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高考生物全国真题分类汇编专题04 酶与ATP

试卷更新日期:2021-11-10 类型:二轮复习

一、单选题

  • 1. 很久以前,勤劳的中国人就发明了制饴(麦芽糖技术,这种技术在民间沿用至今。麦芽糖制作的大致过程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麦芽含有淀粉酶,不含麦芽糖 B、麦芽糖由葡萄糖和果糖结合而成 C、55~60℃保温可抑制该过程中细菌的生长 D、麦芽中的淀粉酶比人的唾液淀粉酶的最适温度低
  • 2. 反馈调节是生命系统中最普遍的调节机制。下列在生理或自然现象中,不属于反馈调节的是(    )
    A、干旱时,植物体内脱落酸含量增加,导致叶片气孔大量关闭 B、某湖泊中肉食性鱼类甲捕食草食性鱼类乙形成的种群数量动态变化 C、下丘脑产生的TRH刺激垂体分泌TSH,TSH的增加抑制TRH的释放 D、动物有氧呼吸过程中ATP合成增加,细胞中ATP积累导致有氧呼吸减缓
  • 3. 科研人员发现,运动能促进骨骼肌细胞合成FDC5蛋白,该蛋白经蛋白酶切割,产生的有活性的片段被称为鸢尾素。鸢尾素作用于白色脂肪细胞,使细胞中线粒体增多,能量代谢加快。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脂肪细胞中的脂肪可被苏丹Ⅲ染液染色 B、鸢尾素在体内的运输离不开内环境 C、蛋白酶催化了鸢尾素中肽键的形成 D、更多的线粒体利于脂肪等有机物的消耗
  • 4. 腈水合酶(N0)广泛应用于环境保护和医药原料生产等领域,但不耐高温。利用蛋白质工程技术在N0的α和β亚基之间加入一段连接肽,可获得热稳定的融合型腈水合酶(N1)。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N1与N0氨基酸序列的差异是影响其热稳定性的原因之一 B、加入连接肽需要通过改造基因实现 C、获得N1的过程需要进行转录和翻译 D、检测N1的活性时先将N1与底物充分混合,再置于高温环境
  • 5. ATP是细胞的能量“通货”,关于ATP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含有C,H,O,N,P B、必须在有氧条件下合成 C、胞内合成需要酶的催化 D、可直接为细胞提供能量
  • 6. 关于物质提取、分离或鉴定的高中生物学相关实验,叙述错误的是(  )
    A、研磨肝脏以破碎细胞用于获取含过氧化氢酶的粗提液 B、利用不同物质在酒精溶液中溶解性的差异粗提DNA C、依据吸收光谱的差异对光合色素进行纸层析分离 D、利用与双缩脲试剂发生颜色变化的反应来鉴定蛋白质
  • 7. 在有或无机械助力两种情形下,从事家务劳动和日常运动时人体平均能量消耗如图。对图中结果叙述错误的是(  )

    A、走路上学比手洗衣服在单位时间内耗能更多 B、葡萄糖是图中各种活动的重要能量来源 C、爬楼梯时消耗的能量不是全部用于肌肉收缩 D、借助机械减少人体能量消耗就能缓解温室效应
  • 8. 下列关于酶的特性及其影响因素相关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酶的催化效率"实验中,若以熟马铃薯块茎代替生马铃薯块茎,实验结果相同 B、“探究pH对过氧化氧酶的影响”实验中,分别加入不同pH的缓冲液后再加入底物 C、"探究酶的专一性"实验中,设置1、2号试管的目的是检验酶液中是否混有还原糖 D、设温度对蛋白酶活性影响的实验方案时,可选择本尼迪特试剂检测反应产物
  • 9. 某些蛋白质在蛋白激酶和蛋白磷酸酶的作用下,可在特定氨基酸位点发生磷酸化和去磷酸化,参与细胞信号传递,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这些蛋白质磷酸化和去磷酸化过程体现了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B、这些蛋白质特定磷酸化位点的氨基酸缺失,不影响细胞信号传递 C、作为能量“通货”的ATP能参与细胞信号传递 D、蛋白质磷酸化和去磷酸化反应受温度的影响
  • 10. 下列有关酶特性的实验的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验证酶的高效性时,自变量是所加催化剂的种类 B、验证酶的专一性时,自变量是酶的种类或底物的种类 C、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时,pH是自变量,温度是无关变量 D、探究酶作用的最适温度时,只需要设置高温和低温两个实验组
  • 11. 酶在细胞代谢中发挥重要作用。下列关于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癌变过程中的的活性都会降低 B、酶都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 C、酶都能降低相应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D、能合成和分泌酶的细胞都能合成激素

二、多选题

  • 12. 脱氧核酶是人工合成的具有催化活性的单链DNA分子。下图为10-23型脱氧核酶与靶RNA结合并进行定点切割的示意图。切割位点在一个未配对的嘌呤核苷酸(图中R所示)和一个配对的嘧啶核苷酸(图中Y所示)之间,图中字母均代表由相应碱基构成的核苷酸。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脱氧核酶的作用过程受温度的影响 B、图中Y与两个R之间通过氢键相连 C、脱氧核酶与靶RNA之间的碱基配对方式有两种 D、利用脱氧核酶切割mRNA可以抑制基因的转录过程

三、实验探究题

  • 13. 使酶的活性下降或丧失的物质称为酶的抑制剂。酶的抑制剂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类是可逆抑制剂(与酶可逆结合,酶的活性能恢复);另一类是不可逆抑制剂(与酶不可逆结合,酶的活性不能恢复)。已知甲、乙两种物质(能通过透析袋)对酶A的活性有抑制作用。

    实验材料和用具:蒸馏水,酶A溶液,甲物质溶液,物质溶液,透析袋(人工合成半透膜),试管,烧杯等为了探究甲、乙两种物质对酶A的抑制作用类型,提出以下实验设计思路。请完善该实验设计思路,并写出实验预期结果。

    (1)、实验设计思路

    支试管(每支试管代表一个组),各加入等量的酶A溶液,再分别加等量 , 一段时间后,测定各试管中酶的活性。然后将各试管中的溶液分别装入透析袋,放入蒸馏水中进行透析处理。透析后从透析袋中取出酶液,再测定各自的酶活性。

    (2)、实验预期结果与结论

    若出现结果①:

    结论①:甲、乙均为可逆抑制剂。

    若出现结果②:

    结论②:甲、乙均为不可逆抑制剂。

    若出现结果③:

    结论③:甲为可逆抑制剂,乙为不可逆抑制剂。

    若出现结果④:

    结论④:甲为不可逆抑制剂,乙为可逆抑制剂。

  • 14. 用一段由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DNA片段可以确定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某研究人员使用放射性同位素32P标记的脱氧腺苷三磷酸(dATP,dA-Pα~Pβ~Pγ , )等材料制备了DNA片段甲(单链),对W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进行了研究,实验流程的示意图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

    (1)、该研究人员在制备32p标记的DNA片段甲时,所用dATP的α位磷酸基团中的磷必须是32p,原因是
    (2)、该研究人员以细胞为材料制备了染色体样品,在混合操作之前去除了样品中的RNA分子,去除RNA分子的目的是
    (3)、为了使片段甲能够通过碱基互补配对与染色体样品中的W基因结合,需要通过某种处理使样品中的染色体DNA
    (4)、该研究人员在完成上述实验的基础上,又对动物细胞内某基因的mRNA进行了检测,在实验过程中用某种酶去除了样品中的DNA,这种酶是
  • 15.    1897年德国科学家毕希纳发现,利用无细胞的酵母汁可以进行乙醇发酵;还有研究发现,乙醇发酵的酶发挥催化作用需要小分子和离子辅助。某研究小组为验证上述结论,利用下列材料和试剂进行了实验。

    材料和试剂:酵母菌、酵母汁、A溶液(含有酵母汁中的各类生物大分子)、B溶液(含有酵母汁中的各类小分子和离子)、葡萄糖溶液、无菌水。

    实验共分6组,其中4组的实验处理和结果如下表。

    组别

    实验处理

    实验结果

    葡萄糖溶液+无菌水

    葡萄糖溶液+酵母菌

    葡萄糖溶液+A溶液

    葡萄糖溶液+B溶液

    注:“+”表示有乙醇生成,“-”表示无乙醇生成

    回答下列问题:

    (1)、除表中4组外,其它2组的实验处理分别是:。本实验中,这些起辅助作用的小分子和离子存在于酵母菌、
    (2)、若为了确定B溶液中是否含有多肽,可用试剂来检测。若为了研究B溶液中离子M对乙醇发酵是否是必需的,可增加一组实验,该组的处理是
    (3)、制备无细胞的酵母汁,酵母菌细胞破碎处理时需加入缓冲液,缓冲液的作用是 , 以确保酶的活性。
    (4)、如何检测酵母汁中是否含有活细胞?(写出2项原理不同的方法及相应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