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秦皇岛市昌黎县靖安学区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学期道德与法治期中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1-11-22 类型:期中考试

一、擦亮慧眼,精挑细选(1-19题,每小题2分,20-23题,每小题3分,共50分)

  • 1. 随着2022年北京冬奥会日益临近,越来越多的志愿者加入服务冬奥会的行列,很多学生利用自己的课余时间做志愿者,积极做各种服务工作。他们的行为体现了(    )

    ①关注社会,了解社会   
    ②在社会课堂中成长

    ③服务社会的亲社会行为   
    ④关心社会,实现人生价值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 2. 自疫情防控阻击战打响以来,各地青年志愿者迅速集结,全力以赴投入到疫情防控工作中,用实际行动践行志愿者精神,一抹抹志愿红,为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贡献青春力量。下列行为中与志愿者精神相一致的是(   )

    ①中学生小明游览长城时在墙壁上刻下“东方雕塑馆”

    ②大学生兰兰参加社区敬老服务活动

    ③甘老师去甘肃省博物馆当义务解说员

    ④初二一班同学上街清理小广告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3. 意大利某洞穴专家曾在一个人度过了一年多暗无天日 地下生活后,变得情绪低落,不善与人交谈,丧失了交际能力。这说明了(   )

    ①人的生存与发展离不开社会     ②我们需要在社会中获得精神滋养

    ③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     ④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离不开个人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 4. 小桂妈妈通过扫描“广西疾控”新冠病毒疫苗接种二维码,完成了疫苗接种网上预约,免去了舟车劳顿之苦,这体现了网络(   )
    A、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便利 B、促进民主政治的进步 C、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D、成为经济贸易的新途径
  • 5. 漫画《政务微博》直接说明了(   )

    A、网络拓宽了民主渠道 B、网络给政府工作带来了负担 C、网络促进了文化传播 D、网络促进了经济发展
  • 6. 青少年要学会合理利用网络,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①不浏览暴力、色情等不良信息   ②不泄露他人隐私

    ③为抵制不良诱惑,不上网       ④要学会“信息节食”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7. 读下图,禁止手机带入校园能够(   )
    A、确保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 B、让学生摆脱不良诱惑 C、改善部分学生受制于手机的现象 D、根治学生的网瘾
  • 8. 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已于2021年6月1日起正式实施,其中未成年人“网络保护”单设一章,明确规定:网络产品和服务提供者不得向未成年人提供诱导其沉迷的产品和服务。我们青少年要(     )
    A、远离网络生活 B、满足好奇心,畅游无度 C、理性参与网络生活 D、把网络作为生活的全部
  • 9. 有些人在自己熟悉的团体内谦恭有礼,一旦置身于陌生环境就不再遵守规则。如在众人面前讲卫生,独自一人时就随地吐痰;有警察时遵守交通规则,一旦路口无人值守就闯红灯。这些现象告诉我们(   )

    ①要学会“慎独”           ②只能通过他律来约束不良行为

    ③在小事上不必自律         ④要将规则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做到自律

    A、②③ B、①③ C、②④ D、①④
  • 10. 基于我国未成年人犯罪的现实情况,《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十一)》对低龄未成年人的刑责范围作出重大修改,年满12周岁的未成年人根据犯罪的严重程度将承担刑事责任。这一修改说明(   )

    ①制定规则是为了限制自由   ②遵守社会规则只需要他律

    ③社会规则不是一成不变的   ④我国的法治建设不断完善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11. 近年来,外卖队伍不断壮大,为了能准时送餐,个别外卖小哥逆向行驶、超速行驶、闯红灯……成为交通事故的高发群体,对于以上行为,认识错误的是(   )
    A、为准时送达,偶尔违规可以理解 B、任何组织和个人都要遵守法律,依法办事 C、要珍爱生命,生命价值高于一切 D、社会正常运行需要秩序,我们要自觉维护
  • 12. 乘车时要自觉排队,依次上车;参观游览时,要爱护公物、文物古迹和花草树木;观看电影时,不能高声喧哗。这说明(   )

    ①社会正常运转需要秩序      ②社会秩序就只是公共场所的秩序

    ③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        ④社会秩序是人们安居乐业的保证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 13. “请人批评,要说‘指教’;请人指点,要说‘赐教’:麻烦别人,要说‘打扰’。”这启示我们要(    )
    A、爱岗敬业 B、信守承诺 C、关爱他人 D、以礼待人
  • 14. 中央台的一则公益广告提醒大家:别只顾自己,忽视了别人的感受。这提醒我们要学会(   )
    A、宽容他人 B、悦纳自己 C、换位思考 D、欣赏他人
  • 15. “礼让斑马线”“在公共场所不得大声喧哗”“禁止在高铁上吸烟”等规则提醒人们规范自己的行为。这表明(    )
    A、遵守社会规则主要依靠他律 B、社会规则决定社会秩序的内容 C、自由划定了规则的边界 D、社会规则保障社会秩序的实现
  • 16. 2021年4月26日,海口市突降暴雨,一名小学生蹚水触电倒在水里,周围路人纷纷伸出援手,科学施救,下列关于这一事件的评价中,最贴切的是(  )
    A、平等待人,促进社会进步 B、关爱他人,彰显城市友善 C、关爱他人,胜过珍爱自己 D、奉献社会,履行合同义务
  • 17. 下列四个选项中,能体现尊重他人的是(  )
    A、事虽小,不为不成 B、木受绳则直,人学法则慎 C、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D、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 18. 诚信是一个人安身立命之本。践行诚信,我们要(   )

    ①树立诚信意识,真诚待人               ②讲信用,守诺言 

    ③恪守诚实的要求,可以不尊重他人隐私   ④以诚相待,以信为本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 19. 李某在学校操场拾到沈某丢失的手表,拒绝归还。沈某起诉了李某,法院判决李某限期归还手表。李某的行为是一种(   )
    A、民事违法行为 B、行政违法行为 C、刑事违法行为 D、犯罪行为
  • 20. 阅读下边漫画,你认为人们行为的底线应该是(   )

    A、不说谎 B、不违法   C、不抱怨 D、不推诿
  • 21. 依据动物防疫法规定,遛狗不牵绳属于违法。这警示市民(    )

    ①规范养犬,维护秩序  ②禁止养犬,文明生活  ③遵纪守法,与法同行  ④遛狗随意,善待生命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22. 2021年1月27日,教育部办公厅印发了《防范中小学生欺凌专项治理行动工作方案》。近年来,各地的中小学欺凌行为治理工作取得积极成效,但有的地方校园欺凌事件仍时有发生。遭遇校园欺凌正确的做法是(   )

    ①邀请同学打击报复

    ②敢于并善于依法维护正当权益

    ③要及时寻求法律救助

    ④采取协商、调解、公证和诉讼的方式维护权利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 23. 15岁的中学生王某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学生,自从结识了一群社会上游手好闲的“朋友”,逐渐无心学习,经常旷课。后因偷东西,受到学校纪律处分。他没有接受教训,反而因偷窃财物,被公安机关处罚。但他仍不悔改,为了弄到钱去网吧玩游戏,短短几天内多次抢劫,最终因抢劫罪被判处有期徒刑。王某的经历警示我们(   )

    ①预防犯罪,需要我们杜绝不良行为     ②要增强法治观念

    ③法律禁止做的坚决不做               ④认清犯罪危害,远离犯罪

    A、①②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二、走进生活 简要回答(18分)

  • 24. 尊重在古语里是指将对方视为比自己地位高而必须重视的心态及其言行,现在已逐渐引申为平等相待的心态及其言行。我们要学会尊重他人,并在实际生活中真正做到善于尊重他人。
    (1)、我们为什么要尊重他人?
    (2)、在生活中,除了尊重他人,我们还应该尊重什么?
  • 25. 被告人仇子明(新浪微博名“辣笔小球”),因诋毁、贬损在中印边境冲突中誓死捍卫国土的戍边英雄,被南京市建邺区人民法院以侵害英雄烈士名誉、荣誉罪,判处有期徒刑8个月。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仇子明违法行为最本质的特征是什么?
    (2)、作为青少年,我们应当如何预防违法犯罪?

三、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 26. “道不可坐论,德不能空谈。”诚信就是诚实、守信用。诚信是一种道德规范和品质。我们要大力弘扬诚信文化,共同营造良好的社会风尚。

    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回答下列问题: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公民个人层面上的价值准则是什么?
    (2)、请从个人、企业以及社会和国家三个角度谈谈诚信的意义。
    (3)、诚信无价,你将如何做一个诚信的人?

四、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16分)

  • 27. 材料一:法律链接

    第七十条  未经学校允许,未成年学生不得将手机等智能终端产品带入课堂,带入学校的应当统一管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为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和游戏,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学校明令禁止学生带手机进校园,但依然屡禁不止。针对这一现象,同学们议论纷纷。

    观点1:带手机进校园是件小事儿,不必小题大做。

    观点2:带手机进校园不对,但大家都在带,我也就跟着带。

    观点3:老师管得紧就不带,老师管得松就可以带。

    材料二:凌晨两三点某烧烤店依然在马路边营业,几位喝酒的年轻人大声喧闹、肆无忌惮,惹恼了楼上休息的居民。劝阻无果后,楼上居民直接向食客们扔下垃圾,食客愤怒地连续将小砖头对着楼上扔去,边扔边骂。随后有群众拨打110报警,民警赶到现场进行处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五十八条:违反关于社会生活噪声污染防治的法律规定,制造噪声干扰他人正常生活的,处警告;警告后不改正的,处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的罚款。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二百五十四条规定,禁止从建筑物中抛掷物品。从建筑物中抛掷物品或者从建筑物上坠落的物品造成他人损害的,由侵权人依法承担侵权责任。

    (1)、结合“法律链接”和同学们的观点,就“自觉遵守规则”发表你的看法。
    (2)、依据社会危害程度,食客的行为属于哪类违法行为?此类违法行为应承担怎样的法律责任?
    (3)、你赞同楼上居民的做法吗?并说明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