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泸县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10月月考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1-12-03 类型: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
-
1. 下列加点字注音和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馈退(kuì) 泄气(xiè) 绯红(fēi) 颁发(fēn) B、匿名(nì) 畸形(jī) 仲裁(cái) 由衷(zhōng) C、悄然(qiāo) 不逊(xùn) 镌刻(juān) 锐不可挡(dāng) D、翘首(qiào) 娴熟(xián) 诘责(jié) 深恶痛疾(wù)2.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A、阻拦索安全观察员手持专业工具,一丝不苟地对阻拦索做最后一次检查。 B、为了首架次歼-15舰载机的着舰,面对技术封锁,多少人处心积虑 , 青丝变白发。 C、侵华日军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惨案,30万同胞惨遭杀戮。 D、国家公祭日之长鸣警钟振聋发聩 , 那些装睡梦游的罪恶灵魂无处遁形。3.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我校的足球队走出宜宾,谁也不会否认它将来不会为我校体育工作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B、从此,我校进入了“一校四区”高速发展的快车道,弹奏了百年老校发展的崭新篇章。 C、中小学课后服务“5+2”模式实施后,我校将有近800名左右的学生享受课后服务。 D、国务院要求加快推进宽带网络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提速降费,提高服务水平。4.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梁漱溟先生曾把中华民族精神总结概括为两点:一是向上之心强,二是相与之情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这一点在中国传统节日上也有鲜明体现
②所谓“相与之情厚”,通俗点讲就是人情味浓
③可以说,中国传统节日是人的节日,这一点与西方宗教性节日是迥然不同的
④春节的合家团圆、融融泄泄,清明的祭扫先人、慎终追远
⑤端午的追慕先烈、崇敬爱国,中秋的赏月饮酒、思念亲人,无不洋溢着浓厚的人间气息
A、①②④⑤③ B、②①③④⑤ C、②①④⑤③ D、①②④③⑤5. 对下列语句的分析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新闻的要素与记叙文大致相同,一般由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五个部分组成。分析:背景和结语有时可以暗含在主体中。 B、一瞬间,她那修长美妙的身体犹如被空气托住了,衬着蓝天白云,酷似敦煌壁画中凌空翔舞的“飞天”。分析:这句话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C、“咔嚓!”,“咔嚓!”……随着照相机的快门声响起,中国第一位成功着舰的航母舰载战斗机飞行员的风采,定格在人们的镜头里,镌刻在共和国的史册上。分析:这句话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 D、她的这个动作“5136”,让裁判亮出了9.5分的高分。分析:句中的引号表示有特殊的含义,起到强调作用。二、综合性学习
-
6. 综合性实践活动
本报北京7月1日电 7月1日上午,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各界代表7万余人以盛大仪式欢庆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过去一百年,中国共产党向人民、向历史交出了一份优异的答卷。现在,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又踏上了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中国共产党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百年恰是风华正茂。回首过去,展望未来,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有全国各族人民的紧密团结,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一定能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一定能够实现。习近平讲话结束时,全场起立,现场响起长时间热烈掌声。大会在雄壮的国际歌声中结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克强主持庆祝大会。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栗战书、汪洋、王沪宁、赵乐际、韩正,国家副主席王岐山出席。
(1)、请为这则新闻拟写一个标题(30字以内)。(2)、班级开展“我把青春献给党”主题班会,请你写四个整齐的语句,表达对党的深情。三、现代文阅读
-
7. 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令人忧虑:不阅读的中国人
我坐在从德国法兰克福飞往上海的飞机上。正是长途飞行中的睡眠时间,机舱已熄灯,我蹑手蹑脚地起身去厕所。座位离厕所比较远,我穿过很多排座位,吃惊地发现,我同时穿过了很多排ipad——不睡觉玩ipad的,基本上都是中国人,而且他们基本上都在打游戏或看电影,没见有人读书。
这一幕情景一直停留在我的脑海里。其实在法兰克福机场候机时,我就注意到,德国乘客大部分是一杯咖啡、一份报纸、一本书,或者一部kindle、一台笔记本,安静地阅读或工作。中国乘客中也有阅读和工作的,但不太多——大部分人或者在穿梭购物,或者在大声谈笑和比较价格。在欧洲,火车的速度也许已经没有中国快,火车站的现代化程度也许不再领先,但大部分人是在阅读中度过等待的时间,即使打电话也是轻声细语,生怕吵到了身边乘客宁静的阅读。
当然,我知道中国人并不是不读――很多年轻人几乎是每10分钟就刷一次微博或微信,从中获取有用的信息。但微博和微信的太过流行也让我担心,它们会不会塑造出只能阅读片段信息、只会使用网络语言的下一代?
当然,网络侵蚀阅读是一个全球化的现象,并不只是中国才有。但有阅读习惯的人口比例在中国庞大的人口当中,显得尤其稀少。我其实更想说的是,当下的中国,缺少那种让人独处而不寂寞、与另一个自己――自己的灵魂――对话的空间。生活总是让人疲倦,我们都需要有短暂的“关机”时间,让自己只与自己相处,阅读,写作,发呆,狂想,把灵魂解放出来,再整理好重新放回心里。
(链接一)
世纪老人巴金曾经说过:“我们有一个丰富的文学宝库,那就是多少作家留下的杰作,它教育我们,鼓励我们,要我们变得更好,更纯洁,更善良,对别人更有用。文学的目的就是要人变得更好。
读文学经典惟一的目的是陶冶我们的性情,开拓我们的精神空间——你坐在小屋里,打开书,就可以突破时空的限制,与千年之远、万里之外的人与生物,宇宙的一切生命进行朋友般的对话,达到心灵的契合,获得精神的真正自由。坚持读下去日积月累地潜移默化,你会发现,你变了,像巴金老人说的那样,“变得更好”了。
名作(经典)的真正魅力要你去发现,通过你的感受、体验、想象而内化为你的精神。一切决定于你自己。年轻的朋友,打开书,请读吧。
(节选自钱理群《我们为什么要读经典》)
(链接二)
德国的父母从孩子出生就开始培养他们对书籍的兴趣。很多孩子人生的第一个玩具就是图书。父母还会在每天睡前为他们读书或和他们一起阅读。德国的小学生每天上课时间并不多,通常中午或下午2点左右就放学了,而图书馆会在课余时间为他们举办各种朗读活动。中学时代老师会布置主题性作业,需要学生大量阅读材料书籍以便完成作业。
(摘自网络,有删改)
(链接三)
几乎每一个德国家庭,都有书架,或设在书房,或摆放于客厅,似乎成为了家里的一件装饰,但很多德国人的书架上的书,他们几乎全部都阅读过。德国每个家庭平均藏书近300册,人均藏书一百多册。他们认为,“一个家庭没有书籍,等于一间房子没有窗户”。
(摘自网络,有删改)
(链接四)
德国是个极度“无聊”的国家,你看不到晚上10点还有人在饭店里吃得热火朝天的,你也很难每天见到人们兴高采烈的满大街狂欢,年轻人也并不经常聚拢在一起玩耍撒欢,整个德国给人的感觉就是一种安静的氛围,在这里人们无聊得只能看书了……
所以这个“无聊”的国家出了很多的哲学家、思想家作家和诗人……也因为读书才变得民富国强,这一切都与德式阅读息息有关。
(摘自网络,有删改)
(1)、根据材料,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德国人在机场、火车站因为没事干,所以在阅读中度过等待的时间。 B、阅读经典可以一挥而就,打开书阅读,就可以变得更好,更纯洁…… C、德国中学生课业很重,学生需要大量阅读材料书籍以便完成主题性作业。 D、德国人很重视书籍,他们认为,“一个家庭没有书籍,等于一间房子没有窗户”。(2)、关于“令人忧虑”的现状,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部分国人空闲时间不读书,爱玩手机,受电子科技产品的诱惑。 B、人们往往一杯咖啡、一份报纸、一本书……就能安静地阅读或工作。 C、在全球化大环境下,年轻人受网络阅读,碎片化阅读的侵蚀。 D、人们缺少那种让人独处而不寂寞、与自己灵魂对话的空间和意识。(3)、对“文学的目的就是要人变得更好”理解不正确一项是( )A、有丰富的文学宝库,是许多作家留下的杰作。 B、它们教育我们,鼓励我们,要我们变得更好。 C、它们要我们更纯洁,更善良,对别人更有用。 D、它们陶冶我们的性情,开拓我们的精神空间。8. 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智慧停车,这一概念试图通过技术支持,实现在线查询和泊位预订,并支持诱导停车、反向寻车、智能支付。发展智慧停车,首要目的就是解决停车信息不对称。2015年《中国城市智慧停车指数报告》有过这样一组数据:北上广深停车位平均缺口率达76.3%,而停车场泊位平均空置率却高达44.6%。车位绝对缺口与相对利用不足并存的状况足够说明:加强停车位的供给固然关键,但盘活车位资源的作用同样不可小觑。
近两年来,智慧停车已经迎来了一轮大发展。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已有超过200家企业研发了各种智慧停车APP。然而诸多实践也表明,技术固然是化解难题的手段,真正的推广却离不开“兼容”。因为企业分头行动,城市内部“山头林立”、数据彼此独立,用户不方便,城市管理也难以升级,停车也就难以真正“智慧”。能不能建立一个城市级智慧停车系统?这是哈尔滨的考虑。面对千万级人口、超160万辆乘用车,不亚于京沪的拥堵程度,哈尔滨城投集团通过联合优先科技股份公司,充分运用互联、物联、地磁传感、近场支付等技术,搭建了一个实时化、可视化的城市级智慧停车平台,为国内解决停车难问题提供了一个有益的创新样本。
停车问题一头直通动态交通,一头扎进社区,甚至路内路外的管理方式都不尽相同。智能停车面临各种权利关系的界定与处理,涉及一个城市的综合治理问题。具体而言,泊位的普查与认证最为关键,没有完备的基础数据,后续管理无从谈起;管理短板也必须补上,只有避免“路面归交警、小区不要紧”的治理空白,才不会涌现“见缝插针”式的乱停放。再比如,有学者提出可以利用社区白天闲置车位实现车位共享,但增收的停车费如何共享,却有赖于更完善的业主委员会治理。这一系列问题都表明:解决停车难,仅有一个城市级的智慧交通基础架构还不够,关键要有一个政府、企业、社会、个人相调适的智慧治理架构。
智慧停车系统的目标,绝不止于方便停车,更在于有效调节车流,这便需要人们直面一个烧脑的思考题:停车管理到底是公益还是生意?从2015年底国家发改委推行“不同区域、不同位置、不同车型、不同时段停车服务差别收费”来看,停车费尤其是民营资本独资的停车场收费已经放开;然而因为担心乱收费,各地对停车费的事实价格管制依然存在。智慧停车,能否实现明码标价之下的价格浮动,助推各地突破价格管理的矛盾心态?这可能是影响停车智慧程度的一个重要环节。
应该说,加快发展智慧停车已经成为建设智慧城市的重要子课题,考验着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更检验着城市运用“互联网+交通管理”的现代化治理能力。如果每一个城市都能落实城市级的智慧停车方案,不仅有助于化解停车不便带来的心塞,也有望纾解城市交通拥堵,让城市多点从容。
(摘编自何鼎鼎《智慧停车,让城市更从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发展智慧停车,首要目的就是解决停车信息不对称问题,盘活车位资源远比加强停车位的供给更重要。 B、智慧停车,离不开技术支持,但真正的推广却离不开“兼容”,建立一个城市级智慧停车系统有利于解决停车难问题。 C、解决停车难,仅有一个城市级的智慧交通基础架构还不够,关键还要有一个政府交通部门的智慧治理架构。 D、实现明码标价之下的价格浮动,助推各地突破价格管理的矛盾心态,是影响停车智慧程度的重要环节。(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先阐释智慧停车的内涵,然后从建立城市级智慧停车系统和智慧治理架构以及停车收费管理等方面,多层次论述了智慧停车这一创新管理手段。 B、第二段通过哈尔滨搭建城市级智慧停车平台这一例证,论述实现智慧停车是一项系统工程,同时证明建立城市级智慧停车系统的可行性。 C、第三段通过列举泊位普查认证、管理短板、停车收费等一系列具体问题,归纳推理出智慧停车所要面临的关键所在。 D、第四段对智慧停车系统目标的定位,旨在论证智慧停车目的在于有效调节车流,而非方便停车,从而使论述走向了深入。(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智慧停车,其智慧不只体现在对互联网等信息技术的运用上,还体现在智慧化综合管理上。 B、如果拥有更加完善的业主委员会治理,解决好停车费共享问题,社区白天闲置的车位实现共享的设想就可能变为现实。 C、发展智慧停车是建设智慧城市的重要方面,它检验着城市运用“互联网+交通管理”的现代化治理能力。 D、城市级的智慧停车方案如果得到落实,既解决了停车难的问题,也解决了城市交通拥堵的大问题,让城市多一份从容。9.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笔墨历史
余秋雨
①在山水萧瑟、岁月荒寒的家乡,我度过了非常美丽的童年。千般美丽中,有一半,竟与笔墨有关。
②那个冬天太冷了,河结了冰,湖结了冰,连家里的水缸也结了冰。就在这样的日子,小学要进行期末考试了。破旧的教室里,每个孩子都在用心磨墨。磨得快的,已经把毛笔在砚石上舔来舔去,准备答卷。那年月,铅笔、钢笔都还没有传到这个僻远的山村。
③磨墨要水,教室门口有一个小水桶,孩子们平日上课时要天天取用。但今天,那水桶也结了冰,刚刚还是用半块碎砖砸开了冰,才抖抖索索舀到砚台上的。孩子们都在担心,考试到一半,如果砚台结冰了,怎么办?
④这时,一位乐呵呵的男老师走进了教室。他从棉衣襟下取出一瓶白酒,给每个孩子的砚台上都倒几滴,说:“这就不会结冰了,放心写吧!”
⑤于是,教室里酒香阵阵,答卷上也酒香阵阵。我们的毛笔字,从一开始就有了李白余韵。其实岂止是李白。长大后才知道,就在我们小学的西面,比李白早四百年,一群人已经在蘸酒写字了,领头那个人叫王羲之,写出的答卷叫《兰亭序》。
⑥我上小学时只有四岁,自然成了老师们的重点保护对象。上课时都用毛笔记录,我太小了,弄得两手都是墨,又沾到了脸上。因此,每次下课,老师就会快速抱起我,冲到校门口的小河边,把我的脸和手都洗干净,然后,再快速抱着我回到座位,让下一节课的老师看着舒服一点。但是,下一节课的老师又会重复做这样的事。于是,那些奔跑的脚步,那些抱持的手臂,那些清亮的河水,加在一起,成了我最隆重的书法入门课。如果我写不好毛笔字,天理不容。
⑦后来,学校里有了一个图书馆。由于书很少,老师规定,用一页小楷,借一本书。不久又加码,提高为两页小楷借一本书。就在那时,我初次听到老师把毛笔字说成“书法”,因此立即产生误会,以为“书法”就是“借书的方法”。这个误会,倒是不错。
⑧学校外面,识字的人很少。但毕竟是王阳明、黄宗羲的家乡,民间有一个规矩,路上见到一片写过字的纸,哪怕只是小小一角,哪怕已经污损,也万不可踩踏。过路的农夫见了,都必须弯下腰去,恭恭敬敬捡起来,用手掌捧着,向吴山庙走去。庙门边上,有一个石炉,上刻四个字:“敬惜字纸。”石炉里还有余烬,把字纸放下去,有时有一朵小火,有时没有火,只见字纸慢慢焦黄,熔入灰烬。家乡近海,有不少渔民。哪一季节,如果发心要到远海打鱼,船主一定会步行几里地,找到一个读书人,用一篮鸡蛋、一捆鱼干,换得一叠字纸。他们相信,天下最重的,是这些黑森森的毛笔字。只有把一叠字纸压在船舱中间底部,才敢破浪远航。那些在路上捡字纸的农夫,以及把字纸压在船舱的渔民,都不识字。
⑨不识字的人尊重文字,就像我们崇拜从未谋面的神明,是为世间之礼、天地之敬。
⑩这是我的起点。
(选自《中国文脉》,有删改)
(注释)①余秋雨,1946年8月23日出生于浙江余姚,中国著名文化学者,理论家、文化史学家、散文家。余秋雨以擅长写历史文化散文著称,他的散文集《文化苦旅》在出版后广受欢迎。此外,他还著有《中国文脉》《山河之书》《千年一叹》等作品。
(1)、阅读全文,请简要概括文中写的作者童年在学校读书时发生的与笔墨有关的主要事件。①为了观台不结冰,老师滴酒入墨让我们蘸酒写字。
②
③
(2)、第⑥段中的画线句很有表现力,请简要分析。(3)、对于作者写乡人敬重字纸的意图,下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凸显了家乡所有人对字纸文化的尊重。 B、强调了家乡农夫渔民都苦于不认识字。 C、表现了作者家乡具有浓厚的文化氛围。 D、给予了作者喜爱读书、写作的启蒙熏陶。(4)、联系注释,请谈谈你对文章结尾“这是我的起点”这句话的理解。四、对比阅读
-
10. 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
己卯上元① , 予在儋州② , 有老书生数人来过,曰:“良月嘉夜,先生能一出乎?”予欣然从之,步城西,入僧舍,历小巷,民夷③杂揉,屠沽④纷然。归舍已三鼓矣。舍中掩关熟睡,已再⑤鼾矣。放杖而笑,孰为得失?过⑥问先生何笑,盖自笑也。然亦笑韩退之钓鱼⑦无得,更欲远去,不知走海者未必得大鱼也。
(苏轼《书上元夜游》)
(注释)①上元:农历正月十五。②儋州:苏轼被贬之地,现属海南。③民:指汉族。夷:指当地少数民族。④屠沽:泛指市井中做生意的人。⑤再:同“在”。⑥过:苏轼的小儿子。⑦韩退之钓鱼:韩愈曾在诗中借钓鱼钓不着大鱼,埋怨水太浅,要另觅垂钓之处,暗指自己境遇不好,不得志。
(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遂至承天寺 遂:于是,就 B、怀民亦未寝 寝:睡觉 C、有老书生数人来过 过:经过 D、归舍已三鼓矣 鼓:动词,击鼓(2)、下列对两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月色人户,欣然起行”八个字,高度概括了作者在寂寞夜晚难得的喜悦与兴奋。 B、乙文中“笑韩退之”是笑韩愈被贬后不能看破人生得失,不能做到随遇而安。 C、甲、乙两文分别用凝练的笔墨描写了庭中夜色之美和上元之夜的繁华景象、祥和淳朴的民风。 D、甲、乙两文都表现了作者被贬后抑郁不能排遣,追求解脱而不得的苦闷心情。(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①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②然亦笑韩退之钓鱼无得,更欲远去,不知走海者未必得大鱼也。
五、诗歌鉴赏
-
11. 诗歌鉴赏
黄鹤楼
(唐)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滕王阁诗
(唐)王勃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1)、下列对这两首诗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黄鹤楼》前四句抒写人去楼空、世事沧桑的感慨。两个“空”字分别突出空间的虚无和时间的邈远。 B、《黄鹤楼》五、六句描写登楼所见之景,天地之间阳光朗照,远远望去,连天的衰草凄清荒芜。 C、《滕王阁诗》第一句开门见山,用质朴苍老的笔法,点出了滕王阁的形势并遥想当年滕王李元婴兴建此阁时的豪华繁盛的宴会的情景。 D、《滕王阁诗》情景交融,三、四句写滕王阁周遭的景物与气氛。当年欢宴歌舞的主人们俱已逝去,滕王阁显得冷清寂寥,朝暮相伴,惟有云朵雨点,渲染了一种苍茫、凄冷的气氛。(2)、下列对这两首诗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崔颢的《黄鹤楼》被评价是:唐人七律第一,所以这是一首完全符合格律诗特点的七言律诗。 B、结合格律诗齐言、平仄、押韵、对仗的特点来看,王勃的《滕王阁诗》并不是一首真正的七言律诗。 C、《黄鹤楼》情景交融,融情于景,七、八句将“乡愁”之情与“日暮”“烟波”之景相交融,由景生情,更增添了浓浓的乡愁。 D、两首诗都是诗人登楼有感而作,都传达了物是人非,人生盛衰无常而宇宙、自然永恒的感慨。六、句子默写
-
12. 按要求写出相应诗句。
①东皋薄暮望,。(王绩《野望》)
② , 万里送行舟。(李白《渡荆门送别》)
③悬泉瀑布,。(郦道元《三峡》)
④晴川历历汉阳树,。(崔浩《黄鹤楼》)
⑤ , 谁家新燕啄春泥。(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⑥ , 归雁入胡天。(王维《使至塞上》)
七、名著阅读
-
13. 名著阅读
埃德加·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不论我们对这一事件的动机及政治背景作何评论,都必须承认这一点,在西安进行的这场军事政变时机抓得很好,执行得也十分利落……使中国最终站到了即将来临的世界反法西斯斗争一边。”
(1)、下列对《红星照耀中国》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红星照耀中国》是1936年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深入根据地,切实了解中国共产党人的生活经历和革命精神后,根据采访和考察完成的一部报告文学。 B、文段中作者所说的“这场军事政变”是指张学良、杨虎城为了获得绝对的军事领导权于1936年发动的“西安事变”。 C、《红星照耀中国》深入分析和探究了“红色中国”产生、发展的原因,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做了客观的评价。 D、《红星照耀中国》介绍和评价了多位红军领袖。其中,朱德是一位喜欢运动和读书、大勇大智、忠于党的事业,为革命甘愿丢弃个人财富和地位的共产党人,同时也是一位作战经验丰富、杰出的军事家。(2)、请分析为什么《西行漫记》会成为许多国家的畅销书?八、作文
-
14. 你留意过窗外的景物吗?或许是生机盎然的田园,或许是车水马龙的道路,或许是花木茂盛的园圃,或许是小伙伴们玩耍的场地……
请以“窗外”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文体自选(诗歌、戏剧除外);②不少于600字;③不得抄袭,不得套作;④文中不得出现与考生相关的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等。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