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平顶山市舞钢市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末考试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1-10-19 类型:期末考试

一、填空题

  • 1. 如图所示的刻度尺分度值为 , 将某种钢丝在铅笔上紧密缠绕30圈,则铜丝的直径是mm。

  • 2. 小华用录音机录下自己唱歌的声音,再播放出来感觉和直接听到的声音不同,在声音的音调、响度和音色三个特性中,考虑到录音机音量是由自己调节的,所以不是声音的响度不同;询问其他同学,得知自己唱的音是准的,没有“跑调”,所以不是声音的不同;由此可以推断是声音的不同。
  • 3. 把盛有碎冰的大试管插入烧杯里的碎冰中(试管底没有接触烧杯底),用酒精灯通过石棉网对烧杯进行慢慢加热,如图所示,当烧杯中的冰块大部分熔化时,试管中的冰块(选填“会”或“不会”)熔化。超市里正在出售的海鲜,周围要铺一些碎冰,来保持海鲜的新鲜,这是因为冰熔化时要 , 温度

  • 4. 小华去森林探险,看见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在地上留下圆形光斑,光斑的成像原理是(填光学原理)。小华想利用平面镜将太阳光束反射进一个水平山洞(如图所示),则他应将平面镜与水平地面成夹角放置。

  • 5. 每年6月6日是全国“爱眼日”,今年爱眼日的主题是“‘目’浴阳光,预防近视”.近视眼的成像示意图是图中的图,应该佩戴由透镜制成的眼镜来矫正,该透镜对光线有作用.

  • 6. 一小袋牛奶的包装袋上标有“净含量250mL 300g”的字样,这种牛奶的密度大约是g/cm3如果袋中的牛奶喝去一半,那么剩余牛奶的密度大约是kg/m3

二、单选题

  • 7. 以下估测与实际情况相符的是(   )
    A、一张中考物理试卷的厚度约为4mm B、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5m/s C、中学生脉搏跳动一次的时间约为3s D、一支新铅笔的长度约为17cm
  • 8. 同样条件下大雪过后,人们会感到外面比不下雪时更安静一些,其主要原因是(   )
    A、大雪蓬松且多孔,对噪声有吸收作用 B、大雪后,大地银装素裹,噪声被反射 C、大雪后,行驶的车辆减少,噪声减小 D、大雪后,气温较低,噪声传播速度变慢
  • 9. “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的《中国诗词大会》深受观众的青睐,对下列古诗文中涉及的热现象进行解释,其中正确的是(   )
    A、“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霜的形成过程需要吸热 B、“雾淞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雾淞的形成是凝固现象 C、“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露在日出后逐渐消失是汽化现象 D、“腾蛇乘雾,终为土灰”,雾就是大量的水蒸气
  • 10. 对光现象的解释错误的是(   )
    A、“小孔成像”所成的像是倒立的实像 B、“水中倒影”运用了光的反射原理 C、人远离平面镜时,平面镜中的像越来越小 D、今年疫情期间使用的红外测温仪是利用人体辐射的红外线,进行温度测量
  • 11. 如图所示,小明将蜡烛、凸透镜(f=10cm)、光屏依次摆放在光具座上,光屏上成清晰的烛焰像,然后进行了如下的操作和判断(每次操作均在图中基础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根据图中凸透镜成像原理可制成投影仪 B、将蜡烛放在45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光屏上成正立放大的烛焰像 C、小明把自己的眼镜放在蜡烛和透镜之间,然后向左移动光屏,光屏上可再次成清晰的烛焰像,由此可以判断小明戴的是近视镜 D、将蜡烛沿光具座移动15cm,再适当移动光屏,一定能在光屏上成清晰放大的烛焰像
  • 12. 如图所示,是甲、乙两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m﹣V关系图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甲的密度是乙的密度的2倍 B、甲的质量比乙的质量大 C、体积为2cm3的乙物质的质量为4g D、乙物质的密度与质量成正比

三、双选题

  • 13. 对于密度的定义式 ρ=mV ,小明对它的理解正确的是(   )
    A、密度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 B、密度与物体的体积成反比 C、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性质,与物体的质量和体积无关 D、对于由同种物质组成的不同物体,物体的体积与质量成正比

四、多选题

  • 14. 如图所示,关于四幅图片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甲图:凸透镜只对平行于主光轴的光有会聚作用 B、乙图:把纸板NOF向后折,在纸板上看不到反射光 C、丙图:小女孩照镜子时成的是实像 D、丁图:我们看到铅笔在水面处“断折”是因为看到的是“水中部分铅笔”的虚像

五、作图题

  • 15. 如图所示,A和B是放在平面镜MM´前完全相同的两支蜡烛。眼睛从某个方向向平面镜看去时,两支蜡烛的像完全重叠。请在图中画出从这个方向进入眼的光线。

  • 16. 如图是投影仪的简化结构图。请在图中画出入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及再经平面镜反射后的光路图。

六、实验题

  • 17. 下图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实验装置。

    (1)、此实验中选用两支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关系;
    (2)、实验中把光屏放在蜡烛所成像的位置处,在光屏上并没有看到蜡烛的像,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
    (3)、拿走光屏,将蜡烛A向玻璃板靠近3cm,同时将蜡烛B移到A像的位置,通过测量我们会发现蜡烛A到它在玻璃板中像的距离变化了cm,此时像的大小(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 18. 某小组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中
    (1)、实验前,在调整实验器材高度时,蜡烛是(选填“点燃”或“不点燃”)的;
    (2)、通过调整,恰好在光屏上得到烛焰等大的像,如图所示,则所用凸透镜的焦距是cm;

    (3)、如图所示,把蜡烛向左移动15cm,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应把光屏向(选填“左”或“右”)适当调节,才能在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倒立、(选填“放大”、“缩小”或“不变”)的实像。接下来改用焦距为15cm的凸透镜继续进行实验,如果不改变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要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应把光屏向(选填“左”或“右”)适当调节;
    (4)、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过程中,他们又尝试用白纸把凸透镜的一半遮挡住,发现在光屏上(选填“仍能”或“不能”)形成烛焰完整的像。
  • 19. 物理课外兴趣小组的学生学完了质量和密度的知识后,进行了以下活动。小刚在河边捡了一小块石头带回去测量它的密度,进行了如下操作。

    (1)、把托盘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将游码移到零刻度线处,这时他发现指针静止时指在分度盘中线的左侧,如图甲所示,他应将平衡螺母向(选填“左”或“右”)调节使橫梁平衡。
    (2)、小刚在用天平测量黄河石头质量的过程中操作方法如图乙所示,他的操作错误是。纠正错误后,小刚测出小石头的质量为27g。
    (3)、接着他将石头投入到量筒中,根据如图丙所示的量筒中水的刻度值,石头的体积是cm3
    (4)、由以上操作可计算出这块石头的密度为kg/m3
  • 20. 小宇想知道我们当地菜籽油的密度,于是她周日回老家取了奶奶自己压榨的适量的菜籽油,带入实验室和小组的同学们一起进行测量。

    (1)、小宇调节好天平后,先称出空烧杯的质量为31.2g,然后将适量菜籽油倒入烧杯,放在天平左盘上称量,右盘中的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甲所示,则烧杯和菜籽油的总质量为
    (2)、将烧杯中的菜籽油倒入量筒,其示数如图乙所示,菜籽油的体积为cm3
    (3)、根据测量的数据,算出所测菜籽油的密度为g/cm3
    (4)、有同学联想到家中做饭时,菜籽油漂浮在水面上,同学们在小组讨论交流后认为所测的菜籽油密度值偏大,其原因是

七、简答题

  • 21. 根据学过的光学知识解释下面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海市蜃楼”是一种与光学有关的自然现象,如图甲所示是海面上形成“海市蜃楼”的图解。

    资料1:光从一种物质斜射入另一种物质时,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而人的视觉总是感到物像是来自直线的。

    资料2:一般情况,光从密度较大的介质斜射入密度较小的介质会偏离法线而改变传播方向,如图乙所示。

    资料3:海面上的下层空气温度低,在一定的高度内,高度越高温度越高,导致空气的密度不同。

    回答以下问题:

    (1)、“海市蜃楼”现象中,游客看到的是虚像还是实像?
    (2)、请根据以上提供的资料和所学知识对“海市蜃楼”现象做出初步的解释。
  • 22. 白天,小汽车内的乘客很容易透过车窗玻璃看到车外的行人,但外面的行人很难通过车窗玻璃看清楚车内的乘客,请你运用学过的知识解释这一现象。

八、计算题

  • 23. 建筑工地需要400 m3的沙石,为了估测沙石的密度,用一只空桶平平装满一桶沙石,测得桶中的沙石的质量为52kg,再用这只桶装满一桶水, 测得桶中水的质量为20kg, ρ=1.0x103kg/m3 ,  g取10N/kg。求∶
    (1)、桶的容积是多少?
    (2)、沙石的密度是多少? 
    (3)、若用一辆载重4000kg的卡车将沙石运送到工地,至少要运多少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