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复习微专题28 神经调节

试卷更新日期:2021-11-24 类型:一轮复习

一、单选题

  • 1. 科研人员给予突触a和突触b的突触前神经元以相同的电刺激,通过微电极分别测量突触前、后两神经元的膜电位,结果如下图。据此判断正确的是(  )

    A、此类神经元静息状态下膜内电位比膜外低约70mV,此电位的产生与Na+外流有关 B、突触a和b分别为兴奋性突触和抑制性突触,原因是突触前膜释放的递质种类不同 C、神经递质释放至突触间隙,作用后即失活或者被清除,此项特点与酶相似 D、此神经冲动的传递过程经历了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转变过程不消耗能量
  • 2. 人脑中的多巴胺(DA)是一种能使大脑处于兴奋状态的神经递质,DA发挥作用后会被突触前膜的多巴胺转运体(DAT)回收至突触前膜重复利用。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A通过主动运输释放DA,该过程会消耗能量 B、DA和细胞B表面的受体结合会使其产生外正内负的电位 C、利用药物阻断多巴胺转运体的作用会抑制人脑产生兴奋 D、DAT的作用能避免DA持续作用使人脑长期处于兴奋状态
  • 3. 味觉是由溶解性化学物质刺激味觉感受器而最终在大脑皮层形成的感觉。研究表明,在拔除牙齿等手术引起周围神经损伤后,进行咀嚼等重复性温和运动可以逐渐增强受刺激组织的敏感性,使人的味觉得到改善。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拔除牙齿等手术破坏了形成味觉的反射弧 B、味觉的改善过程中可能有新的反射弧形成 C、咀嚼等重复性温和运动只能促进原有神经通路的恢复 D、味觉形成过程中有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
  • 4. 冰毒是一种强效的精神药品类毒品,它属于中枢神经兴奋药。冰毒可以通过作用于多巴胺能神经元突触前膜上的多巴胺转运体(DAT)起作用。DAT是一个双向载体,它的重要作用是将突触间隙的多巴胺重新摄入突触前膜的细胞质,从而终止多巴胺生理效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冰毒和DAT结合能够抑制突触间隙内多巴胺的重新摄入 B、多巴胺的合成、分泌以及向突触后膜转移都需要消耗ATP C、多巴胺作用于突触后膜会引起突触后膜电位发生改变 D、多巴胺是一种会使大脑产生愉悦感的神经递质
  • 5. 视杆细胞是感受弱光(如星光、月光等)刺激的细胞,其功能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是维生素A。弱光下,视杆细胞细胞膜上Na+通道开放,Na+经通道进入胞内。下列相关推测错误的是(   )
    A、和人相比,猫头鹰的视杆细胞数量较少 B、视杆细胞能接受弱光的刺激,产生兴奋 C、人体若缺乏维生素A,可能会引起夜盲症 D、弱光下,Na+进入视杆细胞属于协助扩散
  • 6. 闰绍细胞是脊髓前角内的一种抑制性中间神经元。已知破伤风毒素是破伤风杆菌产生的一种神经蛋白毒素,可以抑制闰绍细胞释放抑制性神经递质。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一个神经元可同时接受不同类型的神经递质 B、机体内,闰绍细胞的存在可防止肌肉过度兴奋 C、给予d处适宜刺激,兴奋可通过c处传至b处 D、机体感染破伤风杆菌后,可表现为肌肉痉挛
  • 7. 兴奋在细胞间的传递离不开神经递质。下列关于神经递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神经递质通常以突触小泡的形式储存于突触小体部位 B、神经递质可通过胞吐的方式从突触前膜释放到突触间隙 C、突触间隙中的神经递质到达突触后膜的过程中不消耗能量 D、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后必将引起突触后膜上的Na+通道开放
  • 8. 研究人员利用电压钳技术改变枪乌贼神经纤维膜电位,记录离子进出细胞引发的膜电流变化,结果如图所示,图a为对照组,图b和图c分别为通道阻断剂TTX、TEA处理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TEA处理后,只有内向电流存在 B、外向电流由Na+通道所介导 C、TTX处理后,外向电流消失 D、内向电流结束后,神经纤维膜内Na+浓度高于膜外
  • 9. 关于神经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大脑皮层言语区的H区神经细胞受损伤,患者不能听懂话 B、主动运输维持着细胞内外离子浓度差,这是神经细胞形成静息电位的基础 C、内环境K+浓度升高,可引起神经细胞静息状态下膜电位差增大 D、谷氨酸和一氧化氮可作为神经递质参与神经细胞的信息传递
  • 10. 在神经调节过程中,兴奋会在神经纤维上传导和神经元之间传递。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兴奋从神经元的细胞体传导至突触前膜,会引起Na+外流 B、突触前神经元兴奋可引起突触前膜释放乙酰胆碱 C、乙酰胆碱是一种神经递质,在突触间隙中经扩散到达突触后膜 D、乙酰胆碱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引起突触后膜电位变化
  • 11. 在t1、t2、t3时刻分别给予某神经纤维三次强度相同的甲刺激,测得神经纤维电位变化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t1时由于甲刺激的强度过小,无法引起Na+内流 B、t2、t3两次甲刺激可以累加导致动作电位的产生 C、实验表明动作电位的产生和刺激的强度密切相关 D、增大t3时甲刺激的强度,动作电位的峰值升高
  • 12. 如图甲所示,在神经纤维上安装两个相同的灵敏电表,表1两电极分别在a、b处膜外,表2两电极分别在d处膜的内外侧。在bd的中点c处给予一适宜刺激,相关的电位变化如图乙、丙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表2记录得到图乙所示的电位变化曲线 B、图乙①点时Na+的内流速率比②点时更小 C、图丙中④→⑤是复极化过程 D、图丙曲线处于⑤点时,图甲a处膜外表现为负电位
  • 13. “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心跳加快)”,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饿”是一种感觉,产生于大脑皮层的相应中枢 B、“慌(心跳加快)”是机体在能量供应不足时的一种保护反应 C、吃饭时口腔分泌的唾液淀粉酶,可将淀粉水解成还原糖 D、细胞吸收的葡萄糖直接进入线粒体彻底氧化分解供能

二、实验探究题

  • 14. 为探究酒精对动物行为的影响,某中学生物兴趣小组进行了以下系列实验。

    实验材料:蟾蜍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间脑蟾蜍,小滤纸片,任氏液,0.1% 、0.2%和 1%酒精,去甲肾上腺素(noradrenaline,NA),酚妥拉明(phentolamine,PT),1%硫酸溶液等。

    (要求与说明:间脑蟾蜍是指切除了大脑和部分间脑、相关机能正常的蟾蜍;任氏液为两栖类的生理盐水;3 种酒精浓度分别对应人血液中轻度、中度和重度酒精中毒的浓度;酒精、NA和 PT均用任氏液配制;NA是一种神经递质;PT是NA受体的抑制剂。实验条件适宜)

    实验过程与结果或结论:

     

    过程

    结果或结论

    实验1

    ①取蟾蜍坐骨神经-胖肠肌标本,分别检测动作电位大小、动作电位传导速率和肌肉收缩张力;②以1%酒精连续滴加标本5min 后,再分别检测上述指标。

    结果:

    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2

    ①用1%硫酸刺激间脑蟾蜍一侧后肢的中趾趾端,测定屈反射时长,然后用任氏液清洗后肢和间脑断面;②分别用含有50 μL的任氏液、不同浓度酒精的小滤纸片处理间脑断面,每次处理后重复①。

    结果的记录表格:________________。

    结论:酒精会显著延长屈反射时长,其数值随酒精浓度升高而变大。

    为了进一步研究酒精延长屈反射时长的机理,选取实验2中某一浓度的酒精用于实验3。

    实验3

    ①取5组间脑蟾蜍,用任氏液、NA、PT 和酒精等处理;②用1%硫酸刺激间脑蟾蜍一侧后肢的中趾趾端,测定屈反射时长

    结论:NA 与其受体结合,显著延长间脑蟾蜍的屈反射时长;酒精通过NA受体参与的途径,显著延长间脑蟾蜍的屈反射时长。

    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1结果可得出的结论是
    (2)、设计用于记录实验2 结果的表格:
    (3)、依据实验2、3 的结论,实验3 的分组应为;

    A组:任氏液;    

    B组:;    

    C组:

    D组:;   

    E组:

    (4)、酒后驾车属于危险的驾驶行为,由本实验结果推测其可能的生物学机理是

三、综合题

  • 15. 生物常在生命活动中努力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冬季人从开着空调的室内到寒风瑟瑟的室外时,会觉得寒冷,用文字和箭头的方式写出寒冷刺激产生冷觉的过程。此时血糖会在胰高血糖素的作用下(次“降低”或“升高”),胰高血糖素是由分泌,其作用的主要靶器官(细胞)是 , 血糖的相对稳定是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2)、为了有效防控疫情,社区或者学校都有通知并组织接种新冠疫苗,有的同学很害怕打针,在看见针头的时候就开始感到害怕、紧张,这属于反射,引起神经兴奋,大脑皮层感知信号后,会指导合成分泌 , 这说明
  • 16. G蛋白偶联受体调控着细胞对激素、神经递质的大部分应答。如图表示促甲状腺激素与靶细胞膜内侧的G蛋白偶联受体结合,活化G蛋白,进而引起细胞内一系列代谢变化的过程。请回答:

    (1)、促甲状腺激素是由细胞合成并分泌,通过运输至靶细胞,并与靶细胞膜上的G蛋白偶联受体特异性结合,该受体的化学本质最可能是
    (2)、图中过程①需要细胞质为其提供作为原料,催化该过程的酶是
    (3)、寒冷刺激时,图中的生物学效应指的是
    (4)、受寒冷刺激时,皮肤冷觉感受器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增强膜内将变为电位.在体温调节中枢的突触中,信号转换的一般方式是
  • 17. 如图为与相思豆有关的各种生理过程,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相思豆能感知外界的光照变化,调节细胞分裂素、脱落酸和赤霉素合成,保证其冬天(短日照)休眠、夏天(长日照)生长,调节机制如图甲。该过程中的光照属于信息,长日照能促进过程(请用图中序号表示),短日照能促进过程(请用图中序号表示)。
    (2)、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当过于剧烈,或人体自身的出现障碍,内环境稳态就会遭到破坏。图乙为相思豆种子产生的红豆因对人脑部神经冲动传递的干扰示意图。据图分析,多巴胺是一种(答物质名称)。红豆因可导致突触间隙中多巴胺含量 , 延长对脑的刺激,从而使人神经亢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