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泉州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历史8月高中毕业班质量监测(一)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1-10-12 类型: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
1. 表1黄帝以后“帝王”世系(部分)
“帝王”
少昊
颛顼
帝喾
帝挚
唐尧
虞舜
姒禹
姒启
世系
黄帝
长子
少昊
侄儿
颛顼
堂侄
帝喾
长子
帝挚弟
颛顼
六世孙
颛顼
六世孙
姒禹子
据表1可知( )
A、世袭制优于禅让制 B、“帝王”世系杂乱无章 C、宗法观念源远流长 D、早期部落民主不断完善2. 春秋时期齐桓公为争夺霸权提出“尊王攘夷”;战国时期赵武灵王实行“胡服骑射”,取胡人之长补中原之短。这说明( )A、现实需要影响政策制定 B、社会变革推动文化统一 C、民族交融改变主流思想 D、诸侯争霸缓和民族矛盾3. 汉朝与匈奴和亲,部分公主的后裔改从母姓,逐渐形成匈奴刘氏。308年,匈奴人刘渊称帝,建国号为大汉,追尊蜀汉刘禅为孝怀皇帝,建造汉代三祖五宗的神位进行祭祀。刘渊旨在( )A、复兴刘氏汉朝政权的统治 B、借鉴汉族先进的制度 C、实现汉与匈奴民族的平等 D、争取汉人对政权认同4. 《饮马长城窟行》是汉代乐府古题,历代都留下同题名篇,如表2所示。朝代·作者
《饮马长城窟行》摘录
东汉·蔡邕
青青河畔草,绵绵思远道。远道不可思,宿昔梦见之。
隋·杨广
撞金止行阵,鸣鼓兴士卒。千乘万旗动,饮马长城窟。
唐·李世民
迥戍危烽火,层峦引高节。悠悠卷筛旌,饮马出长城。
表2可以说明( )
A、朝代更迭改变文学创作风格 B、皇帝好恶影响文学评价标准 C、文学作品体现作者价值取向 D、诗歌体裁随时代发展而变化5. 元初,福建隶属于江浙行省。1278年,福建独自设省,名为福建行省(图1为福建行省局部),治设福州。1279年,元政府又在泉州增置泉州行省;1280年,福建泉州两省合并,复称福建行省,治设泉州。福建行省的沿革( )A、体现了元朝政府重视海防建设的思想 B、深受经济政治诸要素相互作用的影响 C、说明经济重心南移导致政治重心南移 D、反映了元朝地方行政体制的重大变革6. 明朝后期,阳明心学传入日本。明治维新的很多重要人物都研究过阳明心学,他们十分看重阳明心学中强调人的精神力量和意志、强调实践的主张,要求以实际行动变革社会。据此可知,阳明心学( )A、因社会转型的需要而产生 B、否定传统的君主专制体制 C、成为明治维新的指导思想 D、对日本社会变革产生影响7. 甲午战后,光绪帝命督抚廷臣保举人才以备调用,于是各方保举折片络绎不绝。光绪帝尤对维新党人青睐有加,授予他们较高的品衔,还对官僚机构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这些做法( )A、推动了变法举措的落实 B、激化了新旧官僚势力之间的矛盾 C、减少了百日维新的阻力 D、来源于光绪帝强有力的政治权力8. 1904年,陈独秀在芜湖创办《安徽俗话报》,主张用“最浅近最好懂的俗话”来办报。该报“价格便宜,穷人也可以买得起”,很快声名鹊起,发行仅半年,销量即达数千份。当时,陈独秀此举有利于( )A、推动文化平民化 B、深化文学革命 C、促进教育平等化 D、宣传马克思主义9. 1912年2月14日,孙中山提出有条件辞职,3月10日袁世凯举行就职典礼,3月11日孙中山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据此推知( )A、民主共和观念逐渐深入人心 B、辛亥革命后资产阶级迅速壮大 C、革命党人竭力维护革命果实 D、袁世凯掌握政权试图复辟帝制10. 图2为流传于晋西北、冀鲁豫和苏北等地区的小学教科书,书中出现大量有关“卢沟桥”、“空中大战”“义勇军”“宣传队”“海陆空总动员”“民族抗战”等词语。据此可知,该教科书( )A、促进全国抗日斗争的发展 B、反映民族意识的高涨 C、推动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D、打击日军的侵略气焰11. 1949年8月5日,美国国务院发表了《美国与中国的关系》白皮书,暴露了美国政府“出钱出枪”帮助蒋介石打内战、“借以变中国为美国的殖民地”的阴谋。毛泽东连续撰写《丢掉幻想,准备斗争》《别了,司徒雷登》等六篇文章,揭露美国对华政策的帝国主义本质。据此可知,毛泽东意在( )A、宣告美国政府扶蒋反共政策失败 B、强化中国与苏联的同盟关系 C、坚定军民将革命进行到底的决心 D、加快解放战争战略决战胜利12. 有学者统计,古代雅典民主政治的所有领袖都出自贵族或富人阶层。他们在民众集体决策做出之前,通过对自己建议的阐述和对民众的说服,使城邦按照他们的意愿制定法令。这体现古代雅典民主政治( )A、具有了精英政治的特征 B、属于各方妥协的产物 C、基本原则遭到严重破坏 D、保存大量贵族制残余13. 意大利思想家波查·布拉丘利尼(1380-1453)关注大众关心的社会问题,尖锐地抨击教会的道德准则和僧侣阶层习俗的败坏,斥责了贵族的寄生生活,肯定了劳动的价值。这一思想( )A、动摇了天主教神权统治 B、推动了资产阶级革命的高涨 C、萌发了人文主义的理论 D、体现了社会转型的时代风貌14. 1608年,荷兰眼镜商汉斯·利珀希发现用两块眼镜片可以看清远处的景物。受此启发,他发明了望远镜。意大利人伽利略通过望远镜发现了全新的宇宙景象,强有力地支持了日心说。这可以用来佐证( )A、工匠技艺有利于近代科学发展 B、商品经济推动科学进步 C、劳动实践促进技术革命的兴起 D、科学理论需要实践检验15. 18世纪末19世纪初,一些文学作品继承卢梭提出的“回到自然”的口号,把大自然作为描写和歌颂对象,把大自然的“美”和现实生活的“丑”相对比。这类作品( )A、遵循了写实原则 B、抒发了浪漫情怀 C、突出了理性思维 D、表达了幻灭反叛16. 19世纪60年代以后,俄国贵族所掌握的土地越来越少。许多贵族失去土地后流入城市,从事各种各样的职业,如国家公职人员、工商业者、自由职业者、工人、农民、手工业者等。这反映了俄国农奴制改革( )A、引发了社会结构的调整 B、满足了资本主义劳动力需求 C、废除了地主土地所有制 D、适应了资本原始积累的需要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4小题,第17题8分,第18题20分,第19、20题各12分,共52分。
-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图片陈述:三省六部制创立于隋朝,唐朝逐步完善。中书省负责起草诏令,门下省封驳审议,尚书省负责执行,尚书省下设六部,处理日常事务。三省之间相互牵制,互为补充,分工明确,提高了办事效率;完整的相权被分割,避免了权臣独揽大权,有利于加强皇权。
参照图3的陈述示例,结合所学知识完成图4的陈述。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努尔哈赤在八大贝勒(旗主)会议的基础上,增设若干名理政听讼大臣,责成他们与八旗旗主一同议政。皇太极时正式有“议政大臣”职名,并任命更多较低品秩贵族参与议政。随着国家的逐渐统一,议政王大臣会议与皇权矛盾日益显露。康熙十六年(公元1677年)设立南书房,由皇帝挑选亲信文人组成机要秘书班子,重大政务不再交付议政王大臣会议讨论,改为南书房传谕或遵旨起草上谕。雍正七年(公元1729年)又设立军机处,作为辅助皇帝决策的机构,使权力日益集中于皇帝。议政王大臣会议变成一些不当权的贵胄世爵挂靠之地,或是给予一些大学士、尚书之类官僚例兼虚衔的部门。乾隆五十六年(公元1791年)议政王大臣会议被取消。
——摘编自阎步克《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史》等
材料二:13世纪时,英国势力强大的贵族为了维护自己的特权,限制王权,迫使国王成立了议会。议会有决定征税、颁布法律等权利。议会参加者最早是贵族,后来增加了教士、骑士和市民的代表。14世纪,议会分为上、下两院,上院又称贵族院,下院又称平民院。1629年,查理一世为强化王权,解散了议会。1640年,查理一世决定向苏格兰开战,最终召开议会,要求议会同意他的征税事宜,但议会拒不服从,反而要求清算他的专制。1642年,国王与议会爆发内战。1649年,议会军获胜,并处死查理一世。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了《权利法案》,再次重申征税权与议员的各项基本权利,正式确定议会拥有国家的主权,英国君主立宪制正式确立。
——摘编自王觉非《近代英国史》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简析议政王大臣会议存在和废除的原因。(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议政王大臣会议与近代英国议会的不同之处。(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议政王大臣会议和近代英国议会的结局对中英两国社会的影响。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西洋学术输入以来,中国人对之之态度,亦经数变。现在文化前途的改变,乃是整个社会组织的改变,并非一枝一节的问题。这个问题,乃中国与西洋之所同,而非中国之所独。具体言之,即是中国与西洋;以及全世界的各民族,都要携手相将,走上一条新的径路。其间固无一个民族,能够守旧而不变,“也断非那一个民族,尽弃其所固有,而仿效别一个民族的问题。因为照现状;彼此都是坏的;而且坏得极相像。一切现象,都是整个社会的一枝一节,其变化,都是受整个社会的规定的。
——摘编自吕思勉《中国通史》
从材料中提出一个论题,并结合中国近代史的具体史实,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2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孙中山的民权思想被认为是洋为中用、古为今用的产物。孙中山提出“既知民为邦本,一国之内人人平等,君主何复有存在之余地!”从组织兴中会起,他就把“创立合众政府”作为目的。同盟会成立后,他提出“凡为国民皆平等以有参政权”。其后,他又发明“五权分立”的宪法,在西方三权分立基础上,参照传统的考试权和监察权而成,以保障民权的落实。民国建立,约法颁布,民权平等曙光初现,旋为复辟势力所断。直至晚年,他依然致力于三民主义的新生,认为法国革命的“平等”和“民权主义”相同。
——摘编自李华兴《评孙中山的民权主义思想》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孙中山民权思想中“洋为中用、古为今用”的内涵。(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孙中山、卢梭的思想的共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