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汉中市西乡县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末考试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1-11-08 类型:期末考试
一、单选题
-
1. 电子乐器可以模仿各种乐器发出的声音,主要模仿各种乐器的( )A、音色 B、响度 C、音调 D、声速2. 下现象中,能用光的反射解释的是( )A、
树荫下的光斑 B、
天空的彩虹 C、
海市蜃楼 D、
桥的影子
3. 下列关于物态变化的解释,正确的是( )A、冰雪消融是液化现象 B、草叶上的露珠是熔化形成的 C、浓雾消散是汽化现象 D、树枝上的雾凇是凝固形成的4. 当人们坐在奔驰向前的动车上时,以车窗为参照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车窗外的树木是向前运动的 B、路面是静止的 C、行李架上的行李是静止的 D、坐在座位上的乘客是运动的5. 海军护航编队使用“声波炮”震慑海盗,它的声波定向发射器外观类似喇叭,能发出150dB以上的高频声波,人听到它的声音十分刺耳。根据以上信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这种声波属于超声波 B、声音的音调可达150dB以上 C、声波定向发射器喇叭状外观可以减少声音的分散,从而增大发声频率 D、使用“金嗓子”时,护航官兵佩戴耳罩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6. 某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其s-t图像如图所示,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0~t0做加速直线运动 B、0~t0比2t0~4t0运动的路程长 C、t0~2t0做匀速直线运动 D、0~t0运动的速度比2t0~4t0运动的速度大7. 市场上有一种“55℃保温杯”,外层为隔热材料,内层为导热材料,夹层间有“神奇物质”.开水倒入杯中数分钟后,水温降为55℃且能较长时间保持不变.“神奇物质”在55℃( )A、一定处于固态 B、一定处于液态 C、一定处于固、液混合态 D、以上情况都有可能8. 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平面镜成像的本质是光的折射
②选用两个等大的蜡烛是为了探究像与物大小的关系
③可以得出像的大小与物距有关的结论
④为获得明显的实验效果,应在较暗的环境中进行实验
A、只有②和③ B、只有②和④ C、只有①和② D、只有③和④9. 一列队伍长800m,以2m/s的速度匀速前进,通讯员从队尾以6m/s的速度追到队伍前面,接着他又以相同的速度返回队尾,他在整个往返过程中走过的路程是( )A、800m B、1200m C、1600m D、1800m10. 如图为某款照相机的成像原理,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影像传感器相当于光屏。拍照时,镜头对准景物,相机通过自动调节,就能得到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为了拍摄到更大的像应该将镜头远离景物 B、景物在二倍焦距以外才能成缩小的像 C、影像传感器上成的是正立的实像 D、景物在镜头前任何位置都能在影像传感器上成像二、填空题
-
11. 图(a)中物体的长度为m;图(b)中停表的读数为s。12. 蝴蝶翅膀振动的频率小于Hz,所以人们听不到;有汽车驶过时,噪声监测设备数字将(选填“增大”或“减小”);关紧窗户是在减弱噪声。13. ①沥青②海波③玻璃④铝,四种物质中,(填序号)有一定的熔点,属于(选填“晶体”或“非晶体”)冬天口中呼出“白气”是(填物态变化名称)现象;结冰的衣服变干是(填物态变化名称)现象。14. 因为电影幕布发生(选填“镜面”或“漫”)反射,所以每个方向的观众都能看到画面;夜视仪与(选填“紫外线”或“红外线”)有关;小孔成像成的是(选填“实”或“虚”)像。15. 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在距凸透镜15cm处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说明凸透镜对光线具有作用;凸透镜的焦距为cm;将物体放在凸透镜前40cm处,在另一侧光屏上得到一个(填成像性质)的实像。16. 小明坐在动车上,通过一个长2000m的隧道,小明通过隧道用时40s,则动车速度是m/s,已知车长150m,则动车全部通过隧道的时间是s;火车从甲站到乙站正常行驶速度是36km/h。一次迟开20min,为了正点到达乙站,司机把车速提高到72km/h,那么甲、乙两站相距km。17. 如图,将注射器接到烧瓶口上,然后向外抽气,会看到刚停止沸腾的水,又重新沸腾。说明。18. 如图,若光线从空气中垂直射到水和空气的表面时,折射角将(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入射角。
三、作图题
-
19. 如图,请作出反射光线并标出反射角。20. 如图所示,MN为凸透镜的主光轴,AB为蜡烛,A′B′为蜡烛所成的像,请用作图法确定凸透镜及一个焦点F的位置,并将它们画出.
四、实验题
-
21. 如图,探究音调的影响因素时,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观察钢尺振动的;若探究响度的影响因素时,换用大小不同的力拨动钢尺,观察钢尺振动的。22. 如图所示是“测量小车沿斜面下滑的平均速度”的实验。(1)、实验所需的测量工具为刻度尺和;(2)、实验中,应使斜面保持较(选填“大”或“小”)的坡度,以减小测量时间的误差;(3)、实验中,对于如何获取下半程 的平均速度 ,两种方法正确的是______;A、小车从B点静止释放,测出B到C的时间 与路程 ,计算得到 B、小车从A点静止释放,经过B点开始计时,到C点后测得时间 ,再测量路程 ,计算得到(4)、实验中全程平均速度 ,上半程的平均速度 ,下半程的平均速度 ,三者间的大小关系是;(5)、若刻度尺是受温度变化较明显的金属做成,冬季做实验时,其测量全程的平均速度的结果将(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23. 在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中:(1)、图甲实验装置的组装顺序应为(填“自下而上”或“自上而下”).(2)、实验中,判断水沸腾的依据_____.A、水的温度保持不变 B、出现水的沸腾现象(3)、水沸腾时,温度计的示数如图甲所示,温度是℃,此时当地的大气压强(填“大于”、“小于”或“等于”)1标准大气压.(4)、本实验中不能选择酒精温度计,原因是 . (酒精的沸点是78℃)(5)、水沸腾后,根据图乙可以推断出,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继续对水加热2min,水的温度(填“升高”、“降低”或“不变”).24. 小明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1)、实验前把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调到 , 为了验证凸透镜的焦距是否等于12.5cm,小明把蜡烛和凸透镜放在如图所示位置,把光屏移到cm处,观察光屏上是否承接到等大、清晰的像。(2)、实验中发现光屏上烛焰的像上移了一段距离,在没有移动器材的情况下,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是 , 保持蜡烛、凸透镜的位置和高度不动,需将光屏(选填“向上”或“向下”)移动,使烛焰的像呈现在光屏中央。(3)、把蜡烛分别放在图示的A、B、C、D四个点处,在点能够在光屏上承接到清晰、最大的烛焰的像;在点所成像的性质与眼睛的相同。(4)、实验中小明将一只眼镜片放在蜡烛与凸透镜之间且较靠近凸透镜,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得模糊,将光屏远离凸透镜移动到某一位置,光屏上又看到烛焰清晰的像,可知该眼镜片可矫正(选填“近视”或“远视”)。
五、综合题
-
25. 周末小宇一家去公园玩,开车时爸爸看到车玻璃上有霜,便打开车里的暖风,霜即刻消失变成小水滴;坐在旁边的爷爷,带着老花镜在看报纸,小宇透过镜片看到爷爷的眼睛比实际要大;在公园,他走近湖边却发现水面下鱼儿在云里游动,他发出惊讶的声音,结果鱼儿立即四散而去。(1)、小宇看到的“鱼儿”是光形成的,看到的“云”是光形成的,两者都是(选填“实”或“虚”)像。(2)、小宇发出声音,鱼儿四散而去。说明了现象。(3)、试解释“霜”的形成和消失的原因?(4)、老花镜是凸透镜还是凹透镜?为什么透过镜片看到爷爷的眼睛比实际要大?
六、计算题
-
26. 某“和谐号”列车运行的起点站为长沙,终点站为广州,列车运行速度为180km/h,途径相距为90km的A、B两站。在即将到达终点站广州时,该车发出一鸣号声,持续时间为3.4s,(空气中的声速为340m/s)求:(1)、列车经过A、B两站所用时间为多少h?(2)、在3.4s内,列车行驶的距离为多少m?(3)、终点站台上的人听到鸣号声持续的时间为多少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