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丽江市重点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历史10月月考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1-11-10 类型: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

  • 1. 据《战国策》记载,平原君赵豹在秦赵对峙时簪告赵王应避免与秦国对抗,理由是“秦以牛田,水通粮……不可与战……”。这一记载体现出(   )
    A、战国时期牛耕技术已普遍使用 B、灵渠的修建使得军粮运输便捷 C、先进生产技术促进了国力强盛 D、战国道家思想影响统治者决策
  • 2. “夫农,衣食之所由出也。生民之业,莫重焉。一夫之力,所耕百亩,养生送死,与夫出赋税,给公上者,皆取具焉”。材料反映出(   )
    A、小农经济是封建社会财富的源泉 B、小农经济自给自足的特征 C、小农经济有一定的脆弱性 D、重农抑商政策的弊端
  • 3. 20世纪90年代,江西新淦大洋洲商墓出土了480多件青铜工具,其中犁、铲、斧等11种青铜农具共有53件。材料说明商代( )
    A、中原农业发展迅速 B、青铜铸造业较为发达 C、农业发展自成体系 D、青铜农具的广泛使用
  • 4. 秦朝商业文书中,《工律》和《效律》对商品的规格做出统一的规定;《金布律》对于商品标价、商品质量、市场规则、借贷行为制定了法律规定,并针对违反商业正常运行秩序者制定处罚条例;《司空律》涉及契约担保方面的法律文书。这表明秦朝(   )
    A、通过法律规范商贸发展 B、商业文书趋向成熟 C、通过立法维护中央集权 D、重视鼓励商业发展
  • 5. 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中认为:“随着自强运动的推进,中国人越来越认识到财富是权力的基础一个国家要强大就必须富有。新式国防远比传统国防花费大,它必须有更好的交通体系、工业和企业作支撑。”下列符合作者观点的企业是(   )
    A、轮船招商局 B、江南制造总局 C、大生纱厂 D、保兴面粉厂
  • 6. 汉代形成的“丝绸之路”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若当时一位外国商人来中国采购商品,他能购买到的商品有(   )
    A、丝绸、棉布 B、纸张、粉彩瓷 C、纸张、棉布 D、丝绸、纸张
  • 7. 西汉初年,朝廷规定商人不得衣丝乘车。同时,商人赋税加倍,即“重租税以困辱之”。这表明汉初实行(   )
    A、重农抑商政策 B、盐铁官营政策 C、闭关锁国政策 D、重商主义政策
  • 8. “楚、粤铁商,咸丰(1831-1861)前销售甚旺,同治(1862~1875)后期则外洋铁价较贱,中土铁价较昂,又粗硬不适于用,以致内地铁商十散其九。”材料反映了当时中国(   )
    A、产生了新兴社会阶层 B、逐步被卷入了世界市场 C、成为西方的原料产地 D、洋务企业发展遭遇瓶颈
  • 9. 1870年到1880年间,中国的棉布进口始终维持在20000千关两(千关两是当时的一种计量单位)左右,而棉纱的进口却从2000千关两增长到了近5000千关两。这种情况的出现主要是因为(   )
    A、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B、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抵制 C、近代民族工业的产生与发展 D、西方列强对华资本输出扩大
  • 10. 下列关于新中国经济建设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新民主主义制度的建立   B、“大跃进”期间国民经济协调发展  C、1956—1966年经济建设在曲折中前进   D、经济体制改革首先从城市取得突破
  • 11. 如表是1912-1947年中国22省农民的身份变化情况表(单位:%)。据此可知(   )

    时间

    合计

    自耕农

    半佃农

    佃农

    1912年

    100

    49

    23

    28

    1931年

    100

    46

    23

    31

    1936年

    100

    46

    24

    30

    1947年

    100

    42

    25

    33

    A、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逐渐瓦解 B、土地集中,农民无地化趋势增强 C、战争等因素阻碍了农业的发展 D、农民阶级是中国民主革命主力
  • 12. 司母戊大方鼎是商王武丁的儿子祖庚或祖甲为祭祀其母亲妇妌而制。铸造此鼎,采用泥范铸造法,包括制模、雕刻纹饰、翻制泥范、高温焙烧、浇注液态金属等一系列复杂的过程。这反映了当时(   )
    A、青铜器开始作为礼制象征 B、人工冶铜方法相当普及 C、官营手工业生产规模庞大 D、青铜铸造工艺水平高超
  • 13. 在考古发现中,仰韶文化遗址中发现了茧壳,浙江吴兴钱山漾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中发现绢片、丝带、丝线等。据此可知(   )
    A、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养蚕缫丝的国家 B、南方丝织业水平超过北方 C、丝织业在我国历史悠久 D、麻已经不是衣着的主要原料
  • 14. 据估计,1913年中国现代工业企业共有698家,资本总额33082万元,工人总数27万人。到1920年,现代工业企业达到1759家,资本总额50062万元,工人总数56万人。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民族资本家擅长企业经营 B、民国初年经济法制体系的建立 C、“实业救国”思想的推动 D、民族工业产品国内市场的扩大
  • 15. 2007年央视热播的电视剧《大染坊》叙述了20世纪初陈寿亭从一个“叫花子”发展到拥有雄厚资产的印染厂老板的创业历程。该片的主题歌唱道:“总以为彩虹就在眼前,我却在风雨中越走越远,这一场荣华富贵好心酸”。造成剧中主人公“荣华富贵好心酸”的主要原因是(   )
    A、主人公出身低微 B、技术力量相对薄弱   C、中外反动势力的压迫 D、商场上的尔虞我诈
  • 16. 唐代所谓的“坊”,有时也作手工业区的通称,也是手工业店铺的名称,如“铜坊”“纸坊”“染坊”“百柳坊”“冶成坊”等,在唐代城市中有各种作坊手工业,往往是按类别聚集在一条街巷里,鳞次栉比,依类成行。这反映出唐代(   )
    A、坊市制度走向了崩溃 B、官府放弃了对商业的控制 C、生产地域化分工明显 D、手工业生产获得较大发展
  • 17. 《国语•晋语》记载:“宗庙之牲为畎亩之勤。”通过这则材料,我们能够获得的直接信息是(   )
    A、春秋时铁犁牛耕为宗庙供奉之物 B、战国时期宗法制盛行 C、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广泛使用 D、春秋时期牛耕出现
  • 18. 1786-1833年中国白银出超和入超数量统计表(单位:海关两)(   )

    贸易年度

    1786-1788年

    1809-1811年

    1826-1828年

    1831-1833年

    贸易出超(+)/入超(-)

    +40,480,479

    +22,245,459

    -9,943,622

    -17,016,593

    A、中国小农经济根深蒂固 B、清朝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C、鸦片贸易导致白银外流 D、五口通商便利外国商品销售
  • 19. 明朝规定“滨海居民不许与外洋番人贸易;敢有私下诸番互市者,必置之重法;将人口军器出境及下海者,绞”;清初规定“今后凡有商民船只私自下海,不论官民,俱奏闻处斩,不许片帆入口”。这些规定(   )
    A、抑制了对外贸易推动经济进步的可能性 B、有效地维护了中国国家主权的安全 C、推动了国内各地区长途贩运贸易的兴起 D、禁绝包括外贸在内的一切对外交往
  • 20. 下表是1840-1894年中国棉花及棉纱、棉布进出口量表(单位:千担)。

    年份

    项目

    1840年

    1860年

    1894年

    棉花

    进口

    5000000

    571777

    43103

    进口

    0

    71582

    755138

    棉纱

    进口

    25000

    35384

    1159596

    进口

    0

    0

    0

    棉布

    进口

    29813

    217016

    1000780

    进口

    644

    0

    0

    据此可知,当时中国(   )

    A、自然经济完全解体 B、民族工业生存艰难 C、贸易结构趋向合理 D、逐步卷入世界市场
  • 21. 外资企业、洋务企业、民族资本主义企业是近代中国三种重要的企业类型,它们的共同点有(   )

    ①都属于近代企业

    ②共存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③都与西方资本主义有关

    ④都形成了近代中国民主革命赖以进行的经济基础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 22. 如表是1950-1980年主要年份中国城镇人口比重表

    年份

    总人口(万人)

    市镇人口(万人)

    百分比

    世界平均百分比

    1950

    55196

    6169

    11.2

    28.8

    1960

    66207

    13073

    19.7

    33.9

    1970

    82992

    14424

    17.4

    37.5

    1980

    98705

    1914

    19.4

    38.2

    根据所学知识,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

    A、1950-1960年,城市化水平高于世界 B、1960-1980年,城市化发展基本停滞 C、建国三十年,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D、经过三十年的建设,我国已经实现了工业化
  • 23. 两宋农书数量最多的是两浙路,其次为福建路,两浙路23本(占宋代农书数量的16.31%)农书中有12本都是关于花卉的,福建路19本(占宋代农书数量的13.48%)农书中有14本都是关于植茶的。这反映出宋代(   )
    A、农业科技发展超越了前代 B、农业种植结构发生了质的变化 C、闽浙地区成为经济的中心 D、传统的自然经济结构受到冲击
  • 24. 商周时期,农业生产工具大多为农民自制,然而到战国时期,农民的许多农具则需要通过商品交换才能获得。导致这一变化的重要因素是(   )
    A、诸侯国鼓励发展工商业 B、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 C、农具有了革命性的进步 D、地主阶级的沉重剥削
  • 25. 英国历史学家约翰•霍布森在《西方文明的东方起源》中写道:“工业大师是中国,而不是英国。中国‘工业奇迹’的发生有1500多年历史,并在宋朝大变革时期达到了顶峰--这比英国进入工业化阶段早了约600年。”促成“工业奇迹”出现的原因主要是指宋代(   )
    A、开始用焦炭冶铁 B、棉纺织业迅速兴起 C、制瓷工艺大发展 D、航海造船技术进步
  • 26. 春秋中期以前,工商食官。春秋中期以后,私营手工业者和商人大量出现,他们或“百工居肆,以成其事”或“负任担荷,服牛辂马,以周四方,料多少,计贵贱,以其所有,易其所无”。这种变化(   )
    A、巩固官营工商业的统治地位 B、推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C、促进了小农经济形态的形成 D、改变了士农工商的次序
  • 27. 南宋学者袁毂感叹:“昔之农者,今转而为工;昔之商者,今流而为隶。贫者富而贵者贱,皆交相为盛衰矣。”这说明当时(   )
    A、抑商政策的取消推动了经济发展 B、农业与工商业处于平等的地位 C、社会流动冲击了原有的社会关系 D、商品经济发展导致农业的衰败
  • 28. 宋史专家赵宝珠认为,“……(它)是宋代以前商品经济发展形势下出现的一种新事物,它扎根于农村商品经济的基础上,逐步变为沟通城乡的经济纽带,而后把与城市相连的部分变为城市的重要市区,使宋代城市达到一个新的历史水平,创出了中国古待城市的新道路。”材料论述的是(    )

    A、草市 B、市镇 C、夜市 D、街市
  • 29. 在古代的中西方交往中,两千年前中国的“名片”是丝绸,一千年前中国的“名片”是瓷器,五百年前中国的“名片”是茶叶。这主要表明古代中国(    )

    ①自然经济长期没有根本性突破

    ②东西方的交流渠道不畅通

    ③对外贸易一直居出超地位

    ④中国古代经济曾颇具竞争优势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30. 19世纪60、70年代,下列城市中洋务、外资、民族资本三类企业同时并存的是( )
    A、重庆 B、沙市 C、北京 D、上海
  • 31. 1865年,李鸿章买下上海美商旗记铁工厂,又将洋务派官僚丁日昌、韩殿甲负责的两个洋炮局并入,并增添从美国购买的机器设备,组建江南制造总局。甲午战争前,该局已拥有一座大型船坞和十几个军火工厂,雇佣工人两千多人。这一历程反映出(   )
    A、美国在华经济势力走向衰落 B、晚清近代工业实现独立发展 C、近代企业管理制度日渐完善 D、中国已经出现社会经济转型
  • 32. 如图为1954年的一幅宣传画,主题为“学好本领,建设祖国”,该画反映出(   )

    A、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已基本完成 B、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急切心情 C、为实现工业化培养急需的人才 D、国家发展知识经济的坚定决心
  • 33. 魏晋南北朝时期,一牛一人耕作方式已居于主要地位,但汉代以来的二牛一人耕作方式也还存留着,这种并存情况在唐及以后各朝代都存在。这一现象说明我国古代(   )
    A、农耕文明停滞不前 B、农业耕作技术发展缓慢 C、农业产量难以提高 D、农业生产规模较为固定
  • 34. 西周的诗篇描写有大量“千耦其耘”的劳动场景,到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五口之家,治百亩之田”的现象。这一变化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分封制崩溃 B、铁犁牛耕的应用 C、井田制瓦解 D、水利工程的兴建
  • 35. 如图是中国近现代经济成分的发展走势图。其中代表洋务经济的是(   )

    A、 B、 C、 D、

二、非选择题

  • 36.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夫在芸耨,妻在机杼,民无二事,则有储蓄。……春夏夫出于南亩,秋冬女练(于)布帛,则民不困。

    --《尉缭子•治本》

    材料二:北宋开国前后,四川通行的是铁钱。铁钱体重值小,买卖交易用钱量大。大铁钱每千枚重二十五斤,小铁钱每十贯重六十五斤。买一匹绢,需用两万个小铁钱,重量共达一百三十斤,得用车载驴驮,极为不便。于是在淳化、至道年间出现了交子。

    --阴法鲁、许树安《中国古代文化史》

    材料三:宋代的“市”自大街至诸小巷。大小铺席连门俱是,即无空虚之屋,每日凌晨,两街巷门上行百市。买卖热闹。“都城之夜市,酒楼极繁华处也人物嘈杂,灯火照天,每至四鼓罢……”

    --吴自牧《梦粱录》

    材料四: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中国首次出现了主要以商业,而不是以行政为中心的大城市。……中国人首次大规模从事对外贸易,不再主要依靠外国中间商。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概括材料一反映的主要经济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北宋出现交子的原因。
    (3)、根据材料二至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代“商业革命”的表现及其根源。
  • 37.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鸦片战争后英国输入中国货物总值一览表(单位:英镑)

    年份

    1840

    1843

    1844

    1845

    货值

    524198

    1456180

    2303619

    2394827

    鸦片战争后中国出口生丝数量一览表(单位:万镑)

    年份

    1843

    1845

    1853

    出口量

    1787

    13220

    62894

    材料二   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简表

    时间

    阶段特征

    19世纪六七十年代

    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19世纪末20世纪初

    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初步发展

    1912~1919年

    民族资本主义迎来发展的短暂的春天

    一战后

    民族资本主义迅速萧条

    1927年~1936年

    民族工业得到较快的发展

    1937~1945年

    民族工业遭受空前打击,日益萎缩

    1945~1949年

    民族工业陷入绝境

    材料三   众所周知,中国自19世纪60年代以来所日渐发展起来的新式工业,主要集中在东北地区和沿海各省,而东北地区早在20世纪30年代就沦为日本的殖民地,在沿海地区,仅江苏、浙江、安徽等省份就集中了全国新式工厂的70%,1937年以后,这些地方均遭到了侵华日军的野蛮掠夺和破坏,使中国蒙受巨大的经济损失。

    --步平、荣维木《中华民族抗日战争全史》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现象?这种现象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民族工业“迅速萧条”“遭受空前打击”“陷入绝境”的共同原因。
    (3)、根据材料三,指出日本侵华对中国近代工业的影响。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近代中国经济发展与民族独立关系的认识。
  • 38.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56年1月20日,身为上海市工商联副主席荣毅仁和盛丕华一起,代表全市私营工商业者向当时上海市副市长曹获秋提交了上海市资本主义工商业公私合营申请书。

    材料二:从中国产党执政的第一天起,应该说就担负起100多年来受到严重阻碍的工业化重任。但是从1953年我国完成战后的经济恢复,转入大规模经济建设以后,资本(包括人力资本)和资源严重缺乏就开始困扰着中国共产党,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共产党采取了集中有限资本和资源来加快建设重工业和完整工业体系的发展战略。

    --武力《中国共产党对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认识和实践》

    (1)、结合所学,分析材料一中荣毅仁提交申请书的主要原因,并指出这一年我国社会制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以及党和人民当前的主要任务。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共产党采取的“集中有限资本和资源来加快建设重工业和完整工业体系的发展战略”是什么?简要分析产生这一战略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