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安康市紫阳县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末考试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1-10-13 类型:期末考试

一、单选题

  • 1. 如图是控制噪声的几种措施,其中属于在人耳处减弱噪声的是(   )
    A、 摩托车的消声器 B、 公路两旁的透明板墙 C、 学校附近静止鸣笛 D、 工厂用的防噪声耳罩
  • 2. 做家务劳动是同学们应具备的良好品德。往保温瓶里灌热水时,听声音就能判断壶里的水位高低,因为(   )
    A、随着水位升高,音调逐渐升高 B、灌水过程中音调保持不变,响度增大 C、随着水位升高,音调逐渐降低 D、灌水过程中音调保持不变,响度减小
  • 3. 水银体温计是用来测量人体体温的工具,以下关于水银体温计说法正确的是(   )
    A、可用体温计测量沸水的温度 B、体温计利用了液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其分度值为1℃ C、为提高体温计的精确程度,在玻璃泡相同的情况下应尽量使毛细管细一些 D、某次正确测量39℃高烧病人的体温后直接去测下一位病人体温,所测结果必为39℃
  • 4. 长征系列运载火箭表面涂有一层特殊材料,可避免火箭因高速飞行与空气摩擦生热而被烧毁的危险。这种材料能起这种作用的主要原因是(   )
    A、材料坚硬,不怕热 B、材料非常光滑,不易与空气产生摩擦生热 C、材料不传热 D、材料温度升高时熔化、汽化吸热
  • 5. 小李从竖直放置的平面镜里看到对面竖直墙上挂的电子钟的示数如图所示,这时的实际时间是(   )

    A、15:01 B、21:10 C、10:21 D、10:51
  • 6. 扬州拥有双市花:琼花和芍药,双市树:柳树和银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我们看到琼花是白色的,因为琼花自身能发出白光 B、我们看到红色的芍药,因为它能反射红外线 C、秋冬季节柳叶变枯黄,因为温度升高加快蒸发引起的缺水现象 D、银杏树叶发出“沙沙”的声音,是树叶振动产生的
  • 7. 对下列情景中所蕴含的物理知识的解释正确的是(   )

    ①“海市蜃楼”,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

    ②“小孔成像”,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

    ③“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倒影”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④“池水映明月,潭清疑水浅”,“水浅”是由光的反射造成的

    A、只有①②正确 B、只有②③正确 C、只有①②③正确 D、①②③④都正确
  • 8. 用显微镜和望远镜看物体时,看到的(  )

    A、都是实像 B、前者是实像,后者是虚像 C、都是虚像 D、前者是虚像,后者是实像
  • 9. 关于误差,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误差就是实验中产生的错误 B、选用更精密的测量仪器,可以减小误差 C、只要测量的方法正确,就可以消除误差 D、采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可以消除误差
  • 10. 如图是甲、乙两车从同一地点向东运动的s-t图像,由图像可知(   )

    A、0~5s,甲车的速度是4m/s B、10~25s,乙车做匀速直线运动 C、10~15s,甲车处于静止状态 D、0~15s,甲、乙两车运动的路程都是30m

二、填空题

  • 11. 鸭子的叫声与蚊子发出的声音是不同的,的音调高,的响度大。
  • 12. 如图所示装置,称为“碘锤”碘锤的两头向内凹陷,锤内有一些碘粒,在下端微微加热,在碘锤中部可以看到有紫红色的碘蒸气出现,这时锤内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停止加热,让其冷却一会儿后,发现有碘颗粒析出,这时锤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在上端内凹部分滴几滴冷水,可以发现,上端内凹部分的内表面上析出的碘比容器壁上的 (选填“多”或“少”)。

  • 13. 一些枪械上的瞄准器装有夜视仪,这利用的是;适当的照射可促进人体骨骼生长和有助人体合成维生素D;绿色植物在光合作用时可将光能转化为能。
  • 14. 小明为判别直径相同的两透镜的类型,分别将它们正对太阳,把一张纸放在它的下方,在纸上得到相应的光斑,透镜与光斑的大小如图所示(d1<d<d2).其中形成甲光斑的是 (凸/凹)透镜,判断的理由是 ,为了判断形成乙光斑的是哪种类型的透镜,小明将透镜远离纸片,观察光斑的大小一直变大,由此小明判断此透镜 是凹透镜(一定/可能/一定不).

  • 15. 如图所示,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在 E 点的光屏上有烛焰清晰放大的像,此时一定是把点燃的蜡烛放在了点(选填:“A”、“B”、“C”或“D”),若在物体和透镜之间再放置一个凸透镜,调节光屏位置,在光屏上仍能得到清晰的像,光屏应该是在E点侧(选填“左”或“右”)。

  • 16. 在物理学中,常用图像描述物理过程,某物体在平直路面上运动的速度—时间图像如甲图所示,则该物体的运动状态是。图中的阴影面积表示的物理量是。小华同学在研究玩具小车的运动情况时,描绘出了如图乙所示的速度—时间图像。通过查阅资料,得知速度—时间图像与坐标轴所包围部分即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也可以描述上述的物理量。根据图像可知小车在1秒内的平均速度是

  • 17. 在长度和时间的测量这一课的学习中小南同学完成了如下实验:

    (1)、如图甲,刻度尺的分度值为 , 小南用刻度尺和三角板测得圆形物体的直径 cm;
    (2)、如图乙所示,秒表的读数为s。

三、作图题

  • 18.            
    (1)、一束光从空气斜射到平面镜上时发生了反射,OB为反射光线,请在图中作出其入射光线并标出入射角的度数。

    (2)、在图中的虚线框中画上适当的镜子。

四、实验题

  • 19. 小亮用如图所示装置做“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室温为20℃)

    (1)、如图甲所示,安装实验器材时,应按照自下而上的顺序进行,此时温度计的示数是℃。
    (2)、水中上升的气泡在沸腾前 , 沸腾时(选填“由小变大”或“由大变小”)。
    (3)、图乙是小亮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温度—时间图像,由图像可知,水的沸点是℃;在 2025min 时间段内水(选填“需要”或“不需要”)吸热;沸水在冷却的过程中,开始阶段温度降低得(选填“快”或“慢”),最后水温保持不变的原因是
  • 20. 小兰和小芳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光的折射规律,其中竖直放置的光屏EF可绕其上ON所在直线前后折转。

    (1)、实验时小兰让光束沿AO射入水中,光束进入水中后折射光线会向方向偏折,说明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传播方向发生了改变;
    (2)、接着小兰让光束贴着光屏从空气射入水中,当小芳将F板向后折转一定角度时,在F板上(选填“能”或“不能”)看到折射光,此时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选填“在”或“不在”)同一平面内;
    (3)、小兰和小芳多次改变入射光线AO与ON的夹角进行实验,测量记录如表所示。分析数据得出的结论是:(写出一条即可)。

    入射角 α

    15°

    30°

    45°

    60°

    折射角 β

    11.3°

    22.1°

    35.4°

    40.9°

  • 21. 如图,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实验前,调整实验器材,使烛焰中心、光屏中心和凸透镜的光心在
    (2)、在如图所示位置时,烛焰恰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倒立的、(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的实像,这个像的成像原理与(选填“放大镜”、“投影仪”或“照相机”)相同。此时不小心在凸透镜上溅了一个小泥点,则光屏上(选填“有”或“没有”)小泥点的像。当蜡烛燃烧一段时间后会变短,烛焰的像会往(选填“上”或“下”)偏离光屏中心。
    (3)、若保持图甲中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不动,移动凸透镜到cm刻度线处,光屏上能再次成清晰的像,像的大小较之原来(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五、计算题

  • 22. 如图所示,重庆轨道2号线在李子坝站“穿”居民楼而过,山城的复杂地形造就了全国绝无仅有的震撼景象,吸引众多游客至此来“打卡”。若某辆不停靠站点的空载列车长度 120m ,行驶速度为 15m/s ,求:

    (1)、该列车经过一位在站台上静止站立的乘客需要多少s;
    (2)、某位游客张大哥测出该列车完全穿过居民楼的过程中所花的时间为 18s ,由此可知该居民楼长度为多少m。
  • 23. 小明同学乘坐汽艇在某景区峡谷游玩,他向对面崖壁大喊一声,历时5s听到回声,已知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为 340m/s ,问
    (1)、5s内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距离是多少m?
    (2)、若汽艇的速度为10m/s,求小明听到回声时距离悬崖多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