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高州市十校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生物第一次月考试卷(A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1-11-11 类型:月考试卷

一、单选题

  • 1. 下列描述的生物特征中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
    A、公鸡报晓 B、飞蛾扑火 C、螳螂捕蝉 D、葵花朵朵向太阳
  • 2. 向阳窗台上的盆栽植物,逐渐弯向窗外生长。所体现的生物特征与下列选项相同的是(  )
    A、生活在水中的鱼儿,鳃盖一开一合 B、人工饲养的小白兔,体重越来越重 C、在炎热的夏季,人体会大量出汗 D、老鼠发觉老鹰在上空盘旋,迅速钻进附近的巢穴内
  • 3. “落叶知秋”,在我国北方,梧桐树一到立秋就落叶,这体现了生物的哪些基本特征(  )

    ①具有生长现象②具有新陈代谢现象③具有应激性④能适应环境⑤能繁殖后代⑥具有遗传和变异现象⑦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

    A、②③④⑦ B、①②⑥⑦ C、①③④⑤ D、③④⑤⑥
  • 4. 新冠肺炎是由一种特殊的病原体——新型冠状病毒所引起的高危性肺部感染,并具有很强的传染性。新冠病毒为一种特殊的生物,下列四个判断中,不能作为判断其为生物依据的是(  )
    A、新冠病毒能寄生在肺部细胞中生活 B、新冠病毒能传播给健康人群,说明它能自由运动 C、新冠病毒能进行繁殖 D、新冠病毒有遗传和变异现象
  • 5. 木制课桌是生物吗?下列四位同学的观点和依据中,正确的是(   )
    A、是生物,制作木制课桌的材料是树木 B、是生物,因为制造课桌的木材是由细胞构成 C、不是生物,因为课桌不能呼吸,没有生命 D、不是生物,因为课桌虽有四条腿,但不会动
  • 6. 为了严格控制新冠肺炎疫情,市疾病控制中心对辖区内外来人员以及与疫情中高风险地区人员往来人员的密切接触者进行走访,这种方法是(  )
    A、观察法 B、比较法 C、调查法 D、实验法
  • 7. 下列能反映生物因素对生物生命活动影响的是(   )
    A、雨露滋润禾苗壮 B、仙人掌的叶变为刺 C、沙漠干旱,生物种类少 D、杂草和麦苗争夺水分
  • 8. 下面是小军设计的调查桓台县初中学生近视发病率的几种方案,其中最合理的是(   )
    A、对县内所有的初中学生进行调查 B、选取县内部分农村中学的学生作为样本进行调查 C、选取县内部分县属中学的学生作为样本进行调查 D、选取县内部分农村和县属中学的学生作为样本进行调查
  • 9. 有些中学生沉迷于手机游戏和抖音,不但影响学业,而且更容易患上近视。要了解某校中学生的近视情况,我们应选用调查的方法,下列有关调查的做法正确的是:(  )
    A、首先要明确调查目的和调查对象 B、只调查女生的视力情况 C、只选取一个班级作为调查对象 D、对不近视的学生的视力情况不用记录
  • 10. 下列现象不属于生物适应环境的是(  )
    A、骆驼刺具有非常发达的根系 B、蚯蚓和蚂蚁都能改变土壤结构 C、停在树上的枯叶蝶与枯叶很相像 D、箭毒蛙有着非常鲜艳醒目的体色
  • 11. 某学习小组要探究“水分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同学们提出了四种设计方案,其中最科学的一种是(  )
    A、在干燥的纸盒内,一侧放入潮湿的土壤,另一侧放入干燥的土壤,将10只鼠妇放在纸盒的中央,观察鼠妇的分布情况 B、在干燥的纸盒内,一侧放入潮湿的土壤,另一侧不放任何东西,将10只鼠妇放在纸盒的中央,观察鼠妇的分布情况 C、在干燥的纸盒内,一侧放入潮湿的土壤,另一侧放入干燥的土壤,将2只鼠妇放在纸盒的中央,观察鼠妇的分布情况 D、在干燥的纸盒内,一侧放入潮湿的土壤,另一侧放入干燥的土壤,再用纸板盖在潮湿土壤的一侧,将10只鼠妇放在纸盒的中央,观察鼠妇的分布情况
  • 12. 探究的一般过程,其正确顺序是(  )

    ①发现、提出问题  ②作出假设   ③表达交流  ④实施实验  ⑤设计方案  ⑥得出结论

    A、①②③④⑤⑥ B、①②④⑤⑥③ C、①②⑤④⑥③ D、①②④⑤③⑥
  • 13. 水温影响鱼类生长,通常水温升高10℃,鱼类生长速度增加1~2倍;但过高水温却可能使鱼类死亡。这种现象说明(   )
    A、环境能够影响生物 B、生物能够适应环境 C、生物能够影响环境 D、生物适应并影响环境
  • 14. 爬山虎的叶子均匀铺在墙上,没有重叠的,也没有空隙,这种现象称为叶镶嵌.从生物学角度分析,叶镶嵌体现了哪一种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   )
    A、阳光 B、温度 C、空气 D、水分
  • 15. 在海水中从浅到深依次生活着绿藻、褐藻、红藻,影响藻类分布的非生物因素是(  )
    A、阳光 B、温度 C、 D、土壤
  • 16. 袁隆平院士培育出的优质高产水稻为世界粮食问题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水稻能在多水环境中生存是因为它体内具有发达的“气腔”,能运输更多的氧气,而大部分曾经与它生活在一起的杂草因体内不具有这种结构,后来就从这个环境中消失了。这体现了水稻和杂草的关系是(   )
    A、合作 B、竞争 C、寄生 D、共生
  • 17. 下列对生物圈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生物圈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 B、光线不易穿透深层海洋,使得生物在海洋深处绝迹 C、地球上适合生物生存的一薄层即生物圈 D、生物圈包含所有不同层次的生态系统
  • 18. 如图是农田生态系统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有四条食物链 B、水受到污染后,有毒物质积累最多的是水稻 C、细菌和真菌大多是分解者 D、该生态系统中数量最多的生物是鸟
  • 19. 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中,鹰的数量变化曲线图,最好有可能的如图中的(  )

    A、 B、 C、 D、
  • 20. 某校生物课外兴趣小组进行人工孵化蛙卵的实验,实验记录如下表所示(容器、孵化时间等均相同):

    组别

    水源

    水量(mL)

    水温(℃)

    蛙卵数(个)

    孵出蝌蚪数(个)

    池塘水

    500

    24

    250

    245

    池塘水

    500

    13

    250

    165

    根据上表推断,该实验的实验变量是(   )

    A、水质 B、水量 C、水温 D、蛙卵数
  • 21. 下列能够表示一条完整食物链的是(   )
    A、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 B、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C、虫子吃草,蛙吃虫子 D、牛吃秸秆,鸭吃稻谷
  • 22. 下图表示一个森林生态系统中的树林、植食性昆虫和食虫鸟类三个不同种群的生物生长繁殖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B,C依次代表的是树林、食虫鸟和植食性昆虫 B、生产者是B,它决定着C的数量 C、从曲线看,该生态系统已经遭到了破坏 D、该条食物链为B→A→C
  • 23. 下列四个选项中,正确表示食物链的是(   )
    A、植物→蝉→螳螂→黄雀 B、蝉→螳螂→黄雀 C、黄雀→螳螂→蝉→植物 D、植物→蝉→螳螂→黄雀→细菌和真菌
  • 24. 下表为某课外活动小组探究“温度对鼠妇生活的影响”的实验方案。相关修改建议正确的是(   )

    级别

    鼠妇位置

    鼠妇数量

    光照

    温度

    湿度

    A组

    纸盒左半侧

    20只

    明亮

    20℃

    适宜

    B组

    纸盒右半侧

    20只

    阴暗

    30℃

    适宜

    A、A、B组都应保持在阴暗环境中 B、AB组都应保持30℃ C、A、B组鼠妇的数量可以不相同 D、A、B组湿度可以不同
  • 25. 下图为显微镜中的两个视野,其中图中黑点表示细胞甲为主要观察对象,当视野①转到视野②时,操作显微镜的正确步骤是(   )

    A、转动反光镜,选择平面镜 B、转动反光镜,选择凹面镜 C、向右下方移动玻片标本 D、向左上方移动玻片标本
  • 26. 下列属于生态系统的是(   )
    A、鱼塘里的所有鱼 B、鱼塘的周围环境 C、一个鱼塘 D、一片水稻
  • 27. 在下列镜头的组合中,看到细胞数目最多的是(  )

    A、目镜5×、物镜5× B、目镜10×、物镜10× C、目镜5×、物镜10× D、目镜10×、物镜15×
  • 28. 在玻片上写上“6<9”,则通过显微镜观察到的图像应是(  )
    A、6<9 B、6>9 C、9<6 D、9>6
  • 29. 光学显微镜是初中生物学常用的仪器之一、下列有关显微镜的使用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利用显微镜观察动植物细胞结构的方法属于观察法 B、实验环境较暗时,应选用大光圈且选择⑥的凹面镜 C、使用如图部件③和⑤进行观察时,物像被放大了26倍 D、实验完毕,要将显微镜外表擦拭干净,如须擦拭目镜和物镜,应使用擦镜纸
  • 30. 下列显微镜的操作方法错误的是(  )
    A、双手取镜,将显微镜放在实验桌偏左的位置 B、光线很弱时,用最小的光圈对准通光孔 C、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时,眼睛要从侧面注视着物镜 D、观察时,用左眼在目镜上观察,右眼睁开

二、综合题

  • 31. 下图是某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示意图,图中“→”表示碳的流动方向,字母表示生态系统的成分,数字表示生理活动。据图分析回答。

    (1)、A所表示的生物成分是 , 属于分解者的是[]。
    (2)、大气中的CO2进入生物体内主要是通过[ ]来实现的。
    (3)、写出该生态系统的一条食物链。
    (4)、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能量流动具有的特点是
  • 32.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这是我国宋朝中期著名诗人叶绍翁的《游园不值》,其中的“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这两句诗词中蕴藏了很多的生物学知识,请你试从生物学角度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红杏出墙”是杏树受墙外阳光照射的刺激引起的。从这个意义上说,红杏出墙表现了生物具有的特征。
    (2)、杏树伸到墙外的枝条会开花结果,这反映了生物具有的特征。
    (3)、蜜蜂采集杏花的花蜜获得食物,说明生物的生命活动需要
    (4)、杏树的一粒种子发育成一棵小树,并由一棵小树长成参天大树,从这个意义上讲,生物具有的特征。
  • 33. 如图是某同学在调查完昆嵛山生态系统后绘制的食物网,图二表示图一中某一条食物链各生物体内有毒物质的相对含量。请回答下列问题:

    (1)、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除图中所标注的生物外,还需要补充的成分是
    (2)、若X代表该食物网中的某种生物,那么对于食物链:草→鼠→X→鹰,X代表
    (3)、图一所示的食物网中,既属于竞争关系,又属于捕食关系的生物有
    (4)、图二中的甲对应图一中的生物是
    (5)、若一段时间内鼠的数量大量减少,首先会引起植物的数量增加,但不会无限制的增加下去,这是因为生态系统具有

三、实验探究题

  • 34. 某同学在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时设计了如下的实验:

     

    (1)、该实验的变量是
    (2)、该实验应如何提出问题
    (3)、实验步骤:

    ①在一个铁盘内放入一层潮湿土壤以横轴中线为界,盘上左侧(甲组)盖不透明的纸板,右侧(乙组)盖透光的玻璃板(如图)。在盘内形成两种环境。

    ②将10只鼠妇放入铁盘左侧中央,右侧中央也放只鼠妇,静置2分钟。

    ③观察统计,每隔1分钟统计一次甲组和乙组的鼠妇数目,统计10次,分别计算出甲组和乙组统计数据的 , 这么做的目的是

    (4)、预测结果甲组(暗处)的鼠妇数量 , 乙组(亮处)的鼠妇数量。(填多或少)
    (5)、实验结论:鼠妇喜欢生活在黑暗的环境,由此可知适宜鼠妇生存的环境条件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