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2021-2022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测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1-10-20 类型:单元试卷

一、基础积累

  • 1. 下列加点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 )
    A、瞻仰(shàn)    镏金(liú)     重幔(chòng màn) B、上溯(sù) 矗立(zhù) 挑衅(tiǎoxìn) C、旌旗(shēng)  奠基(diàn)     慷慨(kāngkǎi) D、逾越(yú)      天堑(qiàn)     梭镖(suō)
  • 2. 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田筹    行旅    修面整容    疏林薄雾 B、宏敞    摄取    内忧外患    逆水行驶 C、城郭    酒肆    无遐一顾    无所不备 D、御下    槽船    繁而不乱    结构严谨
  • 3.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这些大浮雕高约2米左右,合在一起共长40. 68米。 B、这些花朵象征着英雄们品质高尚、纯洁,表示全国人民对他们的永远崇敬和敬仰。 C、远远望去,在一座雄伟峻峭的山的半山腰里,游击队员们正穿过高大的树林和茂密的青纱帐,去和敌人战斗。 D、画面上人物的形象,表现出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
  • 4.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梦回繁华》是介绍《清明上河图》这一国宝级画作的。 B、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是南宋风俗画作品中最具代表性的一幅。 C、课文中大量的四字短语,不仅概括力强,且使文章的语言典雅而富有韵味。 D、本文对《清明上河图》介绍得条理分明、细腻具体,并且挖掘出画面背后的社会历史内涵,难能可贵。
  • 5.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清明上河图》里的那些人物惟妙惟肖 , 看到此画的人无不连连赞叹画家张择端精湛的技艺。 B、我们要因地制宜 , 扬长避短,利用当地资源发展商品经济。 C、第五届遂宁观音湖荷花节开幕了,圣莲岛上的人们摩肩接踵 , 好一派热闹的景象! D、这位女歌手有着天籁般的歌喉,她一开口,声音入木三分 , 赢得了观众们的掌声。
  • 6. 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句子,排序恰当的一项是(    )

        中国画盛用线条,西洋画线条都不显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西洋画很像实物,而中国画一望而知其为画。盖中国书画同源,作画同写字一样,随意挥洒,披露胸怀。

    ①例如中国画中,描一条蛋形线表示人的脸孔,其实人脸孔的周围并无此线,此线是脸与背景的界线。

    ②绘画中的线条大都不是物象所原有的,是画家用以代表两个物象的界线的。

    ③又如画一曲尺形线表示人的鼻头,其实鼻头上也并无此线,此线是鼻与脸的界线。

    ④西洋画就不然,只有各物的界,界上并不描线。

    ⑤再如山水、花卉等,实物上都没有线,而画家盛用线条。

    A、②①④③⑤ B、①③⑤④② C、②①③⑤④ D、①④③⑤②
  • 7. 指出下列各句所使用的说明方法。
    (1)、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
    (2)、桥长265米,由11个半圆形的石拱组成,每个石拱长度不一,自16米到21.6米。(
    (3)、唐朝的张嘉贞说它“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为”。(
    (4)、如福建漳州的江东桥,修建于800年前……(
    (5)、由于各拱相连,所以这种桥叫作联拱石桥。(

二、名著导读

  • 8. 名著阅读

    《昆虫记》是国著昆虫学家花了足足三十年时间写就的十卷科普巨著。书中作家将昆虫鲜为人知的生活习性生动地描写出来,比如善于利用“心理战术”制服敌人。

三、文言文阅读

  • 9.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三峡

    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 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乙】答谢中书书

    陶弘景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1)、解释下列语句中的划线词。

    ①至于夏水陵     

    ②四俱备         

    (2)、翻译下列句子。

    ①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②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3)、下列句子中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
    A、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B、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C、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D、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4)、甲乙两文都写到“猿鸣”,赋予的情感有何不同?

四、现代文阅读

  • 10. 阅读下面的说明文,完成下列小题。

    蚂蚁的群体智慧

    彼得·米勒

        ①我曾以为蚂蚁做什么事都心中有数。那些列队爬过我厨房台面的小家伙们看上去是那么信心十足,于是我猜想它们早就订好了计划,知道要去哪儿,要做什么。不然的话,蚂蚁又怎能做出组织行军路线、建造复杂蚁穴、发动大规模突袭等奇妙的行为呢?

        ②结果我错了。蚂蚁毕竟不是聪明的小工程师、建筑师或武士——至少单个蚂蚁不是。当需要决定下一步怎么做时,大多数蚂蚁都毫无头绪。

    ③那我们又该怎么解释地球上已知的大约1.2万个蚂蚁物种的繁荣呢?它们在1.4亿年的进化中一定学到了什么。

        ④蚂蚁并不聪明,但聚在一起就聪明了。蚁群可以解决对单个蚂蚁来说不可思议的问题,比如寻找通往食物源的最短路径,分派工蚁做不同的工作,或保卫领土不受邻居侵袭。落单的时候,蚂蚁可能就像个小傻瓜,但聚成蚁群就能对环境做出快速有效的反应。这是因为它们拥有一种被称作“群体智能”的东西。

        ⑤个体的简单行动怎样组合成了群体的复杂行为?如果几百只蜜蜂中间有许多不同意见,它们如何做出关于蜂巢安置的重大决定?是什么使得一群鲱鱼如此精确地协调行动,能在瞬间改变方向,仿佛是单一的银色有机体?这些动物中,没有哪一个能够看到全局,但每一个都为群体的成功出了一份力,它们集体表现出的能力甚至让那些最了解它们的生物学家都感到神奇。

        ⑥蚁群运作的要诀之一是:没有哪只蚂蚁执掌大权。没有将军来指挥武士,没有经理来使唤工人。蚁后只负责产卵。哪怕蚁群中有50万只蚂蚁,也能无需管理而正常运作——至少不需要我们所熟知的那些管理形式。它们靠的是个体之间的无数次互动,共同遵循着一套简单的经验法则——科学家称之为“自组织系统”。

        ⑦蚂蚁是用触觉和嗅觉进行交流的。两只蚂蚁相遇时,就用触角互相嗅一嗅。觅食蚁每天离穴之前,一般都要等早晨的巡逻蚁回来。巡逻蚁进入蚁穴时,会和觅食蚁简短地碰碰触角。与巡逻蚁的接触是一种刺激,驱使觅食蚁出门。觅食蚁通过与巡逻蚁相遇的频率来判断出门是否安全。如果巡逻蚁回巢的频率正常,就该出去觅食了。如果不正常,就最好再等等。外面可能风很大,也可能有一只饥饿的蜥蜴等在那里。一旦有蚂蚁开始觅食并带回食物,其他蚂蚁就会根据自己与返回的觅食蚁碰面的频率,陆续加入觅食的行列。

        ⑧没有一只蚂蚁能够看到全局。没有一只蚂蚁指挥别的蚂蚁做事。归根到底,它们是不需要领导的,即使是复杂的行为也能通过相对简单的互动来协调进行。

    (选自《智慧背囊》,有删节)

    (1)、作者为什么曾以为蚂蚁做什么事都心中有数呢?
    (2)、文中运用了不少疑问句,疑问句的运用在表达上有什么作用?
    (3)、蚂蚁并不聪明,为什么说聚在一起的蚁群就聪明呢?
    (4)、文章第⑦段中画线的句子在表达上有什么作用?
  • 11.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绣眼与芙蓉

    赵丽宏

        ①曾经养过两只鸟,一只绣眼,一只芙蓉。

        ②绣眼体型很小,通体翠绿的羽毛,嫩黄的胸脯,黑色的小嘴,它黑色的眼睛被一圈白色包围着,像戴着一副秀气的眼镜,绣眼之名便由此而得。绣眼是江南的名鸟,据说无法人工哺育,一般都是从野地捕来笼养。它的动作极其灵敏,虽在小小的笼子里,上下飞跃时却快如闪电。它的叫声并不大,但却奇特,就像从树林中远远传来群乌的齐鸣,回旋起伏,变化万端,妙不可言。

    ③那只芙蓉是橘黄色的,毛色很鲜艳,头顶隆起一簇红色的绒毛,黑眼睛,黄嘴,黄爪,模样很清秀。它的鸣叫婉转多变,如银铃在风中颤动,也如美声女高音,清泠百啭。晴朗的早晨,它的鸣唱就像一丝丝一缕缕阳光在空气中飘动。

    ④两只鸟笼,并排挂在阳台上。绣眼和芙蓉能相互看见,却无法站在一起。它们用不同的鸣叫打着招呼,两种声音,韵律不同,调门儿也不一样,很难融合成一体,只能各唱各的曲调。它们似乎达成了默契,一只鸣唱时,另一只便静静地站在那里倾听。

        ⑤在鸟儿的欢唱中,日子不觉也欢快起来。

        ⑥一次在为芙蓉加食后我忘记了关笼门,发现时已是一个多小时以后,想那笼子可能已经空了。却没想到,芙蓉依然在笼中欢快地高歌,全然无视洞开的笼门。更没想到的是,从此以后,绣眼的鸣唱声却莫名其妙地消失了。阳台上只剩下芙蓉的独唱,时而高亢,时而低沉。

        ⑦有一天,我突然发现,芙蓉的叫声似乎有了变化,它一改从前那种清亮高亢的音调,声音变得轻幽飘忽起来。那旋律,分明有点像绣眼的鸣啼。莫非是芙蓉在模仿绣眼的歌声来引导它重新开口?然而绣眼不为所动,依然保持着沉默。芙蓉执着地独自鸣唱着,而且唱得越来越像绣眼的声音。而绣眼不仅停止了鸣叫,也停止了那闪电般的上下飞跃。它只是瞪大了眼睛默默地立在那里,仿佛在回忆,在思考。它是在回想自己昔日的歌声,还是在回忆那遥远的自由时光?我感到困惑。

    ⑧日子一天天过去,芙蓉照旧每天欢歌,已多日无语的绣眼显得更落寞了,它整日在笼中一声不吭,常常一动不动地呆立在横杆上。一天下午,我从外面回来,刚进门,就听见阳台上传来很热闹的鸟叫声,那是绣眼的鸣唱,但比它原先的叫声要响亮得多,也丰富得多。我感到惊奇,绣眼重新开口,竟会有如此大的变化。走近阳台一看,我几乎不相信自己的眼睛:鸟笼外,来了另一只绣眼。笼中的绣眼在飞舞鸣叫,笼外的绣眼围着笼子飞舞,不时停落在鸟笼上。,那只自由的野绣眼,翠绿色的羽毛要鲜亮得多,相比之下,在笼里的绣眼毛色显得黯淡无光。不过此刻它一改前些日子的颓丧,变得异常活泼。两只绣眼,面对面上下飞蹿,鸣叫声激动而急切,仿佛在哀哀地互相倾诉,在快乐地互相询问。

        ⑨那两只绣眼此刻的情状,让我看到了“欢呼雀跃”是怎样一种生动的景象。这情景深深震撼了我:从野地捕来笼养的小鸟,无奈地进入人类的鸟笼,痛苦地做了人类的囚徒。绣眼的重新开口,应该是对自由的呼唤吧。想到这里,我小心翼翼地伸出手去,还没碰到鸟笼,就惊飞了笼外那只野绣眼。我打开笼门,再退回到屋里。笼里那只绣眼对着打开的笼门迟疑了片刻,便一蹦两跳,飞出了鸟笼,它拍拍翅膀,飞过楼下的花坛,转眼就消失得无影无踪……

        ⑩它一定是飞到了那个郁郁葱葱的鸟的世界。这样想着,内心不觉欣慰起来。

    (有删改)

    (1)、请用文中词语,将“我”的情感变化补充完整。

    欢快→→惊奇→震撼→

    (2)、文章着重写了“绣眼”情绪变化的三个阶段,请分别加以概括。
    (3)、根据要求,品析下面语句。

    ①它整日在笼中一声不吭,常常一动不动地呆立在横杆上。(从描写角度)

    ②不过此刻它一改前些日子的颓丧,要得异常活泼。(从修辞角度)

    (4)、第⑨段中“这情景深深震撼了我:从野地捕来笼养的小鸟,无奈地进入人类的鸟笼,痛苦地做了人类的囚徒”,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5)、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③段写出了芙蓉毛色鲜艳、模样清秀、鸣叫婉转多变的特点。 B、文章中芙蓉安于现状,已失去了对自由的追求,所以绣眼不把它视为知己。 C、文章运用对比手法,写作者对绣眼的喜爱,对芙蓉的谴责。 D、第⑩段中“它一定是飞到了那个郁郁葱葱的鸟的世界”,表达了作者对绣眼能够重返大自然,重新回到自由天地的祝愿。

五、写作题

  • 12.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春花秋月,夏雨冬雪,让我感受到自然的美好;时光荏苒,日月如梭,让我懂得了光阴的可贵;赠人玫瑰,手有余香,我学会了奉献;跌倒了再爬起来,我变得更加坚强……作为中学生的你,现已走过十几个春秋,你一定有许多难忘的经历,每一次经历都是一种收获。

    请以“经历,让我收获                    ”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

    ①把题目补全,作文内容完整、具体,描写生动、细致,有真情实感。

    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③书写清晰规范,卷面整洁,600字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