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地理(下册)八上 第六单元 共同面对的全球性问题 单元测试卷B

试卷更新日期:2021-09-29 类型:单元试卷

一、单选题

  • 1. 从上世纪七十年代提出“只生一个孩子好”,到后来实施“单独二孩”政策,再到现在的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我国计划生育政策不断调整的原因有(   )

    ①少生、优生政策不符合社会实际,是错误的

    ②高生育、老龄化已成为我国人口的主要特征

    ③人口增长情况要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

    ④人口自然增长率偏低制约我国社会经济发展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2. 读《我国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图》,判断未来几年乃至几十年,影响我国人口可持续发展的突出问题是(   )

    A、人口素质不高 B、人口总量减少 C、人们就业困难 D、人口老龄化
  • 3. 杭州市的老龄化程度比较高,以下属于有效应对该问题的做法有(    )

    ①鼓励适龄青年晚婚晚育

    ②积极推行国家“全面二孩政策”

    ③建立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

    ④完善养老保障体系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4. 下图告诉我们( )

    A、世界人口总量在持续增长 B、世界人口增长速度有所下降 C、世界人口增长速度有所提高 D、世界人口总量和增长速度均在快速上升
  • 5. 人口增长过慢或停止增长所带来的问题是(    )
    A、国防兵力不足 B、居住条件差 C、交通压力大 D、就业困难
  • 6. 人口老龄化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达到或超过7%,下图为中国与世界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重统计与预测。根据预测,到2050年中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高于世界大约(    )

    A、10% B、20% C、25% D、30%
  • 7. 我国西部能源基地与东部长三角电能消费的集中地区相聚800公里至3000公里左右。解决这一问题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是(    )
    A、加大宣传力度 B、跨区域调配 C、开源与节流 D、加强能源立法
  • 8. 面对300多的空气污染指数,河北石家庄市的市民李贵欣将当地环保局告上了法庭。他的这一举动,给当地政府部门敲响了警钟。有关部门采取了相应对策,其中合理的有(    )

    ①加强汽车尾气的监测,报废不达标汽车

    ②将燃煤排放污染高的工业转移到周边地区

    ③开发使用风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的产品

    ④完善公共自行车服务机制,倡导低碳出行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9. 2017年5月,我国宣布海域天然气水合物(俗称“可燃冰”)试采成功。可燃冰具有燃烧值高、储藏量大和低污染等特点。未来可燃冰的开发和利用将(    )

    ①降低生产与生活对资源的需求    ②扩展我国自然资源的开发范围

    ③缓解我国自然资源的短缺问题    ④改变我国资源分布不平衡的状况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10. 从改革开放到现在,中国房地产高速发展,以消失3亿亩耕地为代价,我国占世界耕地面积的不足十分之一,但要养活世界五分之一的人口,在仅有的耕地里大部分地区土壤已经被汞、铅、砷等重金属所污染。从材料中获取的正确信息有(   )

    ①我国资源总量丰富,种类繁多

    ②我国人口基数大,人均资源占有量少

    ③我国水土流失现象严重

    ④我国资源利用不合理加剧资源短缺

    A、①②③ B、③④ C、①③④ D、②④
  • 11. 下列对自然资源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可再生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B、对于非可再生资源,我们应十分珍惜和节约使用 C、由于可再生资源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更新再生,所以不需要保护和培育 D、不是所有的自然资源都对人类有利用价值
  • 12. 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的实施主要是为了解决(    )
    A、资源分布地区不均衡的问题 B、资源人均占有量少的问题 C、环境日益恶化的问题 D、资源科学利用不够的问题
  • 13. 我国许多自然资源的分布都具有“东多西少”的特点.但下列有一种自然资源不符合这个规律,它是(  )

    A、耕地 B、水资源 C、森林 D、太阳能
  • 14. 2018年1月,国家发展改革委门户网站发布《我为塑料垃圾污染防治建言献策》,邀请社会各界围绕不同领域塑料制品的管理要求,提出意见、建议。这一做法(    )

    ①有利于提高公民的环保意识

    ②会侵犯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③能够彻底解决“白色污染”问题

    ④体现了国家重视环境治理工作

    A、①② B、①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15. 雾霾是特定气候条件与人类活动相互作用的结果。高密度人口的经济及社会活动必然会排放大量细颗粒物(PM 2.5),一旦排放超过大气循环能力和承载度,细颗粒物浓度将持续积聚,此时如果受静稳天气等影响,极易出现大范围的雾霾。下列做法有利于减轻雾霾天气的有( )

    ①建筑工地盖好防扬尘的纱网

    ②治理大气污染严重的企业

    ③家庭取暖做饭改用电、气炉

    ④私家车尾气影响不大,无需控制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 16. 2018年6月底前,我国要在省、市、县、乡四级,全面建立河长制。建立“河长制”,是为了早日实现“河长治”。这一制度体现了我国(    )

    ①落实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②坚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③加快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

    ④只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 17. “手机刷一刷,就能领到一卷垃圾袋,扫一扫袋上的专属二维码,就能实现垃圾投放源头追溯,让村民相互监督垃圾分类情况,助推农村环境变美,美丽经济崛起。”这是某市向全国推广的垃圾分类智能化管理经验。这启示我们建设生态文明要(    )
    A、教育优先,科教兴国 B、勤俭自强,勇担责任 C、依靠科技,共治共享 D、道德自律,开放发展
  • 18. 近几年中国先后出台了60余部生态环保法律法规,坚决向污染宣战。中国成为世界第一个大规模开展PM2.5治理的发展中大国,具备全世界最大的污水处理能力。这一系列做法体现了( )

    ①我国把环保工作放在经济发展首位    ②我国环境污染问题依然相当严峻

    ③我国加大了环境污染的治理力度    ④对环境的保护要纳入法制的轨道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19. 五水共治是指治污水、防洪水、排涝水、保供水、抓节水这五项。浙江是著名水乡,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五水共治是一举多得的举措,既扩投资又促转型,既优环境更惠民生。浙江省深入实施“五水共治”,以河长制为抓手……到2017年底,全省要剿灭劣V类水,实现环境整洁优美、水清岸绿。这说明(    )

    ①河长制有利于实现水环境治理

    ②我省把环保工作放在经济发展首位

    ③我省对生态环境实行精准治理

    ④剿灭劣V类水行动是我省中心工作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20. 2018年8月龙游县姜席堰被确认为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姜席堰充分利用“S”形河湾、江心沙洲等自然条件,实现了引水、排洪、通航等功能。这一创举充分体现的理念是(   )
    A、可持续发展 B、因地制宜 C、优势互补 D、绿色发展
  • 21. 甲村是畲族民族村,近几年举办了“三月三”畲族风情节以“畲族文化、状元文化、国学文化”为主题,吸引了众多宾客,成立畲歌队,走进央视、走出国门。甲村的发展启示我们要(   )

    ①保障教育均衡发展

    ②坚持新型民族关系

    ③增强民主政治意识

    ④挖掘传统文化资源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22. 毛乌素沙漠位于陕西省与内蒙古自治区的交界处。“毛乌素”在蒙语中意为“寸草不生之地”。但唐朝之前,这里是一片水草丰美之地,之后逐渐毁于人类过度开发。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当地人在这里大力兴建防风林带。到2020年,该地沙化土地治理率已达93.24%,意味着毛乌素沙漠即将“消失”。毛乌素沙漠的命运体现了(   )

    ①正确处理环境与发展的关系          ②保护生态环境是我国的中心工作

    ③践行尊重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        ④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 23. 为了防止N省土地进一步沙化,以及提升该省的生态环境,该地区必须(    )

    ①人口外迁,减少人口数量

    ②科学利用,保护生态环境

    ③因地制宜,实行退耕还草

    ④禁止放牧,进行生态旅游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②③
  • 24. 阅读下图我国N省土地荒漠化的主要人为因素构成图,引起该省土地荒漠化的主要人为活动是(    ) 

    A、居民生活 B、交通建设 C、农业生产 D、工业生产
  • 25. 为了早日实现“河长治”,我国将于2018年6月底前要在省、市、县、乡四级全面建立河长制。建立河长制体现了我国(    )

    ①加快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        ②只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

    ③坚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④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二、材料分析题

  • 2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18年10月18日,由联合国人口基金和中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共同主办的《2018年世界人口状况》中英双语报告发布会在北京举行。报告指出:到2050年全球人口将增长22亿,其中13亿的增长可能来自撒哈拉以南的非洲。2017年全球人口为75.5亿人;总体出生率为2.5,即平均每名妇女育有2.5名子女。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出生率位居全球前列,其中非洲西部和中部出生率为5.2,非洲东部和南部出生率为4.5。与之相比,美国的出生率为1.9,中国仅为1.6。

    材料二 据统计,地球上人口最稠密的地区约占陆地面积的7%,那里居住着世界上70%的人口,而且世界90%以上的人口集中分布在10%的土地上。人口在各大洲之间的分布也相当悬殊。欧亚两洲约占地球陆地总面积的32.2%,但两洲人口却占世界人口总数的75.2%,尤其是亚洲,世界人口的60%居住于此。

    (1)、我们通常用什么来表示人口自然增长的速度?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指出世界人口的状况具有怎样的特点?
    (3)、下图是“非洲某地环境恶性发展循环图”,请你从以下选项中选择相应的内容填入图中空格处(只填序号)。

    ①土地荒漠化 ②人口增长过快 ③粮食短缺

    (4)、从“非洲某地环境恶性发展循环图”,你得到了哪些启示?
  • 27.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我国自然资源状况表(见左下表格)

    材料二:2012年10月16日西气东输三线天然气管道工程开工(见下图)。2009-2015年,国家规划在中原、东南、中南、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地区多个重点目标市场新建支线管道约8000公里。李克强作出重要批示:西气东输三线是具有战略意义的能源运输大动脉,横跨我国边疆、内地和沿海十省区。将使沿线上亿群众用上清洁可靠的天然气,推动能源结构优化和节能减排,促进区域协调发展,而且能够带动设备、材料等相关产业,扩大国内需求,支撑和助推经济社会发展。

    (1)、根据材料一,可以得出我国自然资源的存在什么特点?
    (2)、材料二中的西气东输三线工程从另一侧面说明我国资源存在哪一问题?这有什么不利的影响?这一工程的建设体现了解决我国这一资源问题什么重大举措?
    (3)、西气东输三线工程的起点位于我国哪一经济地带?这一工程的建设对我国有何意义?
  • 28.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某同学通过网上学习绘制的思维导图

    材料二:

    材料三:“世界环境日”是联合国环境署主导的全球活动,每年6月5日举行。今年的“世界环境日”主题为应对空气污染,主场活动将在浙江杭州举行。

    【相关链接】

    治 水

    城镇截污纳管全覆盖,全面消除污水直排现象;

    治 气

    PM2.5浓度年均值低于35ug/m3;灰霾天气出现频率下降60%左右。

    垃 圾 处 置

    生态文明宣传教育普及率达90%以上

    (1)、根据所学知识,写出图中A、B、C、D、E、F对应的内容。
    (2)、材料二反映了人类面临哪一环境问题?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共有一个家园,无论是在环境问题、还是在疫情面前,没有哪个国家能够独善其身,独自应对。启迪国际社会应如何正确应对?
    (3)、结合相关链接,说说政府和市民该以怎样的行动来助力世界环境日。
  • 29. 节约资源,保护环境,让我们托起双手,共同撑起一片蔚蓝的天空。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家庭一幕】

    有一天,潇潇一家三口边散步边聊天……

    子:爸,你经常忘记切断计算机的电源,水龙头的水流又开得很大,真浪费。父:地大物博的大中国,一点点水电,何足挂齿!

    母子:反对!……

    【社会一隅】

    低碳生活,是一种时尚。台州市区已陆续投入上千辆公共自行车,每几百米设一个公共自行车亭,不少拥有轿车的市民也骑着公共自行车上街。

    【图说举措】

    (1)、请你针对我国的资源现状说说母子俩反对的理由。
    (2)、材料反映了市民的什么意识在提高?我们还可以选择哪些低碳生活方式?
    (3)、读图回答国家采取哪些措施努力实现减排目标。
  • 30. “一下雨就内涝,不下雨就干旱”这是许多城市都经历过的尴尬。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近年来,浙江境内考古发掘了一些春秋战国时期的古城遗址,这些古城遗址在给水、排水设施的设计与施工方面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材料二】2016年8月浙江省普降暴雨,部分城镇出现严重内涝,主要道路多处积水,交通受到严重影响。有人认为,暴雨也是可以被很好利用的,如利用蓄水设施将暴雨储存起来,用于人们的生产生活,暴雨还能暂时性的改善一些破污染河流的水质。

    【材料三】

    浙江省各地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新思路

    借鉴

    台州湾产业集聚区投资43.8亿元建“海绵城市”

    平湖市通过专家讲座、技术培训等多渠道加强“海绵城市”的宣传

    宁波企业自主研发透水混泥土材料助推“海绵城市”建设

    (注:“海绵城市”就是让城市像“海绵”一样,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 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

    (1)、材料一中发掘的古城遗址,最有可能属于春秋战国时期的哪两个诸侯国?
    (2)、浙江省各地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符合我国哪一发展战略?
    (3)、根据材料二,阐述浙江省大力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原因。
    (4)、根据材料三,分析浙江省各地的“新思路”对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分别有何借鉴意义。