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中考物理一轮复习过关训练 第二章声现象

试卷更新日期:2021-11-20 类型:一轮复习

一、单选题

  • 1. 有关课堂上的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老师的讲课声是由空气振动产生的 B、能听到老师的讲课声是由于空气能够传声 C、听录音时,调节音量按钮实质上是在改变声音的音调 D、听到铃声我们自信地走进考场,说明声可以传递能量
  • 2. 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诗句“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是指声音的响度大 B、两名宇航员在太空中不能直接对话,是因为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C、发出较强声音的喇叭能使它前面的烛焰“跳舞”,说明声音具有能量 D、听不同乐器弹奏同一首歌曲时能分辨出所用乐器,是利用了声音的音调不同
  • 3. 下列实验中,探究声音产生条件的是(   )

    a、使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水面溅起水花

    b、吹笛子时,手指按住不同的孔便会发出不同的声音

    c、放在钟罩内的响铃闹钟,把钟罩内的空气抽去一些后,听到铃声明显减小

    d、在吊着的大钟上固定一支细小的笔,把钟敲响后,用纸在笔尖上迅速拖过,可以在纸上画出一条来回弯曲的细线

    A、ab B、bc C、cd D、ad
  • 4. 如图所示是几种声音输入到同一个示波器上时显示的波形,分析正确的是(   )

    A、甲声音的音调比乙高 B、丙声音的响度比甲大 C、甲声源发声时振动幅度比乙大 D、甲声源发声时每秒内振动次数与丙相同
  • 5. 下列如图描述的实验中,用来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的是(  )

    A、甲图:音叉发出的声音越响,乒乓球被弹开和越远。 B、乙图:把发声的音叉放入水中激起水花 C、丙图: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越长,振动时声音的音调变低, D、丁图:不断将钟罩内的空气抽出时,听到罩内的声音在不断减小
  • 6. 如图所示,在探究“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实验中,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乒乓球,发现乒乓球被多次弹开。这样做是为了(   )

    A、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发声的音叉在振动 B、延长音叉的振动时间 C、使音叉的振动尽快停下来 D、使声波被多次反射形成回声
  • 7. 下列关于声现象的描述和分析,正确的是( )
    A、摩托车的消音器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B、用相同的力敲击不同水量的瓶子能改变响度的大小 C、倒车雷达是利用超声波传递信息 D、改变用力大小敲击鼓面可改变音调的高低
  • 8. 下列实例中,利用了超声波的反射来获取信息的是(   )
    A、蝙蝠的“回声”定位 B、大象的“声音”交流 C、外科医生对结石病人的“超声”碎石 D、站在天坛中央说话,感到声音特别洪亮
  • 9. 如图,是三种乐器的波形图,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乙、丙音色和音调都相同 B、甲、乙、丙音调和响度都相同 C、音调和音色相同的是甲和乙 D、响度和音色相同的是乙和丙
  • 10. 在一只玻璃杯中先后装入不同量的水,用细棒轻轻敲击,会听到不同频率的声音。与此类似,当医生给病人检查腹部是否有积水时,常会用手轻轻敲击患者腹部,细细倾听其发出的声音,此为“扣诊”。医生主要是根据(   )
    A、音调判定患者腹部是否有积水 B、响度判定患者腹部是否有积水 C、音色判定患者腹部是否有积水 D、声音是否悦耳动听判定患者腹部是否有积水
  • 11. 关于声现象的描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闻其声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响度来区分 B、禁止燃放烟花爆竹是在传播过程中控制噪声 C、超声波能击碎入体内的结石是利用声波传递能量 D、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相同
  • 12. 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电动牙刷”走进了我们的生活。有一种“电动牙刷”,它能发出超声波,直达普通牙刷刷不到的地方,这样刷牙既干净又舒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电动牙刷发出的超声波不能在空气中传播 B、超声波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C、超声波的响度很高所以人听不到 D、超声波能够传递能量
  • 13. 如图是八个相同的玻璃瓶,装有高度不同的水.用筷子分别敲击瓶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声音主要是由瓶内空气振动产生的 B、声音主要是由玻璃瓶振动产生的 C、a瓶的音调最低 D、d瓶的音调最低
  • 14. 如图所示的现象中,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甲图:弹奏古筝时,手在不同位置按弦,目的是为了改变发出声音的响度 B、乙图:发声的音叉轻触系在绳上的乒乓球,球多次被弹开,说明发声体在振动 C、丙图:医生用B超检查胎儿的发育情况,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 D、丁图:摩托车上装有消声器,是为了在传播过程中阻断噪声的传播
  • 15. 如图所示的情景中,关于声现象的描述和分析,正确的是(  )
    A、 抽出罩内空气,闹铃声减弱,表明真空可以传声 B、 发声的音叉使小球弹起,表明发声的音叉在振动 C、 航母舰载机引导员戴上耳罩,是为了消除噪声 D、 吹笛子时,按住不同气孔是为了改变声音响度

二、填空题

  • 16. 如图,小明业余时间喜欢弹吉它。他先调整弦的松紧程度,他这样做的目的是改变吉它声音的 ;他用力击打弦,他这样做的目的是改变吉它声音的

  • 17. 如图,敲击鼓面,人们可以听到鼓声,鼓声是由鼓面 产生的,然后通过传播到人的耳朵。在公共场所有“不要高声喧哗”的规定,这里的“高”指的是

  • 18. 如图所示,将扬声器对准蜡烛播放音乐,烛焰会跳动起来,这说明声音可以传递;生活中经常听到的“女高音”“男低音”,这里面“高”“低”描述的是声音的。 

  • 19. 如图所示,敲响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会发声,并且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这是由于右边音叉的振动,在中激起向周围传播的 , 从而使左边的音叉振动发声。如果在月球上进行,挂在左边的音叉旁边的那个泡沫塑料小球(选填“会”或“不会”)像图示那样弹起,原因

三、实验探究题

  • 20. 在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时,小明和小华一起做了所示的几个实验。

    (1)、如图甲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可观察到乒乓球被弹开,该实验说明了声音是由物体产生的;
    (2)、如图乙所示,敲响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会发声,并且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该实验能说明可以传声。在月球上做该实验(选填“能”或“不能”)看到塑料球被弹起;
    (3)、在如图丙所示的“探究真空能否传声”的实验中,先让闹铃发声并将其放入玻璃罩内,再用抽气机使玻璃罩内的空气逐渐(选填“增加”或“减少”),发现闹铃的声音逐渐(选填“变大”或“变小”),然后把空气又逐渐地通入玻璃罩内,发现声音逐渐(选填“变大”或“变小”)。
  • 21. 如图所示,用钢尺做探究实验,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听它发出的声音,同时注意观察钢尺振动的快慢,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再次拨动,使钢尺每次的振动幅度大致相同。

    (1)、本实验中应该听的声音是 ___________(选填“A”或“B”);
    A、钢尺伸出桌面部分振动发出的 B、钢尺拍打桌面发出的
    (2)、实验时,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越长振动越 , 发出声音的音调越 , 说明:音调的高低与 有关;
    (3)、实验时,保持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不变,改变拨动力度,则是研究声音的 与振动幅度的关系;
    (4)、小华同学发现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太长时,可以明显看到钢尺在振动,但却听不到声音,这是因为
    (5)、若把步骤中的钢尺换成塑料尺,其它操作相同,听出了两次声音的 不同。

四、计算题

  • 22. 我国“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在某次下潜之前,用声呐向该海域的海底发出超声波,经过14s声呐接受到回声信号,“蛟龙号”从海水表面匀速竖直下潜到7000m深处,需14000s的时间。(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为1500m/s)求:

    (1)、该海域的深度为多少?
    (2)、“蛟龙号”的下潜速度是多少m/s?
  • 23. 为监控车辆是否超过规定的最高车速,交通部常用测速仪来检测。测速仪前后两次发出并接收超声波信号,再根据两次信号的时间差,测出被测车辆速度。如果某次检测车速时,第一次从发出至接收到超声波信号用了0.4s,第二次用了0.3s,两次发出信号的时间隔了0.9秒。则
    (1)、测速仪第一次信号碰到汽车时,汽车距离测速仪多少m?
    (2)、两次信号刚到达汽车位置的这段时间内,汽车经过的路程是多少m?
    (3)、被测车速是多少m/s?(超声波的速度为340m/s且保持不变)
  • 24. 一辆匀速行驶的汽车向正前方的隧道开去,在距离隧道 440m 时鸣笛,经过 2.5s 后听到隧道上方的山崖反射过来的回声(设当时的声速为 340m/s ),如图所示.求:

    汽车的行驶速度是多少?听到回声时汽车距隧道口多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