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岑溪市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1-10-20 类型:期末考试

一、选择题

  • 1. 考古工作者制作完成的“北京人复原头像”(如图)的主要依据是(    )

    A、龙骨山的自然环境 B、遗址中的各类工具 C、北京人头盖骨化石 D、北京人生活想象图
  • 2. 黄河与长江孕育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最早生活在我国黄河流域的农耕居民代表是(    )

    A、北京人 B、半坡人 C、河姆渡人 D、大汶口人
  • 3. “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创造指南车,平定蚩尤乱……”这是孙中山对“人文初祖”黄帝的评价。与“平定蚩尤乱”有关的战役是(    )
    A、牧野之战 B、涿鹿之战 C、城濮之战 D、巨鹿之战
  • 4. 以下关于我国古代朝代更替的顺序,正确的是( )
    A、商朝→夏朝→西周 B、夏朝→商朝→西周 C、商朝→西周→夏朝 D、西周→商朝→夏朝
  • 5. 商朝在历史上也被称为殷朝,是因为下列哪一事件(    )
    A、武王伐纣 B、商汤灭夏 C、盘庚迁殷 D、平王东迁
  • 6. 青铜器反映了我国古代高度发达的文明。后母戊大方鼎(又称司母戊鼎)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它铸造于(   )
    A、商朝 B、西周 C、秦朝 D、汉朝
  • 7. 春秋时期最显著的政治特点是(    )
    A、周王室衰落,诸侯争霸 B、周王室中兴,王权加强 C、国家众多,分裂趋势加强 D、各霸主都尊王攘夷,扶助弱小
  • 8. 他任用丞相叫管仲,“尊王攘夷为口号,第一霸主逞威风”。该歌谣中的他是( )
    A、齐桓公 B、晋文公 C、楚庄王 D、越王勾践
  • 9. 战国中后期,诸侯国之间出现了“合众弱以攻一强”、“事一强以攻众弱”的历史现象,其中的“一强”是指(    )
    A、 B、 C、 D、
  • 10. 中华民族具有“和为贵”“亲仁善仁”的文化传统。先秦时期,提出“仁”“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思想家是(    )

    A、老子 B、孔子 C、墨子 D、韩非
  • 11. 2018年新设立的国家和地方各级监察委员会,为我国反腐败斗争打造了一把利剑。秦始皇为监察官员而设立的官职是( )
    A、丞相 B、御史大夫 C、太尉 D、刑部
  • 12. 它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人工运河之一,位于广西桂林兴安县境内,2018年8月14日成功入选“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它是(    )
    A、灵渠 B、白渠 C、郑国渠 D、都江堰
  • 13. 成语“揭竿而起”出自于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这次起义是(    )
    A、刘邦、项羽起义 B、义和团运动 C、太平天国运动 D、陈胜、吴广起义
  • 14. 从修建骊山陵、长城和阿房宫等可以看出,秦的暴政最突出的是(    )
    A、繁重的徭役 B、残酷的刑法 C、很重的赋税 D、可怕的殉葬
  • 15. 下图漫画反映的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与其实施者对应正确的是(    )

    A、“削藩”——汉景帝 B、“推恩令”——汉武帝 C、休养生息——隋炀帝 D、“杯酒释兵权”——宋徽宗
  • 16. 对下图所反映历史现象的准确理解是(  )

    A、豪强地主势力强大 B、社会局面比较安定 C、母后主政皇帝无权 D、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 17.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的讲话中,称赞中国古代人民“谱写了万里驼铃万里波的浩浩丝路长歌”。习总书记称赞的历史事件是(   )
    A、修建都江堰 B、修筑长城 C、开辟丝绸之路 D、开通大运河
  • 18. 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关键战役是(   )
    A、巨鹿之战 B、淝水之战 C、官渡之战 D、赤壁之战
  • 19. 下表反映了北魏孝文帝改革时鲜卑族改用汉姓的情况。这种情况的出现有利于(   )
    鲜卑姓拓跋独孤步六孤勿忸于贺赖拔拔丘穆陵尉迟
    汉姓长孙
    A、政权分立 B、江南开发 C、南朝稳定 D、民族交融
  • 20. 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一部农书是北魏农学家贾思勰撰写的(    )
    A、《伤寒杂病论》 B、《齐民要术》 C、《农政全书》 D、《本草纲目》

二、综合题

  • 2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原始人类起初靠采集和漁猎获取食物,随着适应、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能力的提高,原始人类学会了种植庄稼、饲养牲畜、制作陶器、建造房屋,开始了原始农耕生活。

    材料二:农,天下之大本也,民所恃以生也,而民或不务本而事末,故生不遂。

    ——汉文帝

    材料三:汉文帝令地方官吏务必促使人民回归农业生产,各郡国要劝民进行农桑生产,对劝农成续差者给以处罚;借贷种子、口粮给贫民,对其中确有困难而不能按期偿还的贫民,赦免还贷、遇到了自然灾害则开仓放粮以赈济灾民。

    ——摘编自晁福林《中国古代史(上册)》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举出两个我国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
    (2)、材料二反映了中国古代的哪一重要思想?
    (3)、根据材料三,概括两点汉文帝治国理政的措施。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文帝及其继任者汉景帝施行这些措施的结果。
  • 2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它上承原始刻绘符号,下启青铜铭文,现代汉字由它演变而来。

    材料二:文字发明后,需要一个好的载体来记载,显然过去的甲骨文、金石、简帛都有很大的缺陷。纸的出现,是人类文明的基础,它作为一种新的载体在中国率先出现,使中国汉代勃兴的文明超过了其他的文明。

    材料三:……朝鲜、日本用简和帛,印度用白树皮和棕桐叶,埃及用纸草的内皮压成“纸草纸”,欧洲则用羊皮,这些书写材料,有的笨重,有的脆弱,有的昂贵,都不适于大量使用。

    ——部编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教师教学用书》

    (1)、材料一中的“它”是指什么?
    (2)、根据材料二回答,记载图一、图二文字的载体分别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分析,“这些书写材料都不适于大量使用”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改变这种状况的古代技术及其影响。
    (4)、造纸术给人类文化的传播带来了方便,同时也给环境带来了污染。请你想一想,采用哪些办法可以减少污染呢?
  • 2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江南之为为盛矣……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渔盐杞梓之利,克仞八方;丝绵之饶,覆表天下。  

     ——《宋书》

    (1)、材料一中的图一反映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什么样的社会现象?这种现象有何积极意义?
    (2)、材料一中图二与材料二《宋书》记载的现象有何联系?
    (3)、根据材料一中的两幅历史地图,总结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历史发展的总体特征。
    (4)、现代社会中也有许多移民国家(如美国)或移民城市(如深圳),请说说移民对这些国家或城市的积极作用。(答出一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