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普洱市景东一高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开学检测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1-10-18 类型:开学考试

一、单选题

  • 1. 下列各句中划线成语的使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①央视一套播出的电视剧《于成龙》引起强烈反响,人们异口同声,称赞该剧塑造了一位两袖清风、夙夜在公的良吏形象。

    ②在中外记者见面会上,王市长广博的文史知识、恰到好处的寻章摘句 , 使不少在座的记者感叹“书到用时方恨少”。

    ③中国U22国家足球队输给了越南队,主教练希丁克在一片声讨中黯然下课,42岁的郝伟临危受命 , 成为国奥队新任主教练。

    ④作为青年一代,我们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梦想着有朝一日能够两岸团圆,金瓯无缺 , 也梦想着能够国强民富,中华复兴。

    ⑤全球变暖的大趋势之下,世界各国休戚与共 , 理应有命运共同体的意识,只有真诚合作,减少碳排放,才能应对气候变化。

    ⑥昨天到家时还是一片晴空,傍晚就彤云密布,下起雪来,看到沸沸扬扬的大雪太激动了,心心念念的看雪愿望终于满足了。

    A、①②⑤ B、①④⑥ C、②③⑥ D、③④⑤
  • 2. 石砾滑坡的动势与落日的动势都是下坠的,这与攀登真的“我”的动势正好相反,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我”在攀登的同时,不时有石砾下滑,说明我有与困难作斗争的豪迈气概。 B、“我”在攀爬过程中,会遇到重重阻力,“我”的攀爬之路非常困难。 C、我在与石砾与落日抗衡中,是要付出血的代价,甚至会牺牲生命的。 D、在荒谬的年代,导致人人信仰缺失,自然会出现“千军万马般的厮杀”的荒谬局面。
  • 3.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充满整个夏天的是一个紧张、热烈、急促的旋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那春天的灵秀之气经过半年的积蓄,

    这时已酿成一种磅礴之势,在田野上升腾,在天地间升腾。夏天到了。

    ①林带上的淡淡绿烟也凝成一堵黛色长墙

    ②金色主宰了世界的一切,热风浮动着,飘过田野,吹送着已熟透了的麦香

    ③好像炉子上的一锅冷水在逐渐泛泡、冒气而终于沸腾了一样

    ④火红的太阳烘烤着一片金黄的大地,麦浪翻滚着,扑打着公路上的汽车,像海浪涌着一艘艘的舰船

    ⑤山坡上的芊芊细草渐渐滋成一片密密的厚发

    ⑥轻飞曼舞的蜂蝶不多见了。却换来烦人的蝉儿,潜在树叶间一声声地长鸣

    A、③④②⑥⑤① B、⑤①⑥③④② C、③⑤①⑥④② D、②④⑥⑤①③
  • 4. 下列各项加点词语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用亡郑以陪邻    ②有鱼 , 其广数千里 B、①吾还也          ②人居远未来 C、①桀纣失天下也    ②岁寒,然后知松柏后凋也 D、①此虽免行        ②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
  • 5.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不可否认,公务员聘任制确实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公务员的工作效率,提高了工作热情。但是“零解聘”的通过率还是难免让人心生疑窦。 B、此次美日联合军演规模庞大,并以中国为假想敌。通过军演,能使日本自卫队逐步掌握大规模战役经验,获得进攻能力,这将对东亚政治产生深远的影响。 C、梅花绽放的时候,距离梅花很远的地方就能闻到花的香味,这种现象说明了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所致。 D、他们不仅用世俗的伦理来约束自己的行为,而且用人间的道德来凝聚大家的思想,从而在“家-国”一体化的社会结构中形成了巨大的凝聚力。
  • 6. 对下面这首词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

    采桑子·重阳

    毛泽东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1929年10月)

    A、本词写得有景有情,情景交融。 B、本词表现了诗人在革命事业首创之际对未来革命胜利的无限向往之情。 C、本词表现了毛泽东在革命初期虽屡遭挫折,但仍然坚定信念、坚持斗争并不断取得胜利,表现了胜利后的喜悦之情和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 D、本词最突出的写作特点是将“难老”“易老”和“不似”“胜似”两组矛盾的事物对比抒发感情,表现主题。
  • 7. 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德行如同宝石一般,在朴素背景的衬托下更加美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但也不尽然,诸如罗马大帝奥古斯都、英王爱德华四世等,他们既是大丈夫,又是美男子。

    ①因为造物主是吝啬的

    ②所以有许多人,他们容貌俊秀却一无所为

    ③美貌的人并不是完人

    ④因为过分追求外型美而放弃了内在美

    ⑤同样,一个打扮并不华贵却端庄高雅而有美德的人是令人肃然起敬的

    ⑥不会把所有优点都集中到一个人身上

    A、⑤③①⑥②④ B、①⑥③④②⑤ C、①③②④⑥⑤ D、⑤①⑥④②③
  • 8.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没有谁可以活在社会舆论的真空里,“贫二代”如此,“拼二代”亦如此,“富二代”更不例外。                  。当然,这其中也不乏误解与偏见。                    , 只是,“富二代”的代言人在为这个群体正名的时候,            。“富二代”其实没那么脆弱,也不该如此敏感。
    ①客观地为“富二代”正名也无可厚非
    ②试图改变社会舆论对“富二代”的看法是必要的
    ③对于“富二代”多是批评与鞭策
    ④只不过社会舆论给予前两者的多是支持和鼓励
    ⑤实在没必要把普通的社会舆论升级到“歧视”的地步

    A、④③①②⑤ B、①④②⑤③ C、④③②①⑤ D、④②①⑤③
  • 9.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近日,我国利用性能最高的超级服务器曙光3000实现了关键的基因测序和组装分析工作,率先完成了水稻基因组“工作框架图”和数据库。 B、在这次韩国内阁的大换血中,著名的梨花女子大学前校长张裳被提名担任新总理。一旦韩国国会批准这一任命,张裳将成为韩国历史上第一位女总理。 C、欧盟的高级代表15日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没有必要对黎巴嫩前总理哈里里遇害一事立即改变欧盟与叙利亚的关系。 D、希丁克认为,中国球员只要有正确的态度,并融入自身的特点和民族特性,中国队一样可以取得希腊式的成功。
  • 10. 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项梁尝有栎阳逮(被逮捕)//阴以兵法部勒宾客及子弟(约束) B、如姬资之三年,自王以下欲求报其父仇(积蓄)//至邺,矫魏王令代晋鄙(假托) C、公子即合符,而晋鄙不授公子兵而复请之(立即)//亦已罢极(通“疲”) D、臣乃市井鼓刀屠者,而公子亲数存之(问候)//能千里而袭我(能够)

二、填空题

  • 11. 杜甫,字 , 尝自称 , 伟大的诗人,是初唐诗人杜审言之孙。他还被称为 , 杜甫一生撰写一千四百多首诗,其诗显示了唐朝的历史过程,被称为 , 其诗风格多样,多以为主。

三、语言表达

  • 12.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在韩愈的《师说》中,禅宗影响的痕迹最明显不过。在他那个时代,儒学不复往日的地位,普通的儒学教师也被轻视,因此,韩愈很清楚,除非 , 否则复兴儒学将注定失败。与此相反,禅宗在当时广受推崇,。这一点在《师说》中可以得到印证,文中“解惑”的“惑”可能来自禅宗的语言,而“传道”“解惑”则仿自禅师。《师说》中两个更重要的观点也值得评论:第一,文章强调“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这特别适用于像慧能这样的禅师,他不仅地位低贱,。第二,文章中含有弟子不必不如师的观点。这个观点也有禅宗师徒关系概念的味道,正如禅师灵佑的格言:“见过于师,方堪传授。”   

四、默写

  • 13. 名句默写。
    (1)、.《逍遥游》中以“朝菌”“蟪蛄”为例来说明“小年”一词的句子是
    (2)、《琵琶行》中借一轮江月表现琵琶女音乐的效果的句子是 , 并用表明自己听完琵琶曲后泪水打湿衣服。   
    (3)、苏轼《赤壁赋》中用比喻的手法感叹生命短暂和个体渺小的两句是。 

五、翻译

  • 14. 翻译下列各题

    (1)、翻译:事如此,此必及我,见犯乃死,重负国。

    (2)、翻译:汝为人臣子,不顾恩义,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何以汝为见?

六、名著导读

  • 15.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做题。

    这灯一下来的时候,金呼呼的,亮通通的,又加上有千万人的观众,这举动实在是不小的。河灯之多,有数不过来的数目,大概是几千百只。两岸上的孩子们,拍手叫绝,跳脚欢迎。大人则都看出了神了,一声不响,陶醉在灯光河色之中。灯光照得河水幽幽地发亮。水上跳跃着天空的月亮。真是人生何世,会有这样好的景况。

    一直闹到月亮来到了中天,大昴星,二昴星,三昴星都出齐了的时候,才算渐渐地从繁华的景况,走向了冷静的路去。

    这是《呼兰河传》中描绘的哪种精神盛举?这种精神盛举反映了呼兰河人什么样的精神特质?

七、问答题

  • 16. 有一块空地可以用来种庄稼,甲、乙两人讨论这块地种什么庄稼好。甲一会儿说应该种小麦,一会儿又说不应该种小麦。针对甲的说法,乙说:“你的两种意见,我都不同意。”试分析甲、乙两人犯了什么逻辑错误。

八、综合题

  • 17.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各题。

        文明不仅是倡导、教育出来的,也是管出来的。梳理中外社会文明史就能发现,(    )。去日本旅游的人,往往会感慨于其公共文明:一丝不苟的垃圾分类,不留一片垃圾在体育赛场,________的公共场所……究其源头,1948年出台的《轻犯罪法》________。即便如此,上世纪80年代,富起来的日本人在走出国门时也产生过大声喧哗、不守秩序,以至于日本媒体写社论提示国民文明出游。可见,约束是压舱石,一旦脱离执法环境、缺少了刚性约束,已经提升的文明素质也可能又倒退回去。又比如,许多人羡慕欧美国家立法保护小动物,殊不知养犬人身上背负的义务条款________:上保险、打疫苗、戴口套,攻击性犬的主人还需在庭院明显处坚立标牌,等等。在现代社会,法律规则就是在权利与义务之间的那条绳子,松紧适度、两头不落,才能让更多人知边界、明事理、懂规矩、不逾矩。正是因为醉驾入刑,“开车不喝酒,喝酒不开车”在中国社会________;正是因为“失信者黑名单”制度持续发力,欠债故意不还的老赖开始减少。“一时不文明,时时受约束;一处不文明,处处受阻碍”,只有形成这样的鲜明导向,才能让文月的举止始于自发、成于自觉。

    (1)、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如果要提高社会的文明素养,就必须加大持续管理的力度。 B、只有加大持续管理的力度,才能不断提高社会的文明素养。 C、一个社会的文明素养,既是历史演进的结果,也是持续管理的结果。 D、一个社会的文明素养,既是持续管理的结果,也是历史演进的结果。
    (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井井有条    功德无量    数不胜数    风靡一时 B、井然有序    功不可没    数不胜数    蔚然成风 C、井井有条    功不可没    擢发难数    风靡一时 D、井然有序    功德无量    擢发难数    蔚然成风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上世纪80年代,富起来的日本人在走出国门时也出现过大声喧哗、不守秩序,以至于日本媒体写社论提示国民文明出游。 B、上世纪80年代,富起来的日本人在走出国门时也流露出大声喧哗、不守秩序的问题,以至于日本媒体写社论提示国民文明出游。 C、上世纪80年代,富起来的日本人在走出国门时也产生过大声喧哗、不守秩序,以至于日本媒体写社论提醒国民文明出游。 D、上世纪80年代,富起来的日本人在走出国门时也出现过大声喧哗、不守秩序的现象,以至于日本媒体写社论提醒国民文明出游。

九、文言文阅读

  • 18.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耿恭字伯宗,少孤。慷慨多大略,有将帅才。永平十七年冬,骑都尉刘张出击车师,请恭为司马,与奉车都尉窦固破降之。乃以恭为戊己校尉,屯后王部金蒲城。恭至部,移檄乌孙,示汉威德。大昆弥已下皆欢喜,遣使献名马,遣子入侍。

        明年三月,北单于遣二万骑击车师,遂破杀后王安得,而攻金蒲城。恭乘城搏战,以毒药傅矢,传语匈奴曰:“汉家箭神,其中疮者必有异。”因发强弩射之。虏中矢者,视创皆沸,遂大惊。会天暴风雨,随雨击之,杀伤甚众。匈奴震怖,遂解去。恭以疏勒城傍有涧水可固,五月,乃引兵据之。七月,匈奴复来攻恭,恭募先登数千人直驰之,胡骑散走。匈奴遂于城下拥绝涧水。恭于城中穿井十五丈不得水,吏士渴乏,笮马粪汁而饮之。恭仰叹曰:“闻昔贰师将军拔佩刀刺山,飞泉涌出;今汉德神明,岂有穷哉?”乃整衣服向井再拜,为吏士祷。有顷,水泉奔出。乃令吏士扬水以示虏。虏出不意,以为神明,遂引去。会显宗崩,车师复畔,与匈奴共攻恭。恭厉士众击走之。数月,食尽穷困,乃煮铠弩,食其筋革。恭与士推诚同死生,故皆无二心,而稍稍死亡,馀数十人。单于知恭已困欲必降之复遣使召恭曰若降者当封为白屋王妻以女子恭乃诱其使上城手击杀之炙诸城上虏官属望见,号哭而去。单于大怒,更益兵围恭,不能下。

        肃宗即位,遣秦彭发张掖三郡及鄯善兵,攻交河城,北虏惊走,车师复降。乃分兵迎恭。遂相随俱归。发疏勒时尚有二十六人,随路死没,至玉门唯馀十三人。

        论曰:余初读《苏武传》,感其茹毛穷海,不为大汉羞。后览耿恭疏勒之事,喟然不觉涕之无从。嗟哉,义重于生,以至是乎!

    【注释】车师古西域国名,与下文“疏勒”同属西域都护府,固:即窦固,凉部:指西州 防:车骑将军马防。

    (《后汉书·耿弇传附耿恭》)

    (1)、下列对文中划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单于知恭/已困欲必降之/复遣使召恭曰/若降者/当封为白屋王妻以女子/恭乃诱其使上城/手击杀之/炙诸城上/ B、单于知恭已困/欲必降之/复遣使召恭曰/若降者/当封为白屋王/妻以女子/恭乃诱其使上城/手击杀之/炙诸城上/ C、单于知恭已困/欲必降之/复遣使召恭曰/若降者/当封为白屋王/妻以女子/恭乃诱其使/上城手击杀之/炙诸城上/ D、单于知恭/已困欲必降之/复遣使召恭曰/若降者/当封为白屋王/妻以女子恭/乃诱其使上城/手击杀之/炙诸城上/
    (2)、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鳏寡孤独:鳏,年老无妻或丧妻的男子;寡,年老无夫或丧夫的女子;孤,年幼丧父的孩子;独,年老无子的老人。 B、校尉:两汉时期次于将军的官职,如《赤壁之战》:“以鲁肃为赞军校尉。”鲁肃当时担任协助主帅周瑜规划军事的副将。唐以后地位渐低。 C、拜:是古人常用的表示礼节的方式,就是行礼叩头。拜礼中,礼节最重的是肃拜,礼节最轻的是稽首。 D、崩:古人讳言“死”,故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士大夫死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耿恭年幼丧父,有将帅的才略。永平十七年参与攻打车师,使之归降。担任戊己校尉,移檄乌孙,显示汉朝的威德。 B、与匈奴的激战中,耿恭为了磨砺士卒,在城中粮食吃光了,穷困不堪的情况下,与将士煮铠甲弓弩吃。 C、显宗逝世,车师又背叛汉朝,与匈奴一起攻击耿恭。耿恭与将士殊死抵抗。匈奴单干对他很敬重,要招降他。耿恭不接受,斩杀了他的使者。 D、耿恭与士兵同患难共生死,不为名利女色诱惑,不惜牺牲生命,宁可饿死战死也不投降。作者因此评价他义重于生。
    (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①因发强弩射之。虏中矢者,视创皆沸,遂大惊。

    ②恭与士推诚同死生,故皆无二心,而稍稍死亡,馀数十人。

十、诗歌鉴赏

  • 19.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答张十一

    韩愈

    山净江空水见沙,哀猿啼和两三家。

    筼筜竞长纤纤笋,踯躅闲开艳艳花。

    未报恩波知死所,莫令炎瘴送生涯。

    吟君诗罢看双鬓,斗觉霜毛一半加。

    【注释】①韩愈一生中两次遭贬,《答张十一》是他第一次被贬到广东阳山后的第二年春天作的。张十一,名署到郴州临武令任上曾有诗赠韩愈,韩愈写此诗。②筼筜(yúndāng),竹名,生长于水边。③“踯躅”即羊踯躅花,花红黄色,可供观赏。④炎瘅,炎热的瘅气。

    (1)、下面对于诗歌内容的理解,其中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山净江空水见沙,哀猿啼处两三家”,勾画出阳山地区的全景,春山明净,春江空阔,还传递出一种人喧闹热烈的氛围。 B、前四句描写景物上,运用以声衬静,猿的哀鸣打破了山村的宁静:猿的哀鸣触动了诗人内心的悲愁,色彩鲜艳、充满生机的春景反衬了诗人的哀怨之情。 C、“未报恩波知死所,莫令炎瘅送生涯。”前句的“未”字贯“报”与“知”,意谓:皇帝的深恩我尚未报答,死所也未可得知,但求不要在南方炎热的瘅气中虚度余生而已。 D、前人评价尾联写得婉转含蓄,诗人写愁不说愁,只说鬓发白了一半;只说读张署的诗是白了鬓发的原因,不正面写自己的愁怨。
    (2)、诗的颔联最生动传神的字是哪两个字?为什么?请结合诗句进行分析。   

十一、现代文阅读

  • 20.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历史绕不开的钱壮飞和夏曦

    贾天兵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评价说:李克农、钱壮飞等同志是立了大功的。周恩来也在建国前后多次提起钱壮飞,他说:如果没有钱壮飞同志,我们这些在上海的同志早就不在人世了!

        在党发展壮大的过程中,“隐蔽战线”发挥了非同一般的作用,钱壮飞就是这条“第二战线”上的一个代表。钱壮飞和李克农、胡底并称为中共隐蔽战线的“龙潭三杰”,这位传奇人物的最后归宿可谓大象道隐。

        早在1929年,钱壮飞就奉命打入国民党特务机关内部,并在1930年时担任了国民党中央组织部党务调查科科长徐恩曾的秘书。期间,钱壮飞设法智取了国民党的电台密码。

        1931年4月25日晚,正在独自值班的钱壮飞一连收到了武汉发给徐恩曾的6封特急密电,他敏锐地意识到这种不寻常与共产党有很大的关系。于是,钱壮飞果断地拆译密电。密电译出的一刹那,他惊呆了:长期负责中共中央机关保卫工作的顾顺章在3月24日被捕叛变,要将在上海的中共中央机密全数供出。

        千钧一发之际,明知自己随时可能被捕的钱壮飞,已经无暇考虑个人的生死安危。他及时将这一情况报告给了中央,通知中央机关和相关同志尽快撤离。

        接到情报,周恩来指挥在上海的中共中央各机关、中共江苏省委和共产国际远东局机关立即全部转移,一场后果难以预料的巨大破坏因此得以避免。

        由于种种原因,钱壮飞身份暴露之后的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国民党当局并没有变更其情报系统的密码。

        所以,钱壮飞所获取的密码不仅在第一、二次反“围剿”期间发挥了重要作用,在长征的过程中,运用这些密码破译国民党的情报仍是红军做出决策避开强敌、打开局面的主要判断依据。长征万里,红军没有一次中过国民党的埋伏,并且往往总是能够从对方围追堵截包围圈的薄弱部位跳出,这套密码起了相当大的作用。

        1935年3月末,中央红军长征到达贵州省金沙县,钱壮飞为侦察南渡乌江路线只身进入金沙县后山乡一带的丛林,随即失踪。关于钱壮飞的牺牲地点和原因一直存在争议。直到2002年,经贵州省委党史部门最终认定,钱壮飞的牺牲地为金沙县后山乡岩口村。

        我曾前往钱壮飞烈士殉难处凭吊。一路上坐汽车、运沙船,搭乘老乡的拖拉机……最后手脚并用才爬上了烈士牺牲时的陡峻山崖。虽然颠沛辗转,但这是一条受益匪浅的启迪之路。值得欣慰的是,2005年,有关部门和当地政府在后山乡的张家垭口为钱壮飞这位影响历史的烈士建成了陵园,供人们瞻仰凭吊。

        夏曦是牺牲在贵州的另外一位烈士。

        夏曦,字蔓伯(又做曼伯),1901年生于湖南益阳桃江镇(今属桃江县)。夏曦是“28个半布尔什维克”之一,也是毛泽东的校友,曾和毛泽东一起参加湖南革命运动,毛泽东称其“极能做事,在学生界有力量”。

        在1927年5月召开的中共五大上,夏曦当选为中央委员,会后任中共湖南省委书记。参加南昌起义后,夏曦于1927年11月至1928年5月任中共浙江省委书记。

        1928年5月,夏曦赴莫斯科参加党的六大,会后进入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1930年回国后任中共江苏省委常委兼宣传部长。1931年3月,他被派往湘鄂西革命根据地,任中共中央湘鄂西分局书记。

        在此期间,夏曦犯了肃反扩大化的错误,先后发起了四次“肃反”,致使当时的红三军(后改为红二军团)濒临毁灭的边缘,给红军造成了很大的损失。所幸的是,在枫香溪会议后,夏曦逐渐认识到并承认了“肃反路线的错误”,取消了原定的第五次“肃反”计划。对所犯的错误作了检查后,夏曦在创建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的过程中做了有益的工作。

        1936年2月,夏曦在贵州毕节溺水牺牲,被埋葬在七星关石桥边的山坡上,时年35岁。夏曦牺牲后,毛泽东曾给其父亲夏墀燮先生写了一封信,信里有这样的内容:“东与曼伯,少同砚讨,长共驱驰,曼伯未完之事,亦东之责也。”

        钱壮飞、夏曦,还有众多的无名烈士都永远留在了贵州,长眠在青山绿水之间。历史绕不开他们,历史也不会忘记他们。

    (选自《当代贵州》,有删改)

    【相关链接】①徐恩曾经常在人前人后夸耀自己手下有钱壮飞、李克农、胡底三员干将。可是,他连做梦也没想到,他的得力干将竟是共产党的忠诚战士。(《李克农、钱壮飞、胡底“虎穴三杰”的传奇人生》)②夏曦到红6军团担任政治部主任,力求在实际行动中改正错误,在谈起湘鄂西苏区“肃反”扩大化问题时,痛心地说:“我一想起来就感到内疚,这是我还不了的账啊!”(《夏曦与苏区“肃反”》)

    (1)、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毛泽东和周恩来在建国前后高度评价了钱壮飞,称赞他在党的发展壮大时,在隐蔽战线发挥了非同一般的作用。 B、钱壮飞在得知顾顺章叛变的密电后,不顾个人的生死安危,将情报及时地报告给中央,通知相关人员尽快撤离。 C、夏曦年仅35岁在毕节溺水牺牲,毛泽东在给夏曦的父亲夏墀燮的信中,在表达缅怀之情的同时,也表达了痛心与自责。 D、夏曦曾被毛泽东评价为“极能做事,在学生界有力量”,他与毛泽东来自湖南,且为校友,一起参加革命运动。
    (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钱壮飞与李克农、胡底同时奉命打入国民党特务机关内部,钱壮飞担任国民党中央组织部党务调查科科长徐恩曾的秘书。 B、国民党一反常态,在钱壮飞身份暴露后,对其情报系统的密码并没有更变。钱壮飞利用其在反“围剿”中发挥巨大作用。 C、红军长征途中,钱壮飞只身在金沙县进行侦察,随即失踪。对于钱壮飞的牺牲地点与原因一直存在争议,现在基本平息。 D、夏曦年仅26岁就当选中央委员,先后担任过中共江苏省委常委,湖南、浙江省委书记,曾经远赴莫斯科参加了党的六大。 E、夏曦曾在革命斗争中犯了肃反扩大化的错误,给红军带来很大损失,他及时纠正错误后,对中国革命事业做了有益工作。
    (3)、请分析钱壮飞与夏曦在革命斗争中的异同点。

十二、写作题

  • 21.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杜甫说: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尼采说,不要爬上山顶去,也不要站在山脚,从半高处去看,这个世界真美好。

        有人说,山脚也有别样的风景。

        站在哪里看世界好,对于这三种认识和体验,你更认可、欣赏哪一种呢?

    要求:题目自拟,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