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合肥市庐江县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末考试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1-09-29 类型:期末考试

一、单选题

  • 1. 勤劳智慧的安徽人在生产生活中创造了无数的瑰宝,下列非遗生产工艺中主要为化学变化的是(   )
    A、舒城竹编 B、庐州糖画 C、徽州木雕 D、油烟制墨
  • 2. 下列物质排放到空气中,不会造成空气污染的是(   )
    A、煤燃烧产生的烟 B、汽车排放的尾气 C、化工厂排放的废气 D、人体呼出的二氧化碳气体
  • 3. 下列实验操作图示正确的是(   )
    A、排水法收集氧气 B、过滤泥水 C、向试管中加入锌粒 D、铁在氧气中燃烧
  • 4. “宏观辨识和微观探析”是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下列有关辨识或探析正确的是(   )
    A、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B、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可以再分 C、水和过氧化氢性质不同的原因是分子构成不同 D、决定原子质量大小的主要是质子和电子
  • 5. 我国的5G通信芯片主要由氮化镓材料制成,如图是镓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镓原子的质子数是31 B、镓属于非金属元素 C、镓原子质量是69.72g D、镓原子核外有39个电子
  • 6. 蠕铁是具有片状和球状石墨之间的过渡形态铸铁,是一种具有良好力学性能(耐高温、强度大、断面敏感性小)、导热率高和抗氧化性能强的新型工程结构材料,下列有关蠕铁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蠕状石墨属于化合物 B、蠕状石墨和球状石墨化学性质不同 C、蠕铁属于金属材料 D、蠕铁易生锈
  • 7. 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雾 B、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C、木炭还原氧化铜,生成红色的铜 D、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溶液由蓝色变成浅绿色
  • 8. 理论上电解水得到氧气和氢气的体积比为1∶2。某同学用碳棒作电极进行电解水实验,得到氧气和氢气的体积比小于1∶2,对产生此现象原因的猜想不合理的是( )
    A、部分氧气溶于水 B、部分氧气与碳棒反应 C、部分氧气被碳棒吸附 D、部分氧气与氢气反应重新生成了水
  • 9. 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中,过氧乙酸(C2H4O3)显酸性,属高效消毒剂,过氧乙酸的气体和溶液都具有很强的杀菌能力。下列有关过氧乙酸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过氧乙酸是由2个碳原子、4个氢原子、3个氧原子构成 B、过氧乙酸中氢、氧元素的质量比是4:3 C、过氧乙酸是氧化物 D、过氧乙酸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 10. 在一定条件下,在一密闭容器中发生某反应,测得反应过程中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物质

    X

    Y

    Z

    W

    反应前质量/g

    10

    3

    90

    0

    反应后质量/g

    3.2

    3

    待测

    3.2

    A、W可能是单质 B、Y一定是催化剂 C、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D、反应后Z物质的质量为86.4g
  • 11. 科学家最新发现,通过简单的化学反应,可以将树木纤维素转变成超级储能装置,下图是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质X是由分子构成 B、该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发生改变 C、该反应前后原子的个数发生改变 D、反应后生成的Z和W的分子个数比是1:1
  • 12. 燃烧与人类的生活以及社会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下列说法或做法正确的是(   )
    A、发生较严重火灾时应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迅速逃离,并拨打火警电话119 B、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合遇明火一定会爆炸 C、天然气泄漏时,立即打开排气扇 D、干粉灭火器可以用来扑灭图书、档案、精密仪器引起的火灾
  • 13. 建立模型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有关模型正确的是(   )
    A、原子结构模型 B、反应种类模型 C、地壳中元素含量模型 D、微粒间关系模型
  • 14. 物质的性质决定其用途。下列物质的用途与性质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
    A、一氧化碳可用于冶炼金属,因为一氧化碳有可燃性 B、活性炭可作冰箱除臭剂,因为活性炭具有吸附性 C、氮气可用作焊接金属的保护气,因为氮气化学性质稳定 D、氧气可用于炼钢,因为氧气能支持燃烧
  • 15. 下图表示的实验方案设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 探究燃烧的条件 B、 探究木炭还原氧化铜 C、 探究质量守恒定律 D、 探究CO2能与水反应且密度比空气大
  • 16. 推理是学习化学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则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化合物 B、燃烧都伴有发光、发热现象,则有发光、发热现象的一定是燃烧 C、碳在氧气不足时燃烧会生成CO,则含碳元素的燃料在氧气不足时燃烧都可能生成CO D、利用红磷在空气中燃烧可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则利用木炭也可以

二、填空题

  • 17. 用化学用语回答:
    (1)、天然气的主要成分
    (2)、三个钙离子
    (3)、标出氧化铁中铁元素的化合价
    (4)、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为 , 雪碧等饮料中常含的一种酸
    (5)、导致酸雨的一种气体
  • 18. 阅读下面科技短文,回答问题:

    “灭火弹”是一种常见的灭火器材,主要分为沙石灭火弹和干粉灭火弹。目前市场上的灭火弹主要以干粉为主,超细干粉灭火剂是目前灭火浓度最低、灭火效能最高、灭火速度最快的一种,对大气臭氧层耗减潜能值为零,温室效应潜能值为零,对人体皮肤无刺激,对保护物无腐蚀,无毒无害,灭火后残留物易清理,不会造成火场中人员中毒或窒息死亡。

    “灭火弹”具有两种引爆方式,一种为拉发式,用力拉出拉索后延时7秒钟即爆炸;另一种为引燃式,使用时只须撕开封皮,掏出超导热敏线用力投入火场即可。

    在扑灭森林大火时,由于人员多,接受灭火弹使用方法培训的专业人员少,因而应该选用引燃式超细干粉灭火弹;而在其它方面的灭火,则可根据现场情况选用,比如一些狭小场所或投掷不准的失火点、火灾场所,会导致灭火弹滚动而不易被火苗点燃灭火弹的情况,适宜使用拉发式灭火弹。

    (1)、常见灭火弹主要分为沙石灭火弹和
    (2)、下列关于超细干粉灭火剂的说法中正确的有(填序号)。

    A 是灭火效能最高的一种灭火剂

    B 对大气臭氧层耗减潜能值为零

    C 灭火后残留物易清理

    D 会造成火场中人员中毒或窒息死亡

    (3)、某种干粉灭火剂的主要成分是碳酸氢钠( NaHCO3),遇热时碳酸氢钠会分解生成Na2CO3和H2O,并放出CO2气体。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碳酸钠是由(填“分子”、“原子”或“离子”)构成的。
    (4)、狭小场所或投掷不准的失火点灭火时,适用于使用(填“拉发式”或“引燃式”)灭火弹。

三、综合题

  • 19. 根据下列装置,结合所学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仪器①的名称:
    (2)、实验室选择装置A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你认为A装置存在的问题是 , 选择装置E收集是依据氧气的性质,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3)、写出实验室用装置B制取CO2的化学方程式 , 能够用装置E收集该气体的原因为是
    (4)、将二氧化碳依次通过F、G。G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 体现的二氧化碳的性质有
  • 20. 以下为制备纳米CaCO3的一种流程

    (1)、流程中操作2的名称 , 所用玻璃仪器有、玻璃棒和烧杯。
    (2)、流程中可以循环利用的物质是
    (3)、为了提高“酸溶”的速率,可采取的措施有: , 经操作1后得到的CaCl2和H2O,与CO2和NH3 , 反应生成NH4Cl和CaCO3 , 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1. 四硫化钠(Na2S4)固体可替代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反应原理为: 2Na2S4+O2+2H2O=8S+4NaOH

    (查阅资料)Na2S4受热时,会与空气中的水蒸气反应,生成少量有毒气体H2S

    (1)、(实验过程)

    ①制备四硫化钠:取0.5g硫酸钠、0.2g硫粉混合后置于试管中,加热(如图甲所示,夹持装置已略去)制得Na2S4

    ②冷却后,取下棉花,放置一段时间,再向该试管中加入10mL水,迅速塞紧橡皮塞,充分振荡。测量液面至橡胶塞下沿距离,记录数据h1(如图乙所示);

    ③将该试管插入水中(如图丙所示),拔下橡胶塞,观察到 , 塞紧橡皮塞。将试管取出,倒转过来,测量液面至橡胶塞下沿距离,记录数据h2 , 理论上h2:h1=

    (2)、按照①-③再重复实验2次,3次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h1/cm

    11.0

    11.4

    11.6

    h2/ cm

    8.7

    9.1

    9.2

    (解释与结论)根据第1次实验数据,计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结果精确0.1%),三次测量过程中最接近理论值的是第次。

    (3)、(反思与评价)①蘸有浓NaOH溶液的棉花的作用是

    ②用四硫化钠代替红磷来测定空气中的氧气含量,也能获得成功的原因是(答出一点即可)。

    ③步骤②中,取下棉花,放置一段时间的目的是;若没有进行充分振荡操作,会使实验结果(填“偏大”或“偏小”)。

  • 22. 同学们为了研究氧化铁能否在氯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中起催化作用,进行了以下实验:
    (1)、(实验一)氧化铁能否加快氯酸钾制取氧气的反应速率。

    实验编号

    KClO3/g

    氧化物

    产生气体的体积(mL)67

    耗时(s)

    1

    0.6

    67

    1800

    2

    0.6

    0.2g二氧化锰

    67

    36.5

    3

    0.6

    0.2g氧化铁

    67

    89.5

    实验编号1的目的是

    (2)、由实验1、3得到的结论是
    (3)、(实验二)为证明氧化铁是该反应的催化剂,同学们又进行了以下的实验:

    (资料)氯酸钾和氯化钾均易溶于水。

    Ⅰ、在实验3反应后的混合物中加足量的水溶解,过滤得到固体,洗涤干燥并用天平称量,质量为0.2g。

    Ⅱ、将一定量的CO通入滤出的固体,按下面进行实验:

    实验装置

    实验现象

    实验分析

    玻璃管中固体全部变成黑色

    生成了铁

    产生了二氧化碳

    锥形瓶内的现象 , 写出锥形瓶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实验结论)氧化铁能在氯酸钾制取氧气反应中起催化作用。

    (4)、(实验反思)小华同学发现(实验二)(Ⅱ)中的实验装置从环保角度考虑有一个缺陷,改进的方法是;若固体完全反应并冷却后,玻璃管内固体质量将(填“增大”或“减小”)。
    (5)、点燃酒精喷灯前,先通CO一段时间的目的是

四、计算题

  • 23. 硅酸钠(Na2SiO3)是我国优先发展的精细化工产品,工业制备的反应为: 2NaOH+SiO2=Na2SiO3+H2O 。现以75t石英砂(SiO2质量分数为80%)为原料,与足量的NaOH溶液反应。试计算:理论上得到硅酸钠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