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学期语文专题练习:文言文之孟子三章
试卷更新日期:2021-11-17 类型:复习试卷
一、基础
-
1. 下列句子节奏划分不当的一项是( )A、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B、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 C、人/恒过,然后/能改 D、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2. 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
3. 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米粟(sù) 空乏其身(kòng) 寡助(guǎ) B、公孙衍(yǎn) 丈夫之冠(guān) 妾妇(qiè) C、富贵不能淫(yín) 畎亩(quǎn) 胶鬲(gé) D、傅说(yuè) 百里奚(xī) 法家拂士(bì)4. 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畎亩 傅说 丈夫之冠
胶鬲 拂士 拂乱
5. 给下列划线字注音。寡助
米粟
公孙衍
丈夫之冠
畎亩
傅说
百里奚
法家拂士
曾益
胶鬲
6. 下面加点字词与现代汉语相近的一项是( )A、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B、所以 动心忍性 C、人恒过 ? 然后 能改 D、生于忧患 , 死于安乐7.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之”与例句中“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女子之嫁也
A、丈夫之冠也(《富贵不能淫》) B、山川之美,古来共谈(《答谢中书书》) C、往之女家 (《富贵不能淫》) D、与民由之(《富贵不能淫》)8. 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一怒而诸侯惧 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B、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C、立天下之正位 父命之 D、入则无法家拂士 行拂乱其所为9. 下列加点词不是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 )A、池非不深也 B、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C、所以动心忍性 D、富贵不能淫10. 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亲戚畔之 B、曾益其所不能 C、威武不能屈 D、入则无法家拂士11. 指出并解释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①亲戚畔之 同 ,
②往之女家 同 ,
③衡于虑 同 ,
④曾益其所不能 同 ,
二、课文理解
-
12. 填空
(1)、孟子,名 , (朝代)时期思想家,学派代表人物之一。《孟子》是记录的著作,共七篇。(2)、《富贵不能淫》一文的中心论点是“。”(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中谈“死于安乐”这一内容的句子是“。”(4)、《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中揭示一个人成才的主观因素的句子是“。”13. 默写。(1)、居天下之广居, , 。(2)、 ,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3)、《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中指出决定战争胜负的三要素之间辩证关系的句子是: , 。(4)、《富贵不能淫》中阐明大丈夫应具有的精神品质的句子是: , , 。(5)、《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从内外两个方面说明亡国的原因的句子是: , 。14. 根据提示默写。(1)、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总裁任正非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 ,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因为华为在技术领域的领先,就采取针对企业的限制措施,这样做是不得人心的。(2)、孟子所说的“ , , ”(《富贵不能淫》)提醒人们要坚守节操。(3)、“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提到“ , , , , ”,目的是让我辈经受磨炼,增长才干。15. 用文中原句填空(1)、日本某些反华势力擅自篡改历史教科书结果招致国内外一致反对&正应了孟子的那句话(2)、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文中揭示决定战争胜负的三要素及其关系的句子是(3)、《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文的中心论点是“”。(4)、《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文中指出民心向背的重要性的句子是“”。16. 翻译下面的句子。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译文:
17. 下列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从个人和国家两个不同角度论证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道理。 B、文章开篇以六位先贤的经历证明:只有出身贫贱的人,才能成就不平凡的事业。 C、文章列举事例和阐述道理相结合,逐层推论,结构紧凑,论证缜密。 D、本文笔带锋芒,语言犀利,气势磅礴,对今天的写作仍具借鉴意义。18. 下列对《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本文的中心论点是“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B、作者从城高、池深、兵器锐利、粮食充足四个方面强调作战方所具备的“地利”,然后笔锋一转,指出即使如此,仍有人弃城而逃,自然地得出“地利不如人和”的结论。 C、本文中与“得道者”意思相同的一个词是“君子”,即行仁政的君主。 D、本文集中反映了孟子的“仁政”“法治”思想。19. 下列对《富贵不能淫》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景春认为公孙衍、张仪能够左右诸侯,影响国与国之间的战争与和平,是了不得的男子汉大丈夫。 B、孟子认为公孙衍、张仪之流没有仁义道德,奉行的最多也只是妾妇之道,谈不上是大丈夫。 C、孟子认为,真正的大丈夫应该是能够身居高位,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的人。 D、孟子针锋相对地提出真正的大丈夫应该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20.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一文首先采用的论证方法. 从正面论述.从理论上归纳了逆境对个人成才的重要性;接着又采用对比论证的方法 , 从反面论述 , 由个人的成才规律推及到国家的兴亡 , 在此基础上顺理成章地得出全文的中心论点: , 。21. <生于忧患 , 死于安乐> 结尾以 “然后知生于忧患 , 而死于安乐也 “ 一句独立成段 , 在表达上有何作用 ?22. 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和“此之谓大丈夫”句中的“是”和“此”各指代什么?23. 附:问题探究(1)、请简要分析景春心目中的大丈夫形象。(2)、请对比分析孟子所说的“妾妇之道”和“大丈夫之道”的不同。(3)、孟子认为,大丈夫怎样才能做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试用自己的话作答。(4)、说一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现实意义。(5)、公孙衍、张仪非大丈夫的原因?(6)、孟子否定景春的理由是什么?举例说明你对大丈夫的理解。三、综合题
-
24. 某班开展“我所了解的孟子”的语文实践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1)、【故事大盘点】孟子及其弟子留下了不少脍炙人口的故事,如“孟母三迁”等。请你再写出两个与孟子或者其弟子有关的故事名称。(2)、【观点大讨论】当今有不少家长效仿古代“孟母三迁”的做法,争先恐后地购买名校周边的“学区房”。你认为家长的这种做法可取吗?请说明理由。25. 爱是一种博大而深厚的情怀,生活中的每一时刻、每一空间都有爱的存在。为疲惫的父亲捧上一杯热茶,为风雨中的清洁工递上一把雨伞,为偏远山区的儿童献上一份爱心……而尊老爱老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重阳节到来之际,某班将组织开展“孝亲敬老”主题活动。请你完成下列任务。(1)、【活动设计】请你仿照示例为本次活动拟写两个活动形式。
示例:“孝亲敬老”社区行
(2)、【交流表达】李奶奶是孤寡老人,同学们经常去帮助她,最近李奶奶生病了,同学们自愿捐款,买了营养品前去探望。如果你是班长,见到李奶奶你会怎么说?(3)、【国学运用】探望李奶奶回来,同学们纷纷写日记表达自己的感受,下面引入日记最恰当的一项是( )A、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B、君子之守,修其身而天下平。 C、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D、生于忧患,死于安乐。26. 综合性学习。在我国,“仁”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请你参加“‘仁’文化的魅力”综合性学习。
(源流追踪)
(1)、“仁”为会意字,甲骨文写作“ ”,从“人”从“二”,“均嫡庶,仁亲戚,则族业生旺之端也”中的“仁”便是用其本义:;“(陛下)有仁民爱物之意”中“仁”义则引申为:。(2)、试根据下面的材料,概括“仁”包括哪些方面的思想内涵。①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论语·学而》)
②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论语·乡党》)
③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百姓疾苦声。(郑燮《墨竹图题诗》)
④无伤也。是乃仁术也……君子之于禽兽也,见其生,不忍见其死……(《孟子·梁惠王上》)
⑤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孟子·尽心上》)
(3)、在9月28日“孔子文化节”到来之际,班级举办“‘仁’行世间”文化传承活动,请你提出一项倡议。四、语言表达
-
27. 根据上联写出下联:
忧患使人生存发展
28. 请举例谈谈你所了解的“大丈夫”。29.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答题。某中学食堂墙上写着“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标语,但每次饭后倒掉的剩饭剩菜还是不少。
针对上述现象,你有什么看法?请提出自己的观点并做简要论述,100—120字。
30. 阅读下列材料,说说你的发现。材料一:母虎抚养幼虎有三个过程。开始,它出去捕食回来,把最嫩的肉用爪子撕成碎片,喂给幼虎吃。后来,它捕食回来,自己把肉吃掉,剩下的骨头扔给幼虎啃。再后来,它捕食回来,自己把肉吃掉,把骨头扔掉。幼虎要吃,它就大吼一声,不让它吃。过几天,幼虎饿得实在受不了,就离开母亲,自己找食吃,且不再回来。
材料二: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材料三:曾有这样的一幅漫画:父亲送儿子上大学,衣着时髦的儿子空着手,与别人谈笑风生;而父亲却肩扛手提,佝偻着身子帮儿子排队报名。漫画题为“如此爱心”。
31. 当今有不少家长效仿古代“孟母三迁”的做法,争先恐后地购买名校周边的“学区房”,请你用简明的语言阐述对这种现象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