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三单元第13课《东汉的兴衰》同步测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1-12-03 类型:同步测试

一、单选题

  • 1. 东汉初年,由于统治者实行减轻农民负担、发展生产、减轻刑法等措施,封建社会出现安定的局面,史称( )
    A、文景之治 B、光武中兴 C、贞观之治 D、开元之治
  • 2. 东汉后期,政治统治的突出特点是(   )
    A、皇帝专权 B、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C、宦官专权 D、外戚专权
  • 3. “张角领导的黄巾大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以宗教形式发动的全国性农民暴动。”这一起义(   )
    A、推翻了腐朽的东汉王朝 B、主因是自然灾害的频发 C、沉重打击了东汉的统治 D、使五斗米道迅速地兴起
  • 4. 下图是关于东汉时期政治局势的一幅漫画。此漫画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

    A、利于皇帝行使君权 B、加剧地方割据混战 C、造成东汉政治腐朽 D、直接导致东汉灭亡
  • 5. 东汉中后期,外戚宦官交替专权,朝臣不能正常地执行职权。由此导致(   )
    A、百家争鸣出现 B、东汉走向衰亡 C、民族政权并立 D、藩镇割据形成
  • 6. “张角领导的黄巾大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以宗教形式发动的全国性农民暴动。”这一起义发生在(    )
    A、西汉末年 B、三国时期 C、东汉末年 D、魏晋时期
  • 7. 它是中国历史上继西汉之后又一个大统的中原王朝,传八世共十四帝,享国一百九十五年,与西汉统称汉朝。该王朝的最初和最后位皇帝分别是(    )
    A、汉高祖 汉武帝 B、汉武帝 光武帝 C、光武帝 汉献帝 D、汉高祖 汉献帝
  • 8. 东汉的开国皇帝刘秀,把都城定在(    )
    A、开封 B、长安 C、洛阳 D、南京
  • 9. “文景之治”与“光武中兴”局面出现的共同因素是(   )
    A、严刑峻法,以法家思想治国 B、奖励耕织,按军功授予爵位 C、整顿吏治,惩处外戚宦官 D、轻徭薄赋,减轻农民负担
  • 10. 司马迁著的《史记》体例完备,史料详实,叙事简洁,完备生动,成为后世编写史书的典范。这部史书可以作为我们了解史实的重要参考资料,你在《史记》中不可能查到的史实有(    )
    A、黄巾起义 B、商鞅变法 C、禅让制 D、秦统一六国
  • 11. 东汉顺帝末年,京都流传首童谣:“直如弦,灰者达。曲加幼,反封侯”,说明了当政治的腐败。当时政治的主要特点是(    )
    A、王国势力强大 B、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C、官员贪污腐败 D、王公贵族奢靡成风
  • 12. 某同学利用下图的文物进行研究性学习。据此推测他研究的内容所属的朝代应该是(   )

    A、秦朝 B、东汉 C、三国 D、西汉
  • 13. 吕思勉在《中国通史》一书中写到:“后汉(即东汉)屡有冲幼之君,自然产生不出皇族摄政的制度来,而只会由母后临朝;母后临朝,自然要任用外戚。”作者认为“母后临朝”会引起(   )
    A、外族入侵 B、农民起义 C、宦官专权 D、外戚专政
  • 14. 经典诵读已成为当今中国人传承历史文化的重要方式。《三字经》中“嬴秦氏,始兼并。传二世,楚汉争。高祖兴,汉业建。至孝平,王莽篡。光武兴,为东汉。四百年,终于献。”东汉的建立时间是( )
    A、公元前202年 B、公元前138年 C、公元9年 D、公元25年
  • 15. 西周和东周都属于周王朝,之所以有西周、东周的不同称呼,是后人根据这两个时期都城的地理位置而决定的。东周的都城在今天的(   )
    A、河南洛阳 B、陕西西安 C、北京 D、河南安阳
  • 16. 东汉是我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朝代,下列哪一事件不是发生在东汉的(   )
    A、外戚王莽夺取政权 B、光武中兴 C、黄巾起义 D、班超出使西域
  • 17. 与秦末农民起义相比较,黄巾起义表现出的主要不同的特征是(    )
    A、有明显的宗教色彩(太平道) B、提出口号 C、反对黑暗统治 D、沉重打击了封建王朝统治
  • 18. 历史事件之间往往存在一定因果关系。下列各项没有因果关系的是(    )
    A、秦末暴政——大泽乡起义 B、汉初休养生息——文景之治 C、楚汉之争——西汉建立 D、光武中兴——黄巾起义
  • 19. 下图是东汉时期的一个院落的陶制模型。豪强大族一般住在这种大院落中,院落的墙体高而厚,窗户高而窄,四个角落都有防御塔,可以判断当时的社会状况是(   )

    A、“光武中兴”,人民生活安乐 B、社会动荡,阶级矛盾尖锐 C、陈胜、吴广起义 D、匈奴经常南下侵略
  • 20. 下列关于东汉政权后期逐步走向衰亡的原因中,不包括(    )
    A、王莽施政的危害 B、州牧势力的膨胀 C、黄巾起义的沉重打击 D、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 21. “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这一预言反应的是那次农民起义(    )
    A、大泽乡起义 B、赤眉起义 C、绿林起义 D、黄巾军起义
  • 22. 反腐败问题因为牵扯老百姓的利益,历来是老百姓最关心的话题,东汉时期光武帝采取的反腐败措施是(    )
    A、下令释放奴婢 B、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 C、减轻刑罚 D、加强对官吏的监督,惩处贪官污吏
  • 23. 下列历史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 )

    ①黄巾起义

    ②七国之乱

    ③牧野之战

    ④陈胜、吴广起义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① C、③④②① D、③②④①
  • 24. 制作年代尺是历史学习的一项必要技能, 下图年代尺上“(   )”应该填入的是(    )

    A、文景之治 B、黄巾起义 C、东汉建立 D、三国鼎立
  • 25. 王莽是一个在历史上备受争议的人物。古代史学家以“正统”的观念,认为其是篡位的“巨奸”。王莽的篡位结束了哪一朝代的统治(   )
    A、秦朝 B、西汉 C、新朝 D、东汉

二、材料分析题

  • 26. 国家政策调整和治理影响一个国家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汉兴,……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自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

    材料三:夏五月,兵皆罢归家,今天下已定,令各归其县,复故爵田宅……令士卒从入蜀、汉、关中者皆复终身(免徭役)。

    材料四: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材料五:

    (1)、依据材料一,指出秦朝为加强对全国的统治,创建的政治制度是什么?在地方推行了什么制度?
    (2)、阅读材料二,西汉初年,统治者面对如此社会境况,推行的政策是什么?材料三反映了该政策的哪一项措施?继任统治者继续推行该政策,汉文帝、汉景帝统治时期形成哪一治世局面?
    (3)、依据材料四,为实现思想上的大一统,董仲舒为哪位皇帝提出了什么政策?
    (4)、阅读材料五,两幅图都反映出东汉初年安逸祥和的世俗景象,请写出与之相关的治世局面的名称。
  • 27. 习近平主席提出共同建设横跨欧亚的“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构想,古代的丝绸之路是商贸之路,而今天的丝绸之路则把经贸合作放在重要位置。中国将与沿线国家对接发展战略……实现中国与沿线国家的共同发展。引起了相关国家的强烈反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丝绸之路路线图

    材料二:沿着这条道路,中国的丝织品以及冶铁、凿井、造纸等技术相继西传,西方的皮毛、汗血马、瓜果以及佛教、魔术、音乐、舞蹈、雕塑等也纷纷东来。“丝绸之路”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

    ——摘自北师大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1)、结合所学知识,请将材料一图中丝绸之路路线中的A.E两处填写完整。
    (2)、材料二体现了丝绸之路的双向交流,其中什么宗教在汉代传入我国?开通“丝绸之路”的关键人物是谁?西汉设置了什么机构管理西域?
    (3)、根据以上材料指出:古代陆上丝绸之路在中外交往中的作用是什么?
  • 2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汉代对于“轻徭薄赋”这一理想算是做到了。战国时孟子讲过“什一而税”是王者之政,可见战国税额是不止什一的,在孟子以为什一之税已是很好了。可是汉代税额规定就只有十五税一,而且实际上只要纳一半,三十税一……并在文帝时曾全部免收田租,前后历十一年之久。

    ——据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二:和帝、安帝后,东汉统治集团腐朽,豪强势力扩张……农民境况日益恶劣。水旱虫蝗风雹和疫病连年不断,地震有时成为一种严重灾害。沉重的赋役……严重地破坏了农村经济,逼使农民到处流亡……流亡的农民到处暴动。

    ——据徐寒《中国通史》

    (1)、材料一中“‘什一而税’是王者之政”体现了孟子的什么主张? 汉代初期,社会出现的盛世局面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概括“农民到处暴动”的原因。184年爆发的“农民暴动”是什么?  
    (3)、汉朝的兴亡给后人留下了什么经验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