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考2022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试卷更新日期:2021-11-02 类型:一轮复习

一、单选题

  • 1. 下列关于生物科学史有关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萨顿依据基因行为和染色体行为的一致性提出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学说 B、摩尔根对果蝇伴性遗传的研究对发展基因位于染色体的学说做出了卓越贡献 C、艾弗里等人通过肺炎链球菌的离体转化实验证明了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D、孟德尔通过一对性状的杂交实验总结出了基因分离定律
  • 2. 科学家在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培养基中培养大肠杆菌,再用上述大肠杆菌培养T2噬菌体,得到了大量有放射性标记的噬菌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噬菌体将自身DNA注人细菌导致细菌发生了基因重组 B、该实验可说明T2噬菌体合成自身物质的原料来自细菌 C、该实验能直接证明T2噬菌体的生命活动离不开活细胞 D、该实验过程中噬菌体遗传信息的传递途径为RNA→DNA
  • 3. 某研究小组分别提取了S型肺炎链球菌的荚膜多糖、蛋白质、DNA等物质,做了细菌转化实验。下列判断不合理的是(    )

    第一组

    第二组

    第三组

    培养基中添加物质

    荚膜多糖

    蛋白质

    DNA

    接种

    活的R型细菌,在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

    A、第一、二组培养基中只有R型菌落 B、只有第三组培养基上同时有R、S型菌落 C、增加一组DNA+DNA酶的实验,证据更充分 D、该实验不能说明荚膜性状是由DNA控制
  • 4. 下列对实验结果的预测,不正确的是(    )
    A、将加热杀死的S型肺炎链球菌和R型活菌混合注入小鼠体内,会引起小鼠败血症 B、经RNA酶处理的S型肺炎链球菌细胞提取物与R型活菌混合培养,培养基上只形成R型细菌的菌落 C、用含35S标记的噬菌体感染未被标记的大肠杄菌,短时间保温后,搅拌、离心,上清出现较高放射性 D、用烟草花叶病毒出的RNA和车前草病毒的蛋白外壳混合后感染烟草叶片,患病叶片中可检测到烟草花叶病毒蛋白质
  • 5. 下列与遗传物质探究相关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影响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的因素只有DNA纯度 B、将S型菌的DNA与R型菌混合并注入小鼠体内,只会分离出S型细菌 C、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搅拌和离心时间会影响实验结果 D、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可以证明大肠杆菌的遗传物质是DNA
  • 6. 无论是细胞还是病毒,通常其化学成分中都有核酸和蛋白质。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真核细胞中的DNA主要分布于细胞核中,核DNA与蛋白质相结合 B、真核细胞中的RNA主要合成于细胞核中,全部分布在叶绿体、核糖体和线粒体中 C、原核细胞中两种核酸都有,但只有DNA才是遗传物质 D、若要用35S标记病毒的蛋白质,则首先需要用35S标记病毒的宿主细胞
  • 7. 下图为用32P标记的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锥形瓶中的培养液用于培养大肠杆菌,其中应不含32P B、搅拌的目的是使吸附在大肠杆菌上的噬菌体与大肠杆菌分离 C、若实验操作正确,放射性主要集中在上清液中 D、仅凭图示实验并不能证明DNA是遗传物质,还需一组用35S标记蛋白质的实验
  • 8. 在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过程中,赫尔希和蔡斯的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发挥了重要作用。下列与实验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实验过程中,需被标记和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作为实验材料 B、实验过程中,噬菌体DNA的合成模板和原料均来自大肠杆菌 C、T2噬菌体和HIV都可以在人体的T淋巴细胞中复制和增殖 D、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细菌裂解释放的子代噬菌体都含放射性
  • 9. 某科研小组在格里菲思实验的基础上增加了相关实验,实验过程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活菌甲是不会使鼠死亡的S型肺炎双球菌 B、从鼠2血液中分离出的活菌都是S型 C、该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D、从鼠5体内只能分离出活菌乙
  • 10. 赫尔希(A.Hershey)和蔡斯(M.Chase)于1952年所做的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著名实验进一步证实了DNA是遗传物质。这项实验获得成功的原因之一是噬菌体( )
    A、侵染大肠杆菌后会裂解宿主细胞 B、只将其DNA注入大肠杆菌细胞中 C、DNA可用15N同位素标记 D、蛋白质可用32P放射性同位素标记
  • 11. 关于“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培养基中的含32P的营养物质经大肠杆菌摄取后可出现在T2噬菌体的核酸中 B、大肠杆菌为噬菌体繁殖提供了的模板、原料、酶和能量 C、被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时,应进行长时间的保温培养 D、离心前应充分搅拌使大肠杆菌裂解,释放出子代噬菌体
  • 12. 如图是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部分操作步骤,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实验中搅拌的目的是让上清液中析出较轻的噬菌体颗粒 B、子代噬菌体的外壳蛋白是由细菌的基因编码 C、35S标记亲代噬菌体,则上清液的放射性较低 D、32P标记亲代噬菌体,若上清液的放射性较高可能是由于培养时间过长
  • 13. 下列关于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该实验直接证实了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RNA也可作为遗传物质 B、可以分别用含有32P、35S的培养基培养噬菌体使其带上相应的同位素标记 C、实验中噬菌体与细菌混合液在搅拌器中搅拌,目的是让细菌沉下来 D、如果实验时间过长会导致细菌裂解,则32P标记的这组上清液放射性会增大
  • 14. 科学家从烟草花叶病毒(TMV)中分离出a、b两个不同品系,它们感染植物产生的病斑形态不同。下列4组实验(见下表)中,不可能出现的结果是(  )

    实验过程

    实验结果

    病斑类型

    病斑中分离出的病毒类型

    A

    a型TMV→感染植物

    a型

    a型

    B

    b型TMV→感染植物

    b型

    b型

    C

    组合病毒(a型TMV的蛋白质+b型TMV的RNA)→感染植物

    b型

    a型

    D

    组合病毒(b型TMV的蛋白质+a型TMV的RNA)→感染植物

    a型

    a型

    A、A B、B C、C D、D

二、实验探究题

  • 15. 烟草在我国的种植历史悠久,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请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实验相关内容。
    (1)、将烟草叶片浸泡于较高浓度的蔗糖溶液中,其叶肉细胞会因作用而失水,该过程中细胞液的浓度会 , 若将该材料制片进行镜检,可观察到叶肉细胞出现现象。
    (2)、制作和观察根尖细胞有丝分裂临时装片:烟草根尖解离后,再经 , 然后用龙胆紫溶液(甲紫)使染色体呈色,最后制作临时装片进行显微观察。为研究细胞周期各时期的特点,往往需要移动装片,至少要观察个不同时期的细胞。
    (3)、为验证烟科草花叶病毒(TMV)的遗传物质是RNA,有关实验如下表。其中TMV的蛋白质与RNA是将TMV置于相关溶液中振荡后分离得到。

    组别

    实验处理

    实验结果

    甲组

    RNA感染烟草

    叶片出现病斑

    乙组

    蛋白质感染烟草

    叶片不出现病斑

    丙组

    RNA经RNA酶处理后,感染烟草

    ?

    ①甲组实验结果说明感染后的烟草叶片中有TMV子代产生,由此推测,TMV的RNA侵入烟草细胞后,将以该RNA作为 , 合成子代RNA分子,并在烟草细胞的核糖体上指导合成TMV的

    ②表中丙组的实验结果是 , 设置丙组对照的目的是

  • 16. 从孟德尔通过豌豆杂交试验提出两大遗传定律,到克里克提出中心法则,在长达近一个世纪的时间,科学家们开展了一系列探究实验,逐渐认识了遗传和变异的本质。请根据相关实验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1)、孟德尔认为:决定生物性状的遗传因子像一个个独立的颗粒,既不会相互融合,也不会在传递中消失;后来,萨顿提出了与之相似的观点:基因在杂交过程中保持完整性和性。孟德尔认为:在形成配子时,决定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后来经研究表明,决定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是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 , 而自由组合的遗传因子是位于染色体上的
    (2)、萨顿通过法提出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观点;后来,摩尔根在研究果蝇眼色的遗传中提出:控制白眼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Y染色体上不含有它的等位基因,这个环节属于假说—演绎法的阶段。
    (3)、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赫尔希和蔡斯用35S和32P分别标记噬菌体,其目的是:将区分开,得到35S噬菌体和32P噬菌体。
    (4)、大量的实验证明,DNA才是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DNA的遗传信息蕴藏在之中,而基因与DNA的关系是:。基因通过控制实实现对性状的控制。
  • 17. 为确定遗传信息从DNA传递给蛋白质的中间载体,科学家们做了如下研究:
    (1)、依据真核细胞中位于细胞核内,而蛋白质合成在核糖体上这一事实,科学家推测存在某种“信使”分子,能将遗传信息从细胞核携带到细胞质中。
    (2)、对于“信使”,有两种不同假说。假说一:核糖体RNA可能就是信息的载体;假说二:另有一种RNA(称为mRNA)作为遗传信息传递的信使。若假说一成立,则细胞内应该有许多(填“相同”或“不同”)的核糖体。若假说二成立,则mRNA应该与细胞内原有的结合,并指导蛋白质合成。
    (3)、研究发现噬菌体侵染细菌后,细菌的蛋白质合成立即停止,转向合成噬菌体的蛋白质,在此过程中,细菌细胞内合成了新的噬菌体RNA。为确定新合成的噬菌体RNA是否为“信使”,科学家们进一步实验:

    15NH4Cl和13C-葡萄糖作为培养基中的氮源和碳源来培养细菌,细菌利用它们合成等生物大分子。经过若干代培养后,获得具有“重”核糖体的“重”细菌。

    ②将这些“重”细菌转移到含14NH4Cl和12C-葡萄糖的培养基中培养,用噬菌体侵染这些细菌,该培养基中加入32P标记的核糖核苷酸作为原料,以标记所有新合成的噬菌体RNA。

    ③将上述被侵染后裂解的细菌进行密度梯度离心,结果如图表示,由图可知,大肠杆菌被侵染后(填“合成了”或“没有合成”)新的核糖体,这一结果否定假说一。32P标记的新噬菌体RNA仅出现在离心管的 , 说明与“重”核糖体相结合,为假说二提供了证据。

    (4)、若要证明新合成的噬菌体RNA为“信使”,还需要进行两组实验,请选择下列序号填入表格:

    组别

    实验处理

    预期结果

    1

    2

    ①将新合成的噬菌体RNA与细菌DNA混合

    ②将新合成的噬菌体RNA与噬菌体DNA混合

    ③出现DNA—RNA杂交现象

    ④不出现DNA—RNA杂交现象。

  • 18. 请回答下列与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的实验有关的问题:
    (1)、在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中,向培养R型细菌的编号为1、2、3、4的四支试管中,依次加入从S型活细菌中提取的DNA,DNA+DNA酶、蛋白质、多糖,培养一段时间,经检测发现,试管内仍然有R型细菌的是号试管。
    (2)、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中,将噬菌体直接接种在含有32P的培养基中(填“能”或“不能”)获得含32P 标记的T2噬菌体,理由是
    (3)、实验中用35S标记噬菌体的。用被标记的T2噬菌体分别侵染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经短时间保温后,用搅拌器搅拌、离心,其中搅拌的目的是
    (4)、在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中,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培养基内噬菌体与大肠杆菌的数量变化如图所示。在0~t1时段,噬菌体和大肠杆菌的数量基本稳定,噬菌体(填“未侵入”“已侵入”或“可能侵入也可能未侵入”)大肠杆菌内,原因是

  • 19. 朊病毒是一种只含蛋白质而不含核酸的病原微生物。按照图示1→2→3→4进行实验,验证朊病毒侵染因子是蛋白质,题中所用牛脑组织细胞为无任何标记的活体细胞。

    (1)、本实验采用的研究方法是
    (2)、从理论上讲,经1→2→3→4实验离心后上清液中(填“能大量”或“几乎不能”)检测到32P,沉淀物中(填“能大量”或“几乎不能”)检测到32P,出现上述结果的原因是:
    (3)、如果添加试管5,从试管2中提取朊病毒后先加入试管5同时添加35S标记的(NH4235SO4 , 连续培养一段时间后,再提取朊病毒加入试管3,培养适宜时间后离心,检测放射性应主要位于中,少量位于中,原因是:
    (4)、一般病毒的增殖同朊病毒之间的最主要区别是:一般的病毒侵染细胞是向宿主细胞提供(物质),利用宿主细胞的等物质进行增殖。
  • 20. 某科学工作者做“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时,分别用同位素32P、35S、18O和14C对噬菌体以及大肠杆菌成分做了如下标记。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第一组

    第二组

    第三组

    噬菌体成分

    35S标记

    未标记

    14C标记

    大肠杆菌成分

    32P标记

    18O标记

    未标记

    (1)、“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与艾弗里等人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在设计思路上的共同点      是
    (2)、一般地说,第三组实验中,子代噬菌体的DNA中(填一定含有或一定不含有或不一定含有)14C。
    (3)、假如在第一组实验中,噬菌体DNA在细菌体内复制了三次,那么从细菌体内释放出的子代噬菌体中含有35S的噬菌体占子代噬菌体总数的
    (4)、第二组与第三组实验经过一段时间培养后离心,检测到放射性的主要部位分别是
    (5)、获得被35S 标记的噬菌体的方法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