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岑溪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生物期中考试试卷(理)

试卷更新日期:2021-10-09 类型:期中考试

一、单选题

  • 1. 下列关于细胞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有细胞壁的细胞一定是植物细胞 B、虎克是细胞学说的建立者 C、一切生命活动都是在细胞内或在细胞参与下完成的 D、细胞是一个独立的单位
  • 2. 下列关于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真核细胞中有DNA,原核细胞中无DNA B、真核细胞有生物膜,原核细胞无生物膜 C、真核细胞中有染色体,原核细胞中无染色体 D、真核细胞中有细胞器,原核细胞中无细胞器
  • 3. 下列关于物质运输方式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参与自由扩散的膜结构物质主要是磷脂 B、通常情况下主动运输是由低浓度一侧向高浓度一侧运输 C、胞吞作用不需要能量和载体 D、利用胞吐作用运输的物质主要是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
  • 4. 下图表示生物体内的部分物质代谢过程。对这一示意图的解释正确的是(    )

     

    A、在人体内,①、②过程可在同一细胞中完成 B、在人的细胞质基质中含有③、⑤过程所需的酶 C、在乳酸菌体内,当④过程加强时,⑤过程会减弱 D、在生物细胞内发生的④过程不需要H2O作反应物
  • 5. 蝌蚪在发育过程中,尾和鳃在一定时期消失。这属于(  )
    A、细胞凋亡 B、细胞癌变 C、细胞衰老 D、细胞分裂
  • 6. 关于细胞有丝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赤道板是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出现的一种结构 B、有丝分裂间期DNA复制的过程需要细胞呼吸提供能量 C、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整齐地排列在细胞板上 D、在细胞周期中,分裂间期的持续时间通常比分裂期的短
  • 7. 下列与染色体有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染色体的数目与着丝点数目相同 B、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联会的两条染色体的形状和大小不一定相同 C、在减数分裂的四分体时期一定会发生同源染色体中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交叉互换 D、染色体是真核细胞核DNA的载体,一条染色体上含有1个或2个DNA分子
  • 8. 下列有关人类对遗传物质探索历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格里菲思的肺炎双球菌体内转化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 B、艾弗里及其同事的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采用了物质提纯与细菌体外培养等技术 C、赫尔希和蔡斯的实验证明了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D、烟草花叶病毒侵染烟草的实验证明了蛋白质和RNA是遗传物质
  • 9. 下列关于真核生物核DNA的复制与转录的比较,说法正确的是(     )
    A、场所不同 B、原料相同 C、产物不同 D、碱基配对方式相同
  • 10. 下列有关遗传病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先天性疾病和家族性疾病都是遗传病,后天性疾病不是遗传病 B、单基因遗传病是指由单个基因控制的遗传病 C、遗传病的发病在不同程度上需要环境因素的作用,但根本原因是遗传因素的存在 D、多基因遗传病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基因控制的遗传病
  • 11. 下列关于生物育种技术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用紫外线照射青霉菌一定能使青霉菌的繁殖能力增强 B、单倍体育种时需用到秋水仙素 C、基因工程育种可以定向改造生物性状 D、用营养器官繁殖的作物只要杂交后代出现所需性状就可以留种
  • 12. 用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来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长颈鹿经常伸长颈和前肢去吃树上的叶子,因此颈和前肢都变得很长 B、尺蛾工业黑化的现象是因为尺蛾受到煤油烟污染被熏黑的 C、北极熊为了适应冰天雪地的环境,它们的个体都能产生定向的白色变异 D、野兔的保护色和鹰锐利的目光,是它们相互选择的结果
  • 13. 下列各组化合物都能在内环境中找到的是(  )
    A、脂肪酸、二氧化碳、血红蛋白 B、血浆蛋白、葡萄糖、神经递质 C、载体蛋白、血清球蛋白、氨基酸 D、呼吸酶、胰岛素、血清白蛋白
  • 14. 长时间行走使脚掌磨出了水泡,几天后水泡消失。此时水泡中的液体主要渗入(    )

    A、组织细胞 B、毛细血管和各级动脉、静脉 C、各级动脉和静脉 D、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
  • 15. 下列有关内环境稳态调节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最初贝尔纳认为内环境稳态的调节主要依赖于神经调节 B、后来坎农提出内环境稳态是在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共同作用下实现的 C、目前认为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D、健康人通过内环境稳态的调节,可以适应任何环境变化
  • 16. 下列与图示反射弧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

    A、1代表感受器 B、图中包含三个神经元 C、a处存在神经递质 D、直接刺激c处,效应器无反应
  • 17. 如图表示a处产生兴奋并传递的过程。下面有关此图的叙述错误的是(   )

    A、a处产生的兴奋可传到c处 B、b处的神经递质分布在突触间隙中 C、a处兴奋时的膜电位与c处不同 D、神经递质从突触前膜通过胞吐方式释放到突触间隙
  • 18. 下列关于人体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成年后生长激素不再分泌,身高不再增加 B、体内多种激素具有直接降低血糖的作用 C、与神经调节相比,体液调节通常作用缓慢、持续时间长 D、神经中枢只能通过发出神经冲动的方式调节相关器官的生理活动
  • 19. 如图为人体内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节过程,对该图分析正确的是(   )

    A、器官A除分泌激素a外,还可以分泌抗利尿激素 B、器官B分泌的激素b浓度高时,对器官A和C均有抑制作用 C、器官C分泌的激素c浓度高时,对器官A有抑制作用 D、器官C还可分泌生长激素,生长激素与激素b的关系为协同作用
  • 20. 关于免疫学的应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注射疫苗可以达到治疗乙型肝炎的目的 B、疫苗是增强人体防卫功能的免疫活性物质 C、应用免疫抑制剂可以提高器官移植的成活率 D、疫苗可被人体内的吞噬细胞特异性识别,并传递给T细胞
  • 21. 关于生长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温特首次从人尿中分离出吲哚乙酸,并命名为生长素 B、胚芽鞘尖端受单侧光刺激,向光侧生长素合成慢 C、生长素只能从形态学上端运往形态学下端 D、植物茎的向光生长不能体现生长素的两重性
  • 22. 预测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数量未来的动态信息主要来自(   )
    A、现有居住人口的年龄组成 B、现有人口的数量和密度 C、现有出生率、死亡率和迁入率、迁出率 D、现有人口男女的性别比例
  • 23. 下列关于种群密度调查的叙述,不合理的是(   )
    A、取样的关键是要做到随机取样 B、样方内各年龄段的个体均需统计 C、不宜选择蔓生或丛生的单子叶植物作为调查对象 D、不宜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活动能力强的动物的种群密度
  • 24. 关于群落的结构,以下理解不正确的是( )
    A、竹林中竹子高低错落有致,其在垂直结构上有分层现象 B、动物在群落中的垂直分布与植物的分层现象密切相关 C、淡水鱼占据不同的水层,出现的分层现象与各种鱼的食性有关 D、不同地段生物种类有差别,在水平方向上无分层现象

二、实验题

  • 25. 如图是探究pH影响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实验装置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本实验中属于无关变量的是(答出两点即可)。
    (2)、若要验证酶的高效性,在此实验装置的基础上,应如何改进(请写出具体的措施):
    (3)、能否用本实验装置来验证温度影响酶的活性?
    (4)、酶的化学本质是

三、综合题

  • 26. 正常人体感染病毒会引起发热,发热过程分为体温上升期、高温持续期和体温下降期。如图为体温上升期机体体温调节过程示意图,其中体温调定点是为调节体温于恒定状态,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预设的一个温度值,正常生理状态下为37℃。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激素甲的名称是 , 激素乙通过的途径作用于甲状腺。
    (2)、综合图解分析,体温上升期人体进行体温调节的方式是
    (3)、高温持续期,人体产热量(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散热量。此阶段人体有时会出现脱水现象,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增加,肾小管和集合管 , 从而减少尿量。
    (4)、体温下降期,机体增加散热的途径有。(答出2点即可)
  • 27. 下图为人体部分特异性免疫过程的示意图,a、b、c表示细胞。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特异性免疫属于免疫,图中b细胞在人体内可以来自
    (2)、图中a、b、c、d能够识别抗原的是(填字母)。
    (3)、当抗原经过⑤⑥过程时,人体内产生d的主要特点是数量多、速度快,与合成和分泌d有关的细胞器有
  • 28. 豌豆的圆粒(R)对皱粒(r)为显性。将纯种圆粒豌豆与纯种皱粒豌豆杂交,产生的F1全是圆粒;然后让F1自交,获得的F2中圆粒与皱粒之比约为3:1(第一个实验)。再将F1与皱粒豌豆交配(第二个实验)。根据题意回答下列问题:
    (1)、观察第一个实验,由此提出的问题是
    (2)、第二个实验得到的结果是
    (3)、分离定律的细胞学基础是
    (4)、研究分离定律的方法是;分离定律的实质是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的分开而分离,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 29. 冰碛层是冰川融化后形成的裸地,冰碛层上的群落演替要经历上百年的时间。下表为冰碛层演替过程中优势植物的替代情况及部分阶段土壤的pH。请回答下列问题:

    演替过程中优势种的替代顺序

    冰川退去后的裸 地

    苔藓→草本植物→柳树

    赤杨

    云杉、铁杉

    第9年

    第18年

    第35~50年

    第80~100年

    土壤的pH

    7.9~8.0

    7.2

    6.5

    5

    4.8

    (1)、冰碛层上的群落演替属于(填写演替类型)。
    (2)、由表分析,演替过程中土壤pH的变化主要与(填生物名称)有关。
    (3)、赤杨定居后,一些固氮微生物侵入赤杨根部,形成根瘤。这些固氮微生物从赤杨根部获得营养,同时也将空气中的氮转化为植物能够吸收的离子形式。固氮微生物与赤杨的种间关系是。据此分析,云杉和铁杉成为优势种的原因有①;②
    (4)、据表分析,从冰碛层上的优势种替代过程可以看出,群落的发展变化是生物与环境间定向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