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中考科学第一轮专题复习:机械运动

试卷更新日期:2021-12-02 类型:一轮复习

一、单选题

  • 1. 如图所示,物块在拉力F的作用下沿斜面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物块的相关科学量随时间变化规律的图像正确的是( )

    A、 B、 C、 D、
  • 2. 如图所示,是利用每秒闪光10次的照相装置拍摄到的四个物体运动的闪光照片(友情提示:图中的黑点表示物体)其中可能受到平衡力作用的物体是(   )
    A、 B、 C、 D、
  • 3. 我国古代有位诗人写下动人的诗句:“满眼风波多闪灼,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在“看山恰似走来迎”和“是船行”这两句诗中,被诗人选作参照物的分别是( )
    A、风和水 B、地面和船 C、船和山 D、水和地
  • 4. 在学校运动会上,小明参加的项目是百米赛跑。起跑后,小明越跑越快,最终以12.5s的优异成绩获得冠军。关于上述小明的百米赛跑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明在前50m一定用了6.25s B、小明每秒钟通过的路程都是8m C、小明的平均速度是8m/s D、小明的平均速度是8km/h
  • 5. 我们在乘坐动车时有过这样的体验:看着对面的列车,感觉自己的车子在移动,等对面的列车驶过,却发现自己的车并没有移动。下列关于这个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对面车里的人,感觉我们的车是静止的 B、以站台为参照物,对面的车是静止的 C、以旁边静止的车为参照物,自己的车是静止的 D、以站台为参照物,自己的车是运动的
  • 6. 如图是英国的业余摄影师Le—May用相机记录下了一只黄鼠狼骑在一只啄木鸟背上飞行的场景,关于啄木鸟驮着黄鼠狼向前飞行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以黄鼠狼为参照物,啄木鸟是运动的 B、以啄木鸟为参照物,黄鼠狼是静止的 C、以地面为参照物,啄木鸟是运动的,黄鼠狼是静止的 D、以地面为参照物,黄鼠狼和和啄木鸟都是静止的
  • 7. 甲、乙两同学沿平直路面步行,它们运动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所示,下面说法中错误的是(   )

    A、8s末甲、乙两同学速度相等 B、第6s乙的速度小于甲的速度 C、0s∼8s内,甲、乙两同学运动的路程相等 D、4s∼8s内,甲、乙同学都作匀速直线运动
  • 8. 一运输机参加某次抗震救灾时,在沿水平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的过程中,间隔相同时间先后从飞机上静止释放三个相同的物资。若不计空气阻力,且地面水平,那么,在地面上看,能正确表示物资在空中的排列情况和着地位置的图示组合是(   )

    A、①⑥ B、②⑤ C、③④ D、①④
  • 9. 传统的漂流需要筑坝蓄水,受降雨变化影响很大。近期各大景区都推出了新型玻璃栈道漂流,此漂流只需在玻璃栈道内加入少量水,就可以让橡皮艇在玻璃栈道内快速滑下(见右图)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在玻璃栈道内加入少量水主要是为了减小下滑时橡皮艇受到的摩擦力 B、橡皮艇加速下滑,说明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C、以下滑时的橡皮艇为参照物,旁边的树木是静止的 D、人坐在橡皮艇上,橡皮艇凹陷说明力能改变物体的形状
  • 10. 甲、乙从同一地点同时向相同方向做直线运动,他们通过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由图像可知错误的是( )

    A、在0~10s内,甲同学比乙同学运动的快 B、两同学在距离出发点100m处相遇 C、在10s~20s内,乙同学是静止的 D、在0~10s内,乙同学的速度为10m/s
  • 11. 甲、乙两人同时沿同一直线开始做匀速直线运动,其中甲的s-t图象如图所示,乙的速度为1米/秒。若运动3秒时两人相距1米,则甲、乙两人出发点之间的距离不可能是(    )

    A、6.8米 B、4.8米 C、2.8米 D、0.8米
  • 12. 五一假期,小黄一家坐高铁外出旅行。当高铁在平直的轨道上作匀速直线运动时,下列情形与实际不相符的是(   )
    A、发现路边的树在后退 B、桌上饮料杯内液面呈水平状 C、用弹簧秤测重力结果不变 D、竖直上抛的小球落到身后
  • 13. 如图所示。质量相同的甲、乙两物体,分别在竖直向上的拉力作用下,从同一位置同时向上运动,两物体运动的s- t图象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第4秒时两者相距12米 B、甲受到的拉力比乙受到的大 C、甲做速度为1米/秒的匀速运动 D、以甲为参照物,乙在向下运动
  • 14. 6月17日,我国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升空。如图为神舟十二号发射升空过程中,乘员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被固定在舱内的情景。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以地面为参照物,航天员是静止的 B、以聂海胜为参照物,刘伯明是运动的 C、以神舟十二号为参照物,航天员是静止的 D、以不同物体为参照物,航天员都是运动的
  • 15. 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驶,其路程和时间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在AB段作匀速直线运动 B、在BC段的速度为80km/h C、在AB段的速度大于CD段 D、第1小时内通过的路程为80km
  • 16. 估测是科学中常用的一种方法,也是一个 人科学素养的体现。下列是小棉同学对一些科学量的估测,其中符合实际的是(    )
    A、普通中学生的重力约为2000牛 B、奥运会男子百米跑的平均速度约为20米/秒 C、地球自转一周时间约为12小时 D、两层报纸平铺在桌面上,对桌面的压强约为1帕
  • 17. 传统的漂流需要筑坝蓄水,受降雨变化影响很大。近期各大景区都推出了新型玻璃栈道漂流,此漂流只需在玻璃栈道内加入少量水,就可以让橡皮艇在玻璃栈道内快速滑下(见图)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在玻璃栈道内加入少量水主要是为了减小下滑时橡皮艇受到的摩擦力 B、橡皮艇加速下滑,说明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C、以下滑时的橡皮艇为参照物,旁边的树木是静止的 D、人坐在橡皮艇上,橡皮艇凹陷说明力能改变物体的形状
  • 18. 在早晚高峰,城市交通拥堵日益常态化,共享单车的面世避免了人们长时间堵在路上,节能省时。下列关于中学生骑共享单车上学的情形中说法正确的是(   )

     

    A、在水平地面上匀速骑行时摩擦力保持不变 B、普通中学生骑行最大速度一般可以达到50m/s C、不蹬脚踏板,车速越来越慢是因为惯性越来越小 D、骑行过程中,中学生相对于身上背的书包是运动的
  • 19. 小李和小王两同学进行跑步比赛,他们讨论比赛方案。小李说:“我们跑相同的路程,看谁用的时间短,短者为胜。”小王说:“我们都跑相同的时间,看谁跑的路程长,长者为胜。”对他们说的方案你认为(   )
    A、只有小李的方案可行 B、只有小李的方案可行 C、两个方案都行 D、两个方案都不行
  • 20. 无人机在抗击疫情期间大显身手,特别在航拍监控方面,被称为会飞的照相机。如图在一次拍摄中,小郑感觉树梢在竖直向上运动,他选择的参照物是(   )

    A、地面 B、树梢 C、站在地上的人 D、无人机

二、填空题

  • 21. 甲、乙两辆汽车在水平路面上同时向西行驶,路程-时间图像如图所示,则乙车的速度是_m/s;两车行驶过程中,若以甲车为参照物,乙车向运动。(填“东”或“西”)

  • 22. 小球沿一曲面滚动,间隔相等时间所拍摄的照片如图所示,可知小球的运动速度是。小球受。(填“平衡力”或“不平衡力”)

  • 23. 某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羽毛球和小金属球来研究“空气阻力和速度的关系” 。取三个相同的羽毛球,每个羽毛球的质量为m,并编号为甲、乙、丙,其中在乙羽毛球内固定 3 倍于羽毛球质量的小金属球,在丙羽毛球内固定 8 倍于羽毛球质量的小金属球。然后让它们从不同高度分别自由落下,并以竖直砖墙为背景,当进入竖直砖墙的区域时,用数码相机自动连续拍摄的方法记录羽毛球的运动过程。如图是其中的一段。请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对于图中的这段运动过程.甲、乙、丙羽毛球所做的运动都是运动。假设甲羽毛球下落的速度为v,则乙羽毛球下落的速度为
    (2)、对于图中的这段运动过程.丙羽毛球下落时受到空气阻力大小为
  • 24. 糖糖同学早上以2m/s的速度匀速步行去巴蜀中学。走了30min时,爸爸立即以10m/s的平均速度从家开车追上了糖糖,追上后糖糖搭上爸爸的车继续前进。到达学校大门,她发现比平时走路早到1min。问糖糖在路上步行了min才遇到爸爸的车。糖糖家到学校的距离为m。
  • 25. 如图(a),停在公路旁的公安巡逻车利用超声波可以监测车速:巡逻车上测速仪发出并接收超声波脉冲信号,根据发出和接收到的信号间的时间差,就能测出车速。在图 (b)中,P1、P2是测速仪先后发出的两次超声波信号,n1、n2分别是测速仪检测到的P1、P2经反射后的信号。设测速仪匀速扫描,n1与n2之间的时间间隔为1.6秒,超声波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为340m/s,假设被测汽车沿直线匀速行驶,则从第一次发出信号到第二次接收到信号,超声波传播的路程是m;待测汽车的行驶速度为 m/s。

  • 26. 9个小球等间距排成一列,总长度为L,沿水平面速度v0向右匀速运动。后依次过斜坡AB后运动到另一个足够长的水平面上运动,各小球通过斜坡前后的速度变化如图乙所示,已知1个小球到达斜坡底端B时,第5个小球刚好运动到顶端A,不计摩擦并忽略球的大小,则每个小球通过斜坡的时间为 ,斜面的长度为 m,最终9个小球分布的总长度为 m。

  • 27. 如图所示,在竖直平面内,长为1m的直杆AB的A端紧靠在竖直的墙面上,B端可以沿水平地面运动.现使B端匀速向右运动,从AB杆与竖直墙面的夹角为30°时开始,到AB杆与竖直墙面的夹角为60°时结束,此过程中直杆AB的中点P经过的路程为m(精确到0.01m),A端运动的速度大小(选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 28. 周末小华和哥哥在学校操场进行体育比赛。小华跑步,哥哥骑自行车,比赛看谁先到达140m处的终点,他们运动的s-t图像如图所示。从图像信息可知,小华起跑后一直做运动,哥哥从启动到静止全程平均速度为m/s,哥哥追上小华时通过的路程是m。

  • 29. 一小船在河中逆水划行,经过某桥下时,一草帽落于水中顺流而下,半小时后划船人才发觉,并立即掉头追赶,结果在桥下游8km处追上草帽,则水流速度的大小为。(设船掉头时间不计,划船速率及水流速率恒定)
  • 30. 小柯和小桥从同一地点出发,同时开始向东运动,小柯运动的距离与时间关系图像如图中实线部分 ABCD 所示, 小桥运动的距离与时间的关系图像如图中虚线部分 AD 所示。则小柯和小桥在出发后第秒时第一次相遇,在第 4-5 秒内,小柯相对于小桥向(填“东”或“西”)运动。

三、解答题

  • 31. 某两同学想测量一卷录像带的播放速度。考虑到录像带长度和播放时间均很长,不可能将胶带全部放开拉直了再某两同学想测量一卷录像带的播放速度。考虑到录像带长度和播放时间均很长,不可能将胶带全部放开拉直了再用尺测量长度和播放时间。该同学的方法是:首先测量磁带最外层的半径为3.05cm,内层塑料圆盘半径为0.95cm。然后拉开部分磁带测出它的长度为l=6m,此时磁带外半径由一开始的3.0cm减小到2.95cm,将录像带还原整理好后,让其正常工作2950秒,此时磁带最外层的半径变为2.85cm。已知带子播放的速度不变。求:

    (1)、录像带的播放速度为多少厘米/秒?
    (2)、整个带子全部播放完需多少分钟?
  • 32. 甲、乙两辆车在同一直轨道上向右匀速行驶,甲车的速度为 v1=16m/s ,乙车的速度为 v2=12m/s ,乙车在甲车的前面。当两车相距 L=6m 时,两车同时开始刹车,从此时开始计时,甲车以 a1=2m/s2 的加速度刹车, 6s 后立即改做匀速运动,乙车刹车的加速度为 a2=1m/s2

    求:

    (1)、从两车刹车开始计时,甲车第一次追上乙车的时间;
    (2)、两车相遇的次数;
    (3)、两车速度相等的时间。
  • 33. 汽车已成为许多人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行车安全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如图所示,有两条机动车道,每车道宽3.6m。一辆长为4.5m,宽1.8m的轿车以54km/h的速度由南向北匀速行驶在左侧机动车道正中间,如图中A所示。此时,一辆长为1.8m的自行车突然从图中C点横穿机动车道,自行车与轿车在南北方向的距离为s=22.5m,不考虑轿车和自行车车速和方向变化,以及制动情况,求:

    (1)、若自行车以6m/s的速度横穿机动车道,则自行车完全通过两条车道的时间是多少s?
    (2)、若自行车的车头与这辆轿车的车尾刚好相撞,则自行车的速度为多少m/s?
    (3)、自行车车速只有在什么范围内才能避免与这辆轿车相撞?
  • 34. 某处地面发生浅层地震。地震产生两种不同的地震波,一种是振动和地面平行的(纵向波),一种是振动和地面垂直(横向波),甲地震台先接受到纵向波,然后接受带横向波,两者之间的时间间隔是4s,乙地震台也经历同样的情况,而时间间隔为10s,已知甲和乙之间的直线距离为34.8km,纵向地震波的速度为4km/s,横向地震波的速度为2km/s,利用以上的数据,求:
    (1)、震中和甲处之间的距离为多少?
    (2)、震中和甲处的连线与震中和乙处的连线之间的夹角为多少?
  • 35. 为提高冰球运动员的能力,教练员经常要求运动员做击球训练和追球训练。在冰面上与起跑线距离30m处设置一个挡板,如图。做击球训练时,运动员从起跑线将冰球往挡板方向水平击出,冰球运动时的速度大小不变,运动方向始终垂直于起跑线和挡板,遇到挡板后立即垂直于挡板反弹回来,反弹时速度变为碰撞前的一半,教练员帮助计时。某次击球,球从被击出到回到起跑线用时3s。求:

    (1)、请计算冰球被击出时的速度大小。
    (2)、设冰球每次被击出时速度大小都同第(1)问中的一样。做追球训练时,冰球被击出的同时,运动员立即垂直于起跑线出发追击小球,已知运动员的速度大小为刚击出的冰球速的1/3,且大小不变,请通过计算确定运动员在离挡板多远处能接到球。
    (3)、运动员接球后,在原地击球以第(1)问的速度将冰球往挡板方向水平击出,运动方向始终垂直于起跑线和挡板,击出的瞬回,运动员立即往起跑线方向匀速运动,若运动员比冰球先到达起跑线,则运动员的速度至少大于多少?

四、实验探究题

  • 36. 有同学在网上看到一段视券,视频中瓶子正在“跳舞”,瓶子也能“跳舞"吗?于是他动手实验来证明网上的视频是真是假。准备了几只塑料瓶,吸管、美工刀、剪刀、纸、笔、秒表等器材。进行下列实验:

    实验1:将瓶子颈部剪掉,在上端下方1厘米处,打了两个洞,把细线穿进两个洞,打了个结,使它可以悬挂,又在瓶子底部2厘米处面对面穿了两个小孔,把吸管插入,剪去多余部分,露出瓶外2厘米长,并朝着右下方30 度角左右,然后将他悬挂起来,从上往瓶子中倒水,当水浸没小孔,从吸管中流出时,发现瓶子真的跳起来了,并且往顺时针方向转圈(如图),又同样重复了两次,结果都一样。那转圈的速度与什么因素有关呢?他作出了假设,并又进行了下列实验:

    实验2:又拿了第二、第三、第四只瓶子,同样在瓶子底部2厘米处分别打3个、4个、6个孔,每孔插入1根吸管,插入的吸管个数分别为3根、4根和6根。重复上述做法,同样每只瓶子做三次,测出运动一周的时间并记录。实验数据记录汇总如下:

    吸管数

    第一次时间(s)

    第二次时间(s)

    第三次时间(s)

    平均时间(s)

    瓶子周长(cm)

    运动速度(cm/s)

    2

    6.2

    6.0

    6.5

    6.23

    20

    3.21

    3

    5.1

    4.7

    4.9

    4.9

    20

    X

    4

    3.8

    3.7

    4.0

    3.83

    20

    5.22

    6

    1.9

    1.5

    1.6

    1.67

    20

    11.98

    回答下列问题:

    (1)、上表中X处的数据是
    (2)、实验2基于的假设是
    (3)、当水从吸管中流出时,瓶子真的能跳起来,并且往顺时针方向转圈。这种现象涉及的主要科学知识是
    (4)、该同学认为这套装置还可以研究液体的压强有关内容,你认为可以研究液体压强与其的关系。
  • 37. 在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的实验中,小金选用了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实验步骤:①在水平面上依次铺上毛巾、棉布、塑料板;②将小车从斜面同一高度静止下滑至斜面底端,并 继续滑行;③用数据传感器采集在3次实验中,从斜面同一高度静止下滑至斜面底端,并继续滑行至静止时小车速度大小的变化(如图乙所示),滑行至斜面底端时所需的时间均为 t0 。空气阻力忽略不计,请回答:

    (1)、小车在斜面上运动时,受到个力的作用。
    (2)、由步骤③的信息可知,小车从同一高度静止下滑,每次到达斜面底部时的速度是的(选填“相同”“不同”或“无法判断”)。
    (3)、若在平面上换上一种材料,使小车在其上运动时所受阻力为0,则小车从斜面底端开始运动过程中速度变化是怎样的?请在图中画出小车从斜面底部开始其速度v随时间t的变化图象。
  • 38. 如图所示是表面光滑、斜面倾斜程度可调的实验装置。小明用其探究“物体由静止沿光滑斜面下滑到底端的速度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他提出如下猜想:

    A.可能与物体质量有关;B.可能与斜面倾斜程度有关;C.可能与物体下滑起点的高度有关。

    可供选用的器材:质量不同的钢球若干,刻度尺,量筒,秒表。

    斜面倾斜程度

    较大

    较小

    实验次数

    1

    2

    3

    1

    2

    3

    小球从P运动到Q的时间1/s

    5.1

    5.0

    5.1

    5.1

    5.1

    5.0

    (1)、若用图甲装置探究猜想A,除秒表外,还要选用的器材是
    (2)、丙表格是利用一钢球探究猜想B,根据数据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3)、写出上述实验中产生误差的一种原因:
    (4)、如乙图所示,让小球从A点静止释放,运动到C点时,若一切外力消失,则小球会沿哪条路线继续运动,并写出你判断的依据。
  • 39. 某同学观察到下列现象,跳伞运动员在未打开降落伞时,下落很快,打开伞后,下落速度会减小;“瓢泼大雨”以很快的速度降落到地面,“毛毛细雨”则缓慢地飘落到地面。

    【查阅资料】物体从高空下落时,速度越来越大,所受阻力也越来越大,当阻力增大到与重力相等时,将以某一速度作匀速直线运动,这个速度被称为物质下落的收尾速度。

    【提出问题】物体从高空下落时的收尾速度与什么有关?

    【建立猜想】①可能与物体的体积有关。②可能与物体的有关。

    【设计方案】同学们经讨论后认为,可以用小球作为理想化模型来代替生活中的不规则物体作为研究对象进行探究。于是同学们决定取5个不同小的球进行实验,在相同环境条件下,分别从一定高度(足够高)由静止下落,来研究小球从高空下落时的收尾速度与哪些因素有关。

    小球编号

    1

    2

    3

    4

    5

    小球质量m(g)

    2

    5

    5

    5

    20

    小球半径r(m)

    0.05

    0.05

    0.10

    0.25

    0.20

    小球收尾速度v(m/s)

    16

    40

    10

    1.6

    【得出结论】

    ⑴比较2、3、4号小球的相关实验数据,可以得到的结论是

    ⑵根据表中数据,推测5号小球的收尾速度v=m/s

  • 40. 如图甲,静置于光滑的水平面上的物体,在水平向右的力 F 的作用下发生运动。运动过程中,各段路程 S 与力 F 大小的对应情况如图乙所示。据图回答:

    (1)、物体在 AB 段作(填“匀速”或“变速”)直线运动。
    (2)、若物体过C点后继续运动5米到D点,测得物体从A点到达D点时动能增加量为44焦耳,CD段受到的拉力大小不变,请你在图中补充完整CD段受力图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