥削13. 1933年3月,罗断福总统开始推行新政时,州长们纷份表态支持其复兴计划,但是到了1935年州长们对新政态度发生分化,甚至有人提出要强烈抵制。导致州长们态度变化的原因是罗斯福新政( )A、 损害了资本家的根本利益 B、放弃了贸易保护改策 C、受到了苏联经济政策的影响 D、不断强化联邦政府权力14. 1947年,美国国务卿迪安艾奇逊针对本国的一顶政策解释如下:就像被病菌污染了的一桶苹果,希腊的颠覆会影响伊朗和整个东方……自罗马和迦太基时代后,世界上还没有这样的霸权。这项政策的出台意味着( )A、 冷战信号的拉开 B、冷战的开始 C、德国的分裂 D、两极格局的形成15. 有人提出,如果把冷战时期重新定义为“长时期的和平”倒是颇为耳目一新的。上述对冷战重新定义的主要出发点是( )A、美国马歇尔计划推动了欧洲重建 B、冷战期间各国并无直接武装冲突 C、不诉诸武力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 D、美苏两国在国家利益上没有矛盾16. 下列图片反映了一个主题,最恰当的是( )杜鲁门主义 马歇尔计划 北约的成立 《华沙条约》签字仪式
A、美国的霸权主义 B、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 C、两极格局的形成 D、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强17. 20世纪50~70年代,日本把每年的全部财政预算的20%以上投入到教育领域,这说明二战后日本经济持续高速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是( )A、美国大力支持 B、重视对教育的投入 C、大力发展科学技术 D、正确的经济政策18. 20世纪90年代初,国际力量的对比发生了深刻变化,世界格局呈现出多极化趋势。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的发展在欧洲表现为( )A、欧盟实力增强 B、英法实力增强 C、日本实力增强 D、德国统一19. 目前,中国海尔公司在美国、意大利、摩洛哥等已经建立了13家工厂。在全球大部分地区实现了设计、生产和销售本地化。这段材料可以用来说明( )A、世界格局呈现多极化发展趋势 B、地区经济呈现区域化发展趋势 C、世界经济呈现全球化趋势 D、中国经济出现本土化发展趋势20. 小王同学根据下图《20世纪50-70年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增长率简表》分析得出如下结论,其中不正确的是( )A、日本经济增速最快 B、英国经济增速较慢 C、美国丧失头号强国地位 D、联邦德国成为欧洲经济强国21.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的洪流势不可当。下列哪些组织的出现顺应了这趋势的发展( )①世界贸易组织 ②亚太经合组织 ③世界反法西斯同盟 ④欧洲联盟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22. 某班同学开展主题探究活动,请三位历史教师分别作了《冷战政策与美苏争霸》、《“一超多强”的形成》、《世界经济的“全球化”》的专题报告。你认为该班探究活动的主题应是( )A、“二战”后西方主要国家的发展变化 B、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 C、亚非拉国家的独立与振兴 D、“二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23. 研究结果显示,自1990年以来,全世界冲突减少40%。联合国的预防性外交和其他预防性行为,避免了许多将发生的战争;此外,联合国还对冲突后的地区采取和平建设的措施。材料强调( )A、和平与发展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 B、联合国处理全球问题的权威已经无可撼动 C、联合国在维护全球安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D、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已经建立24. 美国学者皮埃特斯在评价现代世界的某现象时指出:对达沃斯精英和跨国公司来说,这意味着自由;对新兴经济体和高技能劳工,这意味着机遇;对最不发达国家则意味着风险和边缘化。皮埃特斯评价的是( )A、知识经济的兴起与发展 B、区域经济的集团化 C、世界经济的全球化 D、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25. 某九年级历史活动课上,同学们在探讨有关经济全球化趋势和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问题时,得出下列四个结论。其中不正确的是( )A、成立了世界贸易组织、欧洲联盟、亚太经合组织等经济组织 B、发展中国家从中获得资金、技术和经验,对它们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 C、美国不愿与“多强”进行合作,不需要大多数国家的支持,为所欲为 D、“一超多强”指美国及欧盟、日本、中国、俄罗斯等,世界格局出现了多极化发展趋势二、非选择题。(26题18分;27题14分;28题18分,共50分)
-
26. 危机显现危害也隐含机遇,历史上很多国家都能在危机中把握机会促进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苏俄(联)农业生产的情况
1921年
1923年
1925年
粮食作物耕种面积(万公顷)
6620
7860
8730
粮食作物产量(亿普特)
22.1
34.55
44.24
材料二:罗斯福应对危机的一系列政策后来被称作“新政“,其核心是三个R:改革(Reform)、复兴(Recovery)和救济(Relief)。罗斯福的新政并非一时的权宜之计,而是一场为保证资本主义制度的稳定发展,在资本主义经济机体内部进行的”伤筋动骨“的大手术。
——蔡跃、张伟《史海回眸:罗斯福”新政“复兴美国》
(1)、从材料一的表格中,可以获得什么信息?得益于列宁实施的什么政策?这一政策有何特点?(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谈谈“三个R“的具体措施。结合新政的目的和结果谈谈你对罗斯福新政”是一场为保证资本主义制度的稳定发展,在资本主义经济机体内部进行的”伤筋动骨“的大手术“的理解。(3)、综合以上国家的发展历史,给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带来了什么启示?2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在欧洲,人民的的识字率在19世纪的最后几十年迅速上升,因为越来越多的政府实施了教育改革。1875年到1912年间,德国的中学生数量翻了3倍,法国翻了4倍。在法国,《费里法》让所有3——13岁孩子的小学教育实现了免费、义务、世俗化。19世纪中期时,40%的入伍新兵是文盲,等到世纪之交,该比例已经下降到6%。
材料二:“在早期阶段科学并不是经济生活的组成部分,因此对科学的利用也是少量、零星的——甚至在18世纪后期和19世纪初叶工业革命的早期阶段也是如此。但是到19世纪末,形势发生了变化,科学不再处于从属地位;它已开始改造旧工业,甚至创造了全新的工业。”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据材料一,概括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初,欧洲教育的发展状况?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种情况的背景。(2)、据材料二,概括科学在两次工业革命中的不同作用。并结合所学知识,举出一例“全新的工业”。28. 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是不可阻挡的历史发展趋势。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在19世纪后期,落后于英国和法国技术的美国技术,突然获得了大发展,并以电灯、打字机、电话以及三样革命性进展——电、汽车和飞机——改变了世界。……20世纪前期,美国通过政治领域的成功转型,扭转了大萧条对民主制度造成的不利影响,再次引领了资本主义世界的发展。
材料二:战后日本之所以能够实现经济高速增长,分析其原因包括:资本积累持续增加。不同层次的高素质劳动力供应充足。引进和改良国外先进技术,较快地缩短追赶欧美的进程。政府专心于发展经济,为企业打造竞争有序的制度环境。工业现代化与对外贸易相互支撑,解决资源和市场问题。
材料三:1993年,《马斯特里赫特条约》正式生效,这标志着欧共体从经济实体向经济政治实体过渡,同时发展共同外交及安全政策,从而为后来成功解决科索沃与塞尔维亚之间的冲突奠定了基础,也迫使美国调整了二战后的对欧政策。
材料四: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使得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最终确立,世界逐渐成为一个整体……第三次科技革命中,以全球互联网络为标志的信息高速公路正在缩短人类交往的距离。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美国“突然获得了大发展“的政治条件是什么?材料中的”成功转型“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2)、材料二试图从哪些因素分析日本经济高速发展的原因?(3)、《马斯特里赫特条约》正式生效标志着哪一国际组织的成立?材料三反映的实质是什么?(4)、概括材料四的核心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