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生人教版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复习满分冲刺专题17 植物的呼吸作用

试卷更新日期:2021-11-22 类型:复习试卷

一、单选题

  • 1. 以下是几位同学对绿色植物生理过程的描述,正确的是(   )
    A、花粉从花药中散放而落到雌蕊柱头上的过程,叫做受精 B、植物的蒸腾作用所散失的水分促进了生物圈的水循环 C、气孔是气体交换的“窗口”,所以它始终处于张开状态 D、采用单位面积上过密种植农作物,可大幅提高产量
  • 2. 新疆地区昼夜温差大,所产的哈密瓜很甜,主要原因是( )
    A、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很旺盛,合成有机物多 B、白天光合作用旺盛,晚上呼吸作用弱,积累的糖分多 C、光合作用弱,呼吸作用旺盛,消耗有机物少 D、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都弱,积累的糖分多
  • 3. 以下农业生产所采取的措施及其解释,不正确的是(  )
    A、种植高粱要合理密植——提高光合作用效率 B、收获的粮食入仓前晒干——抑制呼吸作用 C、移栽树苗时去掉部分枝叶——降低蒸腾作用 D、在温室大棚中安装增加二氧化碳浓度的仪器——促进呼吸作用
  • 4. 储存粮食时,为了降低其呼吸作用,应保持的条件是(   )
    A、潮湿,适当增加氧气浓度 B、潮湿,适当增加二氧化碳浓度 C、干燥,适当增加氧气浓度 D、干燥,适当增加二氧化碳浓度
  • 5. 新疆吐鲁番地区,昼夜温差大,所产的葡萄特别甜,主要原因是(  )
    A、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很旺盛,合成的有机物多 B、光合作用弱,呼吸作用旺盛,消耗的有机物少 C、白天光合作用旺盛,晚上呼吸作用减弱,积累的糖分多 D、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都弱,积累的糖分多
  • 6. 如图是“探究种子萌发过程中释放什么气体”的实验。图Ⅱ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这说明种子萌发过程中产生的气体是( )

    A、氮气 B、二氧化碳 C、氧气 D、一氧化碳
  • 7. 呼吸作用是生物体的共同特征。下列说法你认为正确的是(   )
    A、幼嫩的叶比衰老的叶呼吸作用强,花比叶的呼吸作用强 B、贮藏水果、蔬菜时可以增加氧浓度用以降低呼吸作用的强度 C、呼吸作用只有在有光的条件下才能进行 D、呼吸作用的实质是合成有机物,储存能量
  • 8. 关于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都可发生在任何活细胞中 B、光合作用储存能量,呼吸作用释放能量 C、光合作用白天发生,呼吸作用夜间发生 D、光合作用分解有机物,呼吸作用合成有机物
  • 9. 如图为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关系概念图,图中①、②、③处应依次填写( )

    A、叶绿体、线粒体、有机物和氧气 B、线粒体、叶绿体、有机物和氧气 C、线粒体、叶绿体、二氧化碳和水 D、叶绿体、线粒体、二氧化碳和水
  • 10. 在图所示探究种子呼吸作用的演示实验中,可得出的结论是种子进行呼吸作用(   )

    A、利用了氧 B、释放了热量 C、生成了水 D、释放了二氧化碳
  • 11. 农业生产中,促进植物呼吸作用的措施是(  )
    A、给农作物松土 B、植物移栽后遮荫 C、给农作物施肥 D、增加大棚内二氧化碳浓度
  • 12. 某生物小组同学将放置在暗处一昼夜的银边天竺葵,做如图甲所示处理,然后光照一段时间,取叶片脱色、漂洗、滴加碘液。图乙和图丙是探究种子生命活动的实验装置。对实验现象及解释不正确的是(   )

    A、图甲中a、b两处对照可探究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 B、图甲叶片滴加碘液后,c、e两处不变蓝是因为遮光 C、图乙可观察到的现象是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D、图丙蜡烛熄灭是因为氧被萌发的种子吸收了
  • 13. 蔬菜、水果低温冷藏的目的是(  )
    A、防止水分散失 B、抑制呼吸作用 C、降低光合作用 D、防止细菌侵入
  • 14. 日常生活中,人们采取的下列措施与其目的不一致的是(  )
    A、农田排涝——促进根部的呼吸作用 B、冷藏蔬果——抑制蔬果的呼吸作用 C、田间松土——抑制农作物的呼吸作用 D、晾晒粮食——抑制粮食的呼吸作用
  • 15. 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吸收利用的气体分别是(   )
    A、二氧化碳和氧气 B、氧气和二氧化碳 C、氧气和氧气 D、氯气和氧气
  • 16. 如图甲代表的是叶肉细胞吸收释放的氧气和二氧化碳过程,图乙代表的是叶肉细胞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有关的二氧化碳量,当位于a点时发生的是(   )

    A、①②③④ B、③④⑤⑥ C、①② D、⑤⑥
  • 17. 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
    A、水淹后的农田要及时排涝,目的是促进根的呼吸作用 B、冰箱冷藏保存果蔬,既抑制了果蔬的呼吸作用,减缓果蔬中有机物的分解,又抑制了细菌真菌的繁殖 C、降低夜间温度目的是降低呼吸作用,减少有机物的消耗 D、移栽幼苗时去掉部分枝叶及遮阴目的是降低幼苗的呼吸作用
  • 18. 寿光是著名的“中国蔬菜之乡”,也是重要的大棚蔬菜生产基地。某初中生物兴趣小组对密闭大棚内番茄的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进行了研究。绘出了单株番茄光合作用强度与种植密度的关系图(甲)和M点对应情况下的大棚内一天中的CO2含量的变化图(乙)。下列说法错误是(  )

    A、从以上研究可知,单株光合作用强度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降低 B、在图中N、B、F点,限制番茄植株光合作用强度的主要外界因素是光照 C、图乙中DE段,植株叶肉细胞中释放能量的场所是叶绿体 D、图乙中,氧气浓度最高的点是F点,此时光合作用强度与呼吸作用强度相等
  • 19. 如图是某植物在同一温度下,随着光照强度不断增大,以测得的二氧化碳吸收量所绘制的曲线。请根据曲线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曲线AB段,植物只进行呼吸作用 B、由图可知,同一温度下,光照强度越大,植物光合作用效率越高 C、曲线CD段,植物二氧化碳吸收量不再增大,是因为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停止了 D、光照强度为n1时,植物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的量等于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的量
  • 20. 如图表示玉米的种植密度与光合作用及呼吸作用强度的关系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种植密度为b时,即为玉米的合理密植 B、种植密度为d时,玉米的产量最高 C、种植密度越大,玉米有机物的积累越多 D、随种植密度的增加,光合作用的强度越强
  • 21. “挂甲峪苹果”因酸甜适口而备受平谷区人民喜爱,图示为不同温度条件下该品种苹果呼吸速率与贮藏时间的关系。下列相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线粒体是呼吸作用的主要场所 B、其中 12摄氏度保存时间最长 C、呼吸作用会消耗有机物,长时间贮存会影响苹果品质 D、苹果果皮的完整是存放的基础
  • 22. 以下关于呼吸作用叙述错误的是(  )
    A、呼吸作用必须在有光的条件下进行     B、呼吸作用是生物的共同的特征    C、呼吸作用实质是有机物分解,释放能量     D、呼吸作用的原料是有机物和氧气
  • 23. 图曲线表示盛夏的某个晴天,植物一昼夜内光合作用强度、呼吸作用强度随时间变化的情况,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甲曲线表示光合作用 B、乙曲线表示呼吸作用 C、有机物积累最多的时间约为18时 D、氧气积累最多的时间约为6时
  • 24. 在夜间,菜农采取适当降低大棚内温度的办法来提高蔬菜的产量,这样做的原理是( )
    A、降低温度可以减少细菌的危害 B、温度低,呼吸作用减弱,有机物的消耗减少 C、温度低,蒸腾作用减弱,水分的散失减少 D、温度低,光合作用减弱,有机物的积累减少
  • 25. 下图所示是研究植物某一生命活动过程的装置。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该实验可用于检验植物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 B、装置甲的作用是吸收通入空气中的二氧化碳,避免对实验造成干扰 C、装置丙中的植物换成萌发的种子,装置丁中也会出现浑浊现象 D、若装置丙不遮光,从装置丁出来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二、判断题

  • 26. 萤火虫发光、电鳗放电等生理活动不需要消耗能量。
  • 27. 只有活细胞才能进行呼吸作用。
  • 28. 植物体白天进行光合作用,晚上进行呼吸作用。
  • 29. 大气中氧气体积分数一旦超过或低于21%,二氧化碳体积分数超过或低于0.03%,就表明生物圈中的氧气和二氧化碳失去了平衡。
  • 30. 生物的呼吸作用不断消耗氧,向生物圈中排放二氧化碳。(判断对错)

三、连线题

  • 31. 连线题(将两边相关的知识用线连接起来)

    合理密植                  A  呼吸作用原理

    中耕松土                  B. 光合作用原理

    西红柿摘除顶芽           C. 顶端优势

    将种子浸泡               D. 消耗原有的淀粉

    光合作用实验中, 将天竺葵在暗处放置24小时     E. 便于萌发

     

四、实验探究题

  • 32. 滦州市某学校兴趣小组“探究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实验步骤如下:

    ①将长势、大小相同的的两株天竺葵放在暗处 24小时后,分别放置在密封瓶A和B内∶

    ②将 B 瓶移到光下 6-7 小时,A 瓶仍放在暗处(如图甲)

    ③取下瓶盖,将点燃的蜡烛分别伸入A瓶和B瓶(如图乙)

    ④分别从A、B两瓶中摘取大小相同的两片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水浴加热脱色。

    ⑤取出脱色后的叶片漂洗,滴加碘酒。

    请回答:

    (1)、步骤①将天竺葵放到黑暗处一昼夜的目的是
    (2)、步骤②中控制的变量是
    (3)、步骤④将叶片脱色,脱去的是叶绿体中的。 
    (4)、步骤⑤滴加碘酒后,能够变蓝色的是摘自(填“A”或“B”)瓶的叶片,这不仅说明光合作用的产物是 , 还说明光合作用需要的条件是
    (5)、步骤③,伸入B瓶的蜡烛复燃,说明B瓶的植株进行光合作用,产生的充足的

五、综合题

  • 33. 精准扶贫是当前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建造温室大棚生产有机农产品,可以有效地促进农民增收。如图中,甲所示为密闭温室内某气体一天中的含量变化,乙中A、B、C分别表示植物叶片进行的某些生理活动,丙中①﹣⑥表示该植物叶肉细胞内进行的某些生理过程。请据图回答问题:

    (1)、根据图甲中气体浓度的变化分析可知,该气体为 , 一天中点时积累的有机物最多。
    (2)、该植物在6:00﹣18:00时间段内进行的生理活动有(用图乙中的字母表示)。B过程是通过叶片上的完成的,通过B过程,能够促进根从土壤中吸收
    (3)、综合分析甲乙两图信息可知,表示A活动强度大于C活动强度的时间段是
    (4)、该植物叶肉细胞在12:00 时进行的生理过程有(用图丙中的序号表示)。
    (5)、请你运用所学知识,为农民朋友提高大棚内作物产量提出两条合理建议:
  • 34. 践行“山水林湖田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发展理念,生物实践小组根据下面植物生理过程简图,走进田间地头,对提高果蔬大棚产量作指导;并向农民讲解“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学原理,感悟推行退耕还林还草政策后,生态环境得到很大改善,空气湿度明显增加,空气质量显著增高。据图分析回答问题(图中①、②代表生理过程,A、B代表气体)。

    (1)、过程①代表 , 其意义之一是为生物圈中所有生物提供有机物;过程②代表 , 其意义是释放有机物中的 , 为生物的生命活动提供动力。
    (2)、要提高产量,果蔬大棚白天要增加 , 使①增强,产生更多的有机物;晚上要适当降低 , 使②的速率减缓,减少有机物的消耗,从而达到增产的目的。为了更好地提高农作物的产量,还可在温室大棚中放养蜜蜂,提高挂果率,这说明有些动物能帮助植物完成
    (3)、生态环境得到改善的原因之一是,绿色植物通过①过程吸收空气中的 , 放出 , 使空气质量提高。过程①和②共同参与维持生物圈中的平衡。
    (4)、空气湿度增加的原因是大量的绿色植物通过 , 将水分以气体的形式,从叶片的散失到大气中,参与维持着生物圈的循环。
  • 35. 番茄是我市栽培最为普遍的果蔬之一,栽培的技术和方法多种多样,如无土栽培技术、大棚栽培技术等。如图为番茄的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全过程,请据图回答问题。

    (1)、番茄在进行无土栽培时,所用的营养液是用水和配制而成的,
    (2)、大棚栽培番茄时,夜晚适当降低大棚里的温度,可抑制番茄的这一生理过程,有利于提高产量。
    (3)、番茄播种前,要先进行耕地,然后播种。耕地的目的是增加土壤中含量,以利于种于萌发。
    (4)、从分类来看,番茄属于种子植物中的被子植物,因为它的种子外有包被,番茄的果实中有很多种子,原因是番茄的子房中有很多
    (5)、番茄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主要是淀粉等糖类,一部分糖类在植物体内还会转变成蛋白质、脂肪等其它有机物,这些有机物可用于构建植物体。例如,从细胞水平看,构成细胞中染色体的蛋白质和也是有机物。
  • 36. “碳中和”是指在一定区域范围内或生态系统中二氧化碳的收支相抵,即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与吸收量相当。某项目式学习小组搜集了如下两图所示资料。请分析作答。

                  图1  碳循环示意图

                  图2 二氧化碳排放量统计图

    (1)、在图1中,大气中二氧化碳直接来源于过程(填编号),完成过程①的生物是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的;绿色植物通过过程④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并释放氧气,维持平衡。
    (2)、图2显示 1963-2019 年间,无论全球还是中国,二氧化碳排放量都。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大于 , 已经出现超过生物圈的趋势,导致增强,全球气候变暖。
    (3)、我国政府提出力争 2060 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保护生物圈,人人有责,请从以下两方面对自己的日常行为各提一条要求。

    Ⅰ.增加二氧化碳吸收:

    Ⅱ.减少二氧化碳排放:

  • 37. 近年来衡阳某地新建了许多水果、蔬菜采摘园,到大棚里采摘草毒、蔬菜,既给人们提供了亲近大自然的机会,又能体验到采摘的乐趣。图一表示在一定二氧化碳浓度和温度等条件下,二氧化碳的吸收量随光照强度的变化。图二表示密闭大棚内一天当中二氧化碳的浓度变化;图三中a、b、c表示植物的三大生理作用。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图一中的B点时,植物进行的生理作用有(用图三中的字母回答)。
    (2)、图一中,CD段光合作用强度不再增加是受(答一点即可)等因素的影响。
    (3)、一天中氧气浓度最高的时候是图二中的(填字母)点。
    (4)、图三中的a过程能为植物体的生命活动提供所需要的能量,其主要是在细胞中的内进行。
    (5)、图四是某同学探究种子呼吸作用产物的实验装置,一段时间后,发现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证明呼吸作用产生了
    (6)、根据图二的曲线判断植物一天24小时内,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的总量(填“大于”或“小于”)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的总量,判断的理由是
  • 38.   2020年济南开启精准扶贫新模式,帮助农户打造大棚特色水果,其中之一的绿宝香瓜因其“皮绿,肉青,芯金黄,味甘美”而广受欢迎。科技人员为了提高香瓜的品质进行了相关研究。图一表示香瓜叶片所进行的三种生理活动,图二为晴朗夏季一天24小时内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强度的变化曲线,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一中A过程为作用,能维持生物圈中的平衡。
    (2)、图二中白天和夜晚都能进行的生理活动是(填Ⅰ或Ⅱ),它与图一中的生理活动(填字母)相对应。
    (3)、移栽植物时,往往在阴天和傍晚进行,其主要目的是抑制图一中的作用(填字母),这种作用可以促进植物对的吸收。
    (4)、图二中植物体内有机物积累最多的是曲线上的点。曲线Ⅱ在12时左右的活动强度增强的主要外界因素是较高。
    (5)、图三代表大棚中两种植物的生长情况。要使甲乙两种植物都能正常生长,大棚内光照强度至少应大于点;若温度下降,则图三中a、b点位置均会(填“上移”“下移”或“不变”)。
  • 39. 读图理解。习近平总书记2020年7月在吉林考察时强调,“要把保障粮食安全放在突出位置,毫不放松抓好粮食生产”。小麦是我国的主粮之一,其种植过程要考虑多种因素,图甲是小麦田生态系统模式简图,图乙是小麦叶片的结构示意图,请回答问题。

    (1)、图中的小麦属于生态系统成分中的 , 老鼠和蛇属于生态系统成分中的
    (2)、影响小麦生活的非生物因素有等,影响小麦生活的生物因素有等。
    (3)、蚜虫是危害小麦生长的一种害虫,七星瓢虫可以捕食蚜虫,请写出它们三者关系的食物链:
    (4)、小麦通过光合作用不断吸收大气中的 , 同时放出 , 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5)、从生态系统角度来考虑,为保证小麦的收成,以保证我国的粮食安全,我们可以采取的措施有
  • 40. 请你当一回农业技术员,利用所学的生物学知识解答下列问题:
    (1)、春天播种前往往先进行松土,播种后往往用塑料薄膜覆盖地面,其主要作用是为种子萌发提供必要的外界条件:。 
    (2)、播种花生时,要选籽粒饱满,完好无损,并且已过休眠阶段,且在 , 为保证苗全苗壮,在播种前,常常要测定种子的发芽率,有一批种子,经测定它的发芽情况是:1000粒种子,在适宜条件下,926粒种子发芽,请判断这批种子能否用来播种:(填“能”或“不能”)。
    (3)、植物根的生长可延伸到很广的范围,相当于植物地上部分分布的范围,因而给植物施肥时的范围要尽可能些。
    (4)、炎热的夏天,植物的叶片不会被强烈的阳光灼伤,这是因为植物进行作用,带走了叶片的热量。
    (5)、种菜或种花时浇水过多、过勤,不利于根的作用,会导致烂根而死亡。
    (6)、移栽蔬菜或花卉时,为了降低其蒸腾作用,提高成活率,请你写出一条相关措施:
    (7)、农业上的节水措施有喷灌、滴灌、渗灌等,其中最为节水的方式是
    (8)、贮存粮食时,对温度和湿度的要求是 , 以降低作用对粮食内有机物的消耗,或发生霉变、发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