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岑溪市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1-09-30 类型:期中考试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下列各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答案)

  • 1. 下侧漫画再现19世纪40年代中国屈辱的外交场景。图中持手枪的外国人代表的国家是(   )

    A、法国 B、美国 C、英国 D、日本
  • 2. “虽然现在这一事件已被公认为是中国历史上的里程碑,但当时清政府并没有认识到这些条约规定的严重性。”这一事件是指(   )
    A、鸦片战争 B、甲午中日战争 C、第二次鸦片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3. “这是一段屈辱的历史,它不仅直接导致三山五园被损毁,大批文物丢失,还导致西方势力更大程度地入侵中国。”2020年是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
    A、150周年 B、160周年 C、170周年 D、180周年
  • 4. 在《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三个不平等条约中,都具有的内容是(   )
    A、割地 B、赔款 C、开设工厂 D、开放通商口岸
  • 5. 追根溯源,探求太平天国运动的足迹,我们应首先考察的地点是(   )
    A、上海 B、永安 C、南京 D、金田村
  • 6. 义和团成员曾提出这样的口号:“先拆电线杆,后拆火车道,杀尽外国人”。这说明(   )
    A、义和团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B、义和团带有明显的迷信色彩 C、义和团具有盲目排外的落后性 D、义和团运动具有明显的爱国性质
  • 7. 引发下表所示列强在中国设厂总数变化的原因是(    )

    时间

    1894年

    1900年

    列强在中国设厂总数

    80家

    933家

    A、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B、增开汉口,南京等十处为通商口岸 C、外商进出口货物应纳税款,必须经双方协议 D、清政府鼓励兴办工矿企业,发展农、工、商业
  • 8. 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颁布的中国近代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是(   )
    A、《民法大全》 B、《资政新篇》 C、《中华民国约法》 D、《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 9. 《辛丑条约》签订时,慈禧太后曾说:“……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对这句话理解准确的是(   )
    A、说明中国综合国力强大 B、反映了清政府腐败无能 C、符合当时国际外交形势 D、中国必须与各国友好交往
  • 10. 1898年康有为向光绪皇帝建议:“近采(学习)日本治体……十年而图霸定矣。”康有为主张学习日本的(   )
    A、封建专制 B、天皇专制 C、君主立宪制 D、民主共和制
  • 11. 戌变法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重要的政治改革,也是一次启蒙运动,在促进中国社会近代化的进程中起了重要作用。下列内容与之相关的是(   )
    A、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B、师夷长技,自强求富 C、裁撒冗官,维新改良 D、民主科学,反对孔教
  • 12. 以下内容是一位历史人物的部分经历,他是(   )

    时间

    1894年

    1905年

    1912年

    1913年

    事件

    成立兴中会

    成立中国同盟会

    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发动“二次革命”

    A、洪秀全 B、孙中山 C、章炳麟 D、梁启超
  • 13. 2020年武汉新冠肺炎疫情爆发,钟南山院士:“武汉是能够过关的,武汉本来就是一个英雄的城市!”下列选项能证明这一观点的是(   )
    A、武昌起义 B、五四运动 C、黄花岗起义 D、义和团运动
  • 14. 1912年2月12日,在袁世凯软硬兼施的逼迫下,宣统帝下诏退位。清朝260多年的统治结束,这意味着(   )
    A、中华民国建立 B、封建统治的结束 C、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D、君主专制制度的结束
  • 15. 在近代中国系列救亡图存的运动中,洋务运动求自强,戊戌变法图立宪,辛亥革命建共和,使中国逐渐融入工业文明的大潮。这些运动(   )
    A、完成了民族振兴的历史使命 B、取得了反抗外国侵略的胜利 C、完善了近代中国的民主制度 D、反映了近代化道路的艰辛探索
  • 16. 新文化运动时期,在胡适、鲁迅等人的倡导下,白话文逐渐普及开来。至1922年冬季,各学校所有文言文课本一律废止。材料表明(   )
    A、新文化运动取得初步胜利 B、民国政府支持新文化运动 C、使用白话文成为朝野共识 D、南京国民政府推广白话文
  • 17. 为了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1915年蔡锷、李烈钧、唐继尧发动了(   )
    A、护国战争 B、二次革命 C、护法运动 D、北伐战争
  • 18. 《申报》“时评”栏目曾评述说:“今之时局,略似春秋战国时之分裂。中央政府之对于各省,犹东周之对于诸侯也。南北相攻,皖直交斗,滇蜀不靖,犹诸侯相侵伐也。”这一时局出现在(   )
    A、辛亥革命时期 B、义和团运动时期 C、北洋军阀统治时期 D、太平天国运动时期
  • 19. 五四运动与辛亥革命的相同点有(   )
    A、青年学生站在运动前列 B、工人阶级发挥了主力军作用 C、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D、都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
  • 20. 标语、口号带有特定时代的历史印记。下列口号中,最能体现五四运动时代诉求的是(   )
    A、“自强”、“求富” B、“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C、“民主”、“科学” D、“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21小题14分,第22小题14分,第23小题12分,共40分.)

  • 2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40年,在炮口的逼迫下,中国蹒跚地走入近代,随后的一百余年里,外国人通过条约“合法”地剥夺榨取、管東拉制中国,驱使中国社会脱出常轨,改道变形,不仅使中国人民从此陷入苦难的历程,也促进中国人民觉醒和奋起。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断陈代谢》

    材料二:甲午海战中国战败,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第一次民族觉醒随之涌动……但后来的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国惨败,签订了《辛丑条约》……为挽救民族危亡,中国人民开始走上革命道路,推翻了封建帝制的统治.这一时期,中华民族开始大觉醒。

    ----摘编自正风《中华民族觉醒与复兴的伟大历程》

    材料三:为了抗议帝国主义列强利用巴黎和会对中国权益的侵害和北洋政府的卖国行径,爱国学生、民众高呼“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口号,勇敢走上街头举行示威游行……正如一位外国人所说:从巴黎和会决议的祸害中,产生了一种令人鼓舞的中国人民的民族觉醒,使他们为了共同的思想和共同的行动而紧密结合在一起.全国各阶层的人都受到了影响。

    ------摘自史革新《略议近代中国民族意识的四次觉醒》

    (1)、材料一中的“脱出常轨,改道变形”指什么?“在炮口的逼迫下”,19世纪末清政府与侵略者签订了哪个不平等条约?
    (2)、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二中“中国人民走上革命道路,中华民族开始大觉醒”的事件是什么?依据材料找出这一事件的历史意义。
    (3)、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三中的“中国人民的民族觉醒”指哪一事件?依据材料概括这次民族觉醒的特点。
    (4)、综合上述材料回答,“中国人民觉醒和奋起”表明了近代中国历史的主题是什么?
  • 2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尽管师夷长技的主张遭到强烈反对,但统治者面对着接踵而来、一次比一次严重的内忧外患,为生存计还是不得不实践这一主张。首先从军事利器的引进仿制逐渐推广深入到全面学习西方机器大工业所需的科学技术的层次和阶段。

    一一雷颐《取静集》

    材料二:在中国近代化探索的历程中,国人首先是学习西方的技术,结果甲午一战证明光学技术不好使,……所以就开始学制度,学制度问题就更大了,君主立宪也好、民主共和也好,这么好的制度怎么拿到中国来就变样……后来中国人就开始琢磨,最该彻底改变的是中国人的思想,于是开始学习西方民主与科学的思想。

    一《袁腾飞说中国历史》

    材料三:新文化运动的发生,其对民主与科学的张扬,对封建礼教的批判,通过新的表达方式普及到社会和民间,使国人又接受了一次思想的洗礼,启蒙了他们的民主精神,增进了他们的科学意识,推动了他们的思想解放。

    (1)、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一中“师夷长技的主张”得以实施是在什么运动中?根据材料概括该运动的背景以及发展历程。
    (2)、材料二中的“开始学制度”指哪项探索?
    (3)、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新文化运动的口号是什么?根据材料三,概括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意义。
    (4)、综上概述近代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经历了哪些变化?
  • 2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口多寡,人多则分多,人寡则分寡,杂以九等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

    -----摘编自《天朝田亩制度》

    材料二:兄弟所最信的民生主义是定地价的法。比方地主有地价值一千元,可定价为一千或多至二千;就算那地将来因交通发达,价涨至一万,地主得二千,已属有益无损;赢利八千,当归国家

    一一孙中山《三民主义与中国前途》

    (1)、材料一中的土地纲领是哪一革命运动颁布的?这一土地纲领的分配方式有什么特点?这一纲领未能实施的原因是什么?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民生主义在同盟会纲领中是如何表述的?根据材料二概括,孙中山实现民生主义的具体方法。
    (3)、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两则材料关于解决土地问题的基本主张有什么相同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