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市成华区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末考试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1-10-09 类型:期末考试
一、单选题
-
1. 下列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稻草造纸 B、使用火药 C、蚕丝织布 D、冶炼金属2. PM2.5标准用于公布空气质量。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下列做法不会增加空气中PM2.5的是( )A、露天焚烧秸秆 B、用煤作燃料 C、汽车排放尾气 D、用氢气作燃料3. 下列不属于新能源的是( )A、太阳能 B、潮汐能 C、风能 D、天然气4. 砷化镓(GaAs)是一种“LED”绿色节能光源材料,镓元素的相关信息如图。下列有关镓的说法错误的是( )A、原子核内的质子数是31 B、元素符号是Ga C、属于金属元素 D、相对原子质量为69.72g5. 下列各图为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操作,其中漏气的装置是( )A、
B、
C、
D、
6. 炒菜时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其主要的灭火原理是( )A、隔绝空气 B、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C、清除可燃物 D、升高可燃物的着火点7. 漂浮的氢气球若触及火花,可能爆炸而冒出火焰。要避免这种意外,漂浮的气球内填充的气体,最好改用下列的( )A、二氧化碳 B、热空气 C、氦气 D、氢气8. 下列图示为某反应的部分微观示意图,其中不同的球代表不同元素的原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B、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个数比为1:1 C、1个X分子中有4个原子 D、该反应前后有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改变9. 下列化学符号与含义相符的是( )A、氯化钾——KCl2 B、三个氢氧根离子—— C、两个氯原子——Cl2 D、两个三氧化硫分子——2SO310. 下列有关燃烧和灭火的说法不合理的是( )A、炒菜时油锅里的油着火,可用锅盖盖灭 B、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是灭火的一条途径 C、煤矿矿井、大米加工厂、加油站等场所应严禁烟火 D、钻木取火是因为摩擦生热,使温度达到了可燃物的着火点1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给玻璃仪器加热时都要垫石棉网 B、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起来,立即用湿抹布盖灭 C、用 10mL的量筒量取 9.75mL的水 D、为了节约药品,将剩余的药品放回原瓶12. 下列有关变化的现象叙述正确的是( )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色烟雾,放出大量热 B、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白光,生成二氧化碳 C、水通电后与电源负、正极相连产生的气体体积比为2:1 D、将无色酚酞试液和浓氨水罩在同一个大烧杯下,一段时间后发现浓氨水变红13. 下列事实的结论或解释中,错误的是( )A、燃烧的蜡烛质量与收集到的生成物质量相等——实验结果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B、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不同——它们的分子结构不同 C、钠原子和钠离子属于同种元素——它们的质子数相等 D、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变化中原子不能再分14. 碳酸乙烯酯(C3H4O3)可用作锂电池的电解液。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碳酸乙烯酯的相对分子质量为88.06g B、碳酸乙烯酯中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1:16 C、碳酸乙烯酯是由3个碳原子、4个氢原子、3个氧原子构成的 D、碳酸乙烯酯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40.9%二、填空题
-
15. 碳和碳的氧化物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请依据下图回答问题:
①甲是碳原子结构示意图,其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 , 该元素在周期表中位于第周期。
②碳元素组成的不同碳单质有广泛的用途。乙中用到的碳单质是 , 丙中用到的碳单质是 , 丁中用到的碳单质是。这些碳单质具有不同的物理性质的原因是。
16. 下图是某品牌矿物质水的标签,则:①用离子符号表示其中的一种金属阳离子。
②矿物质水的主要成分是H2O,请说出其中“2”的含义。
17. 实验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方法,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1)、A中现象:烧杯②中溶液变红。请用分子的知识解释“变红”的原因 , 放置③的作用是。(2)、装置B中,对比现象①②说明物质燃烧需要;对比现象①③说明两种可燃物的不同;实验中热水在其中的主要作用是。(3)、装置C中,①木炭与氧化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②装置C中实验现象为(填序号)。A ①中黑色粉末变成红色 B ②中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C ①中红色粉末变成黑色 D 生成二氧化碳气体
三、计算题
-
18. 水是生命之源,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从宏观上看水是由组成,从微观上看水是由构成。(2)、用肥皂水鉴别出软水的现象为 , 自来水厂的净水过程(填“能”或“不能”)把硬水转化成软水。(3)、某工厂需要160kg氧气作原料,若用电解水的方法制取这些氧气,消耗水的质量是多少?
四、综合题
-
19. 煤是社会生产、生活中最重要的能源,工业上常把煤进行气化和液化处理,使煤变成清洁能源,煤气化和液化流程示意图如下:(1)、第①步采用的分离操作是。(2)、第②步是精炼煤(化学式为:C)与水蒸气的反应,化学方程式为。(3)、第③步反应的基本类型属于。20. 如图中甲是一种常见的气体单质,其余物质也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化合物,其中C、D、E中都含有钙元素,A、F、G是气体,这些物质之间存在下列关系(有关反应条件省略)。(1)、化合物A的化学式。(2)、反应②是(填“吸热”或“放热”)反应。(3)、写出化学反应③中的化学方程式。(4)、写出G的一种用途。21. 可燃物燃烧产生不同的现象,如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没有火焰,在空气中燃烧却有火焰:蜡烛在氧气中燃烧无黑烟(主要成分为炭黑),在空气中燃烧却有黑烟,大家对此展开了探究:(1)、木炭在空气中燃烧产生火焰的原因(用化学方程式说明)、。(2)、蜡烛在空气中燃烧有黑烟生成,说明蜡烛中一定含有元素。(3)、(提出问题)导致蜡烛不完全燃烧的原因有哪些?
甲同学:可能与氧气的接触面积有关系。
乙同学:可能与氧气含量有关系。
(设计实验)
甲同学设计实验:收集52%的氧气于钟罩中,将蜡烛点燃立即罩上钟罩。几秒钟后,用白瓷板压住蜡烛火焰,发现一开始白瓷板上无现象,过后有大量的炭黑,证明自己的猜想正确。
用白瓷板压住火焰的目的是。
(4)、乙同学直接将点燃的蜡烛放在如下左图的钟罩中,利用数字化实验测出氧气和一氧化碳的变化曲线如下右图。检查左图中钟罩的气密性的方法是。
(5)、水槽中的水的作用是。水对测出的一氧化碳、氧气含量的影响较小,原因是。(6)、初始阶段蜡烛发生的是完全燃烧,结合曲线说明理由,后阶段一氧化碳含量逐渐升高的原因是。(7)、(交流与反思)可燃物发生不完全燃烧的危害很大,除浪费资源外,还有的危害是(写出一种即可)。在生活中使用含碳燃料供能时应该注意在状态下进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