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高州市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历史开学考试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1-10-12 类型:开学考试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 1. 从大约距今五六千年起,在亚洲、北非大河流域和南欧地中海沿岸,相继诞生了灿烂的上古文明,创建了最早的国家。下列文明象征产生于尼罗河流域的是(    )
    A、 B、 C、 D、
  • 2. 马克思说:“希腊的内部极盛时期是伯里克利时代.”希腊“极盛时期”具有深远影响的是(  )

    A、海外贸易 B、文化教育 C、军事外交 D、民主政治
  • 3. 1978年底,中央工作会议上印发了《战后日本、西德、法国经济是怎样迅速发展起来的》以及新加坡、韩国等经济发展情况的的材料,主要是为了讨论(    )
    A、  增强国营企业活力 B、积极利用外资和先进技术 C、建立市场经济体制 D、调整优先发展重工业战略
  • 4. 古巴比伦王国的《汉谟拉比法典》规定,“拥有公民权的自由民的地位要高于无公民权的自由民。……奴隶打自由民的嘴巴或不承认自己的主人,要被处以割耳之刑”。这体现了这部法典的(    )
    A、公平性 B、严谨性 C、阶级性 D、科学性
  • 5. 一位游客在法国卢浮宫博物馆听讲解员指着一件历史文物说:“石柱上的法典是世界上现存的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据此,你认为这位游客看到的历史来自(    )

    A、两河流域 B、黄河流域 C、印度河流域 D、尼罗河流域
  • 6. “它试图以中国唐朝为模式,将本国改变成一个中央集权制国家。”材料描述的是(  )
    A、伯里克利改革 B、大化改新 C、封建庄园建立 D、明治维新
  • 7. 《阿拉伯通史》中写道:“千余年,朝觐圣地的制度,对于凝聚全世界的穆斯林,起了重大的作用。”这种制度源于(    )
    A、佛教 B、基督教 C、伊斯兰教 D、犹太教
  • 8. 1980年,我国设立深圳等经济特区;1984年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1985年,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1988年,建立海南岛经济特区;1990年,开发开放上海浦东;1992年,开放内陆部分省会城市和沿江沿边城市;2001年,加入WTO;2013年,设立上海自由贸易区。以上史实主要说明了我国(    )
    A、扩大开放融入世界 B、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 C、国际地位逐步提高 D、城乡一体化水平不断提高
  • 9. 我国古代儒家主张“仁”“信”、墨家主张"兼爱”、法家主张以"法”治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有“和谐”“诚信”“友善”“法治”等内容。这表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A、照搬了春秋战国时朋的思想 B、是现代中国建设的经验总结 C、植根于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 D、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产物
  • 10. 下图为“1953—1957年国家某重点工业基地示意图”。观察地图,可以得到的信息有(    )

    ①我国由农业弱国发展为工业强国

    ②该工业基地位于我国东北

    ③该基地以发展重工业为主

    ④“一五计划”取得巨大成就

    ⑤抗美援朝取得胜利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②③④⑤ D、①②④
  • 11. 下面资料反映的历史事件的影响是(    )

    A、实现了祖国大陆的统一 B、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C、开始改变中国工业落后面貌 D、摧毁了旧有的封建土地制度
  • 12. 社会学家费孝通回忆参加北平市第一次各界人民代表会议时说,“踏进会场,就看见很多人穿制服的,穿工装的,穿短衫的,穿旗袍的,穿西服的,穿长袍的,还有位戴瓜帽的——这许多一望而知不同的人物,会在一个会场里一起讨论问题,在我说是生平第一次”。从中可以获悉(    )
    A、费孝通是北京市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B、会议召开匆忙,代表们还来不及换上正装 C、出席会议的普通工人代表居绝大多数 D、人民代表会议具有广泛的代表性
  • 13.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人民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实现解放思想和改革开放相互激荡、观念创新和实践探索相互促进。这充分显示了(    )
    A、思想引领的强大力量 B、制度保障的强大力量 C、科技创新的强大力量 D、独立自主的强大力量
  • 14. 农民们早出晚归,积肥、修堤,添置耕牛和农具。1950年冬湖南省就动工建水塘9.8万个,修堤坝2.2万多座,修沟渠4 000多千米,受益田地750万亩。1951年,全国粮食产量达到1.4亿吨,比1949年增长26.9%。材料反映了(    )
    A、土地改革提升了农民的劳动积极性 B、农业合作社的兴办有利于公共工程的兴建 C、土地改革为抗美援朝战争提供物质基础 D、农业合作化运动满足了一五计划的需求
  • 15. 20世纪80年代,中国农村有副对联:“三十年前分田地,耕者有其田;三十年后又分地,耕者有其责”。对两次“分地”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都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 B、都提高了农民的积极性 C、都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D、农民都有生产自主权
  • 16. 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决定着亿万农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1952年让农民产生“获得感和幸福感”的原因是(    )
    A、农民获得了土地所有权 B、农民走上了集体化道路 C、农村停产革命 D、农村实行“大包干”
  • 17. 1962年1月27日,刘少奇在《在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说:“过去我们经常把缺点、错误和成绩比之于一个指头和九个指头的关系……我到湖南的一个地方,农民说是‘三分天灾,七分人祸’。”“七分人祸”是指(  )
    A、农业合作化运动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文化大革命”运动 D、“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 18. “精准扶贫”是当前党和国家的一项重要任务,它体现了党和政府始终重视“三农”的一贯原则。这一原则在建国初期最典型的表现是(   )
    A、和平解放西藏 B、进行抗美援朝 C、实行土地改革 D、开展第一个五年计划
  • 19. 下面为中国制造业数据统计表。表中表明我国(    )

    年份

    1990

    2000

    2007

    2010

    占全球比重

    2.7%

    6.0%

    13.2%

    19.8%

    世界排名

    9

    4

    2

    1

    A、经济实力有显著增强 B、成为世界第一工业强国 C、制造业技术领先世界 D、经济产业结构日趋合理
  • 20. 1950年9月30日,周恩来向全世界宣告:“中国人民热爱和平,但是……决不能听任帝国主义者对自己的邻人肆行侵略而置之不理。”这里的“帝国主义者”和“邻人”分别是指 (    )
    A、日本和朝鲜 B、美国和朝鲜 C、美国和韩国 D、美国和越南
  • 21. 下图是杨之光在1954 年创作的一幅美术作品《一辈子第一回》(画中老人手捧“选民证”)。该作品反映了(    )

    A、土地改革之后农民的喜悦 B、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成就 C、农民加人农业生产合作社 D、生产资料所有制发生改变
  • 22. 一五计划期间,我国对经济、文教卫生的基本建设投资达493亿元,超过计划15.3%。工业建设成就颇丰,1957年全国工业总产值704亿元,一批过去非常薄弱的基础工业,包括制造飞机、汽车、拖拉机、发电设备、冶金设备、重型和精密机器等新的工业部门,在我国建立起来了。这些成就( )
    A、推动了城市化和经济市场化的发展 B、践行了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方针 C、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 D、通过缩减文教卫生的基本建设投资实现的
  • 23.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建设不断取得丰硕成果,天宫遨游、蛟龙探海、天眼探空、悟空探秘、墨子传信、大飞机一飞冲天、港珠澳大桥正式通车……这一系列重大成果,主要体现了新发展理念中的(   )
    A、创新 B、开放 C、协调 D、共享
  • 24. 1972年,中国致函联合国非殖民化特别委员会指出,“香港、澳门是被英国和葡萄牙当局占领的中国领土的一一部分,解决香港、澳门问题完全是属于中国主权范围内的问题”。联合国采纳了中国的立场。中国政府这一举措(    )
    A、  奠定了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基石 B、掌握了解决港澳问题的主动权 C、是“一国两制”的具体体现 D、标志着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
  • 25. 习近平主席曾引用了《礼记·中庸》中的“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而不相悖”来表达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看法。主要是因为该原则(    )
    A、发展了与周边国家的友好关系 B、提高中国的国际声誉 C、超越了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差异 D、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
  • 26. “花生壳,圆又长,两头相隔十几丈,五百个人抬起来,我们坐上游东海。”这是20世纪50年代中国某一地区农民的劳动号子。如果将上述劳动号子作为史料,可以用来印证(    )

    A、“一五”计划的超额完成 B、“大跃进”运动中的浮夸风 C、人民公社欣欣向荣的气象 D、“文化大革命”的严重错误
  • 27. 2019年,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世界园艺博览会、亚洲文明对话大会相继在北京举行。这些活动体现了(    )
    A、  中国深化改革、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 B、世界政治格局局多极化已经形成 C、中国成为引领世界发展潮流的强国 D、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的决定力量
  • 28. 1984年,我国将上海设为沿海开放城市;1990年,开发开放上海浦东;1992年,设置上海浦东新区;2013年,又设立上海自贸区。据此可知,上海(   )
    A、成为我国最早对外开放的实验田 B、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和深入 C、成为珠江三角洲经济发展的龙头 D、发展成为我国新的经济特区
  • 29. 基辛格曾评论说,“任何研究军事的人都不会想到,刚打完内战,瑞息未定,主要靠缴获国民党的武器来装备自己的人民解放军居然敢和一支有核武器的现代化军队作战。…尽管战争打完后中国已是筋疲力尽,但在它自己和世界的眼中,它都换了崭新的面貌。”基辛格评论的“战争”是(   )
    A、北伐战争 B、抗日战争 C、解放战争 D、抗美援朝
  • 30. 改革开放初期有学者认为,经济特区会沦为过去的“租界”利用外资创办中外合资企业是西方国家本输出、经济侵略的表现。这反映出当时(    )
    A、对特区的认识只存在分歧 B、国有经济失去主体地位 C、经济全球化的逆转 D、全面开格局形成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3小题,31小题12分,32小题14分,33题14分,共40分)

  • 31. 纵观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的百年历史,一定程度上就是一部党领导人民反贫困的奋斗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共产党在救亡图强的历史境遇中应运而生,从一诞生就深刻认识到:如果要使“贫困农民除去贫困和痛苦的环境,那就非起来革命不可”。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高度关注农民问题,并在农村建立据地,通过推动土地革命,改变生产关系和生产资料分配,发动并组织贫困农民“打土豪分田地”,实现农民自翻身解放。

    --《决战脱贫攻坚关键在党的领导》

    材料二:改革开放以来,党团结带领人民实施了大规模、有计划、有组织的扶贫开发,着力解放和发展社会产力,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取得了前所未有的伟大成就。根据改革开放以来不同时期反贫困政策的实施特征,中国农村反贫困演进可分为制度变革、针对性的区域扶贫开发、扶贫攻坚、全面综合扶贫开发和精准扶开发五个阶段,形成了以政府为主导的农村反贫困范式。

    材料三: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努力,在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的重要时刻,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创造了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脱贫攻坚取得举世瞒目的成就,靠的是党的坚强领导,靠的是中华民族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品质,靠的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积累的坚实物质基础,靠的是一任接着一任干的坚守执着,靠的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团结奋斗。

    --习近平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2021年2月25日)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共产党是如何“实现农民的翻身解放”的?
    (2)、根根材料二,简析政府扶贫工作的目的,并结合史实说明在“制度变革”阶段政府扶贫的具体措施。
    (3)、根据材料三,指出我国脱贫攻坚取得的巨大成就。你认为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的原因有哪些。
  • 32. 国家的形象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外在表现。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冼夫人,越族首领,历经梁、陈、隋三代,是中国历史上出色的岭南首领,是备受赞誉的巾帼英雄。在隋朝统一岭南时,派孙子冯魂带兵迎接隋兵,使隋军顺利地进入广州,统一岭南地区。冼夫人统治期间,带头革除落后习俗,提倡学习汉人先进文化与农业生产技术,出现“士相与为诗歌,蛮中化之”气象。

    ——摘编自《岭南地方史志》

    材料二:中国这个词儿,对启蒙运动的精英来说,是一种力量,是”旧秩序的卫道士和蔑视者之间的赌注”。——一个被乌托邦化了的中国成了欧洲知识界借来反封建和反宗教专制的利器。但是自鸦片战争争爆定到20世纪初,西方学者将中西关系史上的这个时期称为”轻蔑的时代”。——一个今当年被描述成花园的王国变成了“满街是开口粪池和垃圾”的肮脏之国,而穿着丝绸、捧着青花碗的中国人也变得贫穷、猥琐和丑陋不堪。

    材料三: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现代中国让西方人产生了很多疑间:为计业中国*会突飞猛进?......中国会不会把全球的石油用光?......这当中有好奇、美基,也夹杂看情疑与不安,中国的形象正因此而变得更加复杂、多元、丰富。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历史上西方看中国:从天堂到丑随不堪)

    材料四:我们要坚持走多边主义道路,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全球治理应该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各国权利平等、机会乎等、规则平等,使全球治理体系符合变化了的的世界政治经济,满足应对全球性就挑战的现实需要,顺应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历史趋势。国家之间有分歧是正常的,应该通过对话协商妥善化解。国家之间可以有竞争,但必须是积极和良性的,要守住道德底线和国国际规范。大国更应该有大国的样子要提供更多全球公共产品,承担大国责任,展现大国担当

    ——习近平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的讲话(2020年9月22日)

    (1)、根据材料一,指出冼夫人生活的时代背景。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冼夫人的历史贡献。
    (2)、根据材料二,指出西方人眼中的中国形象有何变化。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史实,说明中国的形象为何会变得“复杂、多元、丰富”。
    (4)、根据材料四,谈谈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应该如何做?
  • 33.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中美两国之间磕磕碰碰,引发了人们对中美两国关系未来走向的普遍担忧。透过历史视角,解析中美关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中国方面,珍宝岛事件后,中国更感到自己的安全受到苏联的直接威胁,愿意改变中美长期对抗的局面,以适应抵御苏联威胁的需要。同时,中国时刻关心着自己民族统一大业的实现,也希望中美之间的和解能有助于台湾问题的逐步解决。

    材料二:1978年,邓小平就中美关系正常化提出三条:美国从台湾撤军,跟台湾废除共同防御条约,与台湾断交。美国又反过来提出第三条;一是卡特政府说必须得到国会参议院讨论,…...第二条是美国要求中方发表一个放弃对台湾使用式力的声明,中方一直不做承诺。------邓小平提出,……美国不能再向台湾卖武器。卡特政府承诺。1979年起不再向台湾出售新的武器。

    材料三:2019年8月21日,外交部发言人耿爽在例行记者会上对“美方拟向台湾出售总价约80亿美元的66架F-16先进战机及相关设备”作出强烈回应。耿爽表明了中国政府的严正立场,并指出台湾问题事关中国主权和领主完整,涉及中国核心利益,中方维护自身主权统一和安全的决心坚定不移......否别由此造成的一切后果必须完全由美方承担。

    材料四:尽管实际情况的发展不会像我们希望的那样迅速,但是中美关系的发展趋势是令人乐观的,多方面的成功是已经被事实证明了的。

    --布鲁金斯学会中国问题专家贝特斯·基尔

    (1)、根据材料一,概括20世纪70年代初中国改变对美国的外交战略的原因。
    (2)、根据料二指出,中美建交过程中双方围绕的核心问题是什么?从中美谈判可以看出中国坚持的根本原则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分析中国对美国采取强硬态度和立场的主要原因。
    (4)、根据材料四指出,贝特斯·基尔的观点正确吗?请说明理由。
    (5)、综合上述材料,归纳影响中美关系发展的主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