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精诚联盟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物理10月联考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1-11-08 类型:月考试卷
一、单选题
- 
                            1. 下列体育运动中,可将运动员视为质点的是( )A、 研究花样游泳的动作  
                                                                        B、 研究花样游泳的动作  
                                                                        B、 研究鞍马比赛的姿势  
                                                                        C、 研究鞍马比赛的姿势  
                                                                        C、 研究马拉松比赛的跑步姿势     
                                                                        D、 研究马拉松比赛的跑步姿势     
                                                                        D、 研究百米赛跑的时间  
                                                                    2. 2019年4月 27日,墨西哥国际航空航天展在墨西哥州圣卢西亚空军基地闭幕并举行飞行特技表演等活动,吸引大批当地民众和来自世界各地的爱好者观看。如图所示是新华社记者拍摄的特技飞行表演的图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研究百米赛跑的时间  
                                                                    2. 2019年4月 27日,墨西哥国际航空航天展在墨西哥州圣卢西亚空军基地闭幕并举行飞行特技表演等活动,吸引大批当地民众和来自世界各地的爱好者观看。如图所示是新华社记者拍摄的特技飞行表演的图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飞行员看到观礼台向后掠过,是以地面为参考系 B、地面上的人看到飞机飞过,是以地面为参考系 C、若飞机保持队形飞行时,以地面上的人为参考系,其他飞机是静止的 D、若飞机保持队形飞行时,以编队中某一飞机为参考系,其他飞机是运动的3. 如图所示,一小球在光滑的 形槽中由A点释放,经 点到达与A点等高的 点,设A点的高度为 ,则全过程中小球通过的路程和位移大小分别为( ) A、飞行员看到观礼台向后掠过,是以地面为参考系 B、地面上的人看到飞机飞过,是以地面为参考系 C、若飞机保持队形飞行时,以地面上的人为参考系,其他飞机是静止的 D、若飞机保持队形飞行时,以编队中某一飞机为参考系,其他飞机是运动的3. 如图所示,一小球在光滑的 形槽中由A点释放,经 点到达与A点等高的 点,设A点的高度为 ,则全过程中小球通过的路程和位移大小分别为( ) A、 , B、 , C、 , D、 ,4. 有一口井,水面距井口 ,现用水桶从井中提水(如图),水桶出井后又将其提升了 选井口处为坐标原点,以水桶竖直向上提升的路线为 轴,向上为正方向,则水桶在水面时的位置和最后的位置坐标分别是( ) A、 , B、 , C、 , D、 ,4. 有一口井,水面距井口 ,现用水桶从井中提水(如图),水桶出井后又将其提升了 选井口处为坐标原点,以水桶竖直向上提升的路线为 轴,向上为正方向,则水桶在水面时的位置和最后的位置坐标分别是( ) A、 , B、 ,0 C、 , D、 ,5. 下列四组物理量中均属于矢量的一组是( )A、时间、瞬时速度 B、位移、路程 C、平均速度、速率 D、速度的变化量、加速度6. 2019年11月10日上午7点30分,全程42.195km的南京马拉松赛在奥体鸣枪开跑,男子组全程冠军的成绩是2小时13分04秒,女子组全程冠军的成绩是2小时35分40秒。“2019年11月10日上午7点30分”、 “42.195km”、“2小时13分04秒”、“2小时35分40秒”分别表示( )A、时刻、位移、时间、时间 B、时间、位移、时刻、时刻 C、时刻、路程、时间、时间 D、时间、路程、时刻、时刻7. 如图所示,气垫导轨上滑块经过光电门时,其上的遮光条将光遮住,电子计时器可自动记录遮光时间 。测得遮光条的宽度为 ,用 近似代表滑块通过光电门时的瞬时速度。为使 更接近瞬时速度,正确的措施是( ) A、 , B、 ,0 C、 , D、 ,5. 下列四组物理量中均属于矢量的一组是( )A、时间、瞬时速度 B、位移、路程 C、平均速度、速率 D、速度的变化量、加速度6. 2019年11月10日上午7点30分,全程42.195km的南京马拉松赛在奥体鸣枪开跑,男子组全程冠军的成绩是2小时13分04秒,女子组全程冠军的成绩是2小时35分40秒。“2019年11月10日上午7点30分”、 “42.195km”、“2小时13分04秒”、“2小时35分40秒”分别表示( )A、时刻、位移、时间、时间 B、时间、位移、时刻、时刻 C、时刻、路程、时间、时间 D、时间、路程、时刻、时刻7. 如图所示,气垫导轨上滑块经过光电门时,其上的遮光条将光遮住,电子计时器可自动记录遮光时间 。测得遮光条的宽度为 ,用 近似代表滑块通过光电门时的瞬时速度。为使 更接近瞬时速度,正确的措施是( ) A、换用宽度更窄的遮光条 B、提高测量遮光条宽度的精确度 C、使滑块的释放点更靠近光电门 D、换用宽度更宽的遮光条8. 为保证出行安全,消除汽车高速行使引发的安全隐患,成渝高速公路某些路段经常进行“区间测速”。已知某“区间测速”路段限速80km/h,且该路段长度为20km,监测发现某轿车经过这一路段用时12min,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换用宽度更窄的遮光条 B、提高测量遮光条宽度的精确度 C、使滑块的释放点更靠近光电门 D、换用宽度更宽的遮光条8. 为保证出行安全,消除汽车高速行使引发的安全隐患,成渝高速公路某些路段经常进行“区间测速”。已知某“区间测速”路段限速80km/h,且该路段长度为20km,监测发现某轿车经过这一路段用时12min,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限速80km/h指的是瞬时速度 B、20km指的是位移大小 C、12min指的是时刻 D、在该测速区间,该轿车已超速9. 甲、乙两质点在同一直线上匀速运动,设向右为正方向,甲质点的速度为 ,乙质点的速度为 ,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乙质点的速率小于甲质点的速率 B、甲质点和乙质点朝相反方向运动 C、这里的正、负号的物理意义表示运动的方向 D、若甲、乙两质点同时由同一点出发,则 后甲、乙两质点相距10. 某物体的位移—时间图像如图所示,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限速80km/h指的是瞬时速度 B、20km指的是位移大小 C、12min指的是时刻 D、在该测速区间,该轿车已超速9. 甲、乙两质点在同一直线上匀速运动,设向右为正方向,甲质点的速度为 ,乙质点的速度为 ,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乙质点的速率小于甲质点的速率 B、甲质点和乙质点朝相反方向运动 C、这里的正、负号的物理意义表示运动的方向 D、若甲、乙两质点同时由同一点出发,则 后甲、乙两质点相距10. 某物体的位移—时间图像如图所示,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物体运动的轨迹是抛物线 B、物体运动 时速度最大 C、物体运动所能达到的最大位移为 D、物体运动 时速度为零11. 关于速度、速度的变化量、加速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加速度方向为负时,速度一定减小 B、速度很大的物体,其加速度可能为零 C、加速度很大时,运动物体的速度一定变大 D、物体运动时,速度的变化量越大,加速度一定越大12. 在物理学研究过程中科学家们创造了许多物理学研究方法,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在不需要考虑物体本身的大小和形状时,用质点代替物体的方法是理想模型法 B、根据速度定义式 ,当 非常小时, 就可以表示物体在 时刻的瞬时速度,该定义采用了等效替代法 C、加速度的定义式为 ,采用的是比值定义法 D、在推导匀变速运动位移公式时,把整个运动过程划分成很多小段,每一小段近似看作匀速直线运动,然后把各小段的位移相加,这里采用了微元法13. 自然界中某量 的变化可以记为 ,发生这个变化所用的时间间隔可以记为 ,变化量 与 的比值 就是这个量的变化率,显然,变化率描述各种变化过程时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下列关于变化率说法正确的是( )A、加速度大,表示速度的变化率大 B、速度大,表示加速度的变化率大 C、物体速度的变化率表示速度变化的大小 D、速度大,表示物体位置变化大14. 一物体做直线运动,其 图像如图所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运动的轨迹是抛物线 B、物体运动 时速度最大 C、物体运动所能达到的最大位移为 D、物体运动 时速度为零11. 关于速度、速度的变化量、加速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加速度方向为负时,速度一定减小 B、速度很大的物体,其加速度可能为零 C、加速度很大时,运动物体的速度一定变大 D、物体运动时,速度的变化量越大,加速度一定越大12. 在物理学研究过程中科学家们创造了许多物理学研究方法,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在不需要考虑物体本身的大小和形状时,用质点代替物体的方法是理想模型法 B、根据速度定义式 ,当 非常小时, 就可以表示物体在 时刻的瞬时速度,该定义采用了等效替代法 C、加速度的定义式为 ,采用的是比值定义法 D、在推导匀变速运动位移公式时,把整个运动过程划分成很多小段,每一小段近似看作匀速直线运动,然后把各小段的位移相加,这里采用了微元法13. 自然界中某量 的变化可以记为 ,发生这个变化所用的时间间隔可以记为 ,变化量 与 的比值 就是这个量的变化率,显然,变化率描述各种变化过程时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下列关于变化率说法正确的是( )A、加速度大,表示速度的变化率大 B、速度大,表示加速度的变化率大 C、物体速度的变化率表示速度变化的大小 D、速度大,表示物体位置变化大14. 一物体做直线运动,其 图像如图所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在 末物体的运动方向发生改变 B、 内物体的加速度为 C、 内物体的速度一直在减小 D、 和 内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方向均相同15. 电动车以 的速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急刹车时的加速度大小为 ,则自驾驶员急踩刹车开始,经过 与 电动车的位移之比为( )A、 B、 C、 D、16. 一质点沿 轴运动,其位置 随时间 变化的规律为: , 的单位为 。下列关于该质点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A、该质点的加速度大小为 B、物体回到 处时其速度大小为 C、 时刻该质点速度为零 D、 内该质点的平均速度大小为17. 如图所示,在水平面上固定着四个完全相同的木块,一粒子弹以水平速度 射入。若子弹在木块中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当穿透第四个木块(即 位置)时速度恰好为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 末物体的运动方向发生改变 B、 内物体的加速度为 C、 内物体的速度一直在减小 D、 和 内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方向均相同15. 电动车以 的速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急刹车时的加速度大小为 ,则自驾驶员急踩刹车开始,经过 与 电动车的位移之比为( )A、 B、 C、 D、16. 一质点沿 轴运动,其位置 随时间 变化的规律为: , 的单位为 。下列关于该质点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A、该质点的加速度大小为 B、物体回到 处时其速度大小为 C、 时刻该质点速度为零 D、 内该质点的平均速度大小为17. 如图所示,在水平面上固定着四个完全相同的木块,一粒子弹以水平速度 射入。若子弹在木块中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当穿透第四个木块(即 位置)时速度恰好为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子弹通过每个木块的时间均相同 B、子弹到达各点的速率 C、子弹通过每一部分时,其速度变化量 相同 D、子弹从 运动到 全过程的平均速度等于 点的瞬时速度18. 如图所示为水平导轨,A、 为弹性竖直挡板,相距 。一小球自A板处开始,以 的速度沿导轨向 运动,它与A、 挡板碰撞后均以与碰前大小相等的速率反弹回来,且在导轨上做减速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不变,为使小球停在 的中点,这个加速度的大小可能为( ) A、子弹通过每个木块的时间均相同 B、子弹到达各点的速率 C、子弹通过每一部分时,其速度变化量 相同 D、子弹从 运动到 全过程的平均速度等于 点的瞬时速度18. 如图所示为水平导轨,A、 为弹性竖直挡板,相距 。一小球自A板处开始,以 的速度沿导轨向 运动,它与A、 挡板碰撞后均以与碰前大小相等的速率反弹回来,且在导轨上做减速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不变,为使小球停在 的中点,这个加速度的大小可能为( ) A、 B、 C、 D、 A、 B、 C、 D、二、实验题- 
                            19. 某班同学利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电火花计时器使用的是频率为 的交流电源。 (1)、电火花计时器的工作电压为(选填“ ”或“ ”)。(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__________。A、实验时,细线必须与木板平行 B、纸带上打点越密集说明纸带运动速度越小 C、实验时,先释放小车,再接通电源 D、开始释放小车时,应使小车靠近打点计时器(3)、实验小组计算出所得纸带上各计数点对应的速度后,在坐标系中描出的点如图所示,请根据这些点在图中作出 图像(),并根据图像计算出小车运动的加速度 (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1)、电火花计时器的工作电压为(选填“ ”或“ ”)。(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__________。A、实验时,细线必须与木板平行 B、纸带上打点越密集说明纸带运动速度越小 C、实验时,先释放小车,再接通电源 D、开始释放小车时,应使小车靠近打点计时器(3)、实验小组计算出所得纸带上各计数点对应的速度后,在坐标系中描出的点如图所示,请根据这些点在图中作出 图像(),并根据图像计算出小车运动的加速度 (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三、解答题- 
                            20. 如图为某物体在 内直线运动的 图像。 (1)、求物体在前 内的加速度。(2)、求物体在这 内的总位移。 (1)、求物体在前 内的加速度。(2)、求物体在这 内的总位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