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丽江市重点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语文10月月考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1-11-17 类型:月考试卷

一、阅读

  •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田园经雨水,乡国忆桑耕。”雨水节气来到,全年的农业周期才算正式开始。从立春到雨水,两个节气的更替,降雪变为下雨,越冬作物开始返青,草木萌动,世界一派生机盎然。二十四节气,是古代中国人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变化规律所形成的完整知识体系。“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从这首中国人几乎都会背的二十四节气歌中,我们可以看到古人卓越的观察力和创造力。虽然我们现在有了很多关于气候和农业的科学知识,但二十四节气从未过时。它不仅是深受农民重视的“农业气候历”,同时也深刻影响着我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

    “二十四节气”无疑是农耕文明的产物。中国是世界上少数几个农业文明的起源地之一。早在距今一万年左右的新石器时代,中国就驯化了水稻和小米等作物,栽桑养蚕、驯养动物。主要的农业区在黄河流域,那里处于中纬度,四季分明,人们可以观察到不同时期的气候变化与物候特征,周而复始。

    二十四节气又被分为七十二候,五日为一候,三候为一气,每一候都有动物、植物、天气等随季节而变化的周期性自然现象,这些现象称为“物候”。比如雨水节气,冰雪融化,春信已发,一候獭祭鱼,二候鸿雁来,三候草木萌。我们可以想象,水獭开始捕鱼了,大雁开始从南方飞回北方,在“润物细无声”的春雨中,草木开始抽出嫩芽。雨水之后是惊蛰,一声春雷惊醒了蛰伏的万物,一侯桃始华,二候仓庚鸣,三候鹰化为鸠……这些美好的画面滋养了多少精彩的诗篇。

    二十四节气的产生与农家思想有关。春秋战国之际,诸子百家争鸣,各种思想相互影响。农家成为其中重要的流派之一,并在诸子争鸣的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天人合一的思想。当时的老庄哲学影响深远,老子强调“道法自然”,庄子崇尚自然,提倡“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精神境界,自然会影响到后来的农家学派。代表农家的《吕氏春秋》中的《上农》《任地》《辨土》《审时》等四篇所体现的农家思想,强调与自然和谐相处,则是老庄思想的直接体现。

    秦汉时期的郡县制度,催生了影响深远的重农抑商思想,为二十四节气产生提供政策方面的支持。农业在秦汉时期成为整个国家经济的主体,种植成为重中之重,养殖、经商等行业不被鼓励,秦律中耕牛得到特别的保护,随意宰杀耕牛是要判死刑的。没有重农的思想传统,二十四节气也不可能深入国人生产与生活的各个方面。

    发达的农耕文明、先进的农家思想、悠久的重农传统等多种因素相互作用才催生了二十四节气。

    今天,二十四节气与农业依然息息相关,什么时候耕地、播种、除草、收获,都要遵循节气之规。比如山西南部是冬小麦的主产区,有节气谚语曰:“麦长四季春为主,十年九春旱”“立春天还寒,麦田浇灌莫停歇”“小满芝麻芒种谷”……

    二十四节气的思想理念,可以通俗地理解为人们对“天时、地利、人和”的追求。历代文人墨客用各种形式,不断丰富着节气的内涵,草木鱼虫、天地万物都被容纳在节气的框架中,使今天的我们能有一种与天地感应的诗意浪漫,这也许是二十四节气永远不会过时的原因吧。

    (摘编自徐旺生《二十四节气的知识宝库》,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全年的农业周期与二十四节气对应,从立春正式开始,到大寒结束,周而复始。 B、二十四节气深入国人生产和生活的各个方面,影响着国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 C、二十四节气体现了人们的追求,秦汉时期为了给二十四节气提供政策支持实行郡县制。 D、二十四节气使农业在秦汉时期成为经济的主体,种植成为重点,养殖和经商不受重视。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
    A、文章采用“总--分”的结构形式,由雨水节气引出二十四节气,提出观点,然后展开深入的分析论证,论证有力。 B、文章运用了引用论证的方法,引用了二十四节气歌、节气谚语,资料翔实,论据充分,能够使人信服。 C、文章举雨水和惊蛰节气的一候到三候的例子,证明每一候都有动物、植物、天气等随季节而变化的周期性自然现象,即“物候”。 D、文章主体部分从农耕文明、农家思想、重农传统等方面论述二十四节气产生的因素,文章思路清晰,逻辑严密。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二十四节气是“农业气候历”,与农业密切相关,是古代中国人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变化规律所形成的完整知识体系。 B、二十四节气是农耕文明的产物,中国农耕文明历史悠久,人们能在主要农业区所在地黄河流域观察气候变化与物候特征。 C、二十四节气的产生与中国先进的农家思想相关,春秋战国时农家就形成了独特的天人合一的思想,强调与自然和谐相处。 D、二十四节气永远不会过时,这是因为历代文人墨客用各种形式,不断丰富着节气的内涵,让我们感受到与天地感应的诗意浪漫。
  •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2021年河南春晚上,舞蹈节目《唐宫夜宴》火遍网络,受到众多网友赞誉。据了解,几个月前《唐宫夜宴》就曾在中国古典舞的高级奖项“荷花奖”颁奖典礼上亮相,而后经过反复修改和创新,登上了2021年河南春晚的舞台,火爆“出图”。

    “我们这次受到观众认可,说明大家不是不喜欢传统文化,只是需要用不一样的手法增强代入感,厚重的历史文化不应仅陈列在博物馆里,如何用多元的艺术手法加工提炼并传扬下去是留给文艺工作者的思考。”郑州歌舞剧院编导陈琳说。

    (摘编自《唐朝胖妞出“炉”记--<唐宫夜宴>是这样“炼”成的》)

    材料二:

    舞蹈《唐宫夜宴》是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一种成功示范。一方面,节目高度还原了历史文化现场,长期以来,在人们常见的舞陷节目、演出中,演员都是苗条、修长的,这符合今天流行文化、消费文化定义下的“美”,却未必符合历史的、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美”。据报道,《唐宫夜宴》为还原唐代少女的“丰腴美”演员身上穿着塞海绵的服饰,嘴里含着棉花,眼角两道月牙形的妆容,再现了风靡于唐代的女性面部潮流妆容“斜红”,演员的一颦一笑、举手投足不仅憨态可掬,还尽显盛唐时期的文化风情,不少网友表示,真的像是画里的人活过来了,同时也对“美”有了更多元、更具文化内涵的新理解。

    另一方面,节目实现了唐代文化与现代数字科技的完美结合,整个舞台运用了先进的增强现实技术,串联起妇好鸮尊、莲鹤方壶、贾湖骨笛、簪花仕女图等国宝级文物和名画,使得这支舞蹈在舞台上穿越了千年时空,呈现更加立体,而那些唐宫少女虽热是从历史中走来的,却像今天的小女孩一样活灵活现、可亲可近。总而言之,节目在内涵上充盈着古风古韵与大气恢宏,而在审美认同、价值取向方面,又体现出现代性,无怪乎能引发年轻人的热情追捧与积极传播。

    舞蹈《唐宫夜宴》的“火出圈”再次表明,要让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主动认识、热爱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甚至将之融入生活、情感和行为方式中,就要努力赋予传统文化以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的表达形式,创作出更多当代人喜闻乐见的传统文化产品。

    (摘编自《传统文化“火出圈”还需更多现代创意》)

    材料三:

    大英博物馆两年前将中国明代山水画《秋林读书图》进行立体化的尝试,在互联网上流传甚广,至今仍有借鉴意义。这段短短两分钟的影片,通过 3D技术将中国画特有的“高远”“深远”“平远”变得真实可感,平面的山水画卷瞬间有了纵深感,不知不觉间,观者已神游在古老的画中世界。这样的技术实现起来不难,但将其移植到其他画作上并不容易。这需要严谨的学术支撑,用合理的想象补全画面中太多纵深向的细节,不可能一蹴而就,更不可能“批量复制”。

    每一种“文物活起来”的爆款样本,都有其独一无二的配方。如何调配,需要沉下心来揣摩。在业内看来,只有深刻理解文物中蕴含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价值理念,才能准确提炼并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标识,把文物承载的文化力量充分释放出来。艺术评论家陈履生特别提出,对于现代技术的运用,需要注重其与文物气质的相契,以确保跨界的品格。

    对此,不妨将目光投向文博综艺《国家宝藏》这一业内公认的范本。这是一档充分调动现代舞美技术营造沉浸感的节目,但其三季评分在“高位”逐季上升的真正“秘方”,其实是针对每一件国宝、每一座博物馆内涵进行的深度挖掘与个性策划。例如在聚焦苏州博物馆的一期中,节目组用颇具地方特色的苏州评弹作串联,背后的隐线则是尽显对于雅致生活追求的“苏作”,令不少观众感叹由三件国宝而读懂了一座城;而在聚焦布达拉宫的一期中,与历史上的文成公主同样令人泪目的,是一位为西藏教育倾注毕生心血的“当代文成公主”的故事。由此可见,最终让这档节目口碑与热度持续在线的,是国宝的精神内核,技术不过是恰到好处地为内容插上翱翔的翅膀。

    摘编自《如何借好新兴科技这股力,让更多文物活泼出圈?》)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唐宫夜宴》在登上2021年河南春晚舞台之前,曾获中国古典舞的高级奖项“荷花奖”,后经不断打磨修改,赢得观众的喜爱。 B、郑州歌舞剧院编导陈琳认为:在博物馆中陈列历史文化是不对的,应该思考对历史文化的创新,通过多元化的加工提炼,从而使其流传。 C、《唐宫夜宴》还原的唐代少女的“丰腴美”,符合历史的、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美”,但不太符合现代流行文化、消费文化定义下的“美”。 D、文博综艺《国家宝藏》被业界公认为范本且三季评分在“高位”逐季上升,原因是主创者对每一件国宝、每一座博物馆内涵的挖掘与策划。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唐宫夜宴》使用增强现实技术,串联起一系列国宝级文物和名画,从而呈现出穿越千年时空、更加立体恢宏的舞台效果。 B、《唐宫夜宴》的成功表明,只要创作出足够的符合时代审美情趣的传统文化产品,就能使年轻人认识、热爱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C、将3D技术和中国画进行结合,技术实现上难度不是很大,但严谨的学术支撑和对画面纵深向细节的合理想象不可或缺。 D、《国家宝藏》中聚焦苏州博物馆和布达拉宫等地的一系列节目将技术与艺术、传统文化进行融合,注重国宝精神内核的呈现。
    (3)、如何让传统文化“火出圈”?请结合材料二和材料三,简要概括。
  • 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古田“曙光”

    唐宝洪

    在武夷山脉支系巍巍采眉岭下,在福建省上杭县古田镇,有一座富有民族特色的建筑。它的前面是阡陌纵横的广袤田野,旁边有一泓溪泉穿越田野涓涓而流,后面是古木参天、郁郁苍苍的黛青屏风。这幢古朴幽静的建筑,便是举世闻名的古田会议会址 —— 曙光小学。

    曙光小学校址原为当地廖氏宗祠,坐东朝西,单层,砖木结构,建筑面积为 800多平方米,由前院、下厅、上厅和左右厢房组成,上厅下厅和左右厢房之间,共有3个天井。这座宗祠,始建于1848年,名号是万源祠。前门内侧有建祠堂时青石阴刻的楹联“万福攸同祥绵世彩,源泉有本派衍叉溪”,横批为“北郭风清”。

    1917年,教育救国、开启民智、兴办新式学校的热潮风靡大江南北。处于崇山峻岭之中的古田人,创办了古田有史以来第一所小学 —— “和声小学”。于是,万源祠前门外侧也用青石阴刻一副对联“学术仿西欧开弟子新知识,文章宗北郭振先生旧家风”。

    1929年春,红四军主力入阀,闽西大地掀起了轰轰烈烈的革命热潮。古田人民踊跃参加红军,积极支持革命。同年5月,根据《少先队队歌》里“曙光在前头”之意,当地苏维埃政府把“和声小学”更名为“曙光小学”。红军当年在曙光小学砖墙上刷写的“保护学校”标语,至今保留完好。

    当曙光小学那古老的时钟历史性地走到 1929年12月28日这一伟大的日子时,“曙光”就放射出抵达全军的光芒。那天,雪花飘飘,大地银装素裹。毛泽东那伟岸的身躯,踏碎厚厚的积雪。他健步如飞,走进曙光小学。会场外,雪花纷纷扬扬,周天寒彻。会场里,熊熊的篝火吐出动人的火焰,温暖众人。120多名代表静静地听着毛泽东那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长篇政治报告。

    篝火照亮了每一个人的脸庞。毛泽东同志的谆谆教导,照亮了人们的眼睛和心灵,照亮了的路。“曙光”驱散了国民党军队的闽粤赣三省“会剿”所覆压而来的阴霾惨雾,穿透了红四军东江失利所带来的愁云恨绪,黎明快来了!

    曙光小学左侧的大草坪,是当年红四军的阅兵场,设有检阅红军操练的司令台。古田会议结束后,红四军将士和古田当地群众就在大草坪上举行了盛大的联欢晚会。曙光小学的右侧,有一口常年水量丰沛的水井和一方荷花池。步入曙光小学正门,正厅是古田会议会场。右厢房第一间是当年毛泽东的卧室兼办公室。古田会议召开期间,毛泽东就在这间屋子里批阅文件,和与会代表交换意见。

    新型的人民军队从曙光小学走来,中国革命的成功从这里走来。那枣红的大门、高高的门褴、露天的庭院,那低矮的课桌、古老的时钟、朴素的主席台,那些掷地有声的会场标语,那间毛泽东的办公室兼卧室,以及室里的小油灯、砚台、水笔、木板床、旧棉被与铁皮公文箱,构成了“曙光”的世界。“曙光”以简朴的形式,包蕴了深邃的内涵,延仲着历史的轴线。

    中央电视台“心连心”艺术慰问团曾先后 4次到古田进行慰问演出。每次演出的地点,都是在曙光小学前面的大草坪里。最近的一次演出,是纪念古田会议召开90周年之时。舞台上灯光绚烂,《永恒的血脉》歌声嘹亮。曾几何时,“红旗到底打得多久”仍然存疑在一些人的心头“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在这里,毛泽东亲手点燃“曙光”星火,锻铸了人民军队的军魂,确立了“党指挥枪”的原则。革命的愿景,化作“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了的一只航船”,化作“立于高山之巅远看东方已见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

    我仿佛依稀看见了当年的场景:寒风凛冽,大雪纷飞,寒凝万物的如磐冬夜里,毛泽东拨亮一盏小小的油灯,全神贯注地伏案疾书,起草关于中国共产党和红军建设的纲领性文献 —— 《中国共产党红军第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决议案》。松油的灯火星掉在他的灰棉袄上,他却全然没有察觉,火星把灰棉袄烧焦了一个洞……黎明时分,他窗口上的小油灯闪耀的火焰,在晨风中轻轻搖曳,在曙光中优美地飘舞……

    曙光,胜利的曙光,从中国革命还是处于“躁动于母腹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的昨天走来,抵达天安门城楼,抵达祖国的万里海疆和边关大漠,抵达为实现中国梦而唱响强军战歌的今天。

    (有删改)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头交代了古田会议会址 —— 曙光小学的地理位置,在福建省上杭县古田镇,在武夷山脉支系采眉岭下,为后文叙事做了铺垫。 B、文章叙写了曙光小学的变迁,曙光小学校址原为廖氏宗祠,是原古田和声小学所在地,后更名为“曙光小学”,至今还保留着当年的标语。 C、“会场外,雪花纷纷扬扬,周天寒彻”写出了天气的寒冷,与古田会议会场里熊熊篝火的温暖形成对比,突出了古田会议的准备充分。 D、“毛泽东拨亮一盏小小的油灯……火星把灰棉袄烧焦了一个洞”,通过细节描写再现了毛泽东当时专注革命事业、忘我工作的情景。
    (2)、请简要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3)、文章标题内涵丰富,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 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周弘正,字思行,汝南安城人。弘正幼孤,及弟弘让、弘直,俱为伯父侍中护军舍所养。年十岁,通《老子》、《周易》。舍每与谈论,辄异之,曰:“观汝神情颖晤,清理警发,后世知名,当出吾右。”河东裴子野深相赏纳,请以女妻之。十五,召补国子生,仍于国学讲《周易》,诸生传习其义。 以季春入学,孟冬应举,学司以其日浅,弗之许焉。博士到洽议曰:“周郎年未弱冠,便自讲一经,虽曰诸生,实堪师表,无俟策试。”起家梁太学博士,累迁国子博士。

    时于城西立士林馆,弘正居以讲授,听者倾朝野焉。弘正启梁武帝《周易》疑义五十条,又请释《乾》、《坤》、《二系》。弘正博物知玄象,善占侯。及梁武帝纳侯景,弘正谓弘让曰:“乱阶此矣。”京城陷,弘直为衡阳内史。王僧辩之讨侯景也弘正与张让自拔迎军僧辨得之甚喜即日启元帝仍遣使迎之及弘正至礼数甚优朝臣无与比者黄门侍郎。

    时朝议迁都,朝士家在荆州者,皆不欲迁,唯弘正言于元帝曰:“至如黔首万姓,若未见舆驾入建邺,谓是列国诸王,未名天子。今宜赴百姓之心,从四海之望。”时荆陕人士威云周是东人,志愿东下,恐非良计。弘正面折之曰:“若东人劝东,谓为非计,君等西人欲西,岂成良策?”元帝乃大笑之,竟不还都。

    及江陵陷,弘正遁围而出,归于京师,敬帝以为大司马王僧辩长史,行扬州事。太建五年,授尚书右仆射,祭酒、中正如故。寻敕侍东宫讲《论语》《孝经》。 太子以弘正朝廷旧臣,德望素重,于是降情屈礼,有师资之敬焉。周弘正特善玄言,兼明释典,虽硕学名僧,莫不请质疑滞。六年,卒于官,时年七十九。曰简子。

    (选自《陈书•周弘正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A、王僧辩之讨侯景也/弘正与弘让自拔/迎军僧辩得之甚喜/即日启元帝/仍遣使迎之/及弘正至/礼数甚优/朝臣无与比者/ B、王僧辩之讨侯景也/弘正与弘让自拔/迎军僧辩得之甚喜/即日启元帝仍遣使/迎之/及弘正至/礼数甚优/朝臣无与比者/ C、王僧辩之讨侯景也/弘正与弘让自拔迎军/僧辩得之甚喜/即日启元帝仍遣使/迎之/及弘正至/礼数甚优/朝臣无与比者/ D、王僧辩之讨侯景也/弘正与弘让自拔迎军/僧辩得之甚喜/即日启元帝/仍遣使迎之/及弘正至/礼数甚优/朝臣无与比者/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周易》,“五经”之一,其他“四经”为《尚书》《诗经》《论语》《春秋》。 B、占候,我国古代星占家根据天象的不同变化来附会人事推测吉凶祸福。 C、四海,古代认为中国四周环海,因而称四方为“四海”,泛指天下各处。 D、谥,即谥号,古代帝王、贵族等有地位的人死后所加给的带有褒贬意义的称号。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周弘正受到肯定。周弘正十岁就懂《老子》《周易》,其伯父认为他名声将远超自己;因受赏识,他成为裴子野的女婿。 B、周弘正洞察力强。梁武帝接纳降将侯景的时候,周弘正就认为战乱会从此开始;后来侯景果然反叛,还将京城攻陷了。 C、周弘正据理力争。对那些家在荆州不主张将国都迁回建邺的官员,只有周弘正敢于当面批驳他们,并据理提出反对意见。 D、周弘正知识渊博。他精通儒学、道学和佛学,不但儒生们都学习他的见解,而且连得道高僧有了疑问,也要向他请教。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以季春入学,孟冬应举,学司以其日浅,弗之许焉。

    ②太子以弘正朝廷旧臣,德望素重,于是降情屈礼,有师资之敬焉。

  • 5.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落叶送陈羽

    韩愈

    落叶不更息,断蓬无复归。

    飘飘终自异,邂逅暂相依。

    悄悄深夜语,悠悠寒月辉。

    谁云少年别,流泪各沾衣。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一个“暂”字表明了两人偶然相遇但马上又要分别的境况。 B、“悄悄深夜语”写出了两人友情的深厚、交谈的热烈。 C、“悠悠寒月辉”寓情于景,以月之寒冷衬托出情之深切。 D、尾联描写了两人泪眼相对、依依惜别的场景,给人以画面感。
    (2)、诗中“落叶”和“断蓬”的意象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二、默写

  • 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牧《阿房宫赋》中,用比喻和反问来描写楼阁之间通道壮丽之美的两句是“ ”。
    (2)、李商隐《锦瑟》中,以锦瑟起兴,引起对往事追忆的两句是“ ”。
    (3)、韩愈《师说》中的“ ”两句,赞美了自己的学生李蟠,点明了文章的写作缘由。

三、语言文字应用

  • 7.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流量造假 ,公众对此早已见怪不怪,更有甚者从中寻找发财“门路”。对于互联网生态来说,流量造假势必会导致“劣币驱逐良币”,从而破坏市场秩序,损害商业诚信体系;对于刷单者个人而言,看似 的收益,实际上是用贱卖个人信息安全为代价换来的。与账号一同被“挂”在黑产平台上的,还有详细的个人信息,由此必然会面对个人信息被窃取和盗用等一系列风险。由此来看,无论“躺赚”多么噱头十足,实际上很可能只是“躺枪”的前奏,为了 ,付出如此沉重的代价值得吗?

    移动互联网时代,流量造假是不折不扣的一大“公害”。除了个人应爱惜“自己的羽毛”之外,网络平台也有必要扎紧各自的篱笆。现实中,虽然网络平台对挂机刷量深恶痛绝,已相继向刷量宣战,但却 力有不逮。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流量造假屡禁不止的背后,大量存在的“买家”是黑色产业泛滥的重要推手。正所谓“没有买卖就没有伤害”,首先就要打掉那些热衷于流量造假的“买家”。只有让数据更真实,才能让网络更健康。 “买家”如果缺乏严厉问责机制,即使流量造假产业链斩断了,也难免会出现新的“变异”。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屡见不鲜

    唾手可得

    蝇头小利

    往往 B、层出不穷

    信手拈来

    蝇头小利

    常常 C、层出不穷

    唾手可得

    蝇营狗苟

    常常 D、屡见不鲜

    信手拈来

    蝇营狗苟

    往往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
    A、如果“买家”缺乏严厉问责,流量造假产业链即使斩断了,也难免会出现新的“变异”。 B、如果“买家”得不到严厉问责,即使斩断了流量造假产业链,也难免会出现新的“变异”。 C、如果“买家”缺乏严厉问责机制,即使斩断了流量造假产业链,也难免会出现新的“变异”。 D、“买家”如果缺乏严厉问责,即使斩断了流量造假产业链,也难免会出现新的“变异”。
    (3)、下列各项中,和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B、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C、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D、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 8.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如果你细心观察,会发现大自然中红花、黄花似乎更为常见,蓝色花却少之又少,黑色花则几乎绝迹, ?阳光中含有红、橙、黄、绿、青、蓝、紫7种可见光,有的不容易被物质吸收,则会反射出来,例如红花反射的大部分是红光,黄花反射的则大多是黄光。但 ,难以被反射出来,因此我们很少见到蓝色花。而黑色花则会吸收所有的光,但阳光带有能量,能量过高会灼伤花朵。于是,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 只有在人工制造的特殊培育环境中,黑色花才可能出现。

  • 9. 请用一段话简要概括2021春运的主要特点,不超过60个字。

    无须“近身”接触的智能无人安检机、智能红外线“测温门”、低密度“分散式”候乘车环境……在2021年春运旅途中,伴随各类“无接触”设备的普及与使用,科技对传统春运的改变在疫情防控的大背景下愈发突出。从进门候车到出站返家,“无接触”等科技成果的不断应用,不仅带来了效率上的提升,也为疫情防控创造了可靠条件。此外,客流预测、精准筛选、信息发布、平安返乡……大数据应用的逐步细化,也正从各个方面与春运实现无缝对接,朝着人们期待的节奏发展和改变着。

四、写作

  • 10.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21年1月,电视剧《山海情》在各电视台热播,剧中有这样的一个情节,青年人马得福被麻副县长请吃饭,麻副县长就是想要马得福替代凌教授去开会,然后对上级隐瞒村民的真实情况。马得福感觉很为难,那一晚,他喝得很醉,回家路上路过了白老师家,见到白老师,向白老师诉说,问白老师,独木桥和高速公路哪个好呢。白老师听明白之后,对他说:“独木桥有独木桥的好,它危险,但是让人警惕;那高速路是平坦的,但是容易让人麻痹,就容易出事故,而且高速路速度快,一出事就是大事嘛。”

    人生路上,我们也会遇到“独木桥”与“高速路”,白老师的话,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你给剧中的青年人马得福写一封信,阐明你的态度。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