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上学期语文专题练习:修辞手法及运用

试卷更新日期:2021-11-19 类型:复习试卷

一、单选题

  • 1. 对下面文段中所使用的修辞方法的作用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山如眉黛,小屋恰似眉梢的痣一点。②小屋的出现,点破了山的寂寞,好比一望无际的水面飘过一片风帆,辽阔无边的天空掠过一只飞雁,是单纯的底色上一点灵动的色彩,是山川美景中的一点生气,一点情调。③小屋点缀了山,什么来点缀小屋呢?④那是树!⑤山上有一片纯绿色的无花树,有了这许多树,小屋就有了许多特点。⑥树总是轻轻摇动着。⑦树的动,显出小屋的静;树的高大,显出小屋的小巧;而小屋别致出色,乃是由于满山皆树,为小屋布置了一个美妙的绿的背景。⑧空气在山上特别清新,清新的空气使我觉得呼吸的是香!

    A、文段第①句把“山”比喻成女子描画过的“眉”,又把山中的“小屋”比喻成眉梢的“痣”,不仅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山的形状和颜色,又点染出小屋的玲珑小巧,让人联想到妙龄女子那妩媚动人的美好面容,给人一种具体、亲切之感。 B、文段第②句中加点词“点破”一词赋予小屋以人的行为,生动地写出了小屋的出现使山景充满生机,富有情调。 C、文段第③④句“什么来点缀小屋呢?那是树!”运用设问的修辞方法,强调了树对小屋的衬托作用。 D、文段第⑧句“空气在山上特别清新,清新的空气使我觉得呼吸的是香!”一句运用夸张的修辞方法,因为心情畅快,在“清新的空气”中作者真的闻到了香味。
  • 2. 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独立思考  祖国大地  世外桃源  异常努力(这四个短语都是并列短语。) B、“断”字的音序查字法是应查D,该字的第七画是㇄(竖折)。 C、他一生创作了许多诗歌、小说、剧本(这句话的宾语是“诗歌、小说、剧本”,“许多”是状语)。 D、我们可以不美丽,但我们健康。我们可以不伟大,但我们庄严。我们可以不完满,但我们努力。我们可以不永恒,但我们真诚。(这句话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
  • 3. 同学们准备在活动中演唱歌曲《我和我的祖国》,下列对这首歌歌词品析有误的一项是(   )

    我和我的祖国

    一刻也不能分割

    无论我走到哪里

    都流出一首赞歌

    我歌唱每一座高山

    我歌唱每一条河

    袅袅炊烟 小小村落

    路上一道辙

    我最亲爱的祖国

    我永远紧依着你的心窝

    你用你那母亲的脉搏

    和我诉说

    我的祖国和我

    像海和浪花一朵

    浪是那海的赤子

    海是那浪的依托

    每当大海在微笑

    我就是笑的旋涡

    我分担着海的忧愁

    分享海的欢乐

    我最亲爱的祖国

    你是大海永不干涸

    永远给我碧浪清波

    心中的歌

    A、歌词中运用反复的手法,将“我最亲爱的祖国”反复咏唱,表达了对祖国的深情赞美和依恋之情。 B、“我歌唱每一座高山  我歌唱每一条河”运用夸张的手法突出了祖国山川河流之多,令人目不暇接。 C、“你用你那母亲的脉搏  和我诉说”将祖国人格化表达祖国对“我”的爱护和祖国与“我”的血肉关系。 D、歌词中运用了比喻的手法,把“我的祖国”和“我”分别比喻成了大海和浪花,表现了“我”对祖国紧密依存、衷心依恋的情感。
  • 4. 以下选项中,不是互文修辞的一项是(   )
    A、政通人和 B、岸芷汀兰 C、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D、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 5. 下列句子与例句中使用的修辞方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白居易《长恨歌》)

    A、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王观《卜算子》) B、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C、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李白《望庐山瀑布》) D、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管子·权修》)
  • 6. 活动中一位同学演唱了张明敏的歌曲《我的中国心》,大家饱含深情地朗读了这首歌的歌词。下面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我的中国心

    原唱:张明敏(香港歌手)

    填词:黄沾(香港词曲家)

    河山只在我梦萦,

    祖国已多年未亲近,

    可是不管怎样也改变不了我的中国心。

    洋装虽然穿在身,

    我心依然是中国心,

    我的祖先早已把我的一切烙上中国印。

    长江、长城、黄山、黄河在我心中重千斤,

    无论何时,

    无论何地,

    心中一样亲。

    流在心里的血,澎湃着中华的声音,

    就算身在他乡也改变不了我的中国心。

    A、朗诵这首歌词时语速要稍慢,语调要高昂。 B、“洋装虽然穿在身,我心依然是中国心”,通过对比,写出了海外游子身在海外,心系祖国的情怀。 C、“长江、长城、黄山、黄河,在我心中重千金”一句运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 D、“无论何时,无论何地,心中一样亲”是一个假设复句。
  • 7. 下列说法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同学们讨论后为班级博客初拟了几个栏目名称“艺海拾贝”“谈天说地”“生花妙笔”“心路历程”,这四个短语结构完全一致。 B、丽丽同学为博客写了一句宣传标语“青春是不凋的希望编织的彩虹,奋斗是用永恒的执着筑起的铁壁铜墙”这句话运用了比喻和对偶的修辞手法。 C、青春是不凋的希望编织的彩虹这句话的主干是“青春是彩虹”。 D、标语中加点词“编织”“奋斗”“永恒”分别是动词、名词、动词。
  • 8. 下列句子没有使用比喻修辞方法的一项是(    )
    A、这句话仿佛是一束温暖的阳光直射我的心田,抚慰了我受伤的幼小的心灵。 B、一串串葡萄长长的,绿绿的,晶莹透明,真像是用水晶和玉石雕刻出来似的。 C、蒲公英的朵朵黄花开得绚丽烂漫一一小巧,娇嫩,好像是一些雏鸡,它们扑动着,欢笑着,显得那么亲切可爱。 D、他的那条大狗也像主人一样,安静,忠厚,不张扬。
  • 9. 下列句子与例句中使用的修辞方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枫树真善于交际呀!沙沙沙沙地总是低声唠叨个没完没了。《绿山墙的安妮》

    A、晚了也得去,怎么可以逃学?(林海音《城南旧事》) B、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李白《望庐山瀑布》) C、威尼斯的小艇行动轻快灵活,仿佛田沟里的水蛇。(马克•吐温《威尼斯的小艇》) D、一捆捆的稿纸从屋角的两只麻袋中探头探脑地露出脸来……(徐迟《哥德巴赫猜想》)
  • 10. 对下列句子修辞手法的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对偶、比喻、拟人) B、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反问) C、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比喻) D、鸟的歌唱,云的流盼,树的摇曳。(排比、拟人)
  • 11. 下面选项中与例句使用的修辞方法一致的是(    )。

    例句:你是爱,是暖,是希望,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A、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B、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 C、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D、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 12. 下列诗文中,与“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树林阴翳,鸣声上下。 B、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C、阴风怒号,浊浪排空。 D、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 13. 2018年伊始,纪录片《如果国宝会说话》在央视开播,口碑爆棚。文物解说词也因精炼诗意,广受好评。对下面各句的修辞手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⑴鹰顶金冠饰:因为对手,我们审视自己;因为对手,我们了解自己;因为对手,我们变成更强大的自己。

    ⑵太阳神鸟金箔:太阳神鸟,20克黄金里的宇宙,是时光的一晃。在0.02厘米厚度记录的宇宙时光里,我们和此刻的世界,如一粒微尘般存在。

    ⑶红山玉龙:有时,我们会对着光源去看玉。就像五千年前的先民一样,看它的清澈和透明。看它挺直的脊梁,在空中跃起。这块玉,成为我们身体延伸到空中的部分,在时光中飞翔、起舞。

    A、⑴反复   ⑵拟人 ⑶比喻 B、⑴排比    ⑵比喻  ⑶拟人 C、⑴对偶   ⑵拟人 ⑶比喻 D、⑴排比    ⑵拟人  ⑶对偶
  • 14. 下列句子与例句中使用的修辞方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A、小麦青青,一片粉花翠浪,远处近处的田畴里,春风泛起涟漪。(宗璞《花的话》) B、楝树、花梨树和醋栗树都仿佛被自身的芬芳熏醉了。(普列姆昌德《戈丹》) C、这风吹到人身上时,便使人感到一种清快,一份微倦,一点惆怅。(沈从文《春》) D、不够完美又何妨?万物皆有裂隙,那是光进来的地方。(莱昂纳德·科恩)
  • 15. 对下面句子的理解错误的是(    )
    A、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理解:该句用三个“起来”的句式,增强语气,更加强烈地抒发出对春天的期盼之情。 B、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全安静不动地低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 理解:句中小山会低声说话,用的是拟人的修辞手法。 C、雨变得更轻,也更深情了,水声在屋檐下,水花在窗玻璃上,会陪伴着你的夜梦。 理解:“水声在屋檐下”的“下”是一个动词。 D、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理解:“春天像小姑娘”一句,本体“春天”和喻体“小姑娘”之间用“像”比喻词连接,是明喻。
  • 16. 下列传统文化与文学常识的内容表述错误的一个选项是(    )
    A、约定俗成的借代,如:风骚,本指《诗经》里的国风和《楚辞》中的《离骚》,后来泛指文章辞藻。桑梓,古时住宅旁常载桑树和梓树,后人指代家乡。 B、“五行缺土”中的“五行”,即金、木、水、火、土。按旧时迷信的说法,人的生辰八字要五行俱全才吉利。 C、古代计量单位,如:更,古代夜间的计时单位,一夜分为五更,每更约两小时。贯,旧时用绳穿钱,一千个钱称为一贯。 D、进学,明清科举制度。童生经过县考初试、府考复试,再参加由学政主持的院考,考取的列名府、县学籍,叫进学,也就成了秀才。又规定每三年举行一次乡试,秀才或监生应考,考中的就是进士。
  • 17. 下列句子所作的判断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当三个女子从容地辗转于文明人所发明的枪弹的攒射中的时候,这是怎样的一个惊心动魄的伟大啊!中国军人屠戮妇婴的伟绩,八国联军的惩创学生的武功,不幸全被这几缕血痕抹杀了,”这句话用了反语的修辞。 B、“道德高尚”“拨动心弦”“中国方案”“打扫干净”四个短语的结构完全不同。 C、欧阳修,号放翁,晚年号六一居士,“唐宋八大家”之一。 D、“语言,人们用来表情达意;文字,人们用来记言记事,”这句话的标点使用是正确的。
  • 18. 选出下列选项中文学常识阐述有误一项(    )
    A、诗歌中的“意象”,是指融合了诗人主观感情的客观之物。 B、《乡愁》选择了邮票、船票等意象,赋予了它们相思的内涵。 C、诗歌中的“意境”,是指诗人笔下所描绘的画面或事件与诗人的主观感情有机融合而形成的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 D、“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理解为“千里冰雪封盖,万里大雪飘飞”,静穆之中又有飘舞的动态之美。
  • 19. 古代常用借代手法来释义,选出下列对应正确的一项(    )
    A、桑梓——农田  干戈——战争 B、南冠——俘虏  庙堂——朝廷 C、黄发——儿童  丝竹——音乐 D、汗青——史册  垂髫——老人
  • 20. 下列诗句中没有使用典故的是(    )
    A、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毛泽东《沁园春·雪》) B、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李白《行路难》) C、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 D、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二、填空题

  • 21. 指出下面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

    ①文字是一道桥梁。

    ②如果单就字面解释,大漠上一缕孤烟是笔直的,长河背后一轮落日是圆圆的,这有什么意思呢?

    ③于是禁不住激昂地叫道:"让暴风雨来得厉害些吧!”

  • 22. 指出下列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手法。

    ①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②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③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④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⑤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 23. 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下面题目。

        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 , .......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1)、"脊梁"一词中“脊”字的读音是:
    (2)、语段中“正史”加引号的作用是:
    (3)、画线句子运用的修辞方法是:
    (4)、根据文意在“有舍身求法的人”句后再补写一个句子:
    (5)、“这就是中国的脊梁”中“这“指代的内容是:
  • 24. 慧眼识珠。请指出下列各句运用的修辞方法。

    ①只觉得我的四面有看不见的高墙

    ②圆规一面愤愤地回转身,一面絮絮地说话,慢慢向外走

    ③那手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

  • 25. 指出下列各句所使用的修辞方法。   

    ①他便伸出嫩叶来吸收空气,承受日光,在雨中吟唱,在风中跳舞,他也许受着大树的荫遮,也许受着树的覆压,而他青春生长的力量,终使他穿枝拂叶的挣脱了出来,在烈日下挺立抬头!

    ②我曾读到一个警句,是“愿你生命中有够多的云翳,来造成一个美丽的黄昏”。世界、国家和个人的生命中的云翳没有比今天再多的了。


  • 26. 指出下列各句所用的修辞方法。

    ①胡屠户凶神似的走到跟前,说道:“该死的畜生!你中了甚么?”     

    ②胡老爹方才这个嘴巴打的亲切,少顷范老爷洗脸,还要洗下半盆猪油来!

    ③你不看见城里张府上那些老爷,都有万贯家私,一个个方面大耳?    

  • 27. 指出下列各句所采用的修辞手法(注意:每项采用的修辞手法不只一种)。

    ①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②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 28. 辨析下列句子,是比喻句的写”对”,不是的写”错”。

    ①我似乎看到了我的美丽的故乡了。

    ②他显出鄙夷的神色,仿佛嗤笑法国人不知道拿破仑,美国人不知道华盛顿似的。

    ③她张着两脚,正象一个画圆仪器里的细脚伶仃的圆规。

    ④圆规很不平,显出鄙夷的神色。

  • 29. 指出下列句子所用的修辞方法。

    ①伏尔泰不仅是一个人,他是一个世纪。

    ②他以微笑战胜暴力,以嘲笑战胜专制,以讥讽战胜宗教的自以为是,以坚毅战胜顽固,以真理战胜愚昧。   

    ③既然黑夜出自王座,就让光明从坟墓里出来!

  • 30. 判断下面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手法。

    ①咱们过了江,世界就是咱们的了,咱们一共要过来五万人,那几个南兵有什么可怕的?

    ②打不得!打不得!你们是兄弟啊!你们是兄弟啊!你们是兄弟啊!

    ③就连刽子手的钢刀,都赶不上你这刻毒的心肠一半的锋利。

    ④你现在跟这个犹太人讲道理,就像站在海滩上叫那大海的怒涛减低它的奔腾的威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