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浣江教育共同体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科学9月阶段性检测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1-10-19 类型: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15题,每题4分,共60分,各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
1. 如图是我们常见的水果及其近似pH,其中酸性最强的是( )A、西瓜pH=6.6 B、葡萄pH=5.1 C、猕猴桃pH=3.3 D、桔子pH=3.62. 下列气体可以利用氢氧化钠固体干燥的是( )A、CO2 B、HCl C、SO2 D、O23. 下列物质的用途,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A、熟石灰用于改良酸性土壤 B、锰钢用作钢轨 C、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D、大理石用作建筑材料4. 用下列方法鉴别各组无色溶液,能够达到目的的是( )
待鉴别溶液
试剂(均为溶液)
A
HNO3和KNO3
酚酞
B
HCl和NaCl
AgNO3
C
AgNO3和Na2SO4
BaCl2
D
Ca(OH)2和NaOH
Na2CO3
A、A B、B C、C D、D5. 植物叶发黄,植株易倒伏,应及时施加复合肥,则下列化肥中符合要求的是( )A、KCl B、KNO3 C、NH4NO3 D、Ca(H2PO4)26. 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氧化物中含有氧元素,所以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都是氧化物 B、电离时产生的阳离子都是H+ 的物质是酸,所以NaHCO3是酸 C、碱性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所以能使石蕊试液变蓝的溶液一定呈碱性 D、碳酸盐与盐酸反应放出气体,所以与盐酸反应放出气体的物质一定是碳酸盐7. 如图是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时,溶液pH随滴入液体体积的变化曲线,下列说正确的是 ( )A、该实验是将氢氧化钠溶液滴入稀盐酸中 B、当滴入液体体积为5mL时,溶液呈酸性 C、当滴入液体体积为7mL时,盐酸和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 D、当滴入液体体积为9mL时,溶液中有3种溶质8. 下列各组中的物质(酸过量),依次加入水中并不断搅拌,最终能得到无色澄清溶液的是( )A、氧化铜、碳酸钠、稀盐酸 B、硫酸钠、氯化钡、稀硝酸 C、硝酸银、氯化钠、稀硝酸 D、氯化镁、氢氧化钠、稀盐酸9. 氯化氢(HCl)的水溶液是盐酸,溴化氢(HBr)的水溶液是氢溴酸,某化学小组为了探究溴化氢的性质,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根据上述的操作和相关现象分析,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
A、溴化氢的密度比空气大 B、溴化氢溶于水使试管内压强减小 C、若将紫色石蕊溶液改为酚酞溶液,可看到红色喷泉 D、试管内液体的pH<710. 某同学想用实验证明氯化铁溶液的黄色不是Cl﹣引起的,设计的下列实验无意义的是( )A、观察氯化钠溶液没有颜色 B、向氯化铁溶液中滴加适量的硝酸银溶液,振荡后静置,溶液黄色未消失 C、向氯化铁溶液中滴加适量的氢氧化钠溶液,振荡后静置,溶液黄色消失 D、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后观察生成物颜色11. 要使如图装置中的小气球鼓起来,则使用的固体和液体可以是( )①硝酸铵和水;②铁和稀硫酸;③固体氢氧化钠和水;
④生石灰和水;⑤石灰石和稀盐酸;
A、①②③④⑤ B、②③④⑤ C、②③⑤ D、②④⑤12. 某实验小组将Ba(OH)2溶液逐滴滴入硫酸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与加入的Ba(OH)2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a点溶液为酸性 B、b点恰好完全反应 C、c点溶液的溶质为硫酸 D、b、c两点沉淀质量相等13. 将二氧化硫气体缓缓通入质量分数为20%的氢氧化钾溶液中,溶液中某元素质量分数y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如图.则y坐标表示的是( )A、钾元素的质量分数 B、氧元素的质量分数 C、氢元素的质量分数 D、硫元素的质量分数14. 下列实验设计及操作,其现象足以说明结论的是操作现象结论( )选项
操作
现象
结论
A
向某未知溶液中滴加一定量的BaCl2溶液,然后加入足量稀硝酸
出现白色沉淀,加酸沉淀不消失
该溶液中一定含有SO42-
B
将浓盐酸和大理石反应放出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
石灰水始终未浑浊
该石灰水一定变质
C
向滴有酚酞的稀氢氧化钠溶液的试管中滴加一定量的稀盐酸
红色褪去
氢氧化钠与盐酸一定发生了反应
D
将充满二氧化碳气体的试管倒扣在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水槽中
试管内液面上升
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一定发生了反应
A、A B、B C、C D、D15. 烧杯中盛有盐酸和氯化镁的混合溶液(氯化镁溶液呈中性),向其中逐渐加入过量10%氢氧化钠溶液,下列有关图像不正确的是( )A、 B、 C、 D、二、填空题(本题共20个空,每空2分,共40分)
-
16. 二氧化硫是大气的主要污染物,严禁直接排放,工业上常用NaOH溶液来吸收。(1)、写出NaOH溶液吸收SO2的化学方程式。(2)、图中小球分别表示NaOH溶液及吸收SO2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微粒,其中“ ”表示的微粒是。17. 经测定,在任何水溶液中,均存在一定数量的H+ (用n(H+)表示)和一定数量的OH-(用n(OH-)表示),n(H+)与n(OH-)的相对大小对应溶液的酸碱性如表所示:
n(H+)与n(OH-)的相对大小
溶液的酸碱性
n(H+)>n(OH-)
酸性
n(H+)=n(OH-)
中性
n(H+)<n(OH-)
碱性
据此分析
(1)、常温下测得水中pH=7,可知水中n(H+) n(OH-)(填“>”或“=”或“<”,下同)。(2)、向盛有碳酸钠溶液的试管中滴入几滴酚酞,现象是 , 原因是该溶液中 n(H+)n(OH-)。(3)、往上述试管中再滴人适量的硫酸氢钠溶液,溶液颜色褪去,说明硫酸氢钠溶液中n(H+) n(OH-)。18. 及时归纳是学好科学的主要方法之一。利用如图所示的结构图归纳盐的四个方面的科学性质(图中编号①﹣④),请归纳有关知识。(1)、在归纳性质②时,选取了硫酸铜和氢氧化钠两种物质,它们在溶液中相互反应时产生的现象是 , 化学方程式为。(2)、在性质③中,X代表类物质。(3)、在归纳性质④时,从“某些盐”中选取了硝酸银,写出与硝酸银反应的物质的化学方程式(写一个) 。19. 北京时间2021年6月17日9时22分,搭载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二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升空。约573秒后,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将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3名航天员顺利送入太空。载人飞船所用固体燃料是铝粉和高氯酸铵的混合物.发射时,点燃铝粉产生大量的热引发高氯酸铵发生如下反应:2NH4ClO4 N2↑+2O2↑+Cl2↑+4X↑①X的化学式为
②铝粉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20. 有一包白色固体样品,可能含有碳酸钠、硫酸钠、氯化钠中的一种或几种。小明为探究其成分做了以下实验:步骤一:取少量固体样品于烧杯中,加入足量水溶解,形成无色透明的溶液。再加入足量的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步骤二:过滤得到白色沉淀,往白色沉淀中滴加足量的稀硝酸并不断搅拌,溶液中产生气泡,白色沉淀部分溶解。
(1)、白色沉淀部分溶解发生的化学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推理可知原来这包白色固体样品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有。21. 化学实验小组为验证氢氧化钙的化学性质进行了一系列实验。(1)、按如图进行实验,写出甲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为确定两个实验后剩余物的成分,继续实验:①将少量氧化铁加入甲实验后的溶液中,发现红棕色固体消失,溶液变为色。
②取乙实验所得上层清液于烧杯中,为确定溶质成分,下列实验方案可行的是(填序号)
A.将烧杯久置于空气中,杯内物质质量增加(忽略水的蒸发)
B.向烧杯内通入二氧化碳,变浑浊
C.向烧杯内加入足量稀盐酸,没有气泡产生
D.向烧杯内加入氯化铵并微热,产生有氨味的气体
22. 为了除去NaCl溶液中含有少量的MgCl2、CaCl2和Na2SO4等杂质,某小组同学选用Na2CO3溶液、稀盐酸、Ba(OH)2溶液三种试剂,按一定的顺序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
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Ⅰ中加入试剂A除去的杂质是 ;(2)、滤液②中除Na+和Cl﹣外,还含有的离子是(填离子符号);(3)、实验Ⅲ中发生的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三、实验探究题(本题共5小题,每空3分,共45分)
-
23. 我校科学兴趣小组测定某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其方法是:将样品与盐酸反应,测定反应后生成的二氧化碳质量,再根据二氧化碳的质量求出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为测定二氧化碳的质量,他们设计了以下三种方案,请帮助他们完成设计方案:
方案一:称量反应前后物质总质量的 (选填“增大”或“减小”)量。
方案二:称量吸收二氧化碳前后盛有氢氧化钠溶液容器质量的 (选填“增大”或“减小”)量。
方案三:选用图中 (填“甲”或“乙”)装置可测量产生的二氧化碳的体积,再根据此时二氧化碳的密度,可计算二氧化碳的质量。
24. 某化学兴趣小组的三位同学往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时,发现溶液变成了红色,可是过了一会儿,红色就消失了,溶液恢复为无色。溶液的红色为什么会变成无色呢?他们对这一现象进行了探究,请你和他们一起完成接下来的探究历程。【提出猜想】甲:可能是氢氧化钠溶液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
乙:可能是酚酞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反应;
丙:可能与氢氧化钠溶液浓度大小有关。
【理论分析】对于甲同学的猜想,大家认为是不正确的,因为。
【实验验证】
⑴如图,为了验证乙同学的猜想,三位同学在一支密封的装有NaOH溶液的试管中,先通入密度比空气大的稀有气体,将试管内的空气排尽,随后注入新配制的酚酞溶液,观察到的现象依然是溶液先变成红色,过了一会儿红色消失,如图稀有气体应由导管口(选填“a”或“b”)处通入。
⑵若丙同学的猜想正确,请你完成下列实验设计
实验方法
实验现象和结论
在两支同样大小的试管中,分别放入等体积的质量分数为5%和20%的氢氧化钠溶液,然后分别滴加2滴酚酞试液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氢氧化钠浓度太高导致酚酞试液红色褪去
25. 小杨往NaOH溶液中滴加稀硫酸,溶液无明显变化,他和小组同学以“酸与碱能否发生反应”为课题进行了科学探究,请回答下列问题。【实验一】
(1)、向NaOH溶液中先滴入几滴酚酞溶液,振荡,再滴入稀硫酸,观察到溶液由颜色变为无色,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继续往上述试管逐滴滴入NaOH溶液,不断振荡,如果观察到现象,证明了滴加的稀硫酸过量。(3)、【实验二】按照“证明反应后NaOH消失了”这个角度,同学们又设计了实验二,利用NaOH溶液、CuSO4溶液、稀盐酸同样证明了酸和碱能发生反应,其中试剂丙是。26. 为探究一瓶久置的氢氧化钠固体样品是否全部变质,小柯取少量样品配制成溶液,再取少量溶液分别装入两支试管中,进行了如甲、乙两图所示实验。(1)、小柯认为“甲图实验说明了氢氧化钠固体部分变质”。你认为小柯的观点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2)、分析乙图实验的现象,可以确定样品的变质情况为。(填“没有变质”或“部分变质”或“完全变质”)(3)、进一步探究:另取少量样品溶液,加入一定质量分数的稀盐酸,直至过量。请在丙图中画出“生成 CO2 的质量随加入稀盐酸质量变化”的大致图像.(4)、小高同学认为可以将 BaCl2 溶液换成 Ba(OH)2 , 小文认为不可行,原因是。27. 膨松剂在我们的日常饮食中屡见不鲜,小到包子馒头,大到其它的肉类食品,膨松剂的运用十分的广泛。某面包膨松剂由碳酸氢钠和碳酸氢铵一种或两种物质组成,甲同学想对其成分进行检验。查阅资料后,他设计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实验开始前弹簧夹都处于关闭状态),并分3步进行实验。资料:①膨松剂在面包制作过程中发生化学反应:2NaHCO3 Na2CO3+H2O+CO2↑,
NH4HCO3 NH3↑+H2O+CO2↑;
②氨气溶于水所得溶液为氨水,呈碱性。
实验操作:
第1步:关闭K2 , 打开K1 , 经过加热,D中酚酞变红。
第2步:关闭K1 , 打开K2 , 加热至试管B中的水里气泡不再产生。
第3步:观察到大试管中还有剩余物质。
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以下问题:
(1)、如果没有装置C,可能不会出现什么实验现象?(2)、写出实验中的膨松剂物质组成:。四、解答题(本题共7小题,28题8分,29题10分,30题6分,31题7分,32题8分、33题10分、34题6分,共55分)
-
28. 诸暨市某中学的初三科学课堂上,老师布置了一道计算题,题目如下:取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8%的氢氧化钠溶液于烧杯中,向其中加入100g19.6%的稀硫酸,充分反应后,求所得溶液中硫酸钠的质量分数.
检查作业发现,班上出现了下表所示的两种情形:
请你分析并回答:
结果编号
①
②
计算结果
14.2%
7.1%
(1)、你赞同的计算结果是(填结果编号)。(2)、反应结束后剩余溶液中的溶质是(3)、请写出该题正确计算的详细过程29. 在一烧杯中盛有CaCl2和HCl的混合溶液100g,向其中逐渐滴加溶质质量分数为10%Na2CO3溶液,混合溶液的质量与所滴入的Na2CO3溶液的质量关系图象如图所示。(1)、在实验过程中,其中出现冒气泡的是(填“PA”或“AB”)段。(2)、逐渐滴入碳酸钠溶液的过程中,杯中溶液的pH如何变化?(3)、原溶液中HCl的质量是多少克?(4)、当滴入Na2CO3溶液至图中B点时,通过计算求烧杯中(不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多少?(计算结果精确到0.1%)30. 小金通过图示装置验证CO2能与NaOH发生化学反应。推动注射器活塞向充满CO2的集气瓶中注入过量20% NaOH的溶液,振荡集气瓶后打开止水夹。请写出打开止水夹后观察到的现象并解释产生该现象的原因31. 为了测定硫酸铜晶体(CuSO4•xH2O)中的x值,将硫酸铜晶体放在坩埚中加热,直至不含结晶水,某学生测得的实验数据为质量/g
坩埚+硫酸铜晶体
15.8
坩埚+无水硫酸铜
14.2
坩 埚
11.8
(1)、根据实验数据,硫酸铜晶体中含结晶水g;(2)、计算出CuSO4•xH2O中x的值(四舍五入,取整数);(3)、精确实验测得硫酸铜晶体的化学式为CuSO4•5H2O,那么实验产生的误差可能是下列情况中的 造成的(用编号表示)A、加热前坩埚不干燥 B、加热时晶体有少量溅出坩埚 C、加热时蓝色未完全变白 D、加热后坩埚未放入干燥器中冷却.32. 同学们从山上采集到一种石灰石,进行实验。取用8g石灰石样品,把40g稀盐酸分4次加入样品中(杂质既不与盐酸反应,也不溶于水),充分反应后经过过滤、干燥等操作,最后称量,得实验数据如表(化学方程式:CaCO3+2HCl═CaCl2+H2O+CO2↑)实验次数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第4次
加入稀盐酸的质量
10g
10g
10g
10g
剩余固体的质量
5.5g
m
1.0g
1.0g
(1)、上表中m的应为克。(2)、列式计算实验所用的稀盐酸的质量分数?(3)、求第4次实验充分反应后,溶液的质量为克。33. 有一包固体粉末,可能是CaCO3、Na2SO4、CuSO4、Na2CO3中的一种或多种,某实验小组对其组成成分进行了以下探究活动。【资料查阅】Na2CO3溶液与CuSO4溶液混合能产生蓝色沉淀。
【活动与探究】去一定量上述固体粉末,加足量水溶解。
(1)、【现象与结论】经上述操作,得到蓝色澄清溶液,则原固体粉末中一定没有(填化学式)。(2)、【探索与拓展】为进一步确定原固体粉末的组成,该实验小组同学先用托盘天平称取46.2g该粉末,溶于水配成174.6g溶液,再往其中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8%的NaOH溶液,产生沉淀的质量与所加NaOH溶液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据图回答:①计算产生最大沉淀量时所加NaOH溶液的质量。
②通过计算确定46.2g固体粉末的组成。(回答出物质名称和其质量)
34. 碳酸氢钠片是一种常用药,能用于治疗胃酸过多,这是因为人体的胃液中含有盐酸。已知:NaHCO3+HCl=NaCl+H2O+CO2↑,为测定药片中碳酸氢钠的含量,小科进行了如下实验:(1)、小科按如图甲的实验方案,取药片和足量的稀盐酸进行实验,通过测量反应前后总质量的变化来采集实验数据。同学们认为,测得碳酸氢钠的质量分数会偏大,原因是(答出一点即可)。(2)、为减小实验误差,小科又设计了如图乙的实验方案,取药片和足量的稀盐酸进行了三次实验,采集的实验数据如表:实验序号
1
2
3
碳酸氢钠片样品质量/克
3.0
3.0
3.0
反应前总质量/克
193.8
194.6
193.6
反应后总质量/克
192.6
193.6
192.5
二氧化碳质量/克
请计算药片中碳酸氢钠的质量分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